恐龍那麼重,為什麼沒有壓壞自己的蛋?

2020-08-27 奧秘

通過化石研究,我們早已得知恐龍是卵生動物,它們像鳥類、鱷魚一樣,通過孵蛋來孕育出下一代。

但我們也知道,恐龍都是動輒數噸重的龐然大物,就算體型較為輕巧的小型恐龍,也往往重達上百公斤。雌性恐龍用如此沉重的身軀,像鳥類那樣壓在自己產下的蛋上面孵化,難道不會把脆弱的蛋壓壞嗎?

答案當然是沒有壓壞了,不然它們豈能統治地球上億年?其實,恐龍能不把自己蛋壓壞的秘訣在於,它們會對自己的蛋進行特殊卻合理的擺放。

古生物學家在挖掘出一種和現代鳥類十分相似的恐龍——竊蛋龍的老巢時,發現一隻成年竊蛋龍的化石,同時發現的還有其身下的數個蛋,說明這隻竊蛋龍在被埋葬前正在進行孵化。竊蛋龍的體重和鴕鳥差不多,約為100多千克,某些較大個體可達300千克,而古生物學家在最大的竊蛋龍巢穴中發現的最大的竊蛋龍卵,直徑為40釐米。

問題來了,這些竊蛋龍究竟是像鱷魚那樣把蛋埋在土裡靠土壤溫度孵化,還是像鳥類一樣趴窩孵化?

通過研究竊蛋龍卵的孔率,古生物學家終於找到了驗證這個問題的方法。他們發現,假如竊蛋龍的巢穴是開放式的,那麼蛋殼的孔率將比較低,因為這樣才能延緩蛋內水分的散失;反之若竊蛋龍巢穴為封閉式,則蛋殼孔率會較高。

而先前有科學家利用間接計算法,估算出竊蛋龍的蛋逸散水分的速率,他們發現這些蛋殼的孔率太高,透氣性太好,所以認為竊蛋龍的蛋不可能在開放巢中存放。

但是,有一位加拿大科學家卻不這麼認為。他通過重新計算竊蛋龍的孔率,並和現代開放式巢穴生物蛋的孔率進行對比,發現此前的研究其實高估了竊蛋龍蛋的孔率。根據最新計算結果,將12枚中小體型的竊蛋龍產下的蛋緊密排列,可以承受一隻成年竊蛋龍的體重。但是,如果最大個體的竊蛋龍坐在上面,蛋仍然會破裂。

最終,科學家通過研究恐龍巢穴發現,體型較小的恐龍會按照菊花花瓣的形狀擺放自己的蛋,它們將所有蛋都緊緊挨著彼此,然後自己趴伏其上進行孵化;而體型龐大的恐龍,則會在開闊地帶把蛋排列成一個很大的圓圈,自己坐在圓圈中間,這樣一來,身體的大部分重量便壓在了地面上,巧妙避免了蛋被損壞。

看來,這些上古巨獸不但力量驚人,還懂得合理降低力學中的壓強,很聰明呢!

相關焦點

  • 「一起讀科普雜誌」恐龍這麼重,為什麼沒有壓壞自己的蛋
    答案當然是沒有壓壞了,不然它們豈能統治地球上億年?其實,恐龍能不把自己蛋壓壞的秘訣在於,它們會對自己的蛋進行特殊卻合理的擺放。他們發現假如竊蛋龍的巢穴是開放式的,那麼蛋殼的孔率將比較低,因為這樣才能延緩蛋內水分的散失;反之若竊蛋龍巢穴為封閉式,則蛋殼孔率而先前有科學家利用間接計算法,估算出會較高。竊蛋龍的蛋逸散水分的速率,他們發現這些蛋殼的孔率太高,透氣性太好,所以認為竊蛋龍的蛋不可能在開放的巢中存放。但是,有一位加拿大科學家卻不這麼認為。
  • 那麼大的恐龍,在孵蛋時為何不會壓碎蛋殼?奧秘就在蛋的排列上
    恐龍是一種多樣的爬行動物的分支,由於在業界上又把鳥類稱之為「現代羽毛恐龍」,所以所有的恐龍有可以分成鳥類恐龍和非鳥類恐龍,根據化石等信息,目前古生物學家們已經確定出了500多種不同屬超過1000種不同種類的非鳥類恐龍,有食草的,有食肉的,但是有研究表明,所有的恐龍都是產卵的,這讓我們不禁在想,恐龍那麼大那麼重,在孵蛋的時候為什麼不會把蛋殼壓碎呢?
  • 8噸重的霸王龍孵幾十斤的蛋,太難了!
    前言:多多是個非常有冒險精神的小男孩,昨天晚上他偷偷把一隻雞蛋放在了自己的被窩裡,準備模仿母雞孵小雞,可是第二天早上醒來,卻發現蛋碎了一地,他發現孵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於是去請教Recur老師。 多多:Recur老師,我孵蛋總是失敗,是不是我太重了?
  • 大型恐龍孵蛋如何做到蛋不破?
    到了白堊紀,地球又發生了一次物種大滅絕事件,稱之為「第三紀滅絕事件」,在這次滅絕事件中,地球45%的物種消失了,其中就包含了恐龍。而一些鳥類、爬行類得以存活。由於目前人們普遍認為鳥類的祖先是恐龍,所以鳥類也被稱之為「現代羽毛恐龍」,我們觀察到鳥類都是卵生動物,是需要孵蛋的,那麼恐龍需要孵蛋嗎?它的體型那麼大。不會將蛋殼弄破嗎?
  • 為什麼恐龍長得那麼大?
    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呢?因為你攝取食物獲取熱量,卻將其中大部分耗費在產生熱量上。那麼為什麼多數鳥類和哺乳動物還讓體內的火爐一刻不停的燃燒著呢?保持溫暖是要付出代價的,而對鳥類來說,這意味著保持體溫平均在40攝氏度。一些溫血動物必須在一天中吃掉同等大小爬行動物一個月吃的食物才能保持恆溫。這是一個危險而耗時的策略。生物學家們花了很大功夫來研究為什麼我們哺乳動物和「長著羽毛的表親」是溫血動物。
  • 漲知識了,恐龍蛋化石裡,竟然藏著這麼多恐龍的秘密!
    趙資奎先生也被譽為"中國恐龍蛋研究第一人"。形狀大小各不同世界上鳥類種類繁多,從5釐米長的吸蜜蜂鳥到比人還高的非洲鴕鳥,體形大小差異顯著。所以它們所生的蛋,尺碼也各不相同。小型蜂鳥的蛋不足1釐米長,只有0.2克重。
  • 恐龍可以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巴塔哥泰坦龍,最重的陸生肉食動物——雷克斯暴龍。那麼,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氧氣含量高了,恐龍這類脊椎動物體型就大,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在高氧環境下養雞呢?蜥腳類恐龍本身很懶,身體重的部分不用怎麼動,只要把身體挪到一片林子裡面,剩下的動脖子就行了,吃完之後換下一片。
  • 【科普】 恐龍可以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巨大」那麼恐龍為何能擁有龐大的體型呢恐龍中出現過體型最大的陸生植食性動物——巴塔哥泰坦龍,最重的陸生肉食動物那麼,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知道,恐龍尚未滅絕,現今的鳥類就是恐龍的後代,我們常吃的禽類——家雞就屬於一類獸腳類恐龍。如果氧氣含量高了,恐龍這類脊椎動物體型就大,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在高氧環境下養雞呢?實際上,就脊椎動物而言,呼吸系統對空氣中氧氣的利用模式是非常主動的。
  • 恐龍可以長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說到恐龍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巨大」 那麼恐龍為何能擁有 龐大的體型呢 恐龍中出現過體型最大的陸生植食性動物——巴塔哥泰坦龍,最重的陸生肉食動物
  • 古生物之謎,恐龍孵蛋如何做到蛋不破?在化石中能找到答案
    到了白堊紀,地球又發生了一次物種大滅絕事件,稱之為「第三紀滅絕事件」,在這次滅絕事件中,地球45%的物種消失了,其中就包含了恐龍。而一些鳥類、爬行類得以存活。由於目前人們普遍認為鳥類的祖先是恐龍,所以鳥類也被稱之為「現代羽毛恐龍」,我們觀察到鳥類都是卵生動物,是需要孵蛋的,那麼恐龍需要孵蛋嗎?它的體型那麼大。不會將蛋殼弄破嗎?
  • 日本研究:大型恐龍或通過自己孵蛋繁殖後代
    中新網5月16日電 據日媒報導,16日,日本名古屋大學等研究團隊在英國科學雜誌網絡版發表科研成果稱,發現大型恐龍也可能通過設法不把蛋壓碎的擺放方式自己「孵蛋」。報導稱,這或將成為弄清大型恐龍繁殖方式的重要線索。
  • 最大恐龍蛋易主?專家在南極發現滄龍蛋,相當於130個雞蛋
    恐龍曾經在史前稱霸地球達幾億年之久,許多人認為如今的生物界仍有恐龍的後裔存在,例如雞、蜥蜴等都和恐龍一樣,都是卵生脊椎動物,它們都是靠卵進行繁衍,迄今為止在如今的自然界發現最大的蛋就要數鴕鳥蛋了,可以達到3斤左右,而雞蛋才不到50克。
  • 竊蛋龍類代表恐龍,竊蛋龍,葬火龍,巨盜龍,天青石龍等
    位置: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堅尾龍類\虛骨龍類\手盜龍形態類\竊蛋龍類,也叫盜蛋龍類,他們和現在的不能飛的鳥類比較接近,比如鴕鳥,鴯鶓,鶴鴕。大多數物種已經進化成沒有牙齒的獸腳類恐龍,嘴部接近現代的鳥喙,少數有牙齒的物種牙齒數也比較少,大多數可能都是雜食性的,身上都覆蓋有毛髮,羽毛。安祖龍 Anzu,外型近似縴手龍,甚至一度被認為是縴手龍,體長約在 3 至 3.5 米間,臀部可達 1.5 米高,體重 200 至 300 公斤。
  • 地球上還有活的恐龍嗎?為什麼簡單的動物活下來了而恐龍沒有?
    地球上人類未知的地方還有太多,所以還有沒有活的恐龍存在我們也不能有一個肯定的回覆。可能我們地球沒有,在宇宙中另外一個星球上也有也說不定。雖然在地球上沒有讓恐龍漫步的土地——像史匹柏描繪的那般(至少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但是想一下,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周圍沒有與滅絕的恐龍同時代的動物。
  • 雞是恐龍的後代。為什麼雞不能長得像恐龍那麼大?
    當談到恐龍時,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形容詞"巨大的"首先要考慮。沒錯,恐龍確實擁有最大的陸生食草動物,Batago Titan,最重的陸地食肉動物,雷克斯霸王龍。雖然恐龍中也有小人物,比如攀爬森林的胡適耀龍,試著在四翼飛翔的小賊。但總的來說,恐龍時代的確可以說是巨人的時代。為什麼恐龍會這麼大?環境中的氧含量不決定恐龍體的大小。
  • 趣談為什麼現在動物長不到恐龍那麼大?
    在同一個地球,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兩億多年前生存著恐龍。它們有的身體異常龐大,地震龍可以達到50多米長,體重近100噸,走路就像地震。而現在陸地最大的非洲象也不到10米,體重不足10噸。如果那時候有人,體型只相當於它們腳趾那麼大,在恐龍眼裡,估計是不屑一顧的。
  • 為什麼全世界的孩子都鍾愛恐龍?
    為什麼全世界的孩子都鍾愛恐龍?或許因為這個已經滅絕的物種給孩子帶來了無限的想像空間,或許是人類天生對力量和英雄的天然崇拜所致,扮演成怒吼的恐龍,會給力量尚小的孩子帶來安全感與自信。愛心樹童書盤點了關於「恐龍」的繪本,如果你家有個恐龍迷,趕緊碼住收藏吧!
  • 竊蛋龍不偷蛋、三角龍為搶妹子打架,痕跡化石裡有多少恐龍八卦?
    那麼,作為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們可曾留下什麼痕跡,從而讓我們得知它曾經的生活點滴呢?當然有。恐龍化石中有一個專門分類就叫「痕跡化石」,比如恐龍的足跡、糞便、巢穴等。只不過,痕跡化石雖常見,卻一般不會與那些醒目的實體化石(也就是恐龍大骨頭)同時被發現,就像散落的一封封沒有署名的恐龍遺書。
  • 棘龍為什麼被稱為恐龍第一?
    有人說:棘龍是史上最強的食肉恐龍,因為它有著最大的體型,也有的人說:棘龍不過就是一個只會捕魚的「漁夫」而已。兩種說法都有著大批的擁護者,那麼,這兩種說法究竟哪個靠譜呢?真實的棘龍在恐龍時代的定位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
  • 科普園地 | 研究發現鳥蛋五彩繽紛的顏色源自恐龍
    上周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耶魯大學、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德國波恩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鳥類蛋殼的顏色是由恐龍進化而來的,而不像先前認為的那樣,是一種獨立發展的特徵。從旅鶇(Turdus migratorius)那引人注目的蔚藍色鳥蛋,到大亭鳥(Chlamydera nuchalis)鳥蛋上傑克遜-波洛克(注1)式的棕色斑紋,現代鳥蛋的顏色和圖案的多樣性源於兩種色素:紅色和藍色,準確的說是紅棕色原卟啉和藍綠色膽綠素。長久以來,鳥蛋因其彩色外殼而被認為是獨一無二的,但事實證明,在某些恐龍的蛋中也能找到同樣的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