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記者郭玲 呂伊晗 仲兆豐攝影報導)「繁殖快、投資少、見效快」,在和田地區皮山縣,農牧民很早就有養殖兔子的習慣,現在,當地已經將養兔產業作為促進村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主要銷往四川、河南等地。
    皮山縣木奎拉鄉和佳新村種兔養殖基地,標準化的養殖區內一排排兔舍整整齊齊。
    10月23日,記者來到皮山縣木奎拉鄉和佳新村種兔養殖基地,標準化的養殖區內一排排兔舍整整齊齊,每隻兔子有一個獨立的小「宿舍」,「宿舍」中間有一個託盤,託盤裡有自動落下的飼料,兔子隨時可以吃料,張嘴咬一咬圈舍裡的吸管即可喝水,籠子下糞便隨時自動衝水清理。
    記者了解到,和佳新村種兔養殖基地總投資4.06億元,佔地面積1200畝,目前,基地養兔22萬隻,年出欄500萬隻。
    麥麥提·阿卜杜艾尼正在檢查兔子健康狀況。
    「家裡共6口人,以前就靠種地和打零工,收入不穩定,去年這個基地建起來後,村裡介紹我來工作,我以前養過羊,喜歡幹這個,努力學習後,領導看我幹得好,讓我飼養兩千多隻兔子,我現在是副廠長了。」麥麥提·阿卜杜艾尼告訴記者,現在他和妻子都在基地工作,孩子交給父親照顧,家裡早就脫貧了。
    26歲的阿卜拉江·麥麥提伊明也在這個基地工作,2019年4月,他們全家搬進了和佳新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住進了新房子,小區裡面還有種植區、養殖區。」阿卜拉江介紹,搬進新家後,他在村裡的介紹下來到種兔養殖基地上班,通過努力擔任了管理員一職,管理11個兔舍,以及22名工人。
    阿卜拉江告訴記者,他們一家四口人,爸爸媽媽和妹妹,原來家裡只有六畝地,年收入不到一萬,是村裡的貧困戶,搬到新家後,他在基地工作,通過努力越幹越出色,村裡還給母親就近介紹了一份工作,父親在家種地,妹妹在上學。
    「現在一年收入有六七萬,脫貧啦!」阿卜拉江高興地說。
    基地內兔子都有自己的「宿舍」。
    皮山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袁金介紹,從2017年開始,當地將兔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目前,這個基地已有417人就業,基地內建立了集肉兔配套系育種、養殖、回收屠宰深加工、飼料生產、有機肥生產,微生物研究、飼料與原料檢測及疫病鑑定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涵蓋了原種保種場、種兔育種場、商品代繁殖場、飼料生產、回收屠宰深加工、微生物實驗室與飼料原料檢測及疫病鑑定、有機肥廠等,所有廠區都是按照國際化生產標準建設,採用正(負)壓潔淨級通風,全自動溫度、氨氣、溼度等環境控制。
    「採用兩種模式和農戶合作,來基地工作、低價購買斷奶後的兔子回去養殖,45天後,企業再回購,每戶每批次可養商品兔1500隻以上,收益約4500元,每年可養8個批次,相比其他養殖見效更快。」袁金說,基地在每個村都配有防疫員和技術人員,農戶養殖過程中出現問題,都可以很快解決,農戶不用承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