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漁船中南美海域每年捕鯊千萬頭

2021-01-08 環球網

環球網實習記者朱盈庫報導,據臺灣「中廣網」3月23日報導,全球市場上販賣的魚翅,有一大部分來自於臺灣。根據綠色組織的調查,臺灣漁船在中南美海域的確撈捕了大量的鯊魚,一年撈捕量大約是一千萬頭。

漁船捕到這些鯊魚以後,不管是不是受保護種類,都把鰭割掉,魚體直接丟入海裡。這些魚鰭在報關時則以水鯊報關,迴避獵捕受保護鯊魚的罪名。

華人世界都愛吃魚翅料理,臺灣的漁船在這個魚翅產業的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根據綠色組織的調查,臺灣漁船大部份是在中南美洲海域撈捕鯊魚,這些漁船船隊規模相當大,不少船東甚至有私人漁港,以便躲避緝查。

捕鯊者作業方式是,用一條大母船及多條子船同時出海作業,子船散布在各海域撈捕鯊魚。為了能讓船艙多放些鯊魚鰭,捕撈者撈到鯊魚後直接把魚鰭割除,將魚體丟入海裡讓它痛苦死亡。各子船載滿魚鰭後,會與母船在海面上會合,將魚鰭全數交由母船運回港口進入工廠處理。

動物保護團體發現,許多臺灣船東為了讓魚鰭可以順利回港,會買通當地官員。再加上魚鰭被割除後,除非逐個做DNA檢驗,否則根本無法辨識是不是國際禁捕的受保護類的鯊魚。

動物保護團體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根據各綠色組織最新的統計,臺灣漁船每年可撈捕六到七萬噸魚鰭,且近幾年每年進口魚鰭有三千多公噸,換算下來,大概每年捕撈了一千萬頭鯊魚。

相關焦點

  • 揭秘瘋狂魚翅貿易:每年7300萬頭鯊魚遭捕殺
    美國皮尤環境組織表示,魚翅驅使下的全球鯊魚鰭貿易導致每年有多達7300萬頭鯊魚慘遭捕殺。通常情況下,漁民將鯊魚鰭割掉,而後將仍然活著的鯊魚拋入大海。  皮尤環境組織表示,魚翅驅使下的全球鯊魚鰭貿易導致每年有多達7300萬頭鯊魚慘遭捕殺。通常情況下,漁民將鯊魚鰭割掉,而後將仍然活著的鯊魚拋入大海。皮尤的馬特-蘭德在一份聲明中說:「不幸的是,由於對公海的鯊魚捕殺數量沒有限制,這種活動並未出現衰退的跡象。對全球鯊魚種群的這種露天採礦式的捕殺顯然無法維繫。」
  • 臺灣漁船在小琉球海域傾覆 船上3人已失蹤6天
    傾覆的臺灣漁船(來源:臺灣媒體)海外網11月21日電 21日早上,臺灣一艘客輪乘客發現,在屏東縣東港鎮和琉球鄉之間的太平洋海域,有1艘漁船傾覆。臺灣海事部門調查後表示,傾覆漁船為「金晃盟6號」,11月16日從高雄興達港出發,船上3人失聯至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海事部門表示,該船16日從興達港出海後,20日有人通報失蹤,今天(21日)早上就接獲報告,有人發現船身。屏東縣海上救援協會表示,這幾天海流較強,該漁船一直往南漂流,他們在接獲求救信號後再前往事發地時,已找不到船身。
  • 臺灣漁船小琉球海域側翻,三人至今下落不明,正在努力搜救
    在11月21日的時候,臺灣的海洋管理搜救部分早晨,發布了一則通告,臺灣的一艘客輪上的乘客發現,在一個小縣和琉球小村之間的部分海域,發現了一艘漁船傾覆。隨後就有有關部門前來調查表示,該漁船是11月16日從高雄的某個港口出發,但是四天之後,也就是11月20號的時候船上就有人,打電話給海管局說,他們船上有幾個人,失蹤了。而有關部門也是迅速派遣,搜救的小隊前去查看,但是由於這幾天,海洋上的海流較強,該漁船一直向南飄走了,當有關隊員接到求救信號趕到他們一開始的事發地點時,已經找不到原來的漁船了。
  • 受颱風「環高」影響 廣東回撤部分海域漁船
    中新社廣州11月13日電 (王堅)受2020年第22號颱風「環高」外圍環流影響,廣東省應急管理廳13日發出通告,要求在該颱風對漁船生產安全威脅消散前,廣東部分海域漁船須往該省近岸回撤。該通告要求,在該颱風影響廣東及其沿海期間,禁止廣東漁船進入北緯19度以南至北緯11度以北的南海中、西部危險海域;巴士海峽、臺灣海峽、北部灣和瓊州海峽海上漁船也要往廣東沿海近岸回撤。
  • 蔡英文當局被酸「日本皇民」:替日本驅逐臺灣漁船
    蔡英文當局被酸「日本皇民」替日本驅逐臺灣漁船。(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1月13日訊 臺灣5艘漁船前日晚間在衝之鳥海域附近捕魚,遭到日本公務船驅趕,臺當局「農委會漁業署」竟然透過廣播,要求在該海域作業的臺灣漁船迴避,引起臺灣民眾一片撻伐。
  • 日本軍艦撞沉臺灣漁船致馬英九陷兩難
    《世界新聞報》特約記者/嚴雄臺灣「聯合」號海釣船10日在釣魚島附近海域,被日本海上保安廳軍艦故意撞沉。14日,臺灣決定召回駐日代表,對日本政府表達強烈抗議。撞船事件讓臺灣地區新任領導人馬英九陷入兩難境地,臺灣內部越來越大的壓力與日臺關係如何處理,讓馬英九頗為頭疼。
  • 臺灣今凌晨再扣一艘大陸漁船 10名大陸漁民被抓(圖)
    據報導,基隆海巡隊稱,「浙玉漁11007號」大陸漁船利用深夜在臺灣限制水域外界線內拖網作業,「以為有機可趁」,但臺巡防艇雷達將其鎖定,登船檢查發現已捕獲約100公斤漁獲。  基隆海巡隊稱,未來仍持續結合淡水、澳底海巡隊以「區域聯防」方式加強臺灣北方三島「掃蕩」。  此前,臺灣高雄地檢署與「海巡署」動員77人及1艦4艇執行「東沙海域擴大威力掃蕩」,本月21日剛剛查扣香港籍漁船「臺沙2288」號,將20名大陸籍漁民連船帶回高雄港偵辦。
  • 再對大陸漁船動粗,民進黨喪心病狂
    民進黨當局動粗的理由是所謂「越界捕魚」,指控大陸漁船在金門馬祖外島、澎湖海域及臺灣「北方三島」棉花嶼、彭佳嶼、花瓶嶼周邊海域捕魚,是所謂「越界」作業。「越界」捕撈一直是臺當局扣押大陸船隻的慣用說辭。近些年來,大陸船隻被扣押事件時有發生,民進黨當局屢屢對大陸漁民漁船動粗,或蠻橫拆除漁網,或扣押船隻,或開槍粗暴驅離。
  • 臺灣再扣一艘內地漁船 將10名內地漁民帶返基隆港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基隆海巡隊巡防艇,今日(31日)清晨2時在彭佳嶼東北方22.4海裡處海域,發現內地鐵殼船「浙玉漁11007號」涉嫌越界捕魚,船上計有10人,已帶返基隆港偵查,駱姓船長
  • 兩岸漁船擦撞 臺灣要求大陸船東賠千萬新臺幣
    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28日去函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要求大陸漁船船東賠償臺灣漁船「開達6號」新臺幣1100多萬元。  據了解,當碰撞發生後,「開達6號」漁工一名印度尼西亞籍漁工跳到大陸「閩霞漁1231」漁船上要帶纜綁樁。
  • 臺「海巡署」在澎湖用水炮驅趕避風的大陸漁船!
    據臺灣「中央社」10月23日報導,東北季風強勁吹襲,2020年10月23日,有20餘艘大陸漁船出現在澎湖西吉海域避風,臺灣「海巡署」派出3000
  • 探訪「海中黑金」 走進臺灣東港區黑鮪魚拍賣會
    清晨8點,走進臺灣最南端的屏東縣,「魚橫遍野」的東港區漁會黑鮪魚專賣區一角,報數聲此起彼伏。這裡正在進行一場另類的拍賣會——主角是黑鮪魚。    不同於一般的拍賣會,拍賣師高坐堂上,競價者頻頻舉牌的劍拔弩張氣氛,這裡拍賣師、競魚者將魚團團圍成一圈,現場只靠眼色和手勢出暗價。從事這行十餘年的拍賣師只靠察言觀色,就能準確報價。
  • 「臺日漁業委員會」協商無果 臺漁民欲集結200艘漁船抗議蔡英文...
    【環球網綜合報導】第8次「臺日漁業委員會」3月5日至7日在東京舉行,9日,有臺媒報導稱,今年日本方面依然不願針對「八重山以南海域及衝之鳥海域作業問題」與臺協商,對此,臺灣屏東琉球區漁會總幹事蔡寶興痛批,這次會議沒有達成作業規則協議,將集結200艘漁船到八重山以南海域,抗議蔡英文當局漠視漁民權益。
  • 青島開海漁船附近海漁場捕撈 主產鮁魚對蝦海蜇等
    探訪1  靈山島附近海域鮁魚刀魚鯧魚比較多  來自膠南齋堂島的船老大石發存手底下的兩條鐵殼漁船發動機功率都在400馬力左右,是積米崖漁港靠泊船隻中當之無愧的「巨無霸」。「出去一趟兩條船光是柴油就要準備100桶,每桶200公升,冰塊要加15噸,船上工人也有10個左右。
  • 颱風「巴威」生成 福建要求海上漁船撤離影響區域
    颱風「巴威」生成 福建要求海上漁船撤離影響區域 2020年08月22日 15: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參與互動
  • 臺媒稱臺海巡隊執行"掃蕩"首度扣押大陸漁船 並逮捕船員20人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23日報導,臺灣高雄地檢署與高雄第五海巡隊聯手執行「東沙海域擴大威力掃蕩」專案,逮捕「非法侵入」東沙的大陸漁民20人,並首度扣押一艘漁船押解至高雄港。高雄地檢署通過「大高雄地區環境暨國土保護聯繫平臺」,由「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第五海巡隊提報,獲悉有非臺籍漁船越界東沙海域的事件頻傳,為保護「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珍貴海洋生態資源,指派「國土環保兼企業犯罪專組」主任檢察官李宛凌等偵辦。
  • 每年捕殺1億頭的背後是數十億美元魚翅市場
    而這種湯的消耗直接導致每年數百萬鯊魚的死亡。魚翅行業的中心是香港,但是鯊魚捕撈來自世界各地。鯊魚最多的國家包括印度尼西亞,印度,墨西哥,西班牙和臺灣。捕殺鯊魚看看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關於鯊魚當前命運的統計數據:世界各地超過125個國家貿易鯊魚產品。
  • ...扣大陸20名船員-東沙海域 蝶魚 鯛魚 巡防 中央社-中國新聞...
    原標題:臺灣展開「東沙海域擴大威力掃蕩」 扣大陸20名船員圖片說明:據臺灣「中央社」3月23日援引臺灣海防部門的消息報導,臺灣「海巡署」扣押了中國大陸漁船的船員。  據臺灣「中央社」23日報導,臺灣高雄地檢署與高雄第五海巡隊聯手執行「東沙海域擴大威力掃蕩」專案,逮捕「非法侵入」東沙的大陸漁民20人,並首度扣押一艘漁船押解至高雄港。
  • 中華白海豚連續6天現身廈門海域
    最近,我市小嶝、土嶼、東渡等多個海域出現了白海豚頻繁出沒的美麗情景。昨天,廈門海洋保護區小嶝監測站觀測員許振作說,2月24日至29日,白海豚連續6天出現在小嶝海域。這是小嶝設立監測站7年來的首次,反映出我市海洋生態環境日益變好。
  • 漁業資源大發現 臺灣東南海域疑似鯨鯊誕生地
    年輕的鯨鯊在臺灣東南海域出現機率高,旁邊還常跟著寄生的印魚。(本報資料照片/田枰勇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灣東南部海域,可能是鯨鯊的故鄉?臺東縣成功鎮不少漁民,都有與海上巨無霸鯨鯊巧遇的經驗,而且多數為幼鯊,海洋大學鯊魚永續研究中心已啟動研究計劃,如果能證實臺灣東南海域是鯨鯊的誕生地,將是世界漁業資源的一大發現。    由臺「文化部」補助的「海誓鯨盟」紀錄片團隊花了1年多,到臺東縣成功鎮探訪傳說中的鯨鯊故鄉,他們沿著臺東海岸線作地毯式的拜訪,收集小鯨鯊的目擊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