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音頻磨耳朵?我整理了兩個女兒0-4歲的「聽單」,中文、英文...

2020-12-04 什麼值得買

不管是中文學習還是英文啟蒙,我一直都在嘗試用更加有趣,互動性更強,更規律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學習,在玩中學,潛移默化的滲透和積累知識,是我最看重的。

用音頻「磨耳朵」進行早教啟蒙是我們最熟悉,最得心應手,也收穫很多的一個途徑。好的音頻資源,對於語言發展,樂感節奏感培養,情感需求,增廣見聞,都有很大的幫助。

利用音頻磨耳朵最大的好處就是,受地方和時間的限制最小,上學路上,旅途中,餐廳等餐間隙,都可以聽,不一定需要家長的互動,也可以獨立完成,這樣接觸語言輸入的機會更大,英文音頻裡的發音正宗,對於發音水平有限的父母來說是個福利。

我小時候上學也沒少用音頻磨耳朵,尤其是中考高考那會,買了很多磁帶在家聽,後來條件好了換成了CD機,再後來mp3,mp4的出現徹底替代了那些老舊設備,把老友記,英文歌曲,託福音頻統統下載在裡面,戴上耳機隨時聽,託福聽力就是靠著這樣「磨耳朵」磨出來的。

今天的「聽單」,是我和兩個女兒在0-4歲這幾年中幾乎每天都會聽的,資源來自「凱叔講故事app」以及「喜馬拉雅app」。

中文繪本及欄目專輯

專輯名稱:大腳丫

來源:App 凱叔講故事

當初只聽了一個關於大腳丫系列故事,麥麥就喜歡上了這個叫「美琳達」的小女孩,別人喜歡她是因為這個女孩會跳舞,麥麥喜歡她純粹是因為她聽到這女孩腳丫特別大,覺得好笑極了。

大腳丫系列一共4本,每一本都有一個主題,都是有助於認識自己的小故事,比如自信做自己,正式不完美,正視自己的缺點等。

專輯名稱:大腳丫

來源:App 凱叔講故事

三歲多的孩子有多愛關於「屎尿屁」的話題呢?仔細聽他們說話的內容就行了:媽媽你看我的大臭鼻屎!我要把便便攪啊攪啊攪啊放進碗裡!娃啊你聽聽你都說了些啥!我理解,書上說了嘛,這個時期的「汙言穢語」敏感期要尊重要保護,我的反應越是強烈,越是阻止,她越是笑得猖狂越是起勁。索性找了很多關於屎尿屁方面的繪本讓她聽,簡直不能再和她心意了。

我從她笑的花枝亂顫的臉上分明看到了「媽媽你懂我」幾個字。

以上兩個故事專輯都來自「凱叔講故事」這個app,裡面的資源太豐富了,基本上聽過的沒聽過的經典中英文繪本在裡面都能找到,很大程度上幫我解決了在海外無法及時借閱或者購買中文繪本的困難,很推薦。

專輯名稱:有溫度的故事店 — 中文繪本

來源:App 喜馬拉雅

後來又召集48位來自各個地方的媽媽們,為0-6歲的寶寶錄製了幾十本經典中,英文繪本,她們各個聲音美,能說會唱還會寫。

不僅如此,他們夫婦還自己剪輯,加入了歌唱,節奏,演繹等創意手法,讓每一個經典故事都變得很有自己的風格。

很自豪的說一句,我也是這48位故事媽媽中的一個,如果你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聽到一個聲音冒出來說:大家好我是Melody 媽媽,那個人就是我啦!

專輯名稱:蜜桃姐姐講故事

來源:App 喜馬拉雅

蜜桃姐姐欄目裡的故事非常多,有很多經典繪本以及原創故事,她的聲音很溫柔,麥麥很喜歡聽,適合清晨溫柔喚醒和晚上睡前聽。

專輯名稱:奇先生妙小姐 英國「童話之父」作品「巴巴媽媽講故事」

來源:App 喜馬拉雅

《奇先生妙小姐》是一套特別幽默詼諧的兒童讀物,也是我們最鍾愛的一套繪本之一。我們總是會被裡面誇張,另類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逗樂,同時在哈哈大笑之餘也有所領悟。

一套裡面有83本,83個人物,83種形象,83種迥異的性格特點,傳達著樂觀,積極,向上的處事態度。麥麥有段時間最喜歡的事就是看每一本書人物封面然後迅速說出他們的名字。

喜馬拉雅裡關於這本書的版本有很多,我聽過並研究過了所有版本,推薦其中兩個,如果寶寶更喜歡女生版,字正腔圓的,可以選擇「巴巴媽媽」的版本,如果比較喜歡男生版本的,歡快一點的,可以選擇「貓小二」版本。

專輯名稱:Michael 錢兒成語啟蒙

來源:App 喜馬拉雅

錢爸在喜馬拉雅上的頻道有很多,比如伊索寓言系列,繪本系列,名人傳記系列。我們聽的比較多的是這個「成語啟蒙」。

這個系列是錢爸和他兒子一起錄製的,每個音頻聽起來就是爸爸和兒子聊天的真實場景,比文鄒鄒講解成語有意思很多了。成語對不到四歲的麥麥來說有點難度,所以我一般都是挑簡單的選擇性的給她聽。

專輯名稱:Michael 錢兒叫起神器

來源:App 喜馬拉雅

比起錢爸的成語故事,麥麥更喜歡聽他兒子錢兒的「叫醒系列專輯」,這小夥子說話一口京腔兒說話賊快,每天嘰裡呱啦說一兩分鐘,有時候聊聊他家裡的日常故事,有時候吐槽一下他爸的體重寵溺的說說他妹妹的趣事,有時候又讀讀古詩詞講講成語,內容很接地氣,聽的麥麥是一個愣一個愣的挺入迷。

可能因為同是孩子的聲音,所以在麥麥聽起來有種聽同齡朋友說話的感覺,每天早上起床時,早餐時放幾段錢的叫醒系列,效果賊好。

中文動畫片專輯

專輯名稱:小豬佩奇全集:一二三四季

來源:App 喜馬拉雅

所有關於小豬佩琦的專輯中,這一個是最全的,完整收錄了156集中英文雙語動畫原聲,因為是原聲音頻,所以完美還原了視頻裡生動的場景,有配樂,有音效,非常生動。

從起床開始,刷牙洗臉,吃飯上學校,過節搞派對,故事裡全都是孩子們生活中最熟悉的事情,趣味十足。一般早上上學路上,我會在車裡播放前一天晚上麥麥看過的那一集內容,她會叫到:「這是昨天晚上看過的!」

中文科普類專輯

專輯名稱:晚安媽媽小時候

來源:App 喜馬拉雅

這個專輯很特別,看看專輯名字就知道了,裡面講的都是關於我們那個年代,我們小時候發生過的事情,比如「小時候的網紅冰淇淋」,「八十年代的垃圾分類」,」沒有遙控器的電視機」,「置辦年貨」,「二十多年前有暑假班嗎」等等等等。

這些有趣話題對於現在00後來說很陌生也很新奇,有時候和孩子一起聽聽,也能勾起我很多兒時的回憶。

專輯名稱:十萬個為什麼|動物的100個檔案

來源:App 喜馬拉雅

專輯裡有100個關於動物的科學小知識,比如「動物為什麼要長尾巴」,「螞蟻為什麼排著隊走路」,「變色龍為什麼會變色」等等,光是聽題目就特別想讓人聽下去找答案,特別適合整天纏著大人問「為什麼」的學齡寶寶聽。配樂輕鬆活潑,麥麥每次聽的都很入神,比我平時乾巴巴的給她念科普讀物效果好多了。

中文國學類

專輯名稱:婷婷唱古文:背詩神器

來源:App 喜馬拉雅

婷婷唱古文系列做的算是很專業了,把對孩子來說難懂的古詩詞用詩歌的方式唱出來,雖然詩詞內容難理解,但優美的旋律和古詩的韻律很有吸引力。其中有些配樂做的真挺不錯的,像詠鵝,憫農,靜夜思這些熟悉的古詩,麥麥都是先會唱才會背然後再去理解詞義的。

專輯名稱:寶寶巴士.國學啟蒙:奇妙古詩詞

來源:App 喜馬拉雅

和婷婷唱古文不同的是,寶寶巴士裡的古詩詞是用童音來錄製的,比起成人的聲音更能讓小孩子有親切感。不用刻意記,優美的音樂,稚嫩的童音,作為磨耳朵內容就剛剛好。

英文兒歌類專輯

專輯名稱:142首慢速英文兒歌

來源:App 喜馬拉雅

這個專輯如果只看題目的話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但其實裡面的歌曲全部來自大名鼎鼎的「Little baby bum」, 它是英國一個很有名的YouTube 頻道,專門播放傳統童謠和他們原創的兒童歌曲的3D動畫視頻。

本科期間我在美國幼兒園做老師的時候,早上的"Morning song" 我就會從這張兒歌專輯裡選來放給孩子們聽,後來麥麥哈哈最早的英文兒歌啟蒙很多也來自這些歌曲,每首都很經典,像大家耳熟能詳的「Marry had little lamb」, "London bridges is falling down"等等很多都在裡面。

他們的3D動畫做的也挺可愛的,是麥麥在接觸動畫片之前唯一喜歡的視頻。

專輯名稱:Super Simple Songs 英語啟蒙兒歌

來源:App 喜馬拉雅

如果英國有「Little baby bum」 來為啟蒙兒歌撐門面的話,那美國的Super Simple Songs 就不得不提了。有人把Super Simple Songs 稱為史上最棒的英語啟蒙資料,暫且不細究是否有誇大的成分,但內容是真的挺豐富的。

其實專輯裡面的歌本身就是為初學英文,非英語系國家的孩子而寫的,裡面的英文歌語速慢,句型簡單易懂易模仿,歌詞重複,旋律歡快,我們家倆姐們一聽就跳舞,聽多了基本熟悉的那些都能唱出來了。

英文繪本類專輯

英文啟蒙怎麼能少的了繪本呢?親子閱讀為孩子帶來了大量的英文詞彙和句型,是學習英文最主要途徑。除了親子閱讀,我們最常做的就是用app來磨耳朵了。

專輯名稱:艾瑞卡爾原版音頻

來源:App 喜馬拉雅

Eric爺爺的書畫風獨特色彩鮮明,是啟蒙英語書中的經典,當年我給麥麥讀的第一本英文繪本就是《好餓的毛毛蟲》(《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他的書節奏感和韻律感都特別強,特別適合寶寶跟讀。我們最喜歡這張專輯我裡的生動音效和配樂,尤其是老虎獅子的嘶吼聲,逼真到麥麥以前一歲多聽的時候都很緊張。

專輯名稱:Daniel Tiger

來源:App 喜馬拉雅

除了小豬佩琦,我們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就是小老虎Daniel了,麥麥喜歡它,最初是因為他和「巧虎」長的很像,後來慢慢喜歡上了它的音樂。這部動畫片在美國流行了很多年,裡面通過小老虎Daniel 和他好朋友的日常生活情節,引導小朋友學會生活和學校裡的基本生活技能。

音頻節目裡既有故事情節也搭配了配樂,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類似於舞臺劇的形式,邊說邊唱,把一個故事中想要傳遞的核心思想用唱的形式不斷重複,一集節目下來,會對某一句臺詞印象特別深。

音樂類專輯

音樂類磨耳朵方面,我會給孩子聽一些我喜歡的,比起一些我覺得對孩子好,但是我卻不喜歡,不享受的音樂,我更喜歡放一些我喜歡的音樂給她們聽,因為在聽音樂的當下,我是投入的,我的人在心在。

我會有和孩子眼神,肢體,動作的交流,我相信我的投入會感染到孩子,讓她們覺得我所聽的音樂風格是有意思的,特別的。

專輯名稱:宮崎駿&久石讓

來源:App 喜馬拉雅

久石讓的每一首我們全家都喜歡,最初是因為我們一起看了宮崎駿的動畫片,所以麥麥對裡面的音樂也有了很深的印象,之後一聽到音頻裡播放音樂,她就可以聯想到故事情節。

像這種內容以及層次比較豐富的交響類配樂,如果之前看過動畫片,孩子聆聽時接受度就比較高。

專輯名稱:lalaland

來源:App 喜馬拉雅

因為看了電影《愛樂之城》喜歡上了裡面的插曲,裡面有幾首歡快的爵士曲風,特別適合和孩子邊跳邊聽,特帶感。

專輯名稱:純人聲合唱團-Pentatonix

來源:App 喜馬拉雅

我和娃爸都特別喜歡A-cappella ,這種無伴奏合唱是指僅用人聲演唱而不用樂器伴奏的多聲部音樂表演,沒有樂器的搭配和打擾,讓聲音凸顯的更加純粹。美國的樂團Pentatonix和咱們中國自己的樂團Calculasian都是我們的大愛。

以上就是我們最常聽的音頻清單,

陪伴了我家倆姐妹長大的聲音,

你們的又是哪些?

第一本親子遊戲互動書《陪伴是最好的愛 — 130個親子創意啟蒙互動遊戲》已出版。

相關焦點

  • 詳細英語啟蒙方法,適合0-4歲寶寶,分享給大家參考
    0歲以內的孩子0歲以內的閱讀,在國外很受重視。有一種說法是,如果六個月以內沒有給孩子讀書,那麼可能孩子就要十八個月以後才能喜歡讀書了。婷婷對閱讀的興趣都開始得晚,我不知道是不是也印證了這個說法。目前我堅信的是,0歲開始的語音輸入是有價值的。
  • 3歲詞彙量4000+ 狐狸媽英語啟蒙記之如何培育雙語寶寶
    大家好,我是狐狸媽Cassi, 作為一名外貿老鳥,英語是我的必備工作技能。2016年6月,我有了自己的小寶貝Jerry, 因為他的到來,我開始接觸英語啟蒙,竟然堅持到了現在近4年的時間。我偶爾會發Jerry的視頻到朋友圈,沒想到非常受歡迎,一眾寶媽來找我學習經驗,這更加堅定了我要將英語啟蒙做下去的決心,我也希望可以分享我的經歷給到想做英語啟蒙的寶媽。
  • 0-6 歲的英語學習 要拿捏好三個不等式
    媽媽很關心幼兒英語學習,但是我想說,在0-6歲的階段,母語學習的重要性,一定大於英語學習。孩子長大後,在同等師資條件下,母語越深的孩子,外語就越容易進階。  有的媽媽問,0-6 歲的孩子,如何學英語?
  • 6-8歲正在學習英文的孩子,看過這10部英文「原版動畫」了嗎?
    【語言難度】★★【適合課程】小毛人認讀一階課程(牛津拼讀世界上)【適合年齡】6-8歲【磨耳朵建議】每日觀看10-20分鐘,充分觀看後,動畫音頻拷貝至小音箱磨耳朵,進入磨耳朵階段後,無須再觀看該動畫視頻。一個月換一部動畫。
  • 3個不等式 寶寶學英文SO EASY
    簡單地說,幼兒的英語學習,要拿捏好三個不等式:中文大於英文;聽力大於閱讀;悅讀大於閱讀。1、中文大於英文 媽媽很關心幼兒英語學習,但是我想說,在0-6歲的階段,母語學習的重要性,一定大於英語學習。孩子長大後,在同等師資條件下,母語越深的孩子,外語就越容易進階。
  • 3-6歲英文原版動畫片大全
    這個時期聽力素材的提供和3歲以前尤其是2歲以前有很大不同:這個時期孩子對自己喜歡的內容即使語言難度較大也會願意看下去,但是如果不感興趣的內容則往往說自己看不懂而拒絕接受。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中文已經開始強勢,用中文理解素材的需求直接導致對英文的排斥。因此素材選擇上充分尊重他們的個人喜好直接關係到他們是接受還是排斥英文。
  • 吳京5歲兒子用全英文寫影評,網友:我們連個孩子都不如!
    在兒子不到一歲的時候,她就請外教到家裡住,一直住到兒子七歲。0-7歲是孩子學英語的最佳年齡段英語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語言。也即是說,同樣是學兩年的英語,孩子在0-7歲之前學的效果,一定要比在7歲之後才開始學更好。那麼具體應該如何帶著孩子學英語呢?現在很多家長都會有意識地從孩子一兩歲起就帶著他看一些繪本。那麼其實這些繪本中,除了中文的,英文的一定要有。
  • 21天讓4歲孩子掌握200個英文單詞!我是怎麼做到的?
    文:靈兒媽媽兒時讀繪本,長大看世界雖然我也曾經當過一段時間的英語老師,如今也在做英文繪本的閱讀推廣工作,但對於女兒靈兒寶的英語啟蒙問題也一直有這樣那樣的困惑,似乎一直都沒找到一種特別理想的啟蒙辦法。靈兒寶今年4歲半,很小的時候,擔心同時教兩種語言孩子會混淆,於是基本上只和她說中文,幾乎很少說英語。
  • 適合4-6歲孩子的英文動畫片
    孩子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社會性之後,更喜歡故事性較強的動畫片,所以今天就來給大家推薦幾部適合4-6歲寶寶的英文動畫片。7歲的小女孩莎拉是個可愛的小姑娘,擅長的樂器不是主流鋼琴而是大號,喜歡喝的飲料不是橙汁而是檸檬水,最喜歡的動物是海象但是最好的朋友卻是一隻總想變成企鵝的綠頭鴨,充滿想像力的兩個小夥伴在一起生活總是樂趣多多。
  • 從未接觸過英語,8個月,我如何引導燈罩聽懂英文版《小豬佩奇》
    作者|楊小米+吉吉 編輯|欣欣來源| 我和劉先生的日常 大家好,我是吉吉。我兒子燈罩從2歲4個月開始啟蒙英語,啟蒙以前沒有接觸過任何英文,英文兒歌都很少聽,歷時8個月,他在3歲時開始能聽懂英文版《小豬佩奇》。聽著好像挺厲害的,但是在雞娃群裡,我們就是最普通的佛系媽媽+普娃。
  • 英文動畫千萬不能隨便看!免費給您分級推薦!
    【語言難度】★【適合課程】小毛人分級一階課程(海尼曼分級GK)【適合年齡】4-6歲【磨耳朵建議】每日觀看10-20分鐘,充分觀看後,動畫音頻拷貝至小音箱磨耳朵,一個月換一部動畫。【語言難度】★【適合課程】小毛人分級一階課程(海尼曼分級GK)【適合年齡】4-6歲【磨耳朵建議】每日觀看10-20分鐘,充分觀看後,動畫音頻拷貝至小音箱磨耳朵,一個月換一部動畫。
  • 小毛人推薦適合「4-6歲」小朋友英文啟蒙和進階的9部動畫
    今天我們繼續針對4-6歲這個學前關鍵的磨耳朵時期推薦更多的動畫資源。Pocoyo粘土動畫【動畫信息】中文名稱:我是Youyou /小PYouyou /小小的我產地:西班牙和英國每集時長:約7分鐘製作時間:2005
  • 磨耳朵聽英語到底有沒有用?
    有不少孩子通過大量的聽,走上了英語學習的快車道,這是磨耳朵的成功案例。 有一些家長給孩子大量地看英語動畫、讀英文繪本、學英語兒歌。但學了好久,發現孩子單詞量和聽力幾乎還是零,聽啥都不懂,頂多就能看個熱鬧!還有些家長,給零基礎的孩子單純聽BBC新聞之類的材料磨耳朵。由於孩子既聽不懂,也不能根據圖像提示猜測看熱鬧,基本上對牛彈琴,沒有任何作用。
  • 一篇文章告訴你,0-1歲英文繪本到底如何選
    文:靈兒媽媽在蝸牛英語工作以來,很多家長都會問我關於寶寶英文啟蒙的問題,什麼時候啟蒙最合適?英文繪本怎麼讀?到底該如何給小寶寶選英文繪本等等。其實我個人是不主張太早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的,理想狀態下等到孩子2-3歲母語有一定基礎之後再啟蒙就來得及,不過從小多聽一些英文的童詩童謠,多聽一些英文繪本,肯定會更有助於孩子培養對於英文的興趣。而且很多非常富於韻律性的英文繪本,對於孩子的語言發展也非常有好處。
  • 父母英文水平不好,如何引導孩子閱讀英文繪本?
    原標題:父母英文水平不好,如何引導孩子閱讀英文繪本?小毛毛還很小的時候,每次我戴上magic gloves(魔法手套,講故事的工具)他就溫順乖巧地依偎著我,期待著每一個繪本裡演繹的故事。我經常用英文讀一個句子,再中文翻譯一次,或者乾脆全文英文誦讀,再全文翻譯。小毛毛耐心、安靜。
  •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用這些方法,在英語啟蒙的路上少走彎路
    腦成像科學研究顯示,6歲前學習英語的孩子,他們使用英語時激活的腦區與母語是相同的,都是使用負責語言的腦區,而6歲以後學習英語,則使用其他部分腦區處理第二語言的信息。那麼,該如何儘早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怎樣通過英文故事書,給孩子打造優質的英文環境?如何讀英文故事書?如何沿著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路徑,持續提高孩子的英語水平?
  • 給孩子聽兒歌有講究,聽前多一個小動作,以後英語學習省大心
    不過很多家庭放兒歌並不是有意為之,幾乎是個下意識的行為,覺得聽起來挺熱鬧歡樂,放兒歌主要是為了渲染一種氣氛,讓孩子學會早說話倒成了無心為之的「副產品」。可是你知道嗎,給孩子聽兒歌其實是有講究的,如果在放兒歌前多一個小動作——把中文兒歌換成英文兒歌,那麼孩子也會在這種薰陶中熟悉英語,形成英語語感,以後英語學習就能省大心了。
  • 這些超讚動畫片幫你整理好了!孩子看了自動學英文~
    我的懶法子是這樣:果果3歲前以看繪本為主,3歲以後允許看視頻了,每天會讓她看一會兒英文原聲動畫。我並不鼓勵讓孩子看動畫片。但完全不看是不現實的,既然看了就利用起來,一方面控制好時長,一方面給孩子提供好的資源,把看動畫轉變成「玩著學」。果果現在已經養成更喜歡聽英文的習慣。有時碰到小豬佩奇中文版,還會來找我:」媽媽!出中文啦!給我調英文的!「那麼看哪些英文動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