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外國人搞暈的中國式「稱呼」,誰又能稱得起「先生」呢?

2020-12-06 瑜論新知

#12月跨年衝刺計劃#

中國是一個很講究身份的國家,這種講究體現在稱呼上就很有意思。就拿一個「我」字來說吧:男的可以用爺、女的可以用老娘、皇帝自稱朕、皇后用哀家、百姓用鄙人、老人說老夫、青年用小生、和尚講貧僧、粗人說咱、道士用貧道、文人稱小可、豪放的可以叫洒家、婉約的可以用不才、對上稱在下、對下稱本座,你把這些說給一個外國人聽他不暈才怪。

教書先生

這樣精確的區分在其他語言中幾乎是沒有的,中國人對稱呼的重視讓我們的語言裡出現了很多非常講究的詞語,比如「先生」。先生這個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但是我們今天討論的不是特指男士的那個「先生」。

在《孟子》中有「先生將何之」「先生何為出此言」這樣的話,意思是「您要去哪兒」「您為什麼這樣說」,這裡的"先生",就是對年長有學問的人的尊稱

第一個用「先生」稱呼老師的,始見於《曲禮》「從於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鄭玄註:「先生,老人教學者。」《管子·弟子職》:「先生既息,各就其友「。《孟子》註:」學士年長者,故謂之先生」。後來,「先生」就成了人們對教師的尊稱

在古漢語中,「先生」主要是對有學問、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稱,並非誰都可以稱為「先生」的。到了現在,「先生」多用於一般人之間的通稱了,以及稱呼地區或者行業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可見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先生」一詞都是尊稱,包含了對被稱呼者的尊敬和尊重。

宋慶齡先生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先生」一詞與性別並無關係,只要是年長而且有學識、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稱他(她)為先生。因此,我們經常看到有稱呼宋慶齡、楊絳、冰心等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女性為「先生」的現象。

楊絳先生

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女性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因此也不需要再用「先生」來稱呼女性,以此來提高女性的地位了。現在對女性的稱呼一般使用「女士」。不管怎麼說,能夠被稱為「先生」的人都是受人尊重的,希望我們每個人無論有沒有「先生」的頭銜,都能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

相關焦點

  • 在古代,除了師父、先生、夫子,對老師的稱呼還有哪些?
    但是,「老師」一詞是21世紀才流行開來的,那麼在古代,對於老師的稱呼還有哪些呢?一、師長師長一詞出於《韓非子》一書中,「師長教之弗為變」,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將教授自己知識的師父奉為自己的長輩的意思,可見在古代師長的地位。
  • 相聲界沒有誰是你的「老師」,只有先生、乾爹和師父三種稱呼!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相聲界流行起這麼一個稱呼「老師」。或許是出於對演員的尊重,我們經常可以在某些電視節目上看到主持人介紹嘉賓時「這位是著名相聲演員某老師......」而大多數觀眾也對這樣的稱謂習以為常。然而,相聲界從古至今卻從沒有給藝人們賦予過「老師」的稱呼和職責。
  • 是誰給了青島的外國人在中國囂張跋扈的勇氣?「Chinese go out」
    昨天看新聞報導來自青島的幾個外國人插隊公然插隊,引起市民反感,要不是有視頻作證我還不敢相信,在堂堂中華大地,還有如此目無王法的法外狂徒,一句中國人出去,深深的刺痛了億萬同胞的心,中國是一個友好民主的國家,但是絕對不需要外國人在中國違法亂紀,在中國無論你是哪國人,必須尊重中國的法律法規。
  • 在清朝奴才不是誰都能當的,從稱呼看出對方是否把你當成自己人
    王剛在《宰相劉羅鍋》中飾演的和珅跟乾隆說的每一句話裡幾乎都有「奴才」,而且根據情緒的不同,能演繹出各種不同的味道,演技實在了得。但是電視劇市場魚龍混雜,製作水平參差不齊,編劇胡亂編,演員隨便演,根本不考慮歷史背景。有的清朝電視劇出現了漢大臣對皇上自稱「奴才」的bug,令人哭笑不得。漢大臣不能稱「奴才」嗎?當然不能。在我們一般人的心目中,這個詞有點貶義的感覺。
  • 英美高校稱呼老師的方法,老外真的不說是「teacher」!
    感恩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期待更多好內容能與大家準時相遇! 還記得上初中時,每次上英語課大家都會禮貌地對老師說「Good morning, teacher!」 實際上,在外國人的眼裡,teacher指的是一種職業,他們不會直接在職業名稱前直接加上一個姓,表示這個人。
  • 吳亦凡稱那吾克熱是中國阿姆,再看看外國人的評價,能駕馭麼?
    哈嘍,大家好,我是娛樂圈的小哥哥,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個暑假有一檔非常火熱的節目,那就是《中國新說唱》,這個節目給我們展現了中文說唱的魅力,讓我們知道中文說唱也可以節奏感這麼強,這麼好聽,而其中最受爭議的就是選手那吾克熱,他被吳亦凡稱為「中國的埃米納姆",也在網上引起了很多的爭議,那麼那五可熱有沒有這個實力呢
  • 世界上有兩種英語,一種是國外講的英語,一種是中國式英語
    曾經有外國友人拿來河南中考聽力試題,在聽的過程中,外國友人對於聽力有非常多的吐槽,他們吐槽的地方也引起了中國網友的共鳴,他們吐槽的地方究竟是哪些呢?我國英語聽力到底有什麼問題?語句表達不正確中考聽力最大的槽點就是語句表達不正確,嚴格來說是錯誤,學生稱呼老師為「Madam」,正確的叫法是「Mrs」或者「Ms」,「Madam」這種叫法出現在中世紀,已經被淘汰很久了。外國友人除了上訴三條槽點之外,對聽力的情景設置也是感到質疑,聽力中的情景和實際外國人的生活方式嚴重不符,設問的方式也不太合理,不符合邏輯思維。
  • 3分鐘理清各種親戚的英語稱呼
    看到這裡,你的腦子裡已經被「中國式親戚」搞得一團亂了吧?你在這方面在行嗎?來試試回答這個問題:甲是乙的親舅的外甥媳婦的弟弟,那甲是乙的什麼人?古代人或是出於封建禮教,要分清各種親戚關係。1.Grandparents英文中的稱呼(外)祖父母,不像中國分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而是統稱grandfather或grandmother。但是如果向別人介紹的時候要說明是爸爸或媽媽一方的可以用paternal grandfather來指代爺爺,maternal grandfather來指代外公。
  • 洋笑星的「中國爸爸」走了,他教會外國人中國式幽默和體面
    著名相聲藝術家、教育家丁廣泉先生於2018年1月18日18:58分在北京協和醫院因肺癌去世,享年73歲。他曾培養出朱力安、捷蓋等「洋笑星」,人們稱他為「京城相聲洋教頭」。 丁廣泉生於1944年,是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的徒弟。
  • 外國人「徵戰」中國短視頻
    外國人進入中國短視頻市場其實由來已久,他們的接連入駐為短視頻領域注入了更多的新鮮血液,而對外國人天然的好奇心也使得他們在這個市場中擁有了走紅的機會。「洋網紅」們的生存現狀究竟如何?用戶對他們的興趣又能留存多久? 被調侃的「財富密碼」如何能夠快速吸引中國粉絲的注意力?
  • 瑞士留學生搞不懂,中國人說的「那裡」到底是哪裡?
    現在說起老外,很多人都知道我們跟外國人的一些文化差異,隨著科技的進步,人民生活的提高,有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機會接觸到外國人,而一些老外也願意來到中國,中國的很多變化都讓他們覺得大開眼界。而一位瑞士美女來到中國留學的時候,就遇到了一個比較讓人尷尬的問題。這位瑞士美女回去她的國家之後,就向朋友哭訴,說實在搞不懂中國人口中的「那裡」。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這位瑞士美女在來到中國留學的時候,一開始不知道教學樓的位置,就問路過的中國同學,那位中國同學就指著一棟樓告訴她去「那裡」就行。
  • 中國人「吃土」也能吃出花樣?外國人下巴被驚掉
    中華美食享譽世界,有很多外國人都被中華美食迷得不得了。要知道基本上每個國家都有一些代表美食,而很多國人對歐美美食的感覺就是漢堡薯條,一點都不像中國基本每個省市都有代表食物。之前也有外國人不相信中國遍地是美食這句話,還「大放厥詞」說要在4年內吃遍中華美食,可是結果花了1年還沒走出四川,他可能這輩子都得留在中國了。在美食上,我國就沒服過誰,各種別人看不懂的做法和食物我們都有。
  • 看看外國人吃中國美食什麼表情,網友:不要浪費中國糧食
    誰也不能否認。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人,同樣各地有各地的美食,我們的美食文化也是千差萬別的。有的人為了尋找不同的美食,走遍世界的每個角落。總想吃到更美食的自己也喜歡的美食。可是美食哪有能全部嘗過來遍呢?人生總要有一絲遺憾的,美食同樣也不利外。現代人生活水平好了,連吃的東西都要講究養生了。真心是吃慣了好東西,想換換口味來點糙的.來看看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什麼美味的小吃吧。絕對讓你物超所值。
  • 外國人認為亞歷山大能吊打秦始皇,被網友嘲諷:一群井底之蛙
    如今中國社會的強大已經無人不服,無人不曉,然而,總有一些人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每當他拿自己的國家和中國對比時,總是口出狂言,這讓很多中國人感到不服。中國人認為,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中國一定是足夠強大的一個國家。
  • 夏目友人帳:細數貓咪老師的諸多稱呼,你能記住幾個呢
    夏目友人帳:細數貓咪老師的諸多稱呼,你記住幾個呢?《夏目友人帳》第一次接觸是在剛參加工作不久,一口氣看了四季。並且連看好幾次,每看必哭。既愛夏目大人的溫柔,也愛娘口三三(貓咪老師)的口是心非、口硬心軟。
  • 英國飛蟻遮天蔽日,雷達都被「搞暈」了
    飛蟻群極其龐大,在空中綿延約80公裡,在氣象雷達上方盤旋2小時之久,把氣象雷達「搞暈」了。生物專家表示,飛蟻聚集雖然煩人,但對生態系統有益。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來源:環球時報
  • 外國人領養中國孤兒容易 中國人領養孩子遭冷遇
    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  領養中國孤兒,外國人更容易  當孫曉平(音)在某收養機構網站上看到那些活潑可愛的孤兒的照片時,他非常想領養一個。然而對這名30歲的公務員及其妻子來說,這是一段沮喪經歷的開始。他們很快發現,在中國領養嬰孩有多難。
  • 暈有千百種,你暈過哪幾種(16張暈的動圖表情包)
    好暈」;不想去幹活或者怕擔責任想推託時可能會裝死說「哎呦,我暈」;發現事情不同尋常,出乎意料,這時候會驚叫「暈倒」;對人或事物受不了,不可理解時,便喃喃自語「暈死了」;感覺對某事可能已經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這時便可能會說「暈菜了」…… 下面來一組關於「暈」的表情包感受一下暈的狀態。「哇!好暈!」 你憋說話,看見你我就暈,就像一個暈字在我腦際縈繞。
  • 為什麼外國人在中國住久了不願回國?
    很多外國人都想在中國永久居住,甚至擁有國籍。我們國家有很多地方深深地吸引著外國人,文化,美食,交通便利,支付便利,治安,女性地位,經濟,物美價廉的商品,國人友好,還有對外國人超國民對待等。這些許許多多點都吸引著外國人。1:文化。四大古代文明古國,目前就剩中國了。而中國擁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這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 外國人眼裡的中國什麼樣? 出國遭遇洋人十大提問
    以他們對中國的了解,覺得你們來自「黃土地」上那個至今還「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窮鄉僻壤,乍一到我們這燈紅酒綠的發達世界一定覺得頭暈目眩,有很多感觸吧!我們到底怎麼跟這些外國人才能解釋清楚呢?最好還是到中國來看一看吧,看看今天的中國是不是令他們震驚。再者,我們的電影導演也不妨拍一些反映中國人現代生活的片子拿出去,拿不拿國際大獎倒在其次,關鍵是給我們中國人「討一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