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代人,出生於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小時候雖然不曾餓過肚子,但物質供給並不豐富,尤其是水果,小時候要是有蘋果橘子吃,那就是過年的時候了,平時,難得吃到水果。
而在每年4月末—5月,是我們南方孩子非常開心的時候,因為除了秋季,這個時間段的野果是最多的,而最好吃的野果,莫過於喵子(臨安那邊叫夢子)。
我老家是富陽的,每到喵子成熟的時候,就是我們放飛自己的時候。父母也知道我們沒東西吃,也不阻攔,就任我們去,只叮囑一句:——注意安全。
喵子分地喵子和樹喵子,地喵甜,但是可能不乾淨,畢竟蟲子啊、蛇啊可能都吃到。樹喵沒那麼甜,而且有刺,但是乾淨,其實就是覆盆子。
覆盆子(學名:Rubus idaeus L.)是一種薔薇科懸鉤子屬的木本植物,是一種水果,果實味道酸甜,植株的枝幹上長有倒鉤刺。覆盆子有很多別名,例如:懸鉤子、覆盆、覆盆莓、樹梅、樹莓、野莓、木莓、烏藨子。
我們那時候都還讀小學,閒暇時間也多,作業一做好就纏著姐姐哥哥帶我們去。因為樹喵也好,地喵也好,並不會長在人多的地方,就算長了,也會很快被採摘。所以,摘喵子多少是個技術活。
要找到成片的喵子,不僅僅要靠經驗,也多少要靠運氣。但是畢竟野生的較多,只要肯跋涉,運氣好都能摘到。那時候可不像現在這麼豪橫,一筐筐摘,甚至吃不完還可以做醬,那時候摘多少就吃多少,太沒得吃了,這麼酸酸甜甜的喵子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我們那時候上學都自己蒸飯,有鋁製飯盒,摘的喵子就放盒子裡。其實盒子放不了多少,但因為摘了就吃,也存不了多少。而且喵子這個東西精貴,不能存,容易壞,顛簸多了,又成了水。所以,摘了喵子也就吃掉,除了孝敬父母留一點,摘了就吃完是最妥的。
吃地喵最好的方法就是一把一把抓,放進嘴裡,那個爆漿的感覺,真的可以上天。而且喵子有一股奶香味,真的是好聞又好吃。若是有條件的,再配上娃哈哈,那真的是絕配。
現在隨著環境越來越好,山上的喵子很多。五一假期,疫情並未完全消散,與其去一些景點人擠人,不如去富陽的鄉村,踏青、吃飯、摘喵子、親子遊,不是十分愜意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