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民晚報數字報-「民族魂」:淞滬抗戰十九路軍軍部遺址
尋訪上海二戰遺蹟 在普陀區真如鎮街道桃浦路127號車站居民小區的空地裡,樹立著一塊紀念碑——淞滬抗戰十九路軍軍部遺址紀念碑
-
民族魂永垂,十九路軍不朽」
向十九路軍軍部遺址紀念碑敬獻花環 社區老年合唱隊唱《長城謠》 人民網上海4月4日電 4月4日上午,「民族魂永垂,十九路軍不朽」革命紀念活動在真如鎮車站新村內的十九路軍軍部遺址紀念碑前舉行。
-
淞滬抗戰爆發前的十九路軍
原標題:淞滬抗戰爆發前的十九路軍 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軍向上海發起了全面進攻。駐守上海地區的十九路軍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指揮下奮起抗戰,「一·二八」淞滬抗戰由此爆發。 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是一支能徵慣戰的軍隊,其前身是1923年受陸海空軍大元帥孫中山之命組建的粵軍第一師。
-
十九路軍陵園入選首批抗戰紀念設施(圖)
十九路軍陵園入選首批抗戰紀念設施(圖) 2014-09-04 15:02:07、遺址,廣東有兩地入選,廣州市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便是其中之一。 廣州十九路軍烈士陵園已建有81年 據悉,廣州市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位於廣州市水蔭路113號,是為紀念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日戰役中陣亡將士,於1933年主要由華僑捐資建成,是廣州市一處保存完好的抗日戰爭紀念建築群,也是日本侵華在廣州市留下的一個重要歷史見證。
-
「八一三」淞滬抗戰,日軍為何狂轟濫炸真如,讓全鎮火焰沖天
這要從十九路軍說起。淞滬抗戰的炮火,打破了這裡的「世外桃源」。 十九路軍將臨時軍部設在真如範莊。在真如安營紮寨後,七十八師一五五旅第三團也開始進駐真如。 「一•二八」淞滬抗戰歷時一個多月,戰鬥十分慘烈,雙方死傷多達一萬人以上。通過十九路軍的英勇頑強浴血抵抗,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佔領上海的夢想,有效扼制了日軍,使之不得不暫時放棄吞併上海華界的侵略計劃。 當時真如為上海、嘉定、寶山三地要衝,又是上海市區西北門戶,蘇南屏障。尤其是「一•二八」抗戰中,範莊成為十九路軍臨時軍部,使真如之戰更為慘烈。
-
十九路軍淞滬抗日老兵向陣亡將士敬獻花籃
新華網廣州9月3日電 (記者張建華)3日上午,廣東省各界在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舉行隆重的敬獻花籃儀式,參加過十九路軍淞滬抗戰的老戰士曾暉等老同志和各界代表1000多人冒雨出席了紀念儀式,深切緬懷為抗日戰爭英勇獻身的先烈。受「獅子山」熱帶風暴的影響,廣州當天大雨不止。
-
一·二八淞滬抗戰,蔣介石真的沒有派兵增援第十九路軍嗎?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軍陸戰隊進犯上海閘北,第十九路軍官兵守土有責,奮起抵抗,史稱「一·二八」淞滬抗戰。坊間有文章說,「戰事爆發後,蔣介石、汪精衛既不發兵增援,反想借日軍之手消滅第十九路軍,並且派出黃埔嫡系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師到上海監視第十九路軍,計劃在該部失敗以後,準備接防」。(樊振:《第三黨策動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事實究竟怎樣?
-
14年艱苦抗戰,為這座城留下無法忘卻的記憶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當年激烈抗戰的主戰場 據史料記載,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上海就掀起了大規模抗日救亡運動。作為正面較量,上海先後爆發「一·二八」淞滬抗戰和「八一三」淞滬會戰,這兩次轟轟烈烈的抗日之役英勇悲壯,震驚中外,影響深遠。
-
銘記抗戰歷史,這些地方值得去「打卡」
南方黨建智庫梳理製作廣東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紅色地圖,與您一起走讀廣東抗戰史。 十九路軍烈士陵園——廣東「鐵軍」名揚淞滬 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水蔭路
-
陳超明:淞滬抗戰肺部留彈 粵北大戰被誤為陣亡
(翻拍) 黃世康(連州) 淞滬抗戰「肺部留彈」 「父親幾乎把一生最壯麗的時間都貢獻給了抗日戰場。」陳郴感慨地說。 1932年1月28日,震驚中外的「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侵佔上海作為繼續侵略中國的基地。駐守上海的第十九路軍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的指揮下奮起抵抗。
-
踢館:為何十九路軍能把日軍打得三易主帥,後來國軍卻在淞滬會戰中...
問:樓主你好,同樣是在淞滬,八一三事變時19路軍能把日軍打的三換主帥,不斷增兵;而淞滬會戰時候即便是由德協裝備,國軍卻是慘敗。再加一個問題,北伐戰爭和第一次國共內戰中,某某路軍是什麼編制? 在民國時期,路軍是比軍高一級的單位,但是又比集團軍要低。
-
抗戰老兵打仗專門帶一「小凳子」,坑哭了日軍,還專門派人來研究
而且李覺也並非是那種死板教條的,因為在初期抗戰的時候,中國軍隊很難在正面擋住日軍的進攻,所以為了防止日軍追擊,李覺下令每個人所挖的掩體都要比平常高出20釐米,而所缺的部分,每個人都帶一個小板凳,作戰的時候站在板凳上開槍射擊,實際上這種辦法也是從上海抗戰十九路軍那裡學來的。
-
文成籍抗日少將陳普民:淞滬會戰灑熱血
鮮血和淚水、不屈和抗爭,展示著一個古老民族決不低頭的個性,記錄下中國抗日禦侮歷史的真實面貌。 1932年1月28日夜,日本海軍陸戰隊以二十餘輛鐵鉀車為前導,兵分五路,突然從上海閘北發動進攻,並揚言三天佔領上海。但我十九路軍當即予敵猛烈還擊。2月13日,日軍遭受重創後,火速增援野炮70門,飛機60餘架和艦艇數十艘企圖反撲。
-
六百餘年茶莊長盛川清代遺址紀念碑在湖北赤壁揭幕
六百餘年茶莊長盛川清代遺址紀念碑在湖北赤壁揭幕 2019-09-25 18:02:0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壹現場|淞滬會戰殉國老兵魂歸故裡 家屬:終於見到了親人的戎裝照
9月30日,正當天安門廣場舉行烈士紀念日的同時,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抗戰老兵朱亮華和朱中平得以魂歸故裡,兩位老兵當年都犧牲在抗日前線,如今家人迎回他們的戎裝照片。為了迎接兩位老兵魂歸故裡,尋親志願者和朱家後世子孫一起,舉辦了一個小型的祭奠儀式,志願者手捧兩位殉國老兵戎裝照,在音樂聲中走入朱家,當走到朱家門前時,在場全部人員向老兵戎裝照敬禮示意。隨後,志願者將民革衡陽市委領導為在衡陽保衛戰中犧牲的朱中平撰寫的輓聯送上,上面寫著:捐軀報國埋骨他鄉存浩氣,取義成仁魂歸故裡化長風。
-
淞滬抗戰爆發後,他的父親剛去世,他穿著孝服就奔赴前線
王敬久第一次成為英雄,是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淞滬抗戰爆發後,中央警衛軍第1師改編為第5軍87師,師長是由第5軍軍長張治中兼任,而副師長就是王敬久。當時,王敬久的父親剛剛病逝,需要他來料理後事,但是,當淞滬抗戰的消息傳來後,王敬久卻坐不住了,作為一名軍人,國與家哪個更重,他當然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