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時代,長著黃金翅膀的昆蟲化石,樣貌重現江湖!

2021-01-09 騰訊網

我們去戶外遊玩,經常可以在花草叢中看到蝴蝶和大飛蛾之類昆蟲。這些昆蟲五顏六色,非常好看。大家有沒有見過像黃金一樣閃閃發光的昆蟲呢?

在兩億年前。這種黃金飛蛾就在侏羅紀時代存在了。考古學家發現了這種昆蟲的化石。然後用電腦還原樣貌,讓它重現金光。

現代的科技發展。科學家們已經不用靠化石僅存的殘骸來想像它的顏色。現在在危機中就可以還原它的色彩照片。讓你在照片中就可以看到遠古時代昆蟲的樣貌。還原的照片色彩斑斕,栩栩如生。

科學家們還可以用這些還原的圖昆蟲結構用3d印表機將它們複製出來。這樣侏羅紀時代的昆蟲就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我們通過復原還得到了它死亡前一刻的信息。一年前的一個夏日。午後。一隻金光閃閃黃金雄性飛蛾。它被枝頭上面的雌性飛蛾所吸引。兩隻飛蛾迅速墜入愛河,浪漫後。雄性的體能消耗殆盡,墜入湖中。變成永恆的化石。一個浪漫悽美的愛情故事。就這樣被還原了。科技發展讓我們與遠古時代更接近了。

相關焦點

  • 侏羅紀已過去億萬年,恐龍樣貌如何被還原?
    說天說地說新聞,解花解語解趣事   羊城派原創文本/夏楊  《侏羅紀世界2》熱映,一場極富張力的視覺盛宴,再現了億萬年前的地球記憶。那些鮮活生動的場景讓人們仿佛回到了那個蠻荒而恐怖的恐龍時代!
  • 還原昆蟲真實顏色 2億年前飛蛾長著金色翅膀
    本報訊(記者毛慶)通常化石只能保存生物的結構,對其顏色幾乎都是靠想像。然而,南京古生物專家聯手德國和英國同行,通過對昆蟲化石中結構色的研究,揭示了2億年前昆蟲的「真實顏色」。該研究成果於12日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子刊《科學進展》。
  • 宜賓發現罕見遠古生物化石,專家推測屬於侏羅紀或白堊紀時代
    宜賓發現罕見遠古生物化石,專家推測屬於侏羅紀或白堊紀時代 @宜賓電視臺酒都播報 2020-09-22 12:56
  • 內蒙古發現1.65億年前最大型史前蜘蛛化石(圖)
    北京時間4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堪薩斯大學古生物學家近日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發現了迄今最大型的史前蜘蛛化石。據古生物學家介紹,這一史前蜘蛛化石保存極為完好,蜘蛛大約生活於1.6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當時正是恐龍主宰地球的年代。目前,專家已經識別出這隻蜘蛛的確切屬類,甚至還可以辨別出這是一隻成年雌性蜘蛛。
  • 一億年前琥珀中的「三叉戟」 揭示昆蟲長口器起源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中生代存在著一類特殊的長翅目昆蟲——中生蠍蛉,它們具有特化(由一般到特殊的生物進化方式)的、明顯伸長的口器,被認為是裸子植物的重要傳粉者。近日,科研人員通過對約1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昆蟲化石的研究,揭示了這類生物的長口器的起源。
  • 熱河生物群(燕遼生物群)發現世界上最早巨型跳蚤化石
    跳蚤是一種外形很「特別」的昆蟲,成蟲沒有翅膀,體小而且側扁,通常體長1—3毫米。跳蚤因為個頭很小,而且都是「寄生」在動物的毛髮裡,所以跳蚤和其他寄生性昆蟲一樣,難以保存為化石。現在我們常見的跳蚤化石,主要發現於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琥珀中,而且琥珀裡的跳蚤都是「現代版」的。其實在古生物學上,關於跳蚤的起源及演化證據長期缺失。
  • 「中生代蝴蝶」化石揭秘古老傳粉昆蟲「分工模式」
    「中生代蝴蝶」化石揭秘古老傳粉昆蟲「分工模式」 2018-09-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海峰     圖為麗蛉化石
  • 遠古跳蚤化石大如馬蜂 20萬塊化石中篩選出9塊
    這些化石來之不易,「我看過的化石不下20萬顆,這些是從裡面篩選出來的。」黃迪穎說,2008年清明,他和一個化石愛好者逛化石市場,出於職業敏感,他一眼就認出一顆來自遠古時期的跳蚤化石。「根據化石上植物、動物的年代,可以判斷出大約是侏羅紀時期,距今約1.65億年。」黃迪穎研究後震驚了,1.65億年前的跳蚤居然能保存得這麼好。  在接下來的野外採集中,他特別注意跳蚤化石。
  • ...舌骨保存完好的侏羅紀哺乳型動物化石——化石揭示了哺乳動物...
    瀋陽師範大學領導的國際合作課題組最近在我國內蒙古寧城五化地區距今約1.64億年的侏羅紀地層中,首次發現新的哺乳型動物化石--「微小柱齒獸」 (Microdocodon) 。7月 19日這一新發現以《新的侏羅紀哺乳型動物揭示了哺乳動物舌骨的早期演化》為題發表於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這一新成果是由周長付教授與國際著名古哺乳動物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羅哲西教授、德國波恩大學T.馬丁教授和美國耶魯大學A.布拉爾博士等合作完成。
  • 【中國科學報】豆娘化石再現億年前昆蟲求偶行為
    「求偶行為廣泛存在於現生昆蟲的各個類群,但化石記錄極為罕見,這是因為昆蟲(包括其他動物)行為保存為化石的機率極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昆蟲的古行為研究多藉助間接的證據來推導,如一些特殊的身體結構。」
  • Science:發現決定昆蟲翅膀的部位
    現代昆蟲唯一已知的背側附器是翅膀及其衍生物,它們僅僅出現在其第二及第三胸節上。然而,在化石記錄中翅狀墊卻存在於昆蟲其它的無翅節段上。現在,Takahiro Ohde及其同事證明,2個分別出現在黃粉蟲甲蟲 Tenebrio molitor 第一胸節和腹節上的特別翅狀墊可通過減少該昆蟲中 Hox 基因的表達而被誘導成為翅狀附器。
  • 探訪遠古化石:烏龜有長尾巴 蚊子也能叮死恐龍
    請跟隨我走近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與這些帶有神秘色彩的遠古精靈來一次零距離接觸,傾聽化石娓娓訴說我們未知的秘密……  奇哉怪哉,銀杏樹長著「竹葉」  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是中國的銀杏樹,它最早出現於一億六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時期。銀杏生長較慢,壽命極長,最長可活過千年,故有長壽樹之稱。
  • 《侏羅紀》系列電影恐龍圖鑑手冊 電影重現消失巨獸
    劍龍(Stegosaurus)  劍龍為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的食草性動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大約12公尺長和3.5公尺高,重達6噸。
  • 《侏羅紀公園》欺騙了我們,真正的迅猛龍並不威武,靠偷蛋而生
    相信許多看過《侏羅紀公園》的讀者,都會對電影中兇狠而又迅捷的迅猛龍記憶猶新。那麼,現實中的迅猛龍真的是這樣的嗎?
  • 豆娘化石揭示億年前昆蟲求偶行為—新聞—科學網
    求偶行為復原圖 黃氏憶人扇蟌 「求偶行為廣泛存在於現生昆蟲的各個類群,但化石記錄極為罕見,這是因為昆蟲(包括其他動物)行為保存為化石的機率極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昆蟲的古行為研究多藉助間接的證據來推導,如一些特殊的身體結構。」
  • 穿越歷史那些從化石中復活的神奇寶貝,最後一個是古代天空的霸主
    滅絕之後通過人類之手從貝殼化石中復活的寶可夢。菊石獸與蝸牛十分相似。又十分像遠古時期的生物菊石蟲。它有著許多藍色的觸手,多而利於攻擊。它的背上有一個十分巨大的殼,用來保護自己。菊石獸在40級進化為多刺菊石獸,貝殼上長滿許多尖刺。動畫中兩者都被認為滅絕,但是因未知原因存活在大傻谷。化石盔 化石盔是巖石屬性和水屬性寶可夢,根據考證居住在3億年前的古代沙灘上。
  • 中國發現最古老跳蚤化石 寄居在恐龍身上不會跳
    在琥珀中的現代類型跳蚤化石。  新發現的侏羅紀跳蚤化石(大的雌性,小的雄性)。  早白堊世的跳蚤化石。  道虎溝動物群中的昆蟲化石,保存很精細。圖片由黃迪穎提供  在1.65億年前的內蒙古寧城道虎溝,氣候溼熱,一片湖泊的周圍,生活著一些體型偏小的哺乳動物和帶毛恐龍。和它們「共同生活」著的還有一種生物跳蚤。
  • 在500萬年古井中發現怪異「翅膀蛇」化石,科學家稱翅膀不是用來飛...
    趣味探索訊 科學家在地球美國東南部的田納西州的一個500萬年的古老的沉井裡,吃驚地發現了數以百計的蛇類骨頭化石,其它的一具怪異的化石引了科學家的注意。這是一具歷史悠久古老「翅膀蛇」的化石遺蹟,這個在椎骨上翼狀突起蛇化石,證明這個古老蛇類對人類的認知而言是一個新發現的物種。
  • 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原標題: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來源:科技訊我有話說  鱷魚以前張什麼樣子?近日考古學家揭秘了遠在恐龍時代的八種遠古鱷魚物種。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在恐龍霸主時代的鱷魚吧。
  • 科學家:這種生物或許是恐龍時代的唯一倖存者!
    科學家:這種生物或許是恐龍時代的唯一倖存者!在人類這一批新的生物出現之前,地球上的世界霸主是恐龍,對於恐龍人類都有著非常大的好奇心,很多的電視劇,電影,小說也都對於恐龍有了一定的描述。通過電影裡面我們也見到了侏羅紀時期恐龍的輝煌,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重現侏羅紀的世界,對於恐龍研究的都知道,它們生活在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它們是爬行動物有著龐大的身軀,有食草為主也有食肉為主的,那個時候他們才是地球的霸主,就像是現在的人類稱霸整個世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