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放流5萬尾多鱗白甲魚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6月6日是全國「放魚節」,北京市農業局在房山區拒馬河流域舉行主題為「放流瀕危保護魚類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的2017年北京「放魚節」活動,旨在修復拒馬河水系河湖生態平衡、改善首都水域生態環境。

本次放流的多鱗白甲魚是本市二級保護動物,生活在拒馬河保護區內,是具有北京市地理標誌性的動物,冬季要進入地下暗河越冬,早春穀雨前後集中從湧泉冒出,具有重要的研究和經濟價值,近幾年資源銳減,已近瀕危。2012年11月以來,北京市農業局水生野生動植物救護中心先後開展了多鱗白甲魚保護研究專家論證會、引種馴養研究並成功繁育出魚苗,前期也開展幾次放流恢復實驗並取得一定成效。

通過放流多鱗白甲魚類,可以對水域生態環境起到生物指示器的作用。本次放流5萬尾多鱗白甲魚活動拉開了今年的北京市自然水域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活動的序幕,下半年還將繼續增殖放流細鱗魚、瓦氏雅羅魚等珍稀魚類,為建設綠色北京、美麗北京添磚加瓦。

邱端

相關焦點

  • 12萬尾北京瀕危土著魚「回家」了
    多鱗白甲魚本報訊(記者 孫雲柯)昨天,珍貴瀕危魚類分別在延慶區媯水河、玉渡山水庫和房山區拒馬河同步放流,12萬尾北京土著魚迎來了「回家」旅程。2012年公布的《北京市地方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中將瓦氏雅羅魚列入亟須保護魚類品種之一。在延慶區更為寒冷的玉渡山水庫也同時放流了4萬尾細鱗鮭,這種瀕危魚種又叫細鱗魚,因鱗細小而得名,多棲息於水溫較低、水質清澈、溶氧量較高的山澗溪流。幼魚身體上有數條垂直的暗紋,成年細鱗魚背部呈黑褐色,分布著大小不一的黑色斑點,是北京地區自然分布的唯一鮭科魚類,可是近年來其資源量急劇減少。
  • 烏東德今年再次放流——15萬尾珍稀特有魚苗回歸金沙江
    important}9月22日上午,15萬尾齊口裂腹魚、鱸鯉、白甲魚等珍稀特有魚苗在烏東德施工區放流金沙江,這是2015年以來三峽集團烏東德工程建設部組織開展的第7次放流活動,也是今年開展的第2次。截至目前,已累計放流齊口裂腹魚、白甲魚、長薄鰍、鱸鯉等珍稀特有魚苗超過78萬尾
  • 北京市農業局開展瀕危魚种放流活動 瓦氏雅羅魚回歸故鄉河
    10月16日一早,北京市農業局水生野生動植物救護中心在延慶玉渡山自然保護區內的古城河畔開展瀕危魚种放流活動,共放流北京市二級保護魚類瓦氏雅羅魚3萬餘尾,這是我市首次在永定河水系的源頭開展該瀕危物種的恢復工作,通過在水系源頭放流,加快水域生態功能不斷修復。
  • 三萬餘尾瓦氏雅羅魚被放流 恢復瀕危物種 修復生態功能
    昨日,市農業局水生野生動植物救護中心在永定河水系北京地區的重要源頭——延慶玉渡山自然保護區內的古城河畔放流北京市二級保護魚類瓦氏雅羅魚3萬餘尾(如圖),這是本市首次在永定河水系的源頭開展該瀕危珍稀物種的恢復工作,以加快水域生態功能修復。
  • 30尾中華鱘5.2萬尾胭脂魚放流
    記者 謝克偉晨報訊 昨天下午,隨著「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生態修復(增殖放流)項目」放流活動啟動,30尾中華鱘和5.2萬尾胭脂魚被放流長江口。活動承辦方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專家稱,中華鱘和胭脂魚放流後,長江中華鱘和胭脂魚的自然種群數量將增加,長江口生態環境將得到進一步修復。
  • 30尾中華鱘和5.2萬尾胭脂魚在長江口放流
    近日,"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生態修復(增殖放流)項目"放流活動在長江口放流中華鱘30尾和胭脂魚5.2萬尾。通過人工放流,有利於擴大中華鱘和胭脂魚的自然種群數量,對其種群的延續和水域生態環境的修復起到一定作用。
  • 30萬尾胭脂魚、100萬尾長吻鮠待命放流長江
    中國江蘇網訊 7月4日,記者在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祿口基地獲悉,30萬尾胭脂魚、100萬尾長吻鮠正待命放流長江。 今年,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主任李瀟軒領銜的課題組,在基地培育了胭脂魚30萬尾,長江珍稀魚種長吻鮠100萬尾。  李瀟軒介紹,胭脂魚屬長江本土魚類,也作為本土觀賞魚,因其美麗的外形,被譽為「亞洲美人魚「,由於長江大壩隔斷了胭脂魚溯遊通道,不少胭脂魚不一定能遊過預留的魚道,抵達上遊金沙江的產卵地。儘管長江每個江段還能見到胭脂魚,魚已大幅減少,胭脂魚現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我市放流58萬尾紅尾魚
    10月12日,市農業農村局在鏡泊湖西湖岫水域舉行紅尾魚增殖放流儀式,共向鏡泊湖水域放流規格為5至8釐米的紅尾魚58萬尾。據介紹,鏡泊湖紅尾魚是我市的有機魚產品、國家地理標誌認證農產品和省十大地產名魚。此次增殖放流紅尾魚,進一步涵養了鏡泊湖水域的紅尾魚資源,維持當地水域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 拜城縣克孜爾水庫放流4.2萬尾「水中大熊貓」
    天山網訊(記者秦金俐 通訊員董成忠攝影報導)11月17日,拜城縣克孜爾水庫實施了增殖放流,此地放流的是4.2萬尾扁吻魚。這是該水庫連續三年對扁吻魚進行標記放流。  11月15日起,自治區水產科研所對此次放流的扁吻魚魚苗用螢光注射和螢光浸泡兩種方式進行標誌。此次放流的扁吻魚規格為身長5到45釐米。
  • 永定河水系源頭放流瀕危魚類
    本報訊(記者孫文文)昨天,北京市農業局水生野生動植物救護中心在永定河水系源頭放流3萬餘尾瀕危魚類瓦氏雅羅魚,以嘗試通過在水系源頭放流瀕危魚類的方式,加快永定河水域的生態功能修復。據悉,瓦氏雅羅魚是北京市二級保護魚類,也是我國北方知名的土著魚類,亦稱東北雅羅魚、華子魚、滑魚、白魚,主要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小魚和藻類為食。在北京地區,該魚類曾分布在永定河上遊及官廳水庫中,後來受人為和自然變遷等因素影響種群數量日趨減少。近年來,瓦氏雅羅魚的野外種群數量更是急劇下降。
  • 新疆人工增殖放流數萬尾扁吻魚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江斌偉)波光粼粼中,一尾尾扁吻魚閃著螢光,躍入水中,將在此棲息繁衍。近日,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在拜城縣境內的克孜爾水庫人工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以恢復扁吻魚野外種群數量,保護克孜爾水庫水生生物資源。
  • 30尾中華鱘和5.2萬尾胭脂魚今天在長江口成功放流
    11月12日,"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生態修復(增殖放流)項目"放流活動在長江口成功放流中華鱘30尾和胭脂魚5.2萬尾。通過人工放流,有利於擴大中華鱘和胭脂魚的自然種群數量,對其種群的延續和水域生態環境的修復起到一定作用。
  • 4萬尾扁吻魚放流博斯騰湖
    年磊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6月13日電(年磊 董志國)6月13日,新疆農業農村廳在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舉辦博斯騰湖2020年春季國家I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扁吻魚標記放流活動,4萬尾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扁吻魚順著「滑梯」歡快地遊向博斯騰湖母親的懷抱。
  • 北京延慶媯河源頭放流上萬條瓦氏雅羅魚,為青山綠水增添一抹靈動
    在全國放魚日到來之際,北京水野部門工作人員與志願者們一起,共同將一萬五千尾瓦氏雅羅魚和一萬尾細鱗鮭投放到媯河源頭湖水中,為青山綠水增添了一抹靈動。據悉,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大資源養護力度,農業農村部在6月6日組織開展全國放魚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動。
  • 新疆博湖縣:4萬尾扁吻魚放流博斯騰湖
    本報訊 6月13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在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舉辦博斯騰湖2020年春季國家I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扁吻魚標記放流活動,4萬尾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扁吻魚順著此次增殖放流活動對改善博斯騰湖水域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次在博斯騰湖進行人工增殖放流標記扁吻魚4萬尾,也是連續第11年在博斯騰湖放流扁吻魚,至今已累計向博斯騰湖放流扁吻魚33萬尾,標記放流11萬尾,加上連續15年向克孜爾水庫放流的扁吻魚,總計向塔裡木河流域放流扁吻魚已經超過134萬尾,標記放流數量達到18萬尾。
  • 【天山守望】阿爾塔什水利樞紐:首次增殖放流10萬尾新疆珍稀魚苗
    新疆日報訊(記者熱依達 秦金俐報導)近日,中核集團新華發電葉河公司在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舉行首次增殖放流活動,分別在樞紐水庫庫尾和樞紐壩址下遊放流10萬尾魚苗,以持續改善當地生態環境。  此次增殖放流的主要是塔裡木裂腹、斑重唇、寬口裂腹、厚唇裂腹4種新疆本土魚苗,其中塔裡木裂腹和斑重唇為自治區Ⅱ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
  • 440萬尾魚苗放流臺特瑪湖 含兩萬尾珍稀新疆大頭魚
    天山網訊(記者沈祖嘯 通訊員曹玥 吐遜阿依攝影報導)11月1日至10日,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集中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臺特瑪湖增殖放流440萬尾魚苗,用來改善湖區生態環境和物種多樣性,其中首次放流了2萬尾國家I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扁吻魚。  11月1日,在臺特瑪湖,遊弋的水鳥和一望無際的水面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 鰱魚、鱅魚、翹嘴鮊,長江南通段增殖放流魚苗109萬尾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保護漁業資源,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今天下午,南通市農業農村局聯合長航公安、崇川檢察院共同開展長江南通段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以恢復轄區水域的水生生物資源的種群數量。此次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共計放流魚苗109萬尾,其中10釐米以上長鰱魚37.5萬尾,10釐米以上鱅魚45萬尾以及8釐米長以上翹嘴鮊27萬尾。這些魚種對改善三江水域生態環境、恢復漁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一受傷300斤野生鰉魚獲救後產卵 32萬尾魚苗被放流
    一受傷300斤野生鰉魚獲救後產卵 32萬尾魚苗被放流 2020-08-18 17:29: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