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詞典》每年都會選出一個年度熱詞,用來反映當年的主題情緒、精神和值得銘記的文化事件。
今年,《牛津詞典》表示,我們選不出一個詞來代表2020。《牛津詞典》負責人說:「2020年是史無前例的,而且又帶點諷刺意味——2020年發生的事讓我們無語,但卻又出現最多熱詞。」
人力資源領域的情況也是一樣的。2020年發生了很多事,出現了很多熱詞。
下面,我們在HR領域十大熱詞中回顧即將過去的2020年。
01 共享員工
受疫情影響,以西貝為代表的傳統餐飲企業「閒得慌」,西貝董事長賈國龍訴苦「帳上現金流扛不過3個月,2萬多名員工待業」。
圖源:西貝莜麵村新浪微博
而以盒馬為代表的生鮮電商天天都過雙十一,出現了「用工荒」。
2020年2月3日,盒馬鮮生提出「共享員工」概念,聯合知名餐飲企業,合作解決疫情期間餐飲行業待崗人員的收入問題,並緩解餐飲企業成本壓力。
共享用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力資源配置效率,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但是,共享用工中可能存在風險:一是工傷事故責任承擔風險;二是共享員工濫用風險;三是員工技能不足風險。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強調,「共享用工」不改變原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係,原用人單位應保障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社會保險等權益,並督促借調企業提供必要的勞動保護,合理安排勞動者工作時間和工作任務,保障勞動者身心健康。
合作企業之間可通過籤訂民事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關係。
02 在家辦公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讓在家辦公逐漸成為新常態。
2020年5月,推特宣布允許部分職工永久性居家辦公。Facebook也宣布,將開始允許大部分員工申請永久遠程工作,並為現有員工開闢長期的遠程工作崗位。
2020年10月,微軟宣布,將允許員工每周不超過50%的工作時間在家工作,經過經理批准後可以永久進行遠程工作。
2020年12月,谷歌執行長桑達爾 皮查伊宣布在家辦公的政策延長至2021年9月。
圖源:新浪科技
由於眾多企業員工選擇在家辦公,遠程辦公概念股紛紛暴漲,由華裔企業家袁徵創辦的視頻會議公司Zoom在疫情期間飛速發展。
隨著企業走出這場危機,遠程辦公和辦公室辦公的混合模型很可能成為未來的工作方式。
對大部分企業而言,混合辦公模式都還較為陌生。
為了確保員工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較高的效率,人力資源團隊在工作規劃中應當考慮到多個因素,如營造並維護企業文化、包容性變得更為重要、以員工的健康為第一要務、推行集體責任感、聚焦學習與發展。
03 職場PUA
2020年7月,明星Yamy在社交平臺發布公司老闆在會議上羞辱自己的錄音,錄音中老闆直言Yamy「非常醜」「唱歌不好」「裝時尚」,並要求現場同事附和自己。
隨後Yamy發文表達自己的委屈和不滿,一時間引起廣泛關注。關於職場上打壓員工的「職場PUA」話題也一度登上熱搜。
圖源:Yamy_郭穎新浪微博
職場PUA多發生在上司和下屬之間。
上司摧毀下屬的自信心和判斷力,讓下屬喪失自我,最終對公司唯命是從。
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六成白領遭遇職場PUA現象,商業服務、金融業佔比高。
職場PUA的主要套路包括領導對員工畫餅利用、美化壓榨行為要求員工感恩、安排不合理的工作內容、不停地打擊否定員工、被不停地拿來與同事做比較、被他人搶佔功勞。
除了職場PUA,2020年的職場還出現了內卷、工具人、打工人、奮鬥逼、715工作制、帶薪拉屎這些詞語,反映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新反思工作的意義,希望從工作中獲得幸福感。
04 延遲退休
我國現行的退休制度是20世紀50年代頒布的,男性年滿60歲退休,女幹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退休,近70年未有調整。
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現行的退休制定早已不適應當前我國的發展現狀,延長退休年齡是必定的社會發展趨勢。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我國將「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這意味著延遲退休已是必然,板上釘釘的事兒。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延遲退休政策落定,但因觸及個人權益、養老金缺口、就業等問題,爭議熱度居高不下。
有觀點認為,就業是老的不退休,年輕的就進不來。
有關專家表示,從就業結構來看,將來延遲退休會有一部分崗位影響到年輕人就業,但這種影響有限。
最新出版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學習輔導百問》關於延遲退休的表述,未再出現此前熱議的「區分對待」字眼,而是表示將「按照小步慢走、彈性實施、強化激勵的思路,堅持統一規定同自願選擇相結合,小幅逐步調整,以減少社會震動,爭取更多支持。」
05 開放落戶
城市的發展需要充足的勞動年齡人口,為了保持城市活力,各大城市開啟了開放落戶的大門,吹響了「搶人大戰」的號角。
2020年9月,上海加入「搶人大戰」,交大、復旦、同濟、華師大4所大學應屆生可直接落戶。
圖源:中國新聞網
2020年12月,廣州落戶門檻擬將大幅降低,堪稱「史上最寬鬆」的一線城市落戶政策:只需滿足大專或技校學歷,社保滿一年,年齡在28歲及以下,就能在廣州7個行政區實現落戶。
超大城市落戶門檻鬆動,留給二線城市的空間不大了。
2020年12月,福州市明確不設學歷、年齡、就業創業限制,外省市人員均可申請在福州落戶,六縣(市)、長樂區人員均可申請在五城區落戶。
這是繼石家莊、瀋陽、南寧等城市之後,國內又一個「零門檻落戶」的省會城市。
「搶人」重要,「留人」更重要。
人才落戶優惠及各種補貼能在短期內產生「人才聚集」效應,可是人才對教育、醫療、養老、住房、就業、環境等的綜合性要求若得不到滿足,城市將難以留住人才。
06 直播帶貨
2020年,直播帶貨經濟席捲全國,越來越多的明星、網紅、企業家進入賣貨直播間。
2020年5月9日,知名演員劉濤百萬年薪入職阿里旗下的聚划算,變成官方優選官,花名為「劉一刀」,首場直播4小時狂攬1.48億。
圖源:劉濤tamia新浪微博
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2020年13場直播帶貨476億,在直播帶貨新模式的帶動下,格力電器新零售轉型也在悄然行進當中。
2020年7月,電商主播、帶貨網紅們終於有了正式的職業稱謂。
人社部等部門發布了網際網路營銷師等9個新職業信息,其中,在「網際網路營銷師」職業下增設「直播銷售員」新工種。
新職業的開發有助於帶動就業創業,同時新職業也要明確職業所應承擔的責任,讓轉正有名更有責。
圖源:央視新聞
新職業,新業態,也讓我們對人才的定義發生了變化。
2020年11月,上海市政府發布的《上海市引進人才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辦法》中,將引進人才分為了高層次人才、重點機構緊缺急需人才、高技能人才、市場化創新創業人才、專門人才和其他特殊人才等五大類。特別提出,引進面向市場化創新創業人才,要進一步淡化學歷指標,更加突出市場導向。
「口紅一哥」李佳琦、明星楊超越相繼作為特殊人才落戶上海,95後「快遞小哥」李慶恆獲評杭州高層次人才獲百萬房補,這打破了「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的人才觀,說明行行出狀元,是金子到哪兒都會發光。
07 裁員
裁員寒潮來襲,你準備好了嗎?
2020年已經有30多家銀行計劃裁員,全球銀行業裁員總數逼近7萬人,今年的銀行業裁員潮是至少5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2020年10月,國泰航空宣布裁員8,500人,所有員工2021年將不加薪,旗下港龍航空正式停止營運。
2020年11月,迪士尼宣布擴大裁員規模至3.2萬人,不在裁員日程上的員工中有3.7萬人處於無薪假的狀態。
圖源:環球時報
企業裁員旨在削減成本,抵禦業績下行壓力。受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集中在實體零售業、航空業、酒店業、餐飲業、銀行業。
新冠疫情深刻地改變了產業格局,在後疫情時代,新的機遇和需求遍地開花,到底是寒冬還是暖春有待商榷。
08 逆勢招聘
別人裁員,我招人。很多企業裁員,同時多個網際網路「大廠」逆勢擴招。
2020年8月,騰訊啟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校招,面向2021年應屆畢業生開放5,000個崗位,總招聘量預計較2019年提升42%。
2020年10月,任正非表示,2021-2022年是華為重要的戰略攻關年,計劃2021年應屆生招聘人數至少擴大到8,000人。
2020年11月,字節跳動計劃在年底前再開放1萬個工作崗位。招聘完成後,字節跳動的員工總數將突破10萬人。
圖源:中國新聞網
越是非常時期,企業越是要廣納人才,發展變革與儲備人才齊步走。
德魯克說過,動蕩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蕩本身,而是仍然用過去的邏輯做事。
在數位化時代,企業需要改變認知邏輯、戰略邏輯和管理邏輯,才能更好地迎接機遇。
09 地攤經濟
2020年6月,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推進復工復產復業,把時間和損失搶回來變得刻不容緩。
小地攤,大民生,「地攤經濟」火了! 「地攤經濟」的興起,最大的贏家非五菱汽車莫屬。股票隨之大漲,五菱地攤車的銷量也異常火爆。
圖源:網絡
地攤經濟在HR領域也火了!
不少科技公司CEO、高管紛紛現身街頭,擺起了地攤。唱吧CEO親自出攤賣唱,騰訊HR擺地攤招聘。
不少商界大佬們在早期創業時都擺過地攤,馬雲賣花,潘石屹賣辣椒、香瓜,還有賣冰棍賣光碟的,五花八門。
圖源:騰訊公司
論擺攤,HR是認真的。
招聘方向的HR,可以擺攤:幫改簡歷、真人算命、招人挖人、跳槽指導、背景調查。
薪酬方向的HR,可以擺攤:Excel高階指導、薪酬談判指點、優雅背鍋指南、肩頸護理攻略、佛繫心態養成。
培訓方向的HR,可以擺攤:職場穿搭演示、培訓教具售賣、現場演講表演、代做培訓PPT。
好的HR必須學會「擺攤」,從「擺攤」裡修練出的HR,一定是具備生意頭腦的HR,這樣才能縱觀企業全局,找到對的人才,讓企業紅火起來。
10 醫保個帳改革
2019年,國家醫保局提出「2020年底前取消城鄉居民醫保中的個人(家庭)帳戶,向門診統籌平穩過渡」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參保人既擔心個人醫保帳戶中的錢會被「清零」,又擔心醫保待遇會降低。
2020年8月26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稱《指導意見》),明確了醫保個帳改革的方向。
圖源:第一財經日報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城鎮職工醫保個帳不會取消,而且個人繳費還會繼續劃入個帳內。
這意味著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醫保個帳會繼續存在,醫保個帳內所有資金都歸個人所有。
另外,《指導意見》調整了個人帳戶內部的資金結構,即在職職工個人帳戶由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計入,計入標準原則上控制在本人參保繳費基數的2%以內,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全部計入統籌基金,不再劃入個人帳戶。 此次職工醫保個人帳戶改革,不僅會直接影響3.3億參保人員,對藥店、醫院、藥企等行業也將產生長遠影響。
寫在最後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的第一次,每個人都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者。
回望這一年,或有遺憾,或有感慨。你心中的2020年度熱詞是哪一個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