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國養殖歷史最悠久的魚,南方3元一斤沒人吃,北方卻成從小吃到大
文/農夫也瘋狂
馬上就要進入農曆十一月份了,南北方地區的農民又要開始忙碌起來的。像北方這個時候,就要忙著曬白菜做醃菜了,而南方地區則喜歡製作腊味,臘魚和臘肉是必不可少的過年美食。
昨天和朋友去菜市場買魚準備做臘魚,在市場上走了一圈,發現現在賣的基本都是鯽魚、草魚居多,像過去很受歡迎的鰱魚、雄魚就很少了。還有一種魚,小時候也常吃,但是現在市場上基本上看不到了。它就是曾有著「淡水魚王」之稱的鯉拐子。
鯉魚的小科普
鯉拐子也就是鯉魚,也叫它毛子、鯉子等。這是在我國養殖歷史最久,分布最廣、產量最高,也是淡水魚類中品種最多的魚類了。因為這種魚的魚鱗有十字的紋理,所以名鯉,而得名鯉魚,民間多叫它鯉拐子。
鯉魚長得還是很有特色的,它不僅魚鱗很漂亮,而且還有一對很可愛的鬍鬚,是眾多魚類中少有帶有鬍鬚的魚類了。它主要是棲息在江湖、水庫、池塘等水草叢生的水體底部,主要是以底棲的動植物為食物,是一種很典型的雜食性的魚類。
鯉魚的現狀
關於鯉魚,很多人常把它誤認成是四大家魚。其實鯉魚雖然在國內外的名氣都很大,但是卻並不是四大家魚。民間的說法是因為鯉魚的名字而從四大家魚除名的。原因在唐朝的時候,是屬於李家的王朝,而「鯉」字和李是同音,所以就因為避諱,不僅不允許食用鯉魚,就連養殖也不行。對於這種說法,有專家指出是沒有根據的。雖然古代避諱名字,但卻是不避諱姓氏的,何況在唐朝的時候也是吃鯉魚的。
鯉魚在國內現在是很尷尬的一種魚,為何這樣說呢?因為鯉魚雖然在歷史上名氣很大,並且養殖歷史悠久,但也主要是在北方地區食用鯉魚。可以說北方地區的人,是從小吃到大的。可是在南方地區,鯉魚一直不受待見,尤其是最近幾年更是低到3元一斤沒人買。
不光是在南方不受待見,鯉魚在國外甚至還說讓人討厭的魚類。因為它在國外多地泛濫成災,給當地造成了極大的損失。亞洲鯉魚的名氣可是讓很多美國人聞風喪膽。在國內基本長不大的鯉魚,可是到了美國卻能長得豬一樣大。
南方人不愛吃鯉魚,主要是因為這種魚的刺多,並且肉質松,吃起來口感不好。另外一點是這種魚的泥腥味很重,還不好烹飪,做不好就不好吃。同時有些地方認為鯉魚是發物,所以不願意吃。尤其是近些年,養殖的鯉魚水質不好,生長速度快,吃起來口感就更差了,可是南方可吃的魚類眾多,自然很少人吃鯉魚了。
鯉魚的價值
但是在北方地區,鯉魚確實很受歡迎的一種淡水魚,像黃河大鯉魚就名氣很大。相比於南方的鯉魚,北方地區的鯉魚還是很不錯的,並且營養也很豐富,含有能供給人體必需的胺基酸、礦物質、維生素A和維生素D等人體所需元素。
關於鯉魚,它不僅很美味,並且還能入藥。其中《神農本草經》種就把鯉魚列為上品,南北朝·陶弘景說:鯉魚為諸魚之長,為食品上味。
在《本草綱目》中也對鯉魚又記載:其功長於利小便,故能消腫脹,黃疸,腳氣,喘嗽,溼熱之病,煮食下水氣,利小便。
總之就是多吃鯉魚,對身體是有好吃的。
結束語
有些網友好奇,為什麼鯉魚在美國會泛濫成災,難道不知道鯉魚能吃嗎?這主要是因為鯉魚的食性很雜,適應能力很強,並且基本沒什麼天敵。他們很快就適應了國外的生活環境,得以快速繁殖。可是這種魚的刺多,使用口感不好,美國人不愛吃多刺的魚,所以鯉魚就得意快速繁殖而被當作有害物種,簡而言之和歐美人的飲食習慣也有很大的關係。各位朋友們,你們喜歡吃鯉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