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養殖歷史最悠久的魚,南方3元1斤少人吃,北方成從小吃到大

2020-12-03 農夫也瘋狂

導讀:我國養殖歷史最悠久的魚,南方3元一斤沒人吃,北方卻成從小吃到大

文/農夫也瘋狂

馬上就要進入農曆十一月份了,南北方地區的農民又要開始忙碌起來的。像北方這個時候,就要忙著曬白菜做醃菜了,而南方地區則喜歡製作腊味,臘魚和臘肉是必不可少的過年美食。

昨天和朋友去菜市場買魚準備做臘魚,在市場上走了一圈,發現現在賣的基本都是鯽魚、草魚居多,像過去很受歡迎的鰱魚、雄魚就很少了。還有一種魚,小時候也常吃,但是現在市場上基本上看不到了。它就是曾有著「淡水魚王」之稱的鯉拐子。

鯉魚的小科普

鯉拐子也就是鯉魚,也叫它毛子、鯉子等。這是在我國養殖歷史最久,分布最廣、產量最高,也是淡水魚類中品種最多的魚類了。因為這種魚的魚鱗有十字的紋理,所以名鯉,而得名鯉魚,民間多叫它鯉拐子。

鯉魚長得還是很有特色的,它不僅魚鱗很漂亮,而且還有一對很可愛的鬍鬚,是眾多魚類中少有帶有鬍鬚的魚類了。它主要是棲息在江湖、水庫、池塘等水草叢生的水體底部,主要是以底棲的動植物為食物,是一種很典型的雜食性的魚類。

鯉魚的現狀

關於鯉魚,很多人常把它誤認成是四大家魚。其實鯉魚雖然在國內外的名氣都很大,但是卻並不是四大家魚。民間的說法是因為鯉魚的名字而從四大家魚除名的。原因在唐朝的時候,是屬於李家的王朝,而「鯉」字和李是同音,所以就因為避諱,不僅不允許食用鯉魚,就連養殖也不行。對於這種說法,有專家指出是沒有根據的。雖然古代避諱名字,但卻是不避諱姓氏的,何況在唐朝的時候也是吃鯉魚的。

鯉魚在國內現在是很尷尬的一種魚,為何這樣說呢?因為鯉魚雖然在歷史上名氣很大,並且養殖歷史悠久,但也主要是在北方地區食用鯉魚。可以說北方地區的人,是從小吃到大的。可是在南方地區,鯉魚一直不受待見,尤其是最近幾年更是低到3元一斤沒人買。

不光是在南方不受待見,鯉魚在國外甚至還說讓人討厭的魚類。因為它在國外多地泛濫成災,給當地造成了極大的損失。亞洲鯉魚的名氣可是讓很多美國人聞風喪膽。在國內基本長不大的鯉魚,可是到了美國卻能長得豬一樣大。

南方人不愛吃鯉魚,主要是因為這種魚的刺多,並且肉質松,吃起來口感不好。另外一點是這種魚的泥腥味很重,還不好烹飪,做不好就不好吃。同時有些地方認為鯉魚是發物,所以不願意吃。尤其是近些年,養殖的鯉魚水質不好,生長速度快,吃起來口感就更差了,可是南方可吃的魚類眾多,自然很少人吃鯉魚了。

鯉魚的價值

但是在北方地區,鯉魚確實很受歡迎的一種淡水魚,像黃河大鯉魚就名氣很大。相比於南方的鯉魚,北方地區的鯉魚還是很不錯的,並且營養也很豐富,含有能供給人體必需的胺基酸、礦物質、維生素A和維生素D等人體所需元素。

關於鯉魚,它不僅很美味,並且還能入藥。其中《神農本草經》種就把鯉魚列為上品,南北朝·陶弘景說:鯉魚為諸魚之長,為食品上味。

在《本草綱目》中也對鯉魚又記載:其功長於利小便,故能消腫脹,黃疸,腳氣,喘嗽,溼熱之病,煮食下水氣,利小便。

總之就是多吃鯉魚,對身體是有好吃的。

結束語

有些網友好奇,為什麼鯉魚在美國會泛濫成災,難道不知道鯉魚能吃嗎?這主要是因為鯉魚的食性很雜,適應能力很強,並且基本沒什麼天敵。他們很快就適應了國外的生活環境,得以快速繁殖。可是這種魚的刺多,使用口感不好,美國人不愛吃多刺的魚,所以鯉魚就得意快速繁殖而被當作有害物種,簡而言之和歐美人的飲食習慣也有很大的關係。各位朋友們,你們喜歡吃鯉魚嗎?

相關焦點

  • 酷似食人魚,1年能長3斤,常被誤認成名貴海魚,5元1斤少人吃
    導讀:長得像食人魚,1年能長3斤,常被誤認成海魚,5元1斤少人吃文/農夫也瘋狂大海,總是讓很多人充滿了嚮往。不過筆者每次去到海邊,總是會聯想到電影中的大鯊魚,食人魚的慘烈場面,所以不敢在海邊待太久。就算是站在海邊,也不敢把腳伸進到海水中去,可能是童年看食人魚之類的電影太多了吧。其實在我國有一種魚,長得就很像食人魚,並且也有些農民就是稱它「食人魚」,它的生長很快,一年能長3斤。
  • 稻田1種小魚,常被誤認成小雜魚,卻賣50元1斤,人稱「水中人參」
    導讀:南方1種小鯉魚,體重難超半斤,常被誤認成小雜魚,卻賣50元1斤 文/農夫也瘋狂 各位網友朋友們,你們喜歡吃鯉魚嗎
  • 此魚長相醜陋,我國3元1斤很少人吃,出口日本成「高檔魚」
    導讀:此魚長相醜陋,我國3元1斤很少人吃,出口日本成「高檔魚」文/農夫也瘋狂天氣越來越冷了,為了在冬季來臨之前有一個好身體,適量進補是必不可少的。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見過這種魚,而吃過它的則要更少了,畢竟這種魚在我國很少人吃它。狗腿子魚在我國的沿海地區均有分布,其俗稱也比較多,比如、牛尾魚、拐子魚、辮子魚、尖角子、中魚、山肖等,而它的學名叫鯒魚。看到這種魚,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長得太醜了。
  • 國內養殖僅19年,曾賣到60元1斤,如今20元1斤供不應求,能賺錢嗎
    一年可收2次,南方人的最愛,如今20元1斤熱賣,現在養殖晚了嗎?大家好,我是小喬,與你每天分享有趣的三農知識。生活在沿海地區的人對海鮮和大海一定很親切,大海是他們的生存方式。漁民們每天出海捕撈海鮮,販賣到市場。海鮮以營養豐富、肉質鮮美聞名,在市場上一般都很暢銷。
  • 國外沒人吃,引入我國卻大受歡迎,一斤可賣到10元,還大量養殖
    前幾天和一個南方的朋友說起夏天發水的時候,會有很多的魚出現,但南方的朋友說鯉魚在他們那兒可不怎麼吃,因為鯉魚的腥味特別大,傳統的燒制方法根本無法去除腥味,一般只能做成爆魚來吃,但加工十分的繁瑣,而且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油炸,所以在南方地區,鯉魚的價格就比較的低廉了。
  • 南方1種水果,吃起來又苦又酸,1斤賣20元,北方人吃一口就想吐掉
    導讀:南方1種獨特水果,採收期長達6個月,吃起來又酸又苦,1斤賣20元 夏季到了,因為天氣比較炎熱,很多人也常常沒有食慾,所以就會吃一些比較清淡的食物,有些人還喜歡吃帶有苦味的蔬菜,比如苦瓜在夏季就很受歡迎。雖然苦瓜吃起來帶有苦味,但是卻清熱解暑,並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很下飯。
  • 這外來物種,南方人從小吃到大,改名想打通北方市場,卻賣不動
    再比如番荔枝,是為了和我國本地的荔枝之間進行區分。有一些植物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會進行一些改名,導致了不少物種的名字變得異常的紊亂,讓不熟悉它的人有點摸不著頭腦。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這樣的物種,本想通過改名讓人們重新認識它,卻沒任何的效果。這外來物種,南方人從小吃到大,改名想打通北方市場,卻賣不動。
  • 南方1種野菜,北方人嫌它臭,鈣含量是牛奶3倍,出口日本20元1斤
    導讀:南方1種紫色野菜,常用它煮魚,北方人吃不慣,出口日本成高端菜筆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目前也是常年在農村生活,經常去到田間地頭,所以就能看到各種不同的植物,有些還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野菜。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南方地區十分常見的紫色野菜,常用它來煮魚吃,北方人卻嫌棄它有臭味不愛吃,可是鈣含量是高鈣牛奶的3倍,出口日本卻是高端菜,一斤要賣到20元。紫蘇,這是很多的南方朋友都相當熟悉的野菜了,去到菜市場,也常常能見到這種野菜。
  • 4菜1湯,成本不到150元,有魚有蝦,北方朋友說,南方菜真精緻
    又是大半個月沒出門,吃了好幾天素菜,不吃點葷菜也挺難受的。現在菜市場管理更加嚴格,聽小區的鄰居說附近菜市場不僅量體溫,還要檢查身份證。想想還是算了,不去菜市場了,就在網上下單買了一些湛江的野生魚蝦。快遞送到,看著還蠻新鮮的,買了5斤小海蝦,28元一斤。
  • 自帶黃瓜香味的魚,壽命僅1年,體重難超2兩,常年80元1斤
    導讀:此魚體重難超2兩,自帶黃瓜香味,養殖的80元1斤,日本人直接生吃 文/農夫也瘋狂 很多人喜歡吃魚,但是卻不喜歡清理和烹飪魚,因為魚的行為很重,清理起來很麻煩,搞不好還會讓自己的身上有很濃重的魚腥味。
  • 最早的淡水魚之一,現如今在南方3元1斤卻無人問津,難道不能吃?
    現如今,多吃魚的觀點是多數人共同的觀點,因為魚肉既細膩鮮嫩,又營養豐富,最關鍵的是油脂含量非常少,容易被消化吸收 雖然淡水魚好吃,也是餐桌上難見的美味,但有一種淡水魚一直被人嫌棄,特別是在南方地區,在菜市場上幾乎看不到它的身影。即便偶爾在市場有出現,那也是圖一個好看而已,3塊一斤卻無人問津!說的通俗一點,這種魚有時白送給人家,人家都還不一定會要,因此在南方地區,這種魚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 農村1種淡水魚,背上有倒刺,80元1斤很少人養殖,農民:有價無市
    導讀:南方一種無鱗魚,長得酷似泥鰍,市場1斤賣80元,北方很少人見過最近南方的雨水比較多,其實每年到了6月份的時候,南方地區的雨水都有點偏多。前些天筆者的家鄉這邊就接連下起了幾場暴雨,而在下雨以後就會有很多人去河邊、水溝裡面撈魚。
  • 1次產卵300萬粒,我國養殖才夠吃,在國外沒人吃,每年花重金清除
    導讀:1次產卵300萬粒,我國養殖才夠吃,在國外沒人吃,每年花重金清除本文來源:文/農夫也瘋狂,更多內容請關注原創作者馬上就要過年了,各位「打工人」,可有返鄉了呢?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目前多地已經鼓勵打工人就地過年。
  • 曾是國內產量第二,以前沒魚才吃它,如今一斤40元,成養殖新貴
    但此後有些水產品的行情波動也是十分劇烈,像牛蛙在年初低至2元一斤,到了8月份一度漲至19元/斤,如今又跌落到8元以下;而金鯧魚經歷了5月份的24元高價後,一路跌至如今不足10元;而大部分蝦類水產品,一直低迷至近期才逐漸上漲。但是水產品的養殖,仍是很多漁民的選擇,同時也有不少人會去探索新的養殖項目。有一種魚,曾位居國內產量第二,以前沒魚才吃它,如今一斤40元,成養殖新貴。
  • 一種最早的淡水魚,在北方被視為筵席上品,在南方卻無人吃
    導讀:一種最早的淡水魚,在北方被視為筵席上品,在南方卻無人吃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而兩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沒有腿的指的自然是魚類。對於魚類的食用和養殖歷史悠久,尤其是淡水魚類更有四大家魚的美譽。有的說法來自民間傳說,說在唐代李世民時期,鯉魚就備受喜愛,但由於鯉魚諧音:「李」,所以自然不敢把它列入四大家魚,也有一種說法是四大家魚其實都屬於鯉魚目鯉科,這也是為什麼我國鯉魚在美國水域泛濫,被通稱為「亞洲鯉魚」的主要原因,四大家魚其實都屬於鯉科,所以外國人把它們都叫做鯉魚也是正確的,所以鯉魚作為四大家魚的鼻祖,自然是不能被列入四大家魚了。鯉魚是傳統的魚類。
  • 南方1種冷水魚,長得像泥鰍,1年長不到1兩,天生3根毒刺,1斤200
    導讀:長得像泥鰍,天生有3根毒刺,1年長不到1兩,市場200元1斤少見 文/農夫也瘋狂 冬天很多人喜歡吃火鍋,在寒冷的天氣裡大家一起圍著吃熱氣騰騰的火鍋,這種氛圍還是很不錯的。而目前火鍋的食材越來越豐富了,魚火鍋就很受歡迎。
  • 入侵美國成「水中霸主」,在我國卻是淡水魚上品,野生的60元1斤
    導讀:它是淡水魚上品,做火鍋是一絕,今淪為「垃圾魚」10元1斤少人買文/農夫也瘋狂在冬天的時候最適合吃火鍋了,有網友還說,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黑魚的科普黑魚就是今天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種魚,之所以突然說起它。是因為昨天和釣友聊天,它掉到了一條五六斤重的黑魚,因為是野生的,居然60元一斤好幾個人搶著買。本來是打算自己留著吃的,可是看到價格很誘人,最後還是賣掉了。這個釣友也很奇怪,養殖的黑魚10元一斤沒人買,想不到野生的居然價格是它的6倍。
  • 常被錯認成黃顙魚,能長到1米,俗名「牛尾巴魚」,如今大量養殖
    導讀:常被錯認成黃顙魚,能長到1米,俗名「牛尾巴魚」,如今大量養殖在野外的水域之中,有很多長得十分相似的魚,有可能它們都屬於同一類,是近親的關係。黃顙魚是市面上十分常見的魚,顏色金黃、無鱗,非常容易辨認。但有一種同樣是江河中的「牛尾巴魚」,卻常被人們錯認成黃顙魚。
  • 此魚叫聲像鴨子,身上卻有3根毒刺,過去一撈幾十斤如今30元1斤
    在我國北方和南方的飲食搭配有非常大的差別,在其中北方地區喜歡甜的,而南方地區則更鍾愛吃鹹的。就拿吃魚而言,鯽魚在北方地區很火爆,但是在南方地區卻並不受歡迎,很多人不喜歡鯽魚。此外在南方地區有許多的魚類,東北人也吃不習慣。
  • 北方冬天到底有多冷?街上售賣的魚凍成冰棍,270斤大鰉魚最顯眼
    是北方更冷還是南方冷,一直以來南方北方的網友都爭論不休。南方網友說當然是南方冷。北方室外溫度雖然高,但是室內暖和啊,北方室內有暖氣,在屋裡就像春天一樣。雖然外面冷,但是屋內不受影響。南方就不同了,不管是在室外還是在屋內,冬天都是同樣的冷。是那種溼冷,寒風吹過,加上綿綿細雨,是一種刺骨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