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長得像食人魚,1年能長3斤,常被誤認成海魚,5元1斤少人吃
文/農夫也瘋狂
大海,總是讓很多人充滿了嚮往。
之前在網上看到有人說,人的一生有三個地區必須要去,一個是西藏的高原,第二個是遼闊的草原,第三個則是美麗的大海邊看黃昏。
其實去海邊,不光是這裡有美景,能感受到海天連成一線的奇觀,而且這裡還有吃不完的美食,撿不完的貝殼、海螺等。
不過筆者每次去到海邊,總是會聯想到電影中的大鯊魚,食人魚的慘烈場面,所以不敢在海邊待太久。就算是站在海邊,也不敢把腳伸進到海水中去,可能是童年看食人魚之類的電影太多了吧。
其實在我國有一種魚,長得就很像食人魚,並且也有些農民就是稱它「食人魚」,它的生長很快,一年能長3斤。是一種名副其實的淡水魚,可是卻常被人誤認成名貴的海魚,在市場上5元一斤很少人買。
淡水鯧魚的科普
無論是提到鯧魚,還是看到鯧魚,很多人都會第一個反應就是這是一種名貴的海魚。鯧魚又叫鏡魚、扁魚、平魚等,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名貴食用經濟魚類。不過鯧魚是屬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一種海魚,主要是在近海的中小層活動。由於個頭小,也具有觀賞價值,所以這種魚既能食用,又能觀賞。
不過鯧魚的品種比較多,近些年在我國南方地區養殖了一種鯧魚,它是從國外引進過來的,長得平時所見的鯧魚很相似,因此常被人當成是名貴的海魚。其實它的價格並不高,一般也就是五六元一斤,它就是淡水鯧魚。
淡水鯧魚也叫紅鯧魚,它和鯧魚的特點就在於,身上有黑色的背鰭,並且還有閃耀著桔紅色金屬光澤的腹鰭,這也是它得名紅鯧魚的原因。而且這種魚是淡水中也能生活,近些年南方地區就有養殖。因為它是熱帶魚,遇冷就死了,所以北方地區基本看不到的。
淡水鯧魚的習性
淡水鯧魚相比於鯧魚而言,它的特點也很明顯。第一個就是生長快,個頭大。一般這種魚一年能長到2斤以上,長得快的還能長到3斤左右,有些年數久的能長到四五十斤重。在南方地區,一般養殖一年就上市了。
其次是食性很雜。淡水鯧魚長得很像食人魚,並且它是一種雜食性的魚類。這種魚和食人魚一樣,都是群體出現的,主要是以水中的小魚、蝦和底棲動物等動物性飼料。在食物不足的時候,還會相互攻擊,然後以對方為食。聽說特別飢餓時還會進化成「食人魚」。因為它的牙齒很鋒利,個頭大的如果去垂釣,很容易就把魚線咬斷。
最後,淡水鯧魚不容易受傷,也耐長途運輸。這種魚的生命力很強,它常常成群出沒,方便捕撈。而且身上的魚鱗很細小緊緻,不容易受傷,這樣也就方便運輸了。但是要注意,淡水鯧魚很怕冷,遇到溫度低於12℃就會被凍死。
淡水鯧魚在我國的現狀
淡水鯧魚以前主要是以觀賞性為主,後來因為生長快、食性雜,方便運輸,就被當成經濟魚類來養殖了。而且這種魚的適應性很強,繁殖能力也快,在淡水魚中也沒有什麼天敵,南方有些地方的河流、水庫裡已經呈現出泛濫的趨勢了。經常有釣友分享,釣到幾十斤重的淡水鯧魚。看它滿嘴的牙齒,確實有點嚇人。
不過這種魚雖然常被人誤認成名貴的海魚,但是在市場上卻賣不上價,很少有人購買它。可能也和它生長快有關,魚肉質比較鬆散,不太好吃。聽一些釣友說,他們從不吃這種魚,都是釣著好玩的。並且不建議把這種魚放生,畢竟是入侵物種哦。各位朋友們,你們當地有這種魚嗎?喜歡吃淡水鯧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