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
導讀:「辦會參會這麼多年,這是我參加過的感覺最糟糕的一場展會。」4月27日,從澳門回來不久的區塊鏈創業公司人士李遠泉(化名)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者丨王曉
摸底區塊鏈
4月23日至25日,一場名為「世界區塊鏈大會·三點鐘峰會」的展會在中國澳門的威尼斯人酒店舉辦。儘管許多人無法親臨現場,但峰會現場的奇葩內容在內地網際網路上不斷被刷屏調侃:
一位衣著鮮豔的「中國大媽」在展板前合影的照片因為誇張怪誕的姿勢迅速刷屏;
多位大媽身後的展板上,「技術重構世界」的標語英文翻譯將World一詞寫成了Word;峰會邀請歌手鄧紫棋作為表演嘉賓,其成名曲《泡沫》,似乎正是當下外界對於虛擬幣和區塊鏈領域的印象。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鄧紫棋並未演唱《泡沫》,不過另一位歌手周傳雄唱了《黃昏》。「主辦方挺有自黑精神。」李遠泉調侃道。
在峰會宣傳中,火星財經發起人王峰、三點鐘社群發起人玉紅、天使投資人薛蠻子等人士參加。
峰會中,既有表演助興的明星和知名主持人,有投資人、區塊鏈技術創業者、虛擬幣交易所代表、幣圈大佬,還有前來路演募資的90後、報導區塊鏈和虛擬幣為主的自媒體、從炒幣中賺錢的大媽們,一如當前光怪陸離的區塊鏈與虛擬幣生態圈。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幣圈大會披區塊鏈外衣
春節期間大熱的「三點鐘無眠區塊鏈」微信群,使得「三點鐘」成為區塊鏈領域的大熱IP。
主辦方代表、三點鐘區塊鏈社群發起人玉紅在致辭中首先表態:「本次會議是一場技術的峰會,大會一切都將且必須在國家法律和政策的框架之中進行探討。」玉紅還稱,「分會場會有一些路演的項目,這次大會只是一個平臺,路演的早期項目良莠不齊,真偽難辨,99%的項目都會歸0,投資控制風險,請各位投資人務必擦亮你的雙眼,謹慎投資,也請各位大咖和有影響力的人物,儘量避免被掛名,被站臺。」
聲稱是區塊鏈大會卻少有人關心技術。李遠泉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峰會第一天是明星、嫩模,第二天是項目路演,第三天才主要是區塊鏈技術分享探討。「在威尼斯人酒店最大的會場,第一天爆滿,進去都會覺得很熱,到了真正討論技術的第三天,嘉賓連前五排都坐不滿,會場空調凍得我瑟瑟發抖。」
李遠泉介紹,進入會場時,每走幾步就會有亮著二維碼的手機伸到面前要求加好友,臺詞也基本一致「我們這個幣,絕對能大賺」。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議程中的路演項目,需要給主辦方繳納一定的費用。在李遠泉看來,儘管路演項目均以「鏈」為名如能源鏈等,但核心意思就是項目即將發幣了,將會在哪些交易所登陸,希望能吸引到投資人的注意。
幾位著奇裝異服的人士舉著「品牌鏈」的條幅並大喊口號,而據媒體查證,其早在3月就被反傳銷網定性為「涉嫌傳銷」,卻在澳門現場大張旗鼓。網絡上流傳的現場視頻採訪中,一位大媽表示,名為「福鏈」的項目可以激活細胞,治療前列腺,吃完後重返青春。
「項目不說參差不齊了,給我的感覺就是譜兒都沒有,就說要發幣募資,一些項目路演的時候有大媽在後面情緒激動大喊口號,實在聽不下去就提前離場了。」李遠泉介紹。
峰會的混亂和各種疑似傳銷活動備受詬病。三點鐘峰會組委會隨後發布致歉信稱:在大型會議的籌備工作中經驗不足;出現接待工作不夠完善、會場出入混亂、前期資格審查不嚴格等問題,「三點鐘社群也僅僅是一個2個月多的寶寶,我們願意與各位共同成長。」
「三點鐘峰會其實很像是當前鏈圈和幣圈生態的縮小版。說是區塊鏈大會,實際上不過是幣圈攢的一個局。」李遠泉如此形容他的感受。
投資幣圈自媒體輿論場
上述峰會上,展板上逾60家行業相關媒體及自媒體也十分惹眼。在近期,許多傳統媒體人或其他領域人士紛紛辭職轉型鏈圈自媒體。
21世紀經濟報導從多位行業及相近人士處了解到,鏈圈自媒體創業多是從投資人處獲得了資金支持,從百萬元到千萬級別不等。「投資人壓根沒想要通過媒體業務賺錢。」
這些投資人難道都是不圖回報的「活雷鋒」?
一位接近某知名鏈圈自媒體的人士介紹,該自媒體從幣圈大佬處獲得了千萬級別融資,即便三年沒有營收也能照常運營。「這個領域違法等灰色黑色地帶太多,傳統媒體很多都不會為這些虛擬幣或者不成熟的區塊鏈項目背書,行業就是想樹立一些發聲渠道。」此外,一些在行業中已經有影響力的自媒體通過為虛擬幣或者區塊鏈項目撰寫推廣文章,提升項目估值,吸引投資人參與,然後項目方、交易所、自媒體共同參與「割韭菜」的分成。這些自媒體被稱為「賣水者」。「不少鏈圈自媒體負責人收入的一部分,就是靠虛擬幣項目分成來的。」
「幣圈不缺錢,而且盈利模式也多。據我所知,一個日活2萬的幣圈APP,條幅廣告位刊例價開到18萬,其他行業的話APP日活2萬估計都接不到廣告吧。」計劃創業做幣圈社群的張路(化名)介紹。另有行業人士透露,某幣圈媒體,一篇專訪一個比特幣,公關一次也要幾十萬。早期通過炒作虛擬幣收割巨額財富的幣圈大佬,亦通過投資多個相關自媒體以達到影響輿論的目的。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暴富誘惑考驗人性
不過,多位行業觀察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近期這一熱潮有所降溫。
張路介紹,近來虛擬幣交易所愈發強勢,一些項目方希望登陸交易所需要支付大筆「上幣費」,加上需要拉幣圈大佬人物站臺,找相關自媒體造勢,在交易所上幣後項目方收益已經大不如前。
「之前行業升溫太快,鐮刀太多,韭菜不夠用了。」上述某觀察人士調侃稱,此外,許多國家此前對於虛擬幣交易所和ICO認識不足,認識到其危害就會開始封禁,幣圈頗有些「狡兔三窟」的感覺。
「長期監管真空,有時候的後果是災難性的。在極大的利益面前,就是在考驗人性的時候。」在4月份北大光華區塊鏈實驗室成立儀式上,中金甲子副總裁周偉如此感嘆。他表示,見過太多區塊鏈領域的創業者都是這樣的,在項目沒有做出來就獲得大筆錢,即便初心是好的,最後也會走偏。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也從行業人士處了解到,一些項目ICO募資成功後,項目負責人首先做的不是投入技術開發而是購買豪車,蘭博基尼、阿斯頓馬丁、法拉利,其中,不少人還是90後。
「有時候有點懷念2015年、2016年時候,區塊鏈創業者們清苦但都很純粹。不像現在只想著暴富和割韭菜。」李遠泉感嘆。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也了解到,此前大量區塊鏈創業者轉投幣圈做起了發幣的行當,「幣圈太火,鏈圈人都不夠用了」是行業的真實寫照。
以火幣網為例,其早期宣稱只提供比特幣和以太坊兩大主流虛擬資產的交易。但在監管部門加強對虛擬幣及ICO的監管後,其將伺服器及註冊地更改至海外,此後開始發行Huobi Token,開始競價上幣。多位行業觀察人士表示,包括火幣在內的虛擬資產交易所,已經成為參與「割韭菜」的重要環節。
暴富誘惑下,人性弱點不堪一擊。
(編輯: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