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頭完成交接後,育嬰嫂閻女士把 14 個月大的男嬰樂樂(化名)接到了自己家中照顧,寶媽稱當天下午會去閻女士家中送孩子用的東西同時籤合同,但是沒現身。第二天也是稱下午會去,但是閻女士等到晚上也沒等來,而且對方電話關機,微信無人接聽。到了第三天依舊沒有動靜,閻女士坐不住了,因為她手中既沒有合同也沒有委託證明,連孩子的出生證明和保健手冊都沒有,"這麼小的孩子一旦鬧點病,我啥也拿不出,說不清也承擔不起。"閻女士急切的希望寶媽或者孩子的近親屬能夠現身。她表示如果寶媽有困難自己可以幫忙,但是不能是這種失聯狀態。
寶媽在街頭把 14 個月大孩子送給寄養家庭
閻女士是大連某品牌家政公司的門店店長,4 月 11 日,其他門店同行姚店長在工作群裡發布了一條尋找專職育嬰嫂的信息,並且附言"急急急"。閻女士覺得疫情期間自己正好也在家帶孩子,於是自己接下了這個任務。
姚店長是早晨 8 點發的信息,當天 10 點多孩子就出現在了閻女士家裡,為什麼這麼快?閻女士說當時自己與要寄養孩子的媽媽聯繫時,她正好在附近,於是見了個面。"她看上去挺著急,也挺為難的,我也不忍心讓一個 14 個月大的孩子待在大街上。"就這樣在街頭完成交接後,閻女士把孩子先抱回了家。雙方的聊天記錄顯示,寶媽稱當天下午會去閻女士家送孩子用的東西,同時籤合同。
但是等到很晚,寶媽稱"今晚過不去了,明天過去"。
寄養第二天寶媽失聯急壞育嬰嫂
到了 12 日,寶媽發來微信稱"下午過去,上午需要上班"。這天白天,雙方就孩子吃穿用等問題還在微信上交流了不少,寶媽也主動詢問孩子是否聽話,還通過微信視頻看過孩子,但是卻遲遲沒有現身。
一等不來,二等不來,閻女士有點坐不住了,於是給寶媽打電話,結果顯示關機,而發去的信息不再回復,語音通話也不再接聽。
當晚 22 時 28 分,閻女士在微信上留言"要是明天還不出現我就報警了"。
到了 13 日,對方依然關機,微信語音也仍然打不通,寶媽失聯了。
閻女士真急了。她發現自己不但沒有合同,也沒有委託證明,在孩子隨身帶來的物品中,只有幾件小衣服,也沒有出生證明和保健手冊等關鍵材料,當天在街頭交接時總共就十多分鐘,孩子是否有隱疾也沒有談到。"這麼小的孩子,一旦這期間鬧點病,我啥也拿不出來,說不清楚也承擔不起啊!"閻女士說。
寶媽 26 歲自稱已離異 多方尋找暫無果
閻女士開始主動尋找寶媽,她首先聯繫了姚店長,對方告知這個寶媽是通過網上的信息聯繫到的自己。按照寶媽自己的說法,她已離異,因無老人幫照看,又得工作,租住的地方又小,所以需要把孩子送到寄養家庭去照看。採訪中姚店長告訴記者她最初幫找了一個寄養家庭,但是在試用的第一天這個寄養家庭覺得看不了,所以寶媽去把孩子接了出來。事實上按照時間推算,寶媽剛從上個寄養家庭把孩子接出來很快就與閻女士對接上了。從姚店長手中,閻女士獲得一張寶媽的身份證,上面顯示她今年 26 歲,住址在本地。
閻女士告訴記者,寶媽曾說自己在二七廣場附近上班賣水果,還在微信中分享過一個中山區勤儉街的位置給她。所以,13 日閻女士的丈夫按照這個位置去尋找過,但是沒找到人,也沒有打聽到消息。
另外,13 日下午閻女士帶著孩子去報警,希望民警能幫找到寶媽或者孩子的近親屬。然而結果是"孩子爸的電話打不通,孩子的姥姥姥爺已經不在了"。
把孩子寄養的當晚曾發布"好想發一次瘋"的微信
如此一來,閻女士心中更加慌了。
13 日晚,記者通過閻女士的微信向寶媽發起了語音通話,但是始終無人接應,電話也仍然處於關機狀態。
記者看到寶媽的微信朋友圈設置了三天可見,近幾日共發布了兩條信息,最早的一條是 4 月 11 日深夜,也就是把孩子送到閻女士家寄養的第一個晚上,寶媽發的是這樣一句話:累了、疲憊了,有的時候好想發一次瘋,可是現實的生活不允許讓我發瘋,配圖是一張自拍照。第二條是 12 日下午 15 點,內容是"有想吃蘋果的聯繫我",配圖是一箱子蘋果,而從時間節點上推算,在此之前寶媽與閻女士視頻看孩子,剛掛斷就發了賣蘋果的朋友圈。
閻女士說,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她覺得寶媽養育這個孩子的壓力比較大,"如果確實有困難,育嬰費拿不出來,可以直說,我也是當媽的,能幫忙的肯定會幫一把,但是現在她失聯了,我沒憑沒證的心裡沒底!"閻女士說。
閻女士希望,這位寶媽或者孩子的近親屬能夠儘快現身,畢竟這涉及的是一個只有 14 個月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