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超生家庭女童寄養期滿後回家:淪落街頭乞討

2020-11-29 人民網

原標題:寄養女童回家後的救助之困

  在彩虹(右)一家長年乞討的地方,金花看到「季女士」(左),對其格外親近

  當年的「鐵鏈娃」金蛋(左一)已經長大

  10平米的小屋是一家五口的棲身之所

  金花回家後,季女士已來看過她多次

  程傳六對生活的心態就是「將就」

  房山區良鄉華冠購物中心西側,患有精神疾病的彩虹帶著孩子在這裡乞討多年。一個多星期前,3歲的金花結束了在外近三年的寄養,回到了母親的身邊。此前,陪伴彩虹的是6歲的大兒子金蛋和兩個月大的小兒子金橋。

  4年前,因為被父親用鐵鏈拴在路邊以防走失,2歲的「鐵鏈娃」金蛋、患病的母親彩虹和開摩的的父親程傳六組成的特殊「家庭」走進了人們的視野。3年前,「鐵鏈娃」的妹妹金花出生,因為無力撫養孩子,程傳六將金花委託給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下稱「兒希會」)寄養。如今,3年的寄養期已滿,金花回到了父母和哥哥身邊,她的人生軌跡在3周歲剛滿的這一天如拋物線般回到了最初的坐標軸上。

  寄養生活

  如果金花可以選擇,她可能會告訴自己的父親不要籤署那份將她寄養給兒希會的委託書,這樣她或許就不會在短短三年的生命歷程裡經歷「過山車」般的起伏。

  2011年7月19日的晚上,金花出生。與普通的新生兒相比,她有著太多「與眾不同」:她並非降生在醫院的產房裡,而是出生在父母簡陋的出租屋內;她並不算是一個健康的新生兒,因為她的雙手和右腳都長有6個指頭,在醫院的診斷證明裡,她這種情況被稱為「新生兒畸形」;她的母親有點特別,是一個精神疾病患者;她甚至都沒有一個正式的身份,因為她的父母不具備合法的婚姻關係,她只能以「黑戶」的身份存在著;她出生以後就受到了很多人關注,因為她是「鐵鏈娃」的妹妹。

  關於「鐵鏈娃」的故事要追溯到金花出生的17個月前。2010年2月,金花的父親程傳六出門做摩的生意時,為了防止兩歲大的兒子金蛋像自己的大女兒金紅一樣走失,便用鐵鏈將其鎖在了路邊。這件事被媒體報導後,迅速引發了關注,而金蛋也被冠上了「鐵鏈娃」的稱呼。因為「鐵鏈娃」事件的廣泛關注度,金蛋的生活出現了轉機,一所打工子弟學校願意免費接收其入學,由專業老師對其進行看護。

  與哥哥的命運相似,金花的生活也因為「鐵鏈娃」的關注度而發生了改變。2011年10月,經愛心人士的幫助,三個月大的金花被程傳六委託寄養至兒希會的救助點,程傳六與兒希會籤下了三年的委託協議。此後,金花的人生軌跡線呈現出了向上的幅度。

  被寄養後,兒希會為金花做了手指矯正術,她的日常起居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她有了舒適的居所、乾淨的衣服、營養的食物和溫暖的懷抱,她像所有正常的孩子一樣健康地長大,連最初有些暴躁的小脾氣也都逐漸不見。

  只是,這條向上的軌跡線在金花三歲生日的那天停止了原來的幅度,開始急轉直下。

  回到原點

  今年7月19日,金花滿三歲了,按照此前籤訂的委託書,她的寄養期已滿,程傳六到救助點領走了金花。此後,金花被母親彩虹帶著,在房山區良鄉華冠購物中心旁乞討。

  「不知道現在怎麼成了這個樣子,好像又返貧了,現在一切都回到了原點。」曾經照顧過金花的季女士因為放心不下金花,特意趕到房山探望她,沒想到看到的卻是她跟著母親乞討的場景。

  「之前的金花可不是這樣的。」季女士提供的照片顯示,金花在救助點時梳著可愛的髮型,穿著花衣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看上去乾乾淨淨。而現在的她,因為頭上長痱子被剃了光頭,衣服骯髒不堪,平時靠著路人的施捨果腹。「她在我們家暫養的時候,吃的是進口奶粉,一天要洗好幾次澡,幾乎從沒長過痱子。」2012年2月,由於一些救助兒童感染水痘,沒有打過疫苗的金花被臨時送到季女士家中暫住兩個月。金花回到救助點後,她時常去看金花,金花對她也有了依賴。

  在華冠購物中心,金花見到來看望她的季女士後便使勁依偎在她身上,季女士想放下金花時,孩子瞬間開始哭鬧,「沒辦法,孩子一離開我就開始滿地打滾,有時候甚至用頭撞地。」而對於自己的母親,金花卻沒有這樣的黏糊勁兒。彩虹試著從季女士手中抱下金花,金花眼中馬上流露出害怕的神情,不停地哭鬧。

  對於孩子的哭鬧,彩虹並未流露出太多的情緒。留著短髮的她,只是呆呆地坐在臺階上,不時關注一下身旁的小推車,那裡邊是她剛滿兩個月的小兒子金橋,金花的弟弟。

  「他就來看過一次孩子。」季女士說,三年的時間裡程傳六隻去看過一次孩子,這僅有的一次還是打電話叫他來的。「當時金花正在睡覺。」季女士說,程傳六看了金花一眼就走了,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聞不問。

  程傳六說,自己掙錢養家太忙,顧不上去看孩子。不過,現在當彩虹帶著孩子在他「趴活兒」的附近乞討時,程傳六還是會偶爾走過來照看一下孩子們。中午時分,他走到推車前,隨手拿起擱在臺階上的奶瓶,將奶嘴衝著金橋的小嘴塞了過去,擠了幾下又拔了出來,不少奶瞬間從孩子的嘴巴中溢出來,孩子還嗆了幾下。

  一會兒,老程又給金橋換了紙尿褲,紙尿褲上沾著屎尿。「你倒是給孩子洗洗呀。」旁邊一個小販看不過去地責問道。「沒事,拿布給他蓋上就行。」面對責問,老程面無表情,很坦然。「嗯,孩子都好幾天沒洗澡了。」在路人的提醒下,老程又走到推車跟前,端詳著孩子腿上的很多紅色突起,「這不是熱的,不是痱子,蚊子咬的吧,應該沒啥事。」

  生養問題

  47歲的程傳六濃眉大眼,身材不高,20年前從重慶市墊江縣普順鎮來到北京後以開摩的為生。按照他的說法,「妻子」彩虹是他在房山某村附近的垃圾場碰到的,當時彩虹正在撿食垃圾,隨後彩虹跟著他回了家,從此自己也有了「伴」。起初,彩虹說話如同外國人一樣,他一句也聽不懂,這麼多年過去了,彩虹也逐漸說起了普通話。「家裡屎尿都是我伺候,」程傳六說彩虹是智障,腦子有問題。

  4年前,程傳六將他的兒子金蛋用鐵鏈鎖在路邊,一時間成為了新聞人物,鎖鏈男孩的故事也廣為人知。如今,金蛋已經長大,模樣看上去很機靈,在附近跑來跑去地玩。「當時不也是怕他丟了嗎?」程傳六說,金蛋小時候太淘氣,如果管他就不能拉活兒,不得已才把他鎖在路邊。

  金蛋、金花、金橋,這是眼下跟在程傳六身邊的三個孩子。對於超生程傳六完全沒有概念,他甚至記不清自己到底有幾個孩子。「有五六個吧。」程傳六總是笑呵呵地,扭頭想了好一陣子,始終沒有給出一個準確數字。程傳六說,其他孩子有的夭折了,他把孩子蓋上塊布,找個地方埋了,「還有一個孩子丟了,沒找到。」

  對於孩子程傳六的關心程度有限,但對接生的程序卻了如指掌。程傳六說,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親手接生的,當然,記憶最清晰的是小兒子金橋。「金橋晚上12點生的,當時我正在看電視,她就生了。」程傳六說,接生孩子的程序很簡單,他當時用菜刀將孩子的臍帶切斷,用鞋帶綁在了孩子的肚臍上,又用一塊布覆在了孩子身上,免得他著涼。至於彩虹,程傳六在她生完孩子後給她吃了個雞蛋,也算是增加了營養。「在醫院生花好多錢呀,醫院不也是這些程序嗎?」

  在彩虹生下一個又一個孩子後,今天的程傳六對於家庭的不斷「壯大」似乎有了一個不同的態度。金花出生前,就有人勸程傳六給彩虹做絕育,但當時他並未同意,覺得先前幾個孩子丟了、沒了,他還想再要。金花出生後,程傳六琢磨著可以給彩虹上絕育環,但不能自己去醫院,因為要花錢。當年房山區政府工作人員也對程傳六不斷「添丁」沒啥辦法,畢竟不能強制節育。而彩虹雖然有精神疾病,但法律規定她仍可享有生育權。

  現今的程傳六幡然「醒悟」,覺得孩子太多也是一個負擔。「不想要了,很麻煩的。」他覺得撫養太多的孩子是件麻煩事。他說自己本來也不想要這麼多孩子,很多孩子都是在他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生下的。「有就生,沒有就算嘍。」最近還有人勸程傳六帶著彩虹去做絕育。「隨他們的便吧。」程傳六的態度還是有些模稜兩可。

  救助之爭

  在房山區黑古臺村,程傳六每月花100元租來的10平米小屋就是現在這一家人的「蝸居」。鍋碗瓢盆等各種生活用具幾乎堆滿了半個屋子,貼著牆根的是一張雙人床,幾床髒兮兮的被褥隨意地卷在床頭,這就是彩虹和三個孩子睡覺的地方。緊挨著門口的地上是一張破涼蓆,這是程傳六睡覺的地方。

  季女士覺得金花回歸這樣的家庭,實在讓人放心不下。她希望程傳六能夠暫時「放手」,也希望公益組織能夠出面繼續救助孩子。

  兒希會工作人員說,他們很希望能夠再次救助金花,但是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金花沒有戶口,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事情處理起來比較麻煩。

  「如果孩子沒有正式的身份,我們養幾年最後不還是重蹈之前的命運。」季女士擔心的是名分問題,她向程傳六提及孩子的戶口多次,前幾天程傳六開始問她,怎麼才能給孩子辦戶口。

  「孩子在救助點比我這過得好。」這些天程傳六一直不願「放走」孩子,他覺得多一個孩子就能幫彩虹多賺點兒錢。最近他自稱「有點兒想通了」,覺得孩子還是在救助點生活得更好。程傳六說,希望有人能幫忙找個公益組織再收養金花幾年,甚至兩個月大的金橋也可以帶走收養。「我現在不好開口呀。」程傳六說。

  對於現在的生活,程傳六的心態是「將就」,對於未來,「我還沒想過。」他說三個孩子都是「黑戶」,彩虹沒有身份證,所以也沒機會回老家辦戶口。至於孩子的教育問題,程傳六更是沒什麼想法。

  4年前「鐵鏈娃」金蛋曾經引起很多人的關注,程傳六卻對自己的做法沒有太多的愧疚之心。「得看這孩子聽不聽話了。」程傳六說,如果金花和金橋這倆孩子長大了不聽話,他還得考慮用鞋帶把他們綁起來,「彩虹又看不住孩子。」

  未來之困

  事實上,和金花一樣被救助的孩子回到家之後「一下回到解放前」的事情並非個案。「不少案例已經證明,很多孩子回到家庭後,便如同『返貧』。」一位公益組織負責人說,金花這樣的孩子雖然得到了暫時的救助,但卻不能得到一個真正的未來。

  一名公益組織工作人員介紹,曾經他們救助過一位在家中長期被虐待的女孩,公益組織救助後,這名女孩在附近學校上學,她有很多不良習慣,但在公益組織細心的呵護下,已經有所轉變。然而,當媽媽將她接回去後,孩子又回到了原來的生活軌跡。她再也不願意去學校了,高度自卑。「她媽媽經常打她。」工作人員說,孩子媽媽不允許她上學,控制欲極強,聽說這位媽媽小時候也被父親家暴過,因此心理可能有一些問題。

  公益組織面對這種情況常常是無計可施,有人曾提出是否可以通過法律手段強制剝奪孩子父母的監護權,但現實同樣不理想。「法院有權剝奪父母的監護權,但國內案例很少。」律師康凱說,目前國內法院真正剝奪父母監護權的案例並不多,對剝奪監護權也執行一種非常嚴格的標準,只有當孩子生命受到威脅或者達到必須分開的標準才能進行剝奪。

  「我國的社會救助機制還跟不上。」康凱說,即使剝奪父母的監護權,誰來養也是個問題,我國社會救助機制目前還很薄弱,無法為更多的孩子提供長久的救助,公益組織可以養孩子一時,但未必能養一世,所以法院在剝奪父母監護權的問題上一直都非常慎重。「父母是孩子天然的監護人。」康凱認為,公益組織目前難以完全改變孩子的命運,因為孩子終歸要回歸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來完成的。何況,如果公益組織對救助過的問題家庭的每個孩子「管到底」,就會大大降低公益組織對其他孩子的救助能力。

  昨天下午,良鄉華冠購物中心附近,金花和母親彩虹一樣呆滯無神地盯著滿大街的人群,似乎她和若干兄弟姐妹們的命運已然無法改變。(記者 楊琳 攝影/記者 袁藝)

相關焦點

  • 一名男子抱著女童沿街乞討,當路人看清他手上的動作後,果斷報警
    可是有一種人利用拐騙來的兒童進行乞討行騙,這種行為實在天理不容。被拐騙的孩子讓一個幸福完整的家庭分崩離析,這種事情見者落淚,聞者痛心。 從視頻中來往的人群來看,是拍攝在一處繁華的街道邊上,鏡頭裡面一名穿著髒衣,蓬頭垢面的男子,他抱懷裡抱著一個女童在街頭乞討。
  • 養父與志願者「爭搶」乞討女童起衝突(圖)
    京華時報記者鄭羽佳攝近日,10歲女孩「小飛燕」和56歲的「養父」王軍在京乞討一事被關注。今年6月開始,兩人在京城地鐵站和兒童醫院進行乞討。志願者關注此事後,為「父女」倆在京租了房,並承諾幫王軍找工作。雙方達成共識,志願者要將「小飛燕」送到山西安置。21日晚11點,王軍改變主意,準備帶孩子回老家河南,志願者戈潔隨後趕到北京西站阻止兩人離開。
  • 福利院接收棄嬰逐年下降 家庭寄養要滿足5條件
    家庭寄養工作的初衷是為了讓孤殘兒童感受到家的溫暖,但是他們大部分出生後便被親生父母遺棄,而通過家庭寄養進入到家庭後被百般照料,時間久了自然融入到了寄養家庭中,而一旦孩子被收養,他們就面臨一次家庭分離,這對孩子來說又是一次不小的傷害。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在採訪當中發現,目前全市的寄養家庭主要集中在鄉村,城市居民家庭涉及不多。
  • 《家庭寄養辦法》深圳適用率低 流浪兒多回父母身邊
    流浪兒童在救助中心上團體心理輔導課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林園    12月1日起,民政部《家庭寄養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辦法首次將流浪兒童納入家庭寄養範圍。羊城晚報記者從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以下簡稱「救助中心」)了解到,今年深圳收留了370名流浪兒。
  • 網友指洛陽街頭雜耍涉虐待女童(組圖)
    視頻:實拍洛陽街頭乞討藝人殘忍虐待5歲小女孩。網友「松子」攝紅網11月6日報導「把我雷住了,孩子看上去很小,把孩子給勒出毛病怎麼辦?」5日晚上,網友「嶽麓觀方」在紅網論壇發帖爆料,稱在網上看到一個題為《洛陽街頭乞討藝人殘忍虐待5歲小女孩》的視頻,內容是一個稍微大點的孩子用帶子勒著一個更小女童的脖子旋轉,不時讓女童做出各種高難度的動作,沒任何防護措施,還有人拍打樂器、向圍觀者討錢,驚險場面令圍觀者目不忍睹,也有個別鼓掌的。
  • 14個月大男嬰街頭被送寄養家庭後,其母失聯
    在街頭完成交接後,育嬰嫂閻女士把 14 個月大的男嬰樂樂(化名)接到了自己家中照顧,寶媽稱當天下午會去閻女士家中送孩子用的東西同時籤合同,但是沒現身。第二天也是稱下午會去,但是閻女士等到晚上也沒等來,而且對方電話關機,微信無人接聽。
  • 裝聾作啞編悽慘故事在泰國乞討,4中國老人曼谷街頭賣慘騙錢被捕
    移民警察首先抓獲的是60歲的Duan Yuanbiao,他謊稱自己聾啞,拿著一個泰語牌子,上面寫著他急需錢為妻子治療白血病,博取同情以乞討。四人都承認乞討,並假裝聾啞殘疾。Duan姓男子供認不諱,稱他們知道泰國人是善良的,喜歡布施。所以他編造了一個故事,說因為妻子得了白血病,他急需要錢。他先用中文寫好乞討牌子上的內容,然後在網上翻譯成泰語後列印出來。圖為Duan姓男子身上搜出乞討來的零錢和硬幣。用泰語列印出來的信息大意是:「需要幫助。我妻子得了白血病,現在正在醫院接受治療。治療需要一大筆錢。
  • 家庭寄養新規12月1日正式實施 流浪兒童納入範圍
    根據寄養新規,如果寄養家庭有歧視、虐待寄養兒童的行為,或是借寄養兒童對外募款斂財,或是發生重大變故無法履行寄養義務了,應當解除寄養關係。  寄養兒童成年後何去何從?  在住房方面,農村的無住房孤兒成年後,能按規定被納入農村危房改造計劃優先予以資助;城市的孤兒成年,符合城市廉租住房保障條件或其他保障性住房供應條件的,當地政府也會優先安排、應保盡保。  寄養家庭整體層次不理想,財力人力投入待加強  張振粵研究發現,在寄養家庭中,條件較好特別是受教育程度較高、經濟條件較好的城鎮家庭基本沒有。
  • 法制日報:寄養新規還需吸引家庭參與
    原標題:寄養新規還需吸引家庭參與   家庭寄養制度,是指經過規定的程序,將民政部門監護的兒童委託在符合條件的家庭中養育的照料模式   今後,流浪乞討等生活無著落未成年人,也將同其他孤兒、棄嬰和兒童一樣,可以被寄養。
  • 超生女被「調整」給無子女家庭 23年後再尋親
    近日,網上熱傳一篇題為《達州:超生女嬰遭計生人員抱走 23年後欲尋生父母度元宵》的帖子。報導中的尋親女孩就是謝先梅。2月22日,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協助下,謝先梅見到了一對楊姓夫妻。這對夫妻曾經失散的女兒與謝先梅的情形很相似。25日,雙方做了DNA檢測,正等待最終結果。據了解,楊姓夫妻曾有一個超生女,出生不久被南外鎮計生部門抱走。
  • 《家庭寄養管理辦法》將實施, 你願意成為孤兒院孩子的寄養家庭嗎?
    該負責人介紹說,現在兒童福利院裡有151名孩子,且部分孩子由於殘疾較重,家庭寄養無法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因此不適合家庭寄養,再加上對寄養家庭的考核很嚴格,所以大概只有10名兒童實行了家庭寄養,「現在市兒童福利院裡的條件也不錯,設立了一個特護班,他們在院裡能得到很好的照顧,所以不怎麼需要寄養了。」據了解,民政部門要與寄養家庭籤訂寄養協議。
  • 昔日泰國著名女星流浪街頭乞討後如今慘死
    泰國頭條新聞社訊 大家是否還記得去年被媒體報導已經淪落街頭要飯的泰國昔日著名女星Tai Manusanan Pandee,這件事情曾經一度掀起泰國社會熱議,因Tai Manusanan Pandee曾出演過眾多電影電視劇,比如《Noodle Boxer》、《See How They Run》等,並獲得眾多粉絲喜愛,後來卻淪落到街頭要飯的地步
  • 家庭寄養:有幸福,也有疼痛
    如今談到如何照顧孤殘兒童,翟遠欣笑稱已是得心應手,因為這已經是她從事5年寄養兒童工作接收的第七個小孩了。    南陽市福利院自2004年起開展家庭寄養工作以來,累計將230多名孤殘兒童寄養到20餘戶家庭,經過寄養家庭的悉心照料和福利院工作人員的親切關懷,絕大多數兒童經過寄養後順利被收養並融入到新的家庭。
  • 流浪兒納入家庭寄養 長沙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招募愛心家庭
    據了解,我省目前還沒有流浪兒童生活在寄養家庭中,寄養模式仍在進一步探索中。家庭寄養要發展,還需過考核關。這樣才能保證寄養兒童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記者 李琪 實習生 吳思寧  《家庭寄養管理辦法》12月1日起施行,流浪乞討等生活無著的未成年人納入家庭寄養的範疇。流浪兒或許能通過這種方式重回「父母」身邊,感受家庭溫暖。  長沙市流浪兒狀況如何?
  • 安順市救助管理站:給街頭流浪乞討人員一個溫暖的家
    近日,天氣寒冷,為了給街頭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一個溫暖的家,安順市救助管理站開展"寒冬送溫暖"活動,並與公安機關、城管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配合,對安順兩城區主要街道及車站、廣場、集貿市場、河道、天橋等處開展巡查救助,給流浪乞討人員送禦寒物資,對符合救助條件的人員給予救助。
  • 連雲港四級聯動 鋪就流浪乞討人員溫暖回家路
    【連網】觀摩新海街道西苑社區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區乞討人員寄養點、市社會福利中心「三無」人員集中供養區和流浪乞討人員寄養點,參觀「致敬70年、奮進新時代」民政工作回顧展、市智慧養老平臺和養老服務體驗館……昨日下午,市民政局「開放日」活動行程滿滿,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深入民政體系,體驗民政服務機構的工作流程和服務過程。
  • 解讀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家庭寄養經費不得挪用
    解讀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家庭寄養經費不得挪用     新華網北京10月29日電(翟偉、衛敏麗)剛剛出臺的《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家庭寄養經費,包括被寄養兒童的生活、醫療和教育費用、寄養家庭的勞務費用、家庭寄養服務機構的工作費用等,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在民政事業經費中列支
  • 中國現有家庭寄養兒童6991人 民政部出臺家庭寄養評估標準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 王祖敏)中國民政部兒童福利司副司長趙泳27日在民政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截至目前,中國家庭寄養的兒童有6991人。資料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傅珊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趙泳稱,家庭環境是最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因此,中國民政部門在不斷推進收養工作的同時,也在積極推進家庭寄養工作。但家庭寄養還需進一步統一標準、細化流程、壓實責任,以更好地保障被寄養兒童和棄嬰的合法權益,維護寄養家庭的正當利益,履行民政部門作為監護人的職責。因此,中國民政部根據《家庭寄養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製定了《家庭寄養評估標準》。
  • 北京寄養孩子可轉收養
    (原標題:北京寄養孩子可轉收養) 民政局
  • 寄養家庭可領養孤兒
    本報訊(記者王皓)記者昨天從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獲悉,市兒童福利院已制定出《辦理寄養變領養工作的辦法》。今後,市兒童福利院寄養家庭的「爸爸媽媽」們,將可以成為法律意義上的真正父母了。  家庭寄養是由民政部門和社會福利機構將孤兒、棄嬰委託正常家庭進行撫養,由政府向寄養家庭支付寄養兒童的生活、教育費用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