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小龍蝦「蝦稻共作」模式再掀高潮,掌握好這六個技術關鍵點就...

2020-12-05 水產養殖網

下半年小龍蝦「蝦稻共作」模式再掀高潮,掌握好這六個技術關鍵點就夠了!

出處:小龍蝦通 作者:吳興炳 水產養殖網 2017-08-31 21:27:00
近兩年「小龍蝦」這個品種掀起了整個養殖業的新高潮,讓廣大養殖朋友發家致富。湖北潛江地區的「蝦稻共作」模式在行業內得到了廣泛認可並推廣,目前各地集中養殖區域也在紛紛仿效學習「蝦稻共作」模式。

在上半年蝦稻養殖結束之後,繼續第二季蝦養殖也是機會點,但是價格再好,養不出產量,也只是奢望,到底如何管理才能為第二季蝦養殖保駕護航呢?


2017年上半年部分地區小龍蝦價格的走勢圖




今年小龍蝦價格從20幾元一斤降至8元一斤,又從8元一斤漲到現在的40多,價格不斷再創新高。從圖表看出:小龍蝦價格在3-5月份價格相對穩定,而且十分可觀;在5月-6月份價格一再而再下跌;在6月份之後小龍蝦價格連番上漲。造成小龍蝦價格這樣的漣漪起伏,最主要的原因在於:

①早期價格好是因為蝦稻養殖池塘的龍蝦出洞早,早上市(精養池塘少之又少);

②中期價格下跌:6月份是蝦稻養殖池塘要整田準備種植水稻,所以不得不大量捕撈龍蝦出塘,導致大量龍蝦衝擊市場,所以價格下跌(精養池塘龍蝦還處於養殖階段)

③6月份之後龍蝦價格連連上漲:蝦稻結束之後,龍蝦產量大幅度下降,導致市場上長期出去缺貨狀態,物以稀為貴,所以價格相繼上漲創新高(精養池塘龍蝦開始上市,但是產量原因不及市場需要)。

那麼,對於商機滿滿的下半年蝦稻養殖模式,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1清雜魚

在養殖小龍蝦時,徹底的清除池塘中小龍蝦的天敵,是我們在投放蝦苗以前,必須做的一個環節。也許在我們的概念中,可能肉食性的魚類,老鼠,鴨鵝,水鳥類,都是吃小龍蝦的一把好手,但是即使是草食性的魚類,和小龍蝦同在一個池塘中,就能夠相安無事嗎?肯定不是的,在小龍蝦池塘中的許多野生雜魚,不但會很大的消耗有限的水體中的氧氣,並且在你投餵飼料的時候,可能一多半都被這些雜魚野魚收入腹中了,這個會大大影響小龍蝦的正常攝食量,導致小龍蝦不長個頭,產量減少。並且野雜魚生存能力非常強,清理的時候稍微不注意,馬上就可能繁殖出很多。所以,有效的消滅池塘中的野雜魚,不僅能提高飼料的利用率,而且也就變相的提高了小龍蝦的產量,因此,在養殖小龍蝦的過程中,是否能夠徹底清除池塘裡的野雜魚,就是我們增產小龍蝦的一個細節了。第一季蝦養殖結束之後,放水清除雜魚,最好的是把池塘平攤的水放枯(或者保持20-30cm水深為宜),在環溝清雜效果更理想。


防止養殖中雜魚的方法
1、控制水源

在對小龍蝦池塘注水的時候,用密紗絹做成網袖,進水時將其套在潛水泵水管出水口處,能有效網住抽水時帶進來野雜魚及魚卵。

2、殺滅魚卵

每年的3~6月份是小龍蝦成長的黃金時間,同時也是鯽魚及野雜魚繁殖季節,必須控制住魚卵的正常孵化,才能夠有效的提高小龍蝦產量,所以我們可以採取以下相關措施:①發現池邊有魚卵出現,立即採用藥物(漂白粉等)繞池邊潑灑殺滅;②清理乾淨水面雜物及池邊雜草;③將草把吊在竹竿上,每天傍晚時分繞池插一周,草把距池邊1米左右,距水面線以下30釐米左右,次日清晨將草把取出晾曬,殺滅附著於草把上的魚卵。

3、藥餌殺滅

可用泥鰍膨化飼料拌藥,等藥餌晾乾後再投餵到小龍蝦養殖塘口中,可以殺滅野雜魚,10天後再殺一次。




2消毒曬塘

蝦稻結束之後,第二季蝦有兩種模式:一是保持原有的伊樂藻繼續養殖(該模式就不需要曬塘);二是排乾池塘攤面上的水,消毒曬塘再種植水草才開始養殖。

就第二種模式來講述消毒曬塘的方法:

①排乾攤面上的水後用石灰100-150斤/畝消毒

②消毒之後,曬塘。一般曬塘15-20天,曬至池塘裂開為止。






3水草栽種(燈籠泡草)

在這裡主要說的是曬塘後重新種植燈籠泡草的環節,繼續保持原有的伊樂藻養殖部分就不多闡述。

曬塘之後,進入新水20-30cm左右(起初水位不宜太深,會影響燈籠泡草的紮根),用有機酸解毒開始種植水草(這時候的燈籠泡草主要是從其他池塘移栽),種植燈籠泡草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①種植方法和種植伊樂藻一樣,每畝按4×4m種植燈籠泡草15-20斤,種植下去的水草要用泥土壓緊,防止水草上浮難紮根。

②種植水草3-5天,及時用長草肥補充營養促進其紮根生長,切記養殖中期勿用施化肥,施化肥容易導致池塘水質氨氮亞鹽升高,影響養殖動物的生長。

③種植水草之後要經常觀察水草的長勢,燈籠泡草很容易被蟲子吃,一旦發現草蟲,及時做好殺蟲工作。

④隨著燈籠泡草的長勢情況,慢慢加入新水,保持草在水面下20cm,防止高溫的灼曬,影響草的生長。






4放苗時間

待種植的燈籠泡草穩定紮根,長勢旺盛後(大概20-25天左右)方可放苗。在這裡務必強調的是:務必待水草長勢好轉後再放苗;不然,一旦水草沒有穩定紮根,長勢不明顯就開始投苗,水草在蝦苗的左右蹂躪下,漸漸變枯萎乃至死亡。高溫期第二季養殖一旦沒有水草的作用,養殖失敗率很高。

據調查統計:大部分客戶在6月中旬就開始大量投苗,但基本上是全軍覆沒,情況好點的成活率只有20%左右,這段時間精養池塘的蝦苗開始大量上市,所以蝦苗價格一直下跌,養殖戶看到如此好的價格形勢,就開始大打出手進苗。6月份是龍蝦發病的高峰期,所以導致放苗的成活率不高,甚至死亡的蝦苗還會影響到原本環溝大規格的龍蝦發病,讓養殖戶損失嚴重。

正確的放苗時間應該選擇在七月初為最佳,七月份過了龍蝦的發病期,儘管蝦苗價格上漲,但是成活率較高,所選的蝦苗距離自己池塘較近,不宜長途運輸,最好到池塘觀察蝦苗的發病和體質、規格情況再定奪。




5高溫期管理

高溫期具高溫、悶熱、天氣驟變等特點,根據這一氣候特點,小龍蝦的養殖管理較前期養殖應做相應調整。無論池塘全年養殖1季或2季小龍蝦,還是稻田養蝦,高溫養殖期的水質管理、應激管理及投餌管理是小龍蝦高溫養殖期的重要環節。

水質調控

1、適時加深水位以降低水溫。適時加水既是為了改良水質,更是為降低池塘水溫。俗話說「深水養大魚」,對小龍蝦而言適當的水深可以防止水溫快速升高,同時對水草生長有益無害。通常情況下,高溫養殖期小龍蝦養殖塘環溝水位以1.2-1.8m為宜。加水時少量多次,每次加水量在3-5cm,以不高於小龍蝦洞口為宜。

2、控制水質發黑。小龍蝦養殖塘在高溫期會因伊樂藻腐爛使水質發黑,也會因施用控制青苔的藥物至青苔死亡後而使水質發黑。小龍蝦養殖水體水質發黑後會引起小龍蝦上草或上岸,因此平時的定期改底、肥水工作很重要。

3、控制水質濃綠。水草生長不旺盛或水草活力不強的小龍蝦養殖塘,在高溫期常因有機汙物積累使藻類過量繁衍,導致水質濃綠,嚴重時會爆發藍藻。高溫期菌種是調水的最佳選擇,經常向池塘補充菌種,不但可以分解水體中的有機雜質,供藻類吸收;而且可以分解水中老化的藻類,防止藻類老化現象。

4、預防底泥發黑。底泥發黑、底質酸敗是高溫期小龍蝦養殖常見的現象,這與過量投餌、小龍蝦排洩物、水草腐敗殘體等有機汙物積累於養殖水體底泥有關。預防底泥發黑建議措施為:8-10一次「池底安+碧水解毒安」立體改底調水。

應激管理

1、天氣驟變或天氣悶熱。氣溫高、悶熱是高溫期的氣候特點,同時這期間天氣易驟變,常有暴雨或陣雨天氣發生,高溫期天氣驟變常引起小龍蝦應激反應。常用的預防措施是在暴雨或陣雨來臨前全池潑灑「池底安+久氧」。

2、氨氮過高。小龍蝦高溫養殖期因有機汙物積累及水草腐敗等,易使水體氨氮過高,如水體溶氧不足也會引發亞硝酸鹽過高。常用的預防措施為每隔8-10光合細菌或是芽孢桿菌

3、強行捕蝦。高溫養殖期因小龍蝦進洞增加捕撈困難,蝦價快速上漲迫使養殖者施藥強行捕撈,此舉是不建議使用的。對於小龍蝦高溫不進地籠的情況可以多抽水刺激龍蝦應激反應,增加其的活動力,或是使用平時的正常殺菌藥物(聚維酮碘、戊二醛等),這方法只是個人的小小建議。

4、苗種投放。池塘養殖第2季小龍蝦時,恰處於高溫期,在高溫期投放青頭或紅頭蝦苗時因運輸、水(氣)溫差及環境變化等不可避免會引起蝦苗產生應激反應。預防苗種投放應激反應的措施是在苗種入池後4-5小時全池潑灑「應激靈+體抗素」。

投餵管理

一般情況下高溫期養殖小龍蝦以每天傍晚投餵一次為宜,投餵的基本原則是以1-2小時吃完為宜,高溫期投餵量應酌減,以減少殘餌汙染。投餵仍需堅持&nbsp「定時、定點、定質、定量」,同時注意水質過濃少投、悶熱天少投、暴雨及陣雨慎投或不投。

養殖第二季小龍蝦時,可根據小龍蝦放養密度靈活掌握投餵次數,小龍蝦存塘密度低於8000尾/畝時,每天投餵一次為宜;存塘量大於8000尾/畝時,每天早、晚各投餵一次為宜。高溫養殖期投餵的蛋白含量以25-28%為宜。

稻田養蝦在高溫期小龍蝦均集中在環溝內,此階段飼料投餵應根據環溝內小龍蝦的密度、水草豐度及水質情況、天氣等靈活掌握飼料品種、投餵次數及投餵量。

6合理起捕

小龍蝦養得好,不如捕得好;捕得好,不如賣得好。前段時間還有不少養殖戶覺得價格還是不夠高,還想等價格,今天終於等到了價格,可是捕撈量明顯減少了。

小龍蝦養殖過程中,最怕的是兩個極端氣溫。一是天氣太冷,小龍蝦進洞保暖、越冬,同時停止生長;二是天氣太熱,同樣要進洞降溫、越夏,也停止生長。進洞了,捕撈量自然大減。

進入伏天,全國各地氣溫都高,水溫保持在高位,悶熱天氣下更不利於小龍蝦生長,也更難以捕撈。

小龍蝦的價格規律就像過山車一樣的,有人說「黃金有價,龍蝦無價」,意思就是小龍蝦的價格是不能預計的,只能每天一價。

小龍蝦養殖是「短平快」的產品,養殖周期短,在30~45天就能完全上市,養殖者不能埋頭養蝦,要關注市場行情,價格好的時候大賣,價格不好的時候松塘也要賣。

小龍蝦養殖要圍繞著銷售來進行。賣蝦就得捕撈,捕撈也要有方法,捕撈時池塘裡也要有蝦。蝦子是養出來的、捕起來的,養殖技術沒有把握好,塘裡沒蝦,真的是「地籠打水一場空」。

筆者注意到一個問題,大蝦小蝦一起賣的養殖戶都在賺錢,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一年到頭都有種蝦從洞裡出來,補充蝦苗資源,既獲得高產,又獲得收入。但是有一點特別注意,小龍蝦夾草,夾草速度堪用「推土機」來形容。夾草的小龍蝦規格一般在3-4錢以上,小龍蝦由於長勢快,需要每周定期增加投喂,餵到不渾水不夾草為止。如果碰上老塘(養過小龍蝦的池塘)蝦苗特別多的情況,需要捨得及時出售多的蝦苗,以確保密度合理,保證水草。小龍蝦是越起越多,越起越有,越起越大。輪捕輪放可作為來年小龍蝦的持續生產量的保證,近年只有蝦厚的養殖戶才賺到了可觀的收入。什麼叫持續生產量?這是和養殖戶平時交流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持續生產量就是養殖的過程中,蝦池不停地有種蝦從蝦洞裡出來,補充蝦苗資源,形成一種持續不斷地「生產力」。

養出來,捕起來,賣好價,這樣才能有好的收穫。

文/圖&nbsp濟南中南海賽恩監潛團隊&nbsp吳興炳

(本文已被瀏覽 8696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湖北潛江「蝦稻共作」:點亮鄉村振興路
    湖北潛江「蝦稻共作」:點亮鄉村振興路2018-05-16 11:0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經濟日報        瀏覽量: 3876 次 我要評論 鄉村振興靠什麼帶動?作為本土最有特色、最有競爭力、最有影響力的蝦—稻產業,無疑成為了潛江鄉村振興最強勁的支撐槓桿。
  • 養蝦新模式!對蝦、沼蝦+水稻共作,發病少產量高
    內陸地區,蝦稻共作指的是小龍蝦和水稻的共作模式。而在珠三角地區,斑節對蝦、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也可以與水稻共作。這二者是否一樣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水產養殖與遺傳育種研究室朱長波博士近日告訴記者,他們在珠三角做的試驗,是在池塘中實現對蝦或者羅氏沼蝦與水稻的共作,是以養蝦為主、種稻為輔。
  • 「蝦稻共養」助力脫貧致富 綠色農業迎來黃金時代
    提起浸了一夜的誘捕籠,裡面的小龍蝦油亮壯碩,有的蝦身能到一隻手的長度,應該能賣個好價錢。崔老漢曾因殘致貧,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摸索出了「蝦稻共養」模式,簡言之就是將水稻種植、小龍蝦養殖有機結合,全程不使用農藥,達到小龍蝦、水稻同步增產。
  • 取經「蝦稻共生」綜合種養技術 江西九江柴桑區60餘戶養蝦專業戶...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市場信心報通訊員&nbsp桂孝樹)隨著冷空氣南下,儘管室外天氣非常寒冷,依然阻止不了江西省柴桑區蝦稻共作農戶們一顆顆火熱的求知心
  • 稻田養蝦催生黃金產業 湖北潛江打造「中國蝦稻之鄉」
    不久前,潛江被中國糧油學會授予「中國蝦稻之鄉」的稱號,並在首屆中國(潛江)國際龍蝦節·蝦稻產業博覽會暨第八屆湖北(潛江)龍蝦節舉行揭牌儀式。此前,潛江早已獲得了「中國小龍蝦之鄉」「中國小龍蝦美食之鄉」「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等一系列國家級殊榮。潛江市水產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6年底,潛江市小龍蝦養殖面積達65萬畝,「蝦稻共作」面積達60萬畝。
  • 羅山熊林村:走出一條「稻蝦共作」的脫貧致富路
    「但是沒想到後來我們決定走蝦稻共作的路子,竟然走對了,老百姓脫貧又增收。我們成立了林道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的水稻是純天然的,不用化肥和農藥,產出的大米能買到8到12塊一斤,比市場價高出好幾倍。」熊林村支部書記兼合作社負責人陳廣兵指著一大片稻田自豪地說,「我們養出來的小龍蝦個頭大,肉質鮮美,每斤價格高出市場價最少2塊錢,還是很多人爭著搶著要。」
  • 轉型實踐蓮田養蝦模式蓮田套養小龍蝦關鍵技術
    轉型實踐蓮田養蝦模式蓮田套養小龍蝦關鍵技術蓮田套養小龍蝦是綜合、互補的一種新型高效生產模式。一是蓮田中水生植物為小龍蝦提供附著物和隱蔽的環境,同時蓮田中的水草、底棲動物可為小龍蝦提供豐富的天然餌料。二是套養小龍蝦後提高了蓮田利用率和產能,通過攝食蓮田水草等,減少蓮田人工除草,同時小龍蝦排洩物又為蓮田增加了有機肥料,實現蓮田物質和能量循環。
  • 「中國蝦稻連作第一人」劉主權的龍蝦人生
    劉主權說,這一帶的低湖田一年四季幹不了水,只能種一季中稻,養蝦正好利用了冬閒季節,八九月份投苗下去,第二年四五月份起蝦,小龍蝦還對稻田起到了鬆土、除草、增肥的效果。   從積玉口鎮發源的蝦稻連作模式,後來又發展成蝦稻共作模式,迅速帶動了潛江市的蝦稻產業騰飛。蝦稻共作這種高效的模式,漸成燎原之勢,在湖北乃至全國開始推廣。
  • 潛江蝦農的「致富經」
    2016年,在當地村幹部的動員下,他開始嘗試「蝦稻共作」,承包了300畝水田進行小龍蝦與水稻生態共養。「現在得抓緊把管理跟上,每天都要到田裡來看看。養蝦之前我是開拖拉機的,那時候家庭年收入不到一萬元。」肖詩兵說,他家有四口人,嘗試「蝦稻共作」第一年他投入了20萬元,都是銀行貸款,剛開始擔心會虧本,沒想到一年時間就回本了,現在家庭年收入有二三十萬元。
  • 小龍蝦養殖面臨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從大養蝦轉向養大蝦!
    在開展良種選育工作的同時,迫切需要研究、集成、組裝並試驗示範具有區域特點的苗種規模化繁育、建康生態養殖、病害防治以及加工流通等關鍵技術,建立並形成完善的產業技術體系。「江蘇省克氏原螯蝦產業技術體系」項目由唐建清研究員申請,目前準備進入實施階段。
  • 養小龍蝦不是"躺著賺錢" 專家稱首次養蝦的1/3養殖戶虧本
    儘管小龍蝦市場紅火,價格連年攀升,但養蝦並不是「躺著賺錢」。  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研究員湯亞斌掌握的情況出人意料:第一次養蝦的農戶,虧本、利潤很薄(0元到2000元)、利潤可觀(超過2000元),各佔三分之一。湯亞斌去年在全省各地培訓約2000名蝦農,這是他對學員調查後得出的結論。  無獨有偶。
  • 小龍蝦養殖10月管理要抓好這些要點,來年才能有個好收益
    小龍蝦養殖戶請注意:10月份蝦田管理要做好這五方面 10月份對龍蝦養殖特別是稻蝦共作、連作來說是一個關鍵時期,龍蝦抱卵孵化出苗的高峰期,水稻收割、上水的高峰期,稻草腐爛、分解的高峰期,這個時期主要工作就是水位調節,水質調節,及時換水、調水。
  • 2020年11月17日全國淡水蝦蟹產業主題報告河蟹、小龍蝦現狀和技術
    論壇設主題報告以及河蟹、小龍蝦等分會場報告,各位專家報告精彩紛呈,從產業現狀、養殖技術、病害防治以及消費市場等環節進行剖析講解並互動交流,現將有關河蟹、小龍蝦養殖部分整理如下,以供廣大養殖業者學習、參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徐跑研究員:河蟹早上市養殖與保膏暫養技術在河蟹養殖新階段,養蟹從「用大母本,養大蟹」轉為「好水、好種、好料,養高品質蟹」。
  • 淡水小龍蝦養殖成功的三個關鍵技術點
    淡水小龍蝦養殖成功的三個關鍵技術點出處:天門海大 作者:胡錫永 水產養殖網 2016-10-31 17:18:00 小龍蝦養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發展,2016年新增加養殖面積超過20萬畝。
  • 通向致富之路,稻田養蝦
    就是這偶爾的捕魚,讓頭腦活絡的魏承林發掘了潛在市場,也改變了這位普通農民的人生。原來,魏承林捕魚時,經常捕到大小不一的小龍蝦。當時,規格大的小龍蝦每斤可以賣三四元,小的則僅賣三角錢。他盤算自家有一口面積一畝的小魚塘,如果將捕撈的小蝦投放到魚塘餵養大後出售,可以增值不少。
  • 「疫後重振 推動湖北蝦-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在漢舉行
    「疫後重振 推動湖北蝦-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在漢舉行2020-07-01 15:4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潛江日報        瀏覽量: 2452 次 我要評論 (記者&nbsp李淑雯)6月28日,「疫後重振&nbsp推動湖北蝦-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在湖北省人民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
  • 湖北潛江:小龍蝦帶來的城市「新生」
    蝦稻共作據潛江市水產局文件記載,1988年,潛江稻農首次在田間發現小龍蝦的身影。蘇利軍仍然記得小時候和同學一起去田間釣小龍蝦的場景。「五年級的時候,放學了約同學去溝邊釣小龍蝦,青蛙剝了皮吊在繩子上,一釣就是一小桶,一下午能釣個十來斤。」蘇利軍回憶道,「拿到家裡後去掉蝦頭,我媽媽會炒了給我吃。」
  • 用上這種農業模式,畝均增加產值500-1000元,農民增收超300億!
    六種典型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畝均增收情況  2、生態效益  根據示範點測產驗收結果,19個測產點中,最少的點減少化肥用量21.0%,最高的減少用量80.0%;農藥用量最低減少30.0%,最高減少50.7%。
  • 蝦稻養殖:水稻收割後,如何進行大田管理才能保障來年效益!
    蝦稻養殖目前已經成為小龍蝦主要養殖模式,佔全國小龍蝦總養殖面積的70%以上,而蝦稻養殖主要有兩種形式:蝦稻輪作與蝦稻共作。對於蝦稻養殖戶來說,會在每年9-10月份進行水稻收割工作,而此階段正是小龍蝦繁殖的主要季節。
  • 浙江杭州稻蝦共生、連作生態高效模式試驗
    浙江杭州稻蝦共生、連作生態高效模式試驗基金項目:杭州市餘杭區農業「三新」技術試驗示範推廣項目。_蔣靜等隨著杭州市城鎮化發展步伐加快,特別是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而實施的旱改水項目工程的推進,水產養殖業面積日益縮減,而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是實現「一水兩用、一地雙收」,既開拓養殖空間、又促進穩糧增收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