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甲木乙木(紀星羽)
歷史悠久的中國,不僅文化底蘊深厚,更有許多中華文化瑰寶,包括但不限於自古留下的許多著名樓閣。武漢黃鶴樓與嶽陽樓和滕王閣合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的其他七大樓是:山西永濟鸛雀樓、山東煙臺蓬萊閣、雲南昆明大觀樓、江蘇南京閱江樓、湖南長沙天心閣、陝西西安鐘鼓樓、浙江寧波天一閣。
黃鶴樓始建距今的1798年間,屢毀屢建。演變成如今「遊必於是」的觀賞樓之後,人們似乎早已忘了它最初只是三國時期東吳夏口城角用於瞭望守戍的「軍事樓」。
北宋至解放初期,黃鶴樓曾是道教名山聖地,呂洞賓曾在此傳道、修行、教化。
呂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黃鶴樓,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聖跡。——《道藏·歷世真仙體道通鑑》
目前的黃鶴樓重建於蛇山峰嶺,距其原址(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約一公裡。黃鶴樓與古琴臺和晴川閣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在長江旁的黃鶴樓留下詩詞名句。
唐代開元年間進士崔顥(官至太僕寺丞)的《黃鶴樓》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是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時的即景生情、脫口而出、一氣呵成之詩。雖然並未嚴格符合七言律詩的格律要求,但是全詩自然且有意境,讓李白見之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可見即便格律詩也貴在自然。譯文如下:
昔日仙人(呂洞賓)已乘駕黃鶴飛走了,此處僅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飛走後就再也沒有返回,千年以來僅見悠悠的白雲在陽光照耀之下的那些漢陽樹木讓人清晰可見,鸚鵡洲上覆蓋著一片碧綠的芳草。天色已晚,在此眺望遠方,可是,故鄉在哪裡呢?只見眼前這一片霧靄籠罩著江面,給人們帶來深深的憂愁思緒。
毛主席曾作《菩薩蠻 黃鶴樓》: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黃鶴樓曾留給您怎樣的記憶呢?歡迎在文末評論區留言或討論。
(本文為筆者原創文章,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