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出版社出版發行「博約文叢」首批精品圖書
海南日報訊(記者 昂穎 實習生 宋文煒)近日,海南出版社出版發行國學經典文庫「博約文叢」首批三種精品圖書《龔鵬程說中國文人書法》《美文不厭讀千回——韓柳歐蘇的散文世界》《此心安處是吾鄉——韓柳歐蘇的人生格局》。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出版|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最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出版。用英語講述中國文化,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含精美圖片插畫,生動活潑,圖文並茂。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圖:新書實拍該系列由國內資深英文媒體人張慈贇先生所著,共分《中國神話故事與三十六計》《中國歷史著述》《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歷代著名繪畫作品鑑賞》《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建築及其故事》六冊。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
-
山東蓬萊閣,歷來都是一個神秘的人間仙境!
蓬萊是我國海市蜃樓最多的地方,海市蜃樓的景觀、變幻莫測,在國內外都很有名,堪稱仙境,蓬萊閣的主體建築建於北宋年間,大致的一年是西曆1061年,到了明代就進行了擴張,閣樓在懸崖上,高15米,坐在北面的南面。樓閣中間,高高掛著金色的額頭,「蓬萊閣」三個大字,一個清代是法家的手書,左右兩邊都掛著名人的詩,蓬萊是中國民間和道教傳說中的神仙地址和人間仙境。
-
黃鶴樓: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相關詩詞名句賞析
文/甲木乙木(紀星羽)歷史悠久的中國,不僅文化底蘊深厚,更有許多中華文化瑰寶,包括但不限於自古留下的許多著名樓閣。武漢黃鶴樓與嶽陽樓和滕王閣合稱為「江南三大名樓」。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的其他七大樓是:山西永濟鸛雀樓、山東煙臺蓬萊閣、雲南昆明大觀樓、江蘇南京閱江樓、湖南長沙天心閣、陝西西安鐘鼓樓、浙江寧波天一閣。黃鶴樓始建距今的1798年間,屢毀屢建。演變成如今「遊必於是」的觀賞樓之後,人們似乎早已忘了它最初只是三國時期東吳夏口城角用於瞭望守戍的「軍事樓」。
-
湘江戰役史料文叢·工農紅軍將士回憶錄
田玄 總主編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9年9月出版該文叢共9卷,共計350萬字,收錄歷史圖片數百張,是一部最全面最系統的湘江戰役史料全編,是湘江戰役研究的基礎性工程。文叢收錄的文獻資料包括國共雙方的重要軍事電文、戰事報告和總結,國共雙方指戰員的回憶錄和日記,紅色報刊、國統區報刊、民主黨派報刊,紅軍將領、烈士名錄表,遺址文物圖片,等等。完整地梳理和記錄了紅軍長徵過湘江這一段偉大的歷史,為人民群眾還原湘江戰役基本歷史過程,展現了純粹的紅軍長徵精神。
-
「海誓山盟·遇見蓬萊閣」七夕情話大賽獲獎名單出爐
經過一系列的審核和評審,「海誓山盟·遇見蓬萊閣」七夕情話大賽獲獎名單終於出爐,你是不是已經期待很久了?經過前期徵集,大賽共收到全國各地網友讀者作品近千篇,經過層層篩選,百餘篇作品入圍,並最終進入專家評審,每一首作品的背後都有一段溫暖的故事。
-
在詩詞中感受月湖風光,《天一閣·月湖歷代詩詞彙編》出版
為挖掘千年月湖的文化寶藏,天一閣·月湖景區管委會成立「天一閣·月湖文叢」編委會,組織專家,系統開展文化挖掘整理工作。今年4月,「天一閣·月湖文叢」首部專集《天一閣·月湖歷代詩詞彙編》(以下簡稱《詩詞彙編》)正式出版。據悉,該書編寫過程歷時三載,查閱歷代方志、詩詞總集、個人專集、家族宗譜等書籍 200餘種,累計輯錄自北宋至民國吟詠月湖和天一閣的詩詞1256首。
-
煙臺十大文化名片、100個文化符號出爐|芝罘區|萊山區|煙臺市|福山...
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張祖玲局長致辭 活動現場,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張祖玲局長致辭,他講到:「2021年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在這樣一個關鍵節點,我們深入挖掘煙臺優勢地域文化、消費資源,通過系列徵集 《煙臺城事繪》以短篇故事、手繪插畫和傳統書法鮮活呈現煙臺文化和鮮美生活的手繪書,涵蓋煙臺歷史、風俗、景觀、物產等六大板塊,帶領大家開啟手繪中國·煙臺之旅,打開《煙臺城事繪》,即可領略煙臺鮮美生活。
-
《煮雨文叢》第三輯:從「門孔」裡窺探到的文學世界
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煮雨文叢》第三輯就做了這樣的一個嘗試。作者之一,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善在他的《一瞥集:港澳文學雜談》中就選了一個頗為奇特的「門孔」,他以一個上海人的視角來研究香港文學。陳子善說,現代文學裡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1949年以後很多內地作家去了香港,有的從香港去了別處,有的就留在香港。
-
中國古代神仙鬼怪、神話傳說、民間精怪故事珍藏版古籍105本
有人問為什麼中國的古代神話傳說沒人去整理是沒人整理,而是實在是無法整理,或直說實在整理不出一個公認的體系……中國神話更多的是一個個單獨的故事,夸父追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單獨拿出來可以,但很難湊成體系,這不是因為沒有體系,而是因為體系太雜,太亂了。
-
兩位作者、歷時10年,用成語講中國文化、中國故事、中國歷史
本報訊 (記者金鑫)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館近日聯合舉辦《成語裡的中國通史》出版座談會。 《成語裡的中國通史》由成語綴集而成,有媒體評價該書首創了中國通史「成語體」。這一創意出自作者之一郭志坤。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故事(圖)
近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該系列由國內資深英文媒體人張慈贇先生所著,共分《中國神話故事與三十六計》《中國歷史著述》《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歷代著名繪畫作品鑑賞》《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建築及其故事》六冊。
-
加強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後 劉齊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雜誌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
【蜂鳥文叢】威廉·福克納的短篇小說
只有在福克納的朋友斯東律師為他代交了四百美元(當時也不是個小數目)的「出版補貼」之後,才能使一家小出版社答應出版他的《大理石牧神》。因此,他總稱自己是「一個失敗的詩人」。此時,福克納已是大齡青年,不好意思再賴在父母家裡白吃白住。況且緊接著他又娶了結過一次婚帶來兩個孩子的前女友為妻,有了較重的家庭負擔,木工、修理工,但凡能找到什麼活兒他都願意幹。
-
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領域,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相互融合已經逐漸成為新趨勢。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
蘄春「農民詩人」吳遠目選編的《戰役詩歌》即將出版
由吳遠目、餘彥君等選編的《戰疫詩歌精選》近期將由崇文書局出版,著名詩人賀敬之題寫書名,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寫序《戰地黃花分外香——戰疫詩歌精選序》。「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國家有難,詩人挺身而出,發出時代的強音,這是漢語詩歌的一個重要傳統。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爭中,詩人們用詩歌表達情感,成為鼓舞精神的號角。
-
舌尖上的歷史與文化|中國古代食品制假與監管體系
飲食的不斷發展與變遷造就了每個地區不同的飲食習慣和味覺傾向,這些不同的飲食習慣和味覺傾向又發展成了各種習俗與文化。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舌尖上的歷史與文化》系列課程從人類飲食歷史與文化演進的視角出發,按照舌尖上的穿越、工具、進化、傳說、發明、民族、產業、安全和科學等內容,介紹人類追尋食物、改變食物並最終改變自己的足跡。同時,課程將食物背後所賦予的歷史與文化內含穿插其間,探尋食物背後的故事,探索中華飲食歷史與文化奧秘。
-
遼寧出版集團和北方聯合出版公司展拓國際出版業務
2014年,遼寧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面對國際出版形勢新變化,繼續深入調整出版產品結構,推進實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並重發展戰略,鞏固傳統優勢市場,拓展新興國際市場,國際出版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在即將召開的第21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精選出1500多種「走出去」特色圖書,組織遼寧人民、遼寧科技、春風文藝等九家出版社參加國際出版貿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