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作者、歷時10年,用成語講中國文化、中國故事、中國歷史

2020-12-05 中國新聞出版網

  本報訊 (記者金鑫)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館近日聯合舉辦《成語裡的中國通史》出版座談會。

  《成語裡的中國通史》由成語綴集而成,有媒體評價該書首創了中國通史「成語體」。這一創意出自作者之一郭志坤。

  郭志坤在長期的中國古代歷史研究和歷史學普及工作中,意識到大量的中國成語是弘揚中華文化的最好形式。10年前,從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崗位上退下來後,郭志坤便尋上老搭檔、歷史學家陳雪良一起著手創作。

  中國成語數以萬計,如何選擇?如何將它們有機地編串起來?兩位作者選擇了歷史這根線。書中所選取的成語皆與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密切相關,全書的編排也以朝代更迭為時間線。

  書中,每個歷史時期都被成語繪畫成有特色的歷史拼圖。讀「烽火戲諸侯」「問鼎中原」「胡服騎射」「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成語,相當於領略春秋戰國500年,其中有戰場上的兵戎相見、軍營中的運籌帷幄、外交場合的謀略交鋒;讀「竹林七賢」「不知有漢,何論魏晉」「不為五鬥米折腰」等成語,就會知道魏晉時期,一批文人風骨峭峻;讀「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貞觀遺風」等成語,就能感知大唐盛世,詩的王朝。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該書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蘊含了中華傳統精髓的一個個成語串聯起來,形成一部豐富翔實而又充滿現場感的中國通史。

  「用大家所熟悉的成語來講中國歷史故事,用大家喜聞樂見的辦法把中國歷史、中國文化講到年輕人心裡,講到小孩心裡,講到最普遍的大眾心裡,這是一個時代的使命。從這個角度看,本書的編輯和出版是非常有意義的。」復旦大學資深特聘教授姜義華說。

  《成語裡的中國通史》也是一部生動的史學普及讀物。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張海英說,在戲說歷史曾經成風的情況下,嚴謹、系統、雅俗共賞的史學著作尤為難能可貴。

  該書責編郭立群告訴記者,兩位作者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僅查閱的相關資料就堆積有半牆高。書中每引述一個成語,或考之於典籍,或引之於神話,或徵之於考古材料,絕沒有隨意虛構的。出版社在嚴格執行三審三校中,又逐條核對原著、核對原文。

  「現在『十年磨一劍』的圖書還是太少。」會上,上海市出版協會原主席江曾培對兩位作者表達了欽佩。


相關焦點

  • 美國孩子「講」中國成語故事 雙語演繹添新趣
    美國孩子「講」中國成語故事 雙語演繹添新趣 2018-08-18   中新社北京8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一出由10名美國學生用中英雙語全新演繹的美國版《成語魔方》18日在北京首演,現場「笑」果爆棚,臺上臺下都樂不可支。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出版|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最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出版。用英語講述中國文化,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含精美圖片插畫,生動活潑,圖文並茂。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圖:新書實拍該系列由國內資深英文媒體人張慈贇先生所著,共分《中國神話故事與三十六計》《中國歷史著述》《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歷代著名繪畫作品鑑賞》《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建築及其故事》六冊。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
  • 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領域,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相互融合已經逐漸成為新趨勢。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有規可循
    接過沉甸甸的精裝套書,我頓感中華文化的厚重,也看得出作者團隊的時代責任和中國情懷。《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目標,因此,在培養青少年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中國聲音,推進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就顯得非常重要。
  • 加強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後 劉齊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雜誌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故事(圖)
    近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該系列由國內資深英文媒體人張慈贇先生所著,共分《中國神話故事與三十六計》《中國歷史著述》《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歷代著名繪畫作品鑑賞》《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建築及其故事》六冊。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助力民族偉大復興
    豐厚的歷史文化凝聚著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財富,蘊藏著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提出要求,到地方考察時也看了不少當地重要歷史文化遺產。講好中國歷史故事,走好大國復興之路,需要我們保護好、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產,讓深埋於地下的文物遺蹟「浮上來」,讓記載於史籍文獻的文化「走出來」。
  • 10部優秀紀錄片,帶你領略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該紀錄片用講故事的方式,藉助32個富有代表性的漢字,將隱藏在文字背後的人以及歷史充分展示出來,生動描繪了一幅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卷。《舌尖上的中國》為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題圍繞中國人對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體人物故事串聯起中國各地美食生態。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來展現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文化;見識中國特色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構成中國美食特有氣質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華飲食文化的精緻和源遠流長。
  • 美國孩子演繹中國成語故事 中英文排演收穫頗豐
    因為蘊含深厚的傳統文化,又富有趣味和觀賞性,一直深受大小觀眾的好評。為什麼會想到由美國孩子來演中國的成語故事?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副院長楊帆介紹,兩年前,美國米蘇拉的學生曾在第六屆中國兒童戲劇節上用中文演出《成語魔方》,並被列入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成果清單」,反響熱烈。此後,中國兒藝決定將中美兒童戲劇合作深化升級,嘗試用中英雙語演出美國版《成語魔方》。
  • 株洲市一中開展「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主題演講比賽
    紅網時刻株洲12月4日訊(通訊員 虞蘭霞)為營造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跨文化共情力,培養學生繼承並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意識,株洲市一中高二年級全體英語教師精心策劃、認真組織了一場「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主題演講比賽。
  • 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
    原標題: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   近來,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節目精心推出的「傳播十九大精神系列節目」在海內外引起積極反響。它表明,只要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找準發力點,創新方式方法、提升媒體質量,就一定能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的深層脈動和鮮活呼吸,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從而深深打動廣大關心中國發展、關注中國道路的海內外受眾。   《中國正在說》能取得如此成績,最根本的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強大的生機與活力。
  • 紀錄片《社火中國年》講海城高蹺隊故事
    紀錄片《社火中國年》講海城高蹺隊故事 遼寧日報 2020年03月25日 10:21
  • 安師大附外成功舉辦第九屆聖雅閣杯「講中國故事」英語演講比賽
    新年伊始,旨在更好地推動青少年學習踐行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素質,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英語的聽說技能,同時為附外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英語水平的平臺。
  • 傳播優秀中華文化 中國兒藝推出《成語魔方》系列劇第四部
    央廣網北京10月13日消息(記者張庶卓)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最新創排的「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四)將於10月21日在假日經典小劇場首演,帶領大小朋友在快樂中領悟成語,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此次《成語魔方》系列劇包含「葉公好龍」「東施效顰」「自相矛盾」三個成語故事,作為該系列的第四部作品,本劇將以更加童趣,更加新鮮、生動的方式展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成語智慧。
  • 西華大學外語課堂: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
    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然而,如何將外語教學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如何挖掘外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外語教學中,達到育人目的……這些讓不少老師一直在思考。「外語教育是中西方語言、文化、思想的交融,如何用它講好思政?」外國語學院李學芹老師說,「相信有很多老師最開始都有這樣的疑問。
  • 《漢聲中國童話》今日首發 把中國故事講給更多中國孩子聽
    《漢聲中國童話》總策劃黃永松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22日訊(記者 李慧穎 攝影報導)362篇童話,講述原汁原味的中國故事;843幅插畫,品味地地道道的中華藝術。為了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今日下午,天地出版社策劃推出的《漢聲中國童話》二十四節氣平裝版全國新書首發式在成都購書中心舉行。
  • 講中國童話學傳統文化 漢聲故事爸爸·媽媽活動在浙江啟動
    2018-12-16 15:2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楊振華讓孩子浸潤在傳統故事中、感受學習中華文化,12月15日,全省首批「漢聲中國童話·故事爸爸/媽媽」實驗園啟動儀式在杭州德勝東村幼兒園內舉行。
  • 為中國孩子講好故事
    特別需要提出的是,魯迅先生以其敏銳眼光,1937年就刊文充分肯定《稻草人》的時代意義:「葉紹鈞先生的《稻草人》是給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作的路。」  魯迅先生所肯定的這條路,正是中國兒童文學立足現實、講好中國故事,立足兒童、重視典型人物塑造,立足本土、堅守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現實主義兒童文學創作之路。
  • 《中國的寶藏》放異彩 中國故事書寫文化自信
    這部紀錄片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出了中國文化瑰寶的風採,塑造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正面健康、蓬勃向上的國家形象。從文物看文化,從文化思考文明,它讓海內外觀眾對中國有了一次全新的視覺體驗。  《中國的寶藏》獲得海內外觀眾認同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它講述的婚喪嫁娶、生老病死這些內容,都是跨越地域與種族的共同人生命題。從人類學與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情感與行為最容易獲得跨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所以這部紀錄片不光是講述文物的故事,還在現代生活中找到了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的延續。
  • 讓文化自信撐起「中國故事」脊梁
    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積極主動做好對外文化交流工作,讓世界各國人民更好地感知中國、了解中國。雲山同志強調,要充分發揮我們的文化優勢,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把一個文明進步、開放包容、繁榮發展的中國展現在世界人民面前。(中國文明網)   講好「中國故事」必須從中國文化自信出發,只有良好的文化自信才能讓「中國故事」的內容和結構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