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屬於形聲字。中國文化歷史中有很多值得說道的名句和故事。在這裡只各舉一個例子。

關於名句,大家還記得《詩經秦風》裡面《無衣》這首耳熟能詳的詩歌吧,這是春秋時期秦國流行的歌謠,也是歷史文化的名句。

我們先來溫習一下原文: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當時的秦國推行的是全民皆兵制,寓兵於農。每當有戰爭來臨之際,人們不分男女老少都自備甲冑兵器踴躍參戰。

《無衣》這首詩歌共分三章,每章前兩句以"豈曰無衣」問起,以"同袍"、「同澤」、「同裳"作答,語氣慷慨激昂,表現出大敵當前秦國將士上下情同手足、親密無間的團結協作精神;每章後三句則是從"王於興師"說起,反映了秦國軍人孝忠於王、響應王命,為國為民,積極備戰、患難與共、同赴沙場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