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中國故事 古骨新風——蕭和人物畫作品展開幕

2021-01-08 人民網
開幕式現場 

6月27日下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新文藝群體(組織)展覽與推廣中心、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展覽活動部共同主辦的「古骨新風——蕭和人物畫作品展」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新文藝群體(組織)展覽與推廣中心」主辦的首次展覽。

江蘇籍畫家蕭和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人物畫藝術委員會顧問,江蘇省民建書畫院院長。他此次展出的人物畫作品涵括了童趣系列、佛教系列、青花系列、民國系列和古風系列等。

蕭和嘗試以微見著,以人文精神去看待歷史,去重新詮釋歷史人物,他的畫作背後闡述著自己對於中國文化的思考。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裡現場致辭時表示:「中國畫是本土的繪畫,但中國畫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又吸收了外來的文化,在蕭和先生的這些作品裡充分體現了古今中外文化傳承、創新、融合的特點。」 

「在當代人物畫家中,蕭和的探索值得關注。他筆下所描繪的豐富世界,既體現出深厚的傳統功底,又打通了古與今、中與西的壁壘,為觀者呈現了一個秀逸俊雅的藝術世界。」徐裡評價道。徐裡認為蕭和的人物畫作品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到人民中去」,通過作品來表現生活、表現人民、表現時代、表現傳統,並傳承中華文明的輝煌歷史與中國美術的優良傳統。 

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章劍華出席畫展時,以「和、文、美」三字來高度評價蕭和作品的藝術風格。「他的創作和我們一般畫家有點不一樣,一般畫家追求的是畫面之美,是某一個瞬間,但看蕭和先生的作品,他的每幅畫中都有經典的中華元素,有經典的中國故事。」章劍華表示。

章建華提出,藝術家要以創作為中心、以作品為立身之本,要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作品,甚至要創造經典之作。「我們這個時代的經典之作就是雋永之美、永恆之氣、浩蕩之氣。」他認為蕭和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真正是在講好中國的故事,因此他的作品有更深的內涵,更大的價值。 

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江蘇省美學學會副會長、江蘇省文史研究館書畫院院長蕭平作為蕭和的兄長,也現場介紹了蕭和的家庭傳統、師成環境。蕭平認為,蕭和曾在農村勞動生活的這段經歷對他的繪畫能力有很大的提高,這是一個不可複製的經歷。「蕭和對於中國畫線描的功底是非凡的,因為我們對傳統『十八描』,對唐宋元明清期間一千多年人物畫的技法都進行過梳理,在他的繪畫中對這些東西的再現或變化都有清晰的反映。」蕭平介紹道。

作為本次畫展的主辦方之一,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副館長邊偉表示,他欣賞蕭和作品最強烈的感受是繪畫的故事性。「蕭和的作品講了很多從古到今的故事,幾乎每張畫都包含一個中國的故事,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充分突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給觀眾以震撼和美的享受。」邊偉說。蕭和作品中表達出的繪畫語言同樣也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邊偉認為蕭和的繪畫語言是傳統的,蘊含著大量的中國元素、中國基因,同時借鑑西方繪畫的長處,使他的作品充滿了中國風、書卷氣和現代感。 

畫展開幕的現場,蕭和將自己的2012年創作的《虎溪三笑》捐贈給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以作收藏,畫幅縱96釐米,橫178釐米。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副館長邊偉向蕭和現場頒發了有關收藏證書。蕭和認為,「虎溪三笑」這幅作品給他的感受是中國不同的三大教可以和諧相融,而非排他,這種包容精神在當今社會是尤為可貴的。 

「繪畫不是圖解,不是表象的再現,畫家要有思想,作品要有內涵。我試圖以人文精神去看待歷史,去重新詮釋歷史人物。」蕭和說道,「我嘗試以微見著,通過普通人的生活去闡述這一社會劇變,清末民初系列的西風東漸與瓷路青花的國風西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補充,我堅信真善美是繪畫創作永恆的主題,傳達正能量是畫家的使命。」 

在畫展開幕前,文藝界包括美術界的知名學者、專家也圍繞蕭和此次展出的精品力作進行研討、分享和交流。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認為,蕭和的人物畫較少採用現實題材,以古代與近代的題材為主,譬如清末明初的題材,在歷史的距離感裡面顯現出開闊的文化視野,用深邃的歷史眼光來注入現實的思考,都是在挖掘歷史文化裡的真善美。 

薛永年評價蕭和的作品具備「平中求奇、和而不同,寫實造型、中國意趣」等特點。「蕭和畫的人物畫偏於工筆,還帶點小寫意,是寫實造型、工寫結合的立體人物畫,它突出了造型,但造型又是寫實的,跟古代類型畫不一樣,大多是來自寫生速寫的鮮活形象。」薛永年表示。

首都示範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王珂認為蕭和前輩治學的精神和態度值得自己尊重和學習。他以蕭和創作的「青花系列」作品為例,認為畫面裡出現的瓷器都非常有研究,雖然器形上都是青花,但每個時期用的工料不一樣,產生出來的色彩效果讓人驚嘆,這需要非常嚴謹的精神和態度。 

中國國家博物館畫院院長、一級美術師劉罡認為蕭和先生的畫作乾淨、通透。「現在有些畫家在搞創作的時候,手法運用得比較多,為了讓畫面在大的空間裡佔有一定的份量,用的材料比較多,感覺畫面非常充實、非常滿,但意境反而小了。我覺得蕭和先生的畫很乾淨、很通透,而且仔細品讀起來,畫作裡包涵的內容還是比較多的。」劉罡說。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明認為,蕭和的人物畫作品從繪畫形態、繪畫語言形式上看,實際上是對文人畫的拓展,把民間色彩融進去,把西方關於造型、寫實的效果融進來,又把傳統文化的氣質融入到了畫面中,這些都反映了蕭和對於傳統文化深厚的積澱,以及對於傳統文化長期的研究。

《中國美術》雜誌主編尚輝提出,在蕭和的人物畫裡,他將現代人的視覺經驗「透視」融入到古代線描人物之中去,蕭和處理得非常柔和而巧妙。「蕭和用筆墨來表現空間、表現人物造型、表現人物之間的關係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尚輝表示,「蕭和在處理人物形象上並不概念化,而是深入細微地體察人物的動態,在不知不覺中,將西式繪畫方法融入中國繪畫的筆墨語言,這是蕭和人物繪畫的一個特點。」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佘玉奇提出,蕭和老師的展覽是中國美協建立新文藝群體畫家後,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舉辦的首展。這是因為蕭和先生的作品具有代表性,他有深厚的功底、有精品力作、有社會影響,佘玉奇認為蕭和的畫有故事、有文化、有品位。

據悉,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開展的「古骨新風——蕭和人物畫作品展」,其展期為2018年6月27日—7月10日。展品分為古風、青花、晚清、民國、童趣等多個系列,共展出蕭和創作的40餘件作品。 

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裡發言中國美術家協會研究部主任馮令剛主持開幕式 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副館長邊偉發言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章劍華發言蕭和現場致辭研討會現場

(責編:魯婧、王鶴瑾)

相關焦點

  • 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精神,《蕭和人物畫展》18日在常州開展
    《中國故事——蕭和人物畫展》於10月18日在常州美術館一樓大廳揭幕,展覽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文聯指導,省演藝集團、常州市委宣傳部、常州市文廣旅局主辦,展覽將展至10月31日。 現場展出蕭和老師人物畫作品150多件。
  • 「山河美麗,和諧中國」徐志明油畫作品展在江蘇大學開幕
    9月28日,「山河美麗 和諧中國」徐志明油畫作品展在江蘇大學正式開幕,現場,這位著名畫家還被特聘擔任江蘇大學藝術學院寫生創作的校外指導教師。「山河美麗 和諧中國」徐志明油畫作品展由江蘇省油畫學會和江蘇大學藝術學院共同主辦, 鎮江市丹徒區美術家協會等協辦。
  • 湛甘泉文化題材繪畫作品展開幕
    湛甘泉文化題材繪畫作品展開幕 由增城區文聯主辦的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 湛甘泉文化題材繪畫作品展
  • 「2010藝術中國」油畫作品展在環鐵時代美術館舉辦
    「2010藝術中國」油畫作品展在環鐵時代美術館舉辦 2010年11月17日下午,2010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2010藝術中國」油畫作品展在北京環鐵時代美術館開幕。
  • 中國古代線描人物畫歷史沿革
    中國人物畫的基礎:白描 中國白描人物畫是從單純的線條勾勒作為造型手段,借線的粗細、長短、曲直方圓、輕重緩急、虛實疏密、頓挫剛柔、濃淡乾濕在造型上生動運用和有機結合,表現形體的質量感、體積感、動態感和空間感,區別於西方以色彩、明暗來表現物體的方法。這種方法稱之為「白描」。
  • 追本溯源——陝西名家國畫作品交流展在賈平凹文化藝術館開幕
    由臨潼區文聯主席康金鴻宣布展覽開幕。出席開幕式的還有陝西省書畫界同仁、30餘位參展書畫家、企業界人士及新聞媒體等。參展藝術家(排名不分先後)蕭 煥(特邀) 李大衛 駱孝敏 肖幸海 郭建平 楊佳煥 馮曉軍 魏振選 劉宜軍 馬永明 郭文宏 耿天平 薛 豔 孔向陽 賀 濤 張愛麗 高望山 田 江 趙同科 雷 虎 秦偉朋 東棟良 申文琴 趙裡營 嶽登峰 李玉鳳 楊安康 韋青家 趙曉紅 楊軍紅 白米娜 劉 沙 張 峰 張西林 範小東 叢丕軍 陳小玲 楊泓君 李瑞安 郭永昌 呂 玲 蔡乾旭 楊禮讓
  • 葉淺予:關於水墨人物畫的造型
    有些人看到近代中國畫在明末清初的階段提倡仿古摹古的傾向,便認為中國畫已走向沒落了,因而他們主張反對臨摹,這種觀點是片面的。揚州八怪、石濤、八大以及清末的任氏兄弟,一直到吳昌碩、齊白石,豈不都是生氣勃勃的富於創造性的畫家嗎?中國畫是在發展中,而不是走向了沒落。
  • 中國當代寫實油畫名家精品邀請展在大唐西市藝術中心成功開幕
    新文網訊(圖文 海星浩)2020年10月17日,第五屆《國韻經典》中國當代寫實油畫名家精品邀請展在大唐西市藝術中心成功開幕!開幕式特別邀請了陝西著名主持人李和平先生及搭檔金玲女士現場主持開幕儀式,還有國內著名鋼琴家現場演奏和舞蹈表演助興。嘉賓合影留念和平藝術工作室—護牗眼鏡、羅麗絲 採優覓烘焙、三賢酒莊、三物農科、西安天堂鳥樂器、LIU.JO等單位贊助;學術支持:未來油畫院;策展人:王根香;執行策展人:李和平、高愛英、黨峰、陳超超、尉欣。
  • 【今日常州】蕭和人物畫展亮相市美術館 || 10月「陽光社保」零...
    【今日常州】蕭和人物畫展亮相市美術館 || 10月「陽光社保」零距離服務日活動安排 2020-10-19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粵語講古,還有機會「書接上一回」嗎?
    因為一開始,」講古「講的不是故事,而是勸說、勸誡。之後,出現了一個關鍵人物「先生連」吳連,他在較場東搭起來一個簡陋的茅舍「講古寮」,並且憑藉自身過人的知識量和講故事技巧,贏得了眾多「老廣」的心。放到現在,那講故事吸引聽眾的能力,堪比在美上市的瑞幸。在民國,講古的場所分為三種:一是低檔茶樓,二是「講古寮」,三是」開街檔「。
  • 泉州「古樓講古」金門演出 木偶表演博滿堂喝彩
    泉州講古藝術家林賦賦的表演引人入勝  泉州藝術家林賦賦、張貽泉和多名年輕表演者接力進行了講古表演,將現場鄉親帶入一個個身臨其境的有趣故事。一個個歷史逸事,經他們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讓現場鄉親大飽耳福。當時由泉州市文廣新局和東南早報聯合主辦,市威遠樓文物保管所策劃推出的傳統民俗「古樓講古」活動,深受現場觀摩交流的金門縣文化部門領導的好評。  經金門縣文化局一年多的策劃,組織了這次活動,讓金門鄉親共享閩南民俗「傳統講古」。
  • 天津美術學院「經典傳承」2021(首屆)中國工筆人物畫研修班招生簡章
    1、中國傳統經典人物畫臨摹(白描人物)線描基礎訓練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八十七神仙卷》;李公麟 《維摩詰像》;武宗元 《朝元仙仗圖》2、中國傳統經典人物畫名作賞析、臨摹。展子虔 《授經圖》;閻立本 《歷代帝王圖》、《步輦圖》;張萱 《虢國夫人遊春圖》;周昉 《簪花仕女圖》;貫休《十六羅漢圖》;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3、中國傳統優秀壁畫名作賞析與臨摹(藝術考察)中國經典壁畫的學習、藝術考察、解析、臨摹、學術交流研討4、現代工筆人物臨摹與寫生(素描、速寫、白描人物及設色)5、中國人物畫創作元素的基礎訓練
  • 傅抱石人物畫:線條極為凝練,「勾魂眼」彰顯大師獨特的個性風格
    傅抱石人物畫《東山絲竹》,約1944年作。東山指謝安,晉高士,圖中三人,謝安居其主,愴然撫琴,意在弦外;一妓伴笛其側後,一妓弄琵琶於側前。線描簡潔勁暢,神採生動,鬚髮運墨,尤見活潑蒼潤之妙。《屈原漁父圖》,1954年創作,傅抱石人物畫。
  • 讀那玉成的工筆人物畫
    但這種工筆畫現狀比之逸筆草草一千餘年的水墨寫意畫,在反映現實的直接性、真實性和技法的嚴謹性上佔了上風,與現實貼得太近,無中國藝術超越之精神,亦缺乏意筆飄逸之氣。滿族畫家那玉成的國畫作品《踏歌》獲第七屆少數民族百花獎作品展金獎,其後作品《熾心已飛》在第八屆全國工筆畫大展中又獲優秀獎。那麼,那玉成的工筆人物畫有何獨到之處?
  • 中國古代著名畫家,寫意人物畫的創始者——梁楷
    大家好,跟著馮鑫說一說,說盡天下大小事,今天和大家聊一下中國古代著名畫家,寫意人物畫的創始者——梁楷。梁楷《六祖圖》,「六祖」,即禪宗六世祖師慧能,是中國禪宗「頓悟」學說的創始人。他以貧苦勞動者的身分進入寺院做燒火和尚,成正果後以浪蕩子的面貌出現,嘻笑怒罵,蔑視佛教教義。
  • 2019中國(重慶)國際火鍋及食材展覽會開幕
    12月11日上午,火鍋展覽會的開幕儀式正式啟動,本次大會特邀中國肉類協會副秘書長趙安利女士,中國肉類協會牛人俱樂部分會會長馬廣勝先生,重慶市火鍋協會會長小天鵝火鍋及重慶洪崖洞創始人何永智女士,國際火鍋產業聯盟主席 重慶劉一手火鍋創始人劉松先生,重慶市現代農業科技服務協會會長蘇德懷先生,等領導與嘉賓出席。
  • 古中國十大傳世國畫-漢宮春曉圖
    畫中有后妃、宮娥、皇子、太監以及畫師等共115人,他們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既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顯示了畫家過人的觀察能力和精湛的寫實功力。人物皆唐以來衣飾,取名為漢宮,是當時對宮室的泛指。畫中宮闕用界畫畫法,結構嚴謹,布置巧妙,體現了皇家園林殿宇之盛。畫中林木、奇石直逼宋人畫法,敷色自然。
  • 張文新油畫作品展在邯鄲韓玉臣美術館開幕
    舉報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梁築)12月26日,「率意·本真·詩心——張文新油畫作品展」在邯鄲韓玉臣美術館隆重開幕
  • 講座| 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化石背後的故事
    近日,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博士做客廣州學而優書店,圍繞首屆「中國自然好書獎」年度視覺獎的獲獎圖書《聽化石的故事》,帶領我們走近中國古動物館最具代表性的化石標本,揭秘數億年的化石背後的生物演化歷史,以及關於這些化石不為人知的故事。以下講座內容摘編自現場錄音整理稿,經主辦方和王原本人校核並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