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跟著馮鑫說一說,說盡天下大小事,今天和大家聊一下中國古代著名畫家,寫意人物畫的創始者——梁楷。
梁楷《六祖圖》,「六祖」,即禪宗六世祖師慧能,是中國禪宗「頓悟」學說的創始人。他以貧苦勞動者的身分進入寺院做燒火和尚,成正果後以浪蕩子的面貌出現,嘻笑怒罵,蔑視佛教教義。《六祖圖》中的「砍竹「,表現六祖在上山砍竹中「悟道」的場景。畫中六祖蹲在地上凝神砍竹,一手抓住竹竿,一手舉刀欲下,若有所思,這正是他悟道的時刻。「撕經」則表現六祖毫無顧忌,撕毀佛經時的狂態,畫家藉此來抒發自己蔑視禮法的思想感情,真是淋漓盡致。《六祖圖》以折蘆描表現,線條粗獷有力,乾澀古樸,而人物的精神氣質躍然紙上。
《太白行吟圖》,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梁楷減筆人物的代表作。這幅畫的筆墨更為洗鍊,寥寥幾筆就勾畫出這位胸襟豁達、才華橫溢的「謫仙人」的精神氣度。畫中的李白瀟灑自若,緩步低吟。作翹首遠望的姿態。人物的面部用色度略有變化的淡墨畫出,線條輕盈秀潤,表現出詩人文靜的氣質。額部與鼻頭用爽利的筆線勾出清晰的輪廓,而頰部的淡墨線則隱約不明二表現出骨與肉的不同質感。
須、發用焦墨、幹筆刷成,對比鮮明,提神醒目,畫家尤著力於人物神情的刻畫,那凝思遠眺的眼神,那沉吟淺唱的口型,似乎正在眺望什麼,思考什麼,或者有了什麼佳句華章,是「長風萬裡送秋雁」,還是「孤帆一片日邊來」,足以引起觀者無窮無盡的遐想。人物的衣服則用粗獷而奔放的減筆畫出,墨色富於變化,行筆於流暢中有頓挫轉折,線條極具形式美的價值,表現出畫家在造型上具有極強的概括力。人物的背景一片空白,使人感到詩人博大的胸懷與寥闊的天地融為一體。梁楷的減筆人物,筆減而意不減,給觀者創造了極為廣一闊的想像天地,這是一個更高的藝術境界。
佛經上說,布袋和尚是彌勒佛(未來佛)的化身,他是一個扛著破布袋、雲遊四方的胖和尚。梁楷的《布袋和尚》用較細緻的筆調。畫出一個圓碩的和尚頭,眉、眼、口、鼻都是在笑的特徵上作了誇張處理,更顯得胖和尚笑容可掬,和藹可親。然後簡單三四筆,勾勒出和尚肥厚的肩背,極有肌肉的質感。而和尚披的袈裟,則用粗大的闊筆掃出,水墨渾融,很有韻味。袈裟濃厚的墨色與和尚肌肉的白色對比鮮明,使佛神的形象具有世俗人物的氣質特徵,使觀者感到親切。
《潑墨仙人》的筆墨更為悠縱,除頭部外輪廓和五官用細線描繪以外,全以淋漓奔放的水墨畫成。在面容描繪上,畫家作了大膽的誇張,將眉、眼,口、鼻擠成一團,刻畫出一副醉眼朦朧、爛醉如泥的模樣。後人題詩日:「地行不識名和姓,大似高陽一酒徒。應是瑤臺仙宴罷,淋漓襟袖尚模糊。」這首詩是這幅畫很好的註腳,也說明梁楷的潑墨畫法不是筆墨遊戲,而是服從於主題需要的巧妙構思。《潑墨仙人》運用粗闊的筆勢和濃淡相間的水墨寫成,更富於水暈墨章的情趣,是典型的大寫意畫法。
「畫法始從梁楷變,煙雲猶喜墨如新。佔來人物為高品,滿眼煙雲筆底春。」(《南宋院畫錄》)梁楷繼承唐、五代以來寫意畫的技法,又加以發展變化。他善於以簡潔豪放的筆墨,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徵,充分表達畫家的感受,痛快淋漓,酣暢白如。他在人物畫藝術手法上的大膽創新,不僅在當時光照藝壇,對後世也起著極大的影響。明代的徐渭、清代的八大、石濤以及「揚州八怪」,都從梁楷的人物畫中吸取了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