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讀音被改是與非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小菜一碟】

文字及其讀音,除了是信息傳遞的載體,同時還有文化傳承的使命,並不能只求效率。

聽說,一些千古名句裡的字讀音被改了,類似還有一些習以為常的字詞讀音,也變得面目全非。曾經語文課早自習時,常常要朗讀甚至背誦這些未曾改變時的名句和字詞,朗朗上口,回味無窮。修改後的讀音我也看了一遍,頓感韻味全無。

在漢語文化的精髓中,讀音是常常被拿來說道的一項。記憶裡,課堂上老師就「石徑斜」、「鬢毛衰」的讀音,能聲色並茂地講出一大堆典故。大約都經歷過類似課程的緣故,以致於人們常常認為,能否識別讀音裡的奧義,是區分一個人文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但凡讀錯,總要被拋以異樣的眼神,甚至揶揄幾番。還有一些名頭很響的人栽在了這個上面,某名校校長的「鴻hào之志」,就成為坊間笑談。甚至在一些網絡段子中,還成了所謂「漢語專業八級測試」的壓軸題目。可以看出,關於字詞的讀音,因為普遍所受的教育,已經深深地刻在了人們的記憶裡。更別說那些千古名句和字詞,突然就被改了,而且是改成了曾經被認定為錯誤的那個,心理產生落差自是必然。

前些年裡,人們還就漢字是簡體還是繁體更好爭論過幾番。支持繁體的人認為,繁體字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漢字的意境,可以更完整地傳承中華文明。今天的港澳臺地區依然保持繁體字便是佐證。但支持簡體的人也有自己的理由,繁體字的問題,在於效率不高,為了普及民眾教育,推廣普通話和簡體字是最有效且必要的手段。幾番爭論過後倒漸漸平息了下來,現在大街上隨便找幾個人問,就算是認為簡體字不「美」的人,恐怕也不太願意再回去重新學習複雜的繁體字。這背後的邏輯,其實還是話語權的轉移。繁體字之所以通行甚久,與中國此前數千年的精英文化有關,那時候能夠讀得起書的都是少數,對於這一小部分精英群體而言,識別繁體字並不困難,倘若推而廣之,則是生產力無法承受之重。後來因為歷史原因,內地和港澳臺地區實行了不同的社會制度,提升了效率的簡體字,更有效地提升了內地民眾的知識水平。不管是否承認,最終因為內地的人口更多,所推行的簡體字在華人文化圈畢竟還是成了主流。

那些我們所熟悉的名句和字詞能夠傳承至今,其實是歷史選擇的結果。當下各種文化呈現出幾乎爆炸式的發展趨勢。個人審美的差異,會選擇自己所喜好的內容,其間還會不斷有新的東西被創造出來。典型的就是「的地得」,如今很多人都習慣不加區分,慢慢大家也就隨波逐流;而「給力」、「官宣」等網絡熱詞被創造出來後,更是展現出了強大的傳播力,人們對這些網絡熱詞也並不介懷。這個現象不僅中國才有,近幾年牛津詞典裡就增加了諸如「add oil」、「jiaozi」、「hongbao」等中式詞彙,甚至還被我們當成「文化輸出」的成績。為何大家對這些現象能夠接受,卻對古詩詞裡的拼音改變卻反應強烈?個中緣由,「的地得」的模糊,是話語權的漸次轉移;網絡熱詞的出現,更是話語權的增生,原有的用戶被剝奪感並不強烈。而古詩詞的讀音改變,則像是自己的話語權被人突然就從手裡搶了去,感受大不一樣。

需要說明的是,文字及其讀音,除了是信息傳遞的載體,同時還有文化傳承的使命,並不能只求效率。在「有東西吃」和「吃得好」之間,要優先保證前者;但當前者被滿足後,還真得好好考慮下怎樣「吃得好」。否則,純粹講究效率的話,滿大街的各式飯館盡可悉數撤掉,將所有的吃食都濃縮成一個個營養包,就能滿足人類生理所需。但那樣的生活,想來也實在沒什麼味道。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尚未正式公布 應以原讀音為準
    (原標題:教育部回應「古詩改讀音」:還未通過審議,應以原讀音為準)北京時間記者報導「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斜」讀「xié」還是「xiá」,在很多上了年齡的人看來是讀「xiá」,然而近日有網友注意到,新版教材和詞典上的注音是「xié」。
  • 高中生注意:這些詩詞的讀音改了!曾經對的現在不對,三觀已毀!
    近日,一篇因為古詩詞中某些字音被改上了熱搜,小編瀏覽一番,只能感嘆:你弱你有理,我不和你比!那這些字詞改讀音的原因是什麼呢?說出來怕大家笑話,因為:太多人讀錯了!比如小學語文老師反覆強調的「遠上寒山石徑斜(xia)」、「一騎(ji)紅塵妃子笑」,現在改成什麼了?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最新字詞讀音修改匯總哪些字詞讀音被改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文章提到,「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如: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這些字詞讀音要改?社科院專家解讀,北京市教委:按「原音」教學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引爆了普通話讀音爭議之火,文章列舉出多組詞新讀音,讓網友感嘆,以前上學時反覆標註「易錯讀音」現在反而「轉正了」。近日,參與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工作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表示,只有部分讀音改動來自審音表修訂版,對於這些改動學者們也做出專業解釋。另外,審音表最終版尚未公布,最後將選擇何種讀音將以教育部公布的正式規範為準,根據安排,新版審音表預計年內發布。
  • 「部分字詞改拼音」是舊聞仍引熱議,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部分字詞改拼音」近日登上微博熱搜,引起網友討論。有微信公號2月18日發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稱,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 鬧得沸沸揚揚的「古詩改讀音」,你怎麼看?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社交網絡,讓許多人感慨當年的學白上了,一夜之間變回「文盲」。   不久官方回復稱,網傳的改拼音內容只是2016年至今尚未正式發布的《徵求意見稿》。雖證明該事為烏龍,不過卻也藉此看到了大多群眾的意見。近年來拼音改來改去,對學生也造成很大影響,究竟從何種角度出發的更改才是符合語音的變化規律,也能維護詩詞文化的傳承呢?
  • 「拼音被改」引質疑,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
    中新社記者 張婭子 攝「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原在本詩中讀「cui」,現改為「shuai」。「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由「xia」改為「xie」。「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由「ji」改為「qi」。因為較多人讀錯而做出的諸如此類漢語拼音修改,近日通過中國播音主持網的一篇《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為迎合大眾,古詩改讀音?
    古詩改讀音原因是不久前微博一則熱搜引發了熱議。不少網友翻閱字典時發現,以前學過的古詩詞讀音竟然發生了巨大變化,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斜」的讀音由「xia」變成了「xie」;還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騎」由「ji」變「qi」;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真相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是真的嗎?
    近日,有消息稱,一些字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比如「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這是真的嗎?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據界面報導,小學語文課上的字詞拼音登上了微博熱搜,不少網友發現,小時候被語文老師改正的錯誤讀音,現在卻被「官方」認證,變成了現行的規範讀法。近日,網上熱傳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6版,不少字詞注釋的漢語拼音已經發生變化。
  • 字詞拼音被改: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謠言」來
    前天晚上,我和她念起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段唐詩名句。突然,邊上的拙荊大吼一聲,說我讀錯了,一騎(jì)應該讀 「一(qí)」。我一下愣住了,然後說她沒文化。她反而說我沒文化,說是她剛看到一篇文章,裡面說是這個「騎」的讀音已經被改了。這下,我楞了一個晚上。
  • 規範讀音有損詩詞之美嗎?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一文的小編一個機會,他/她也許會更加嚴肅地對待自己編輯的文章,多找些權威資料,多求證信息真偽。  這篇文章內容的真實性可以這樣概括:文中提到的讀音改動,有些是古詩文中的民間變讀,未進入過規範讀音和規範型詞典;有的是早在1985年的審音中就已經規範過的讀音;與2016年審音有關的,尚在徵求意見階段,還沒有頒布正式規範文件;更有一些,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中「衰」字讀音及含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出自唐代詩人賀知章(約659-約744)的詩歌《回鄉偶書》。詩歌寫於天寶三年(744年),這時賀知章年逾八十,已是風燭殘年。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 太霸道:校長念錯地名,不僅不道歉,反而把地名的讀音改了
    不過,民國有一位超級名校的校長,念錯地名後不僅沒有人敢指正,反而礙於校長的權力,把地名讀音改了。他就是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 黃埔還是黃浦? 這麼一座優秀的學校,卻硬生生被蔣介石校長改了名字。改名字,並不是說給這座學校徹底改了字,而是改了叫法,我們現在說起這座學校,都是叫黃埔(pǔ)軍校,但實際上應該是黃埔(bù)軍校。 埔原本只有「bù」這一個讀音,只有黃埔軍校才念(pǔ)這個音。「埔」是個地名專用字,意思是山間的小平原,是閩南方言用字,當地人全是讀成bù。
  • 專家說,讀音最重要的還是約定俗成
    很多網友表示「接受不了改讀音」,對此,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了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上海語文教育教學研究基地副主任徐默凡。從語音學專業角度,徐默凡認為漢語讀音一直在演變過程中,語言發展變化本來就具有模糊性,對一些正在演變過程中的讀音,不一定能馬上定出一個「標準答案」,讀音的不同,對大眾日常交流或是欣賞古詩詞也都沒有影響。
  • 一騎紅塵妃子笑,讀音不會改
    這兩天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讀音被改了》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乃至各種刷屏。其實對於喜愛中國古代文學的人來說,這些言論近乎無稽之談,因為中國的古典文學,特別是中國的唐詩宋詞這些近體詩詞都是講究平仄和音韻的。
  • 專家:(讀音)沒有太大必要儘量不修改
    ━━━━━18年前人教版課本,「衰」音已標註為「shuāi」除了古詩詞的讀音問題,《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語言的標準不同於其他標準,有時候說一不二,有時候可一可二,不一定非要有唯一標準。」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所長張世平表示,《請注意》一文裡所列舉的讀音,有的是道聽途說,有的是從現代漢語、新華字典和教材中摘抄,「反映了社會的使用現實,但並不能體現國家語言規範。」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註: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á,騎在詩中本讀jì。
  • 那些我們一再讀錯的字,終於改讀音了
    慢師傅平日不甚好讀書,終日好飛鷹走狗,覺得記錯讀錯字很正常,於是去查字典,結果發現了更多「詭異」事件……臺「教育部」重編的「國語辭典修訂本」中,「尷尬」的讀音念成「jian jie」(「監介」)。一時間,網友各種討論,嘲笑臺灣同胞念字怎麼念半邊。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網友:整個人都不好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註: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á,騎在詩中本讀jì。由於讀錯的人較多,現已更改拼音。
  • 中國有兩座名山讀音相同,相距1000公裡,卻很容易混淆
    比如下面我們將要給你講的這兩座山,中國有兩座山讀音相同,相距1000公裡,卻很容易混淆。究竟是哪兩座山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01一:讀音相同的兩座名山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想去【láng yá shān】,你知道他想去的,究竟是哪座山嗎?河北保定的朋友,肯定會說:不就是我們易縣西邊那個狼牙山嗎?著名的狼牙山五壯士,大家都知道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