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閱讀中國歷史文化故事學語文

2020-12-05 大家集思號

學習語文的目的,其實簡單地說,就是學會閱讀,學會理解、鑑賞,學會說和寫。

語文學習離不開閱讀。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離不開閱讀;語文成績提不上去,最終還是要找到閱讀要分;知識面不夠廣,學習能力不強,最終還是要靠閱讀來提升。

讀書需要顧及個性化,也需要顧及普遍性,就像飲食一樣,在生長發育期最好不要挑食。只有通過廣泛的閱讀,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鑑賞水平,獲得更多知識,逐步打好語文基礎。

現在的孩子,課業負擔重,作業多,各種補習和才藝培訓也很多,時間被排得滿滿的,然而,課外閱讀一定不能忽視,精神營養要均衡。閱讀量少了,語文的基礎必然受到影響,鑑賞水平,口才及寫作水平自然也很難提高。

由於孩子精力有限,讀書材料可以精選一些。清代文學家龔自珍言:「欲知大道,必先知史。」通過閱讀中國歷史文化故事學語文,了解中國歷史文化是必不可缺的。學得歷史知識的孩子,智慧是非凡的,理解力和知識輸出能力也更是頗具優勢的。

在此,建議孩子們可以讀一讀《寫給兒童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彩圖注音版,一套十本39.8元,整套書售價低,每本不到四元。難得之處在於,它畫風明快,故事生動,是真正給孩子讀的歷史故事書。孩子們或許不懂「歷史」,但歷史便是故事,孩子們一定會喜歡這些涵蓋文化智慧的故事。該書歷史故事按朝代彙編,易讀易學。

閱讀的個性化和普遍性在閱讀這樣的生動活潑又富有知識性的材料時,能被全面顧及。孩子們潛心讀這樣一套書,能夠較全面地理解、體驗和感受中國歷史文化,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相關焦點

  • 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領域,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相互融合已經逐漸成為新趨勢。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開學啟用:一年級小學生先識漢字再學拼音
    值得一提的是,新教材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旨在激發讀書的興趣,讓孩子剛上學就喜歡語文,喜歡讀書。這也是幼小銜接的學習方式。 從初中語文來看,部編版也遵循了課文減少,增加課外閱讀、名著導讀和寫作,傳統文化篇目增加等特點。其中,初中原來七年級上冊和七年級下冊都是30篇課文,現在每一冊減為24篇。
  • 中國歷史文化名樓系列文叢 蓬萊閣傳說故事即將出版
    大眾網蓬萊·海報新聞4月28日訊(通訊員 湯少傑 見習記者 鄒金利)日前,由蓬萊閣景區管理處組織編纂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樓系列文叢·傳說故事卷——蓬萊閣卷  《中國歷史文化名樓系列文叢》是由中國歷史文化名樓協會於2014年倡議組織,嶽陽樓、黃鶴樓、滕王閣、蓬萊閣等16家名樓協會會員積極響應,並參加編纂。  文叢旨在深入挖掘中國歷史文化名樓文化內涵底蘊,更好地保護與傳承名樓文化。文叢分為《詩歌卷》《散文辭賦卷》《楹聯卷》《詞曲卷》《傳說故事卷》等5個系列。
  • 給孩子讀的中國歷史:歷史就像看電影,讓孩子「秒懂」!
    《給孩子讀的中國歷史》(全8冊)——一部真正屬於中國孩子讀的趣味歷史,讓孩子讀讀歷史就像看電影一樣!並且作者根據兒童記憶特點,專門為6-12歲孩子量身打造,更易讀更易懂更易記。這套給孩子讀的中國歷史系列主題有8個,內容全面,符合「大語文學習」要求。
  • 高中語文:作文素材整理,議論文素材+哲理故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隨著語文在高考中分值不斷增大,語文學科也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由於高考語文對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有著較高要求,所以,這門學科的學習也成為一大難點。高中語文學習的過程,對於學生而言,不僅是一個語言、文字及閱讀的訓練和提高的過程,更是一個豐富自身文化素養、提高精神文明修養的過程。但是在當今的中考、高考重壓下,學生的語文學習時間一再壓縮,語文已經成為「附屬品」,所以,通過母語教學轉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已是重中之重。
  • 今年起小學語文第一課不學拼音學這個? 真相在這裡
    一位業內人士解釋說,2012年,教育部重新考慮組織編寫義務教育階段德育、歷史、語文三門課的統編教材,或叫示範教材。教育部從全國調集五六十個專家組建語文教材編寫組,包括一些從事語文教育研究的著名學者、作家、各省市教研員、特級教師,以及出版社編審和編輯等。
  • 先學天地人 再學a o e 語文老師告訴你一年級新教材怎麼學
    翻開小學語文新教材,原本佔據第一課的「a、o、e」被「天、地、人、你、我、他、金、木、水、火、土」取代。9月1日起,進入一年級的孩子們將先認漢字,大約一個多月後再學拼音。而在去年,重慶部分試點學校一年級已開始使用此版國家統編教材。新版教材怎麼學?
  • 閱讀不是買幾套書,3個語文學習問題都和閱讀有關,只是你不知道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臨近寒假,不少家長又開始關心寒假的學習問題了。有家長給我留言,還是老生常談:寒假書目,寒假閱讀,寒假要不要提前學?寒假看多少書合適?過年給孩子送什麼書當禮物,孩子能夠喜歡?
  • 低年級的小學語文家長怎樣輔導,尤其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如何提高
    真對於很多家長本身文化學歷不高的情況下,對於輔導作業也產生了更大的挑戰。經常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自己都不會做的題目根本沒辦法去輔導孩子。而有的家長接觸過初等高等的教育但是卻已經忘卻了或者沒有專門的教育理論去支撐沒有好的方法和思路。小學教育的正確方法,或者是他們根本沒有去有專業的訓練和指導。我們來重點。介紹一下小學語文的閱讀理解和表達寫作怎麼去操作。
  • 斑馬AI課首家提出「元語文」概念,全方位培養孩子語文素養
    一方面,回溯漢語發生與發展的真實歷程和文化語境,讓孩子由內而外地理解語文的意義,認同語文的價值,形成漢語母語與中國文化間的深厚聯繫;另一方面,回歸語言作為認知世界與思想交流工具的本質,充分發揮語文的潛能,將語言應用擴展到古今中外,兼顧人文與科學,並重思維與情感,讓「學習語文」與「運用語文能力學習」同時開展。
  • 語文愛國課文被刪4篇,卻新增西方名人故事,清華教授:崇洋媚外
    小學階段,語文課本中的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能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中國歷史、了解文化傳統和樹立遠大抱負。小學畢業多年,很多課文的標題都已經忘記得差不多了,但是卻有一些很經典的課文故事仍舊讓我記憶猶新。其中就包括已經被刪除的4篇愛國課文。
  • 為什麼要學、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學習「靈魂三問」權威解讀...
    語文能讓我們與精英對話、與先賢對話。02學語文有什麼用學語文有什麼用?剛才說漢語言文字重點學語言,但是它是事實、是情感、是思想,表現的是勇氣、是人品、是境界。今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先是國外支援中國,後來是中國支援國外抗疫。
  • 豆神大語文創始人竇昕:「以商業的手段來養活夢想」
    6人來到一所叫做豆神魔法書院的學校讀書,故事由此展開。所有的文學人物、歷史人物都在故事之中。每個人物做成了一張「豆神魔卡」。例如第一個系列「盛世大唐」的200張卡片中,包含了非常豐富的文學或者歷史人物——文壇上的明星,比如說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賀等;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比如武則天、陸羽、薛濤等。牌面的呈現也包含巨大信息量,場景、出處皆有考據,來源於文物、古籍等。
  • 安徽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新生開設《科學》課
    「現在很多學校小學一年級就學英語,如果先學漢語拼音,孩子們很容易和英語混淆。」賀冬梅說,而且,一年級的孩子很難理解「聲母」「韻母」等知識,重複練習容易讓孩子感到無趣,甚至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而先學一段時間漢字,再學拼音,孩子們會發現原來用拼音還可以去讀不認識的字,這會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和成就感。
  • 大語文時代閱讀為王,掌握閱讀核心技能,是成績拔高的關鍵
    導讀:高考改革後,語文分數提高,難度加大,語文學習需要長期積累的學習,想臨時抱佛腳,已經行不通了。大語文時代之下,閱讀是拔高成績的關鍵。語文會成為未來最考驗日常積累的學科,而日常的閱讀積累也最容易在語文考試上拉開成績。
  • 寒假閱讀嘉年華即將來臨!2021年《全國小學生寒假閱讀書目》
    1月8日,青島出版集團透露,一份由全國一流語文名師共同發起的《全國小學生寒假閱讀書目》(2021年版)近日正式發布。這份書目是由語文名師張祖慶的微信推廣平臺「祖慶說」和在線閱讀推廣機構、中華兒慈會童緣聯勸項目成員「百班千人」聯合研製,共有68位語文名師參與選書。這是進入到2021年以來,閱讀、教育界最受人關注的大事之一。
  • 給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建議
    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來說,目前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比較單一。有效的閱讀教學應當是以學生為中心,形成學生、文本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過程,學生在互動交流過程中去理解文本、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這就要求教師通過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在互動和對話中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
  •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成語大全及解釋,家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成語大全及解釋,家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二年級下學期即將結束,部分地區學生已經結束了本學期的學習,並開始進行三年級的預習了。對於三年級語文的預習,其實也沒必要完全把課文內容提前學了,但是可以把基礎知識學會。比如,生字、詞語、句子、成語等等。
  • 鳳城講古第十一回:學悠久歷史 揚紅色文化
    順德建縣五百多年來,從文秀社區走出了大批的社會英才、政治人物和文藝名家,當然也在文秀社區留下了大量的重要建築和歷史痕跡。講古現場,文化學者李健明老師與大家分享了文秀、大良及順德的來歷,分析了羅氏家族與大良的關係,講述了順德學宮、鳳山書院、梯雲書院、鐘樓、西山廟、縣衙門等的歷史。
  • 加強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欣賞歷史文化遺產、走進歷史文化遺產、感知歷史文化遺產,更成為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而各地不時發生的破壞、偷盜文物的案件也在警示著,要樹立正確的態度、運用科學的手段、專業的方法,開展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知識普及,並依法對歷史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合理利用。  加強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能更好探尋中華文明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