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文的目的,其實簡單地說,就是學會閱讀,學會理解、鑑賞,學會說和寫。
語文學習離不開閱讀。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離不開閱讀;語文成績提不上去,最終還是要找到閱讀要分;知識面不夠廣,學習能力不強,最終還是要靠閱讀來提升。
讀書需要顧及個性化,也需要顧及普遍性,就像飲食一樣,在生長發育期最好不要挑食。只有通過廣泛的閱讀,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鑑賞水平,獲得更多知識,逐步打好語文基礎。
現在的孩子,課業負擔重,作業多,各種補習和才藝培訓也很多,時間被排得滿滿的,然而,課外閱讀一定不能忽視,精神營養要均衡。閱讀量少了,語文的基礎必然受到影響,鑑賞水平,口才及寫作水平自然也很難提高。
由於孩子精力有限,讀書材料可以精選一些。清代文學家龔自珍言:「欲知大道,必先知史。」通過閱讀中國歷史文化故事學語文,了解中國歷史文化是必不可缺的。學得歷史知識的孩子,智慧是非凡的,理解力和知識輸出能力也更是頗具優勢的。
在此,建議孩子們可以讀一讀《寫給兒童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彩圖注音版,一套十本39.8元,整套書售價低,每本不到四元。難得之處在於,它畫風明快,故事生動,是真正給孩子讀的歷史故事書。孩子們或許不懂「歷史」,但歷史便是故事,孩子們一定會喜歡這些涵蓋文化智慧的故事。該書歷史故事按朝代彙編,易讀易學。
閱讀的個性化和普遍性在閱讀這樣的生動活潑又富有知識性的材料時,能被全面顧及。孩子們潛心讀這樣一套書,能夠較全面地理解、體驗和感受中國歷史文化,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