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愛國課文被刪4篇,卻新增西方名人故事,清華教授:崇洋媚外

2020-11-28 可可媽媽教育日記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小學語文教材也在不斷「更新換代」,有一些質量高的教材沿用時間較長,但是有一些教材則幾年就被替代,甚至有一些已經編寫好的,還未投入使用就已經被迫下線。

1951年秋季,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重新編寫或修訂的第一套中小學教材出版,並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正式使用。5年後第二套教材出版,但僅僅使用了2年,1961年第三套教材出版。筆者當年上小學時使用的已經是第九套教材。

小學階段,語文課本中的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能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中國歷史、了解文化傳統和樹立遠大抱負。小學畢業多年,很多課文的標題都已經忘記得差不多了,但是卻有一些很經典的課文故事仍舊讓我記憶猶新。其中就包括已經被刪除的4篇愛國課文。

語文愛國課文被刪4篇,卻新增西方名人故事

《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課文是當年期末考試的必考題目,筆者尤記老師一遍一遍地提問我們這篇文章的作者、創作背景和中心人物,當時還寫過這篇文章的讀後感呢。這篇課文可謂是影響了無數的中國人,也因此我們常常稱解放軍為最可愛的人。是啊,如果不是解放軍,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很遺憾,這篇文章已經從小學語文課本中刪除了,之後就需要家長朋友多多和小學生講一講最可愛的人的故事吧。

《劉胡蘭》,課文中的主人公劉胡蘭是1932年生人,13歲進入中共婦女幹部培訓班,1946年在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小村子做婦女工作,不久升為主任,14歲那年就已經是預備黨員了,但是在15歲那年,由於叛徒出賣,在敵人面前大喊:怕死不當共產黨。最終壯烈犧牲,我們常常用「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來形容她。但是這篇課文已經被小學語文課本刪除了,但是劉胡蘭的名字永遠不會被大家忘記。

《黃繼光》,黃繼光出生於1931年,老家是四川省的,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後,黃繼光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中的一名普通通訊員,卻做出了偉大而光榮的事跡。當時形勢緊急,黃繼光為了戰爭的勝利,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敵人的子彈,戰爭勝利了,但是生命也永遠停留在了21歲。犧牲後被追授為共產黨員,授予「特級英雄」和「最美奮鬥者」稱號。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在黃繼光身上太貼切不過了。

《雷鋒日記》,「學雷鋒做好事」這句話可是被我們從小說到大的,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也應該被傳承下去。雷鋒原名雷正興,湖南長沙人,出生於1940年,在《雷鋒日記》中,記錄著雷鋒不求回報努力幫助他人的真人事跡。他雖然沒有上戰場保家衛國,但是在他平凡而短暫的一生中,做出了很多不平凡的實際,將全部的熱血,投入到了為人民服務中。雷鋒精神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愛迪生救媽媽》,這篇課文是新增的一篇西方名人故事。愛迪生是世界著名發明家,擁有2000多項發明,其中包括點燈、有聲電影等。這篇課文主要講述愛迪生的母親需要做手術,但是夜晚光線太暗,愛迪生就利用鏡子反射光線的原理,把房間弄得亮亮堂堂,最後醫生手術很成功,愛迪生利用自己的聰明機智成功的「救了」媽媽。假如這篇文章主要是為了讓小學生能善於發散思維,勇於創新。

關於刪除4篇愛國教材,新增西方名人故事,清華教授:崇洋媚外

關於此事,不少網友眾說紛紜,有些網友說:刪除了這麼多的愛國課文,還拿什麼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也有網友說:中國也有很多名人的故事可以用來教育小學生發散思維啊,為什麼要用西方的?也有網友覺得:時代在變,多了解點國外的東西也挺好。

關於此事,資深教育家清華大學教授王文湛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看到小學語文課本上的愛國課文被刪除,感到痛心疾首,覺得有些教材內容非常的「崇洋媚外」。當然這只是王文湛教授的個人觀點。

到底是崇洋媚外還是與時俱進?

其實除了小學語文教材被刪改外,中學課本也是有所刪改的,比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同時也新增了不少新時代和西方的教育文章。有些人覺得是崇洋媚外,但有些人卻覺得是與時俱進。

筆者覺得,用與時俱進更為貼切,原因有三,第一點,愛國課文並沒有全部下線,第二點,我們應該勇於接受西方先進文化,第三點,學習西方文化並不代表「崇洋媚外」。清政府當年的「閉關鎖國」應該讓我們引以為戒。

對於小學生來說,除了語文教材,課外書籍也十分重要

第一點,課外書籍有利於作文素材的積累。小學生初學寫作文,正在為中學和大學打基礎,作文素材是作文水平提升的重要根據。而素材的主要來源有兩種,一是生活,二是課外書籍。上了初中後就會發現,那些常看課外書的人,多半作文水平很高。所以從孩子認識拼音開始,就可以購買插圖等課外書籍啦,爭取讓孩子在讀書中享受快樂。

第二點,課外書籍能彌補教材中的「缺失」。語文教材就那麼「厚」,能加進去的東西很有限,隨著時間的推移,難免會出現越來越多值得添加到課本中的內容,也就必須要刪除掉一些內容。所以課外書籍能夠彌補很多「缺失」。

筆者寄語:每一次語文教材的修訂,都是教育部精心準備的結果,如果大家覺得很多文章刪除掉很可惜,不妨通過其他方式讓孩子們學到,比如加入到考試試卷的閱讀理解中,相信我們的青少年將會越來越優秀。

以上就是這期的全部內容,關於語文愛國課文被刪,新增西方名人故事,你覺得是崇洋媚外還是與時俱進?#崇洋媚外#

在這裡,你能看到積極向上、有觀點、有邏輯的內容,關注我,我們下期再見。(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新版語文教材被刪掉4篇課文,清華教授痛批:愛國情懷消失令人惋惜
    一、小學語文書籍刪減課文達四篇,清華教授出面痛批關注教育的朋友應該知道,從19年的秋季開始,全國的義務教育的書籍統一成了「統編本」的教學版,可能有的人還不太理解,這類版本是由教育部組織和編寫的,有語文、歷史、道德和法治三科教材。跟原版的區別是一年級的「統編本」只有37篇的課文,被刪減掉了四篇——《誰是最可愛的人》、《雷鋒日記》、《黃繼光》和《劉胡蘭》。
  • 小學語文刪掉4篇課文,清華教授:教材越改越爛,愛國英雄被遺忘
    一、小學語文刪掉4篇課文,遭清華教授痛批眾所周知,從2019年秋季入學開始,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內的所有年級將統一使用「統編本」教材,它是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教材,並與2019年在各地各校全面覆蓋使用。
  • 清華教授批語文教材:刪除愛國名篇,增加外國課文
    然而在時代的進步之中,教材內容也是推陳出新,不斷變化以此來適應時代的進步,或許教材內容的修改是經過教育部門再三權衡利弊做出的決定,然而有一些內容的刪減卻引起了社會大眾的討論和質疑,尤其是在我們這一代人成長中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教材,《誰是最可愛的人》、《黃繼光》、《劉胡蘭》這些啟蒙了我們家國情懷的課文,對於我們這代人而言記憶猶新,影響深遠,內容記不住了卻一直都記住那種精神,也是我們萌生「
  • 這4篇語文課文,你若記憶猶新,班主任:當年是個愛學習的孩子
    上小學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對語文課文沒有什麼好奇心,尤其是那些所謂的「經典」課文,還要背誦,很厭倦,很不爽。但是,當我們回想起來的時候,卻勾起了我們滿滿的回憶,那些經典課文,不僅對我們受益匪淺,還是我們童年的記憶。這3篇語文課文,你若記憶猶新,班主任:當年是個愛學習的孩子!
  • 小學語文:三年級課文《鹿角和鹿腿》中的語文考點
    這一小節,我們來談一談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篇課文《鹿角和鹿腿》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和考點。伊索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傳說他原本為奴隸,後來獲得自由,遊歷希臘各地,講述寓言故事,給人以警示和教訓,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成為世界四大寓言家。後來因諷刺權貴被殺。《伊索寓言》作為世界文學大花園中的奇葩,一直陪伴很多孩子們的童年生活,裡面的故事形式各異,主題也不盡相同,比如大伙兒耳熟能詳的《農夫與蛇》、《銜肉的狗》、《狼和小羊》、《燕子和蟒蛇》等等。
  • 統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單元教學目標及各課文語文要素
    3.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4.藉助插圖,學習梳理課文條理,了解課文內容,能找出有關句段,說說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後看到了什麼,表達了她怎樣的願望,感知童話故事豐富的想像。5.能和同學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說說自己的感受,感知童話故事給予啟示的特點。
  • 語文教材輿論風波事件始末回顧
    在這裡,「意識形態屬性較強」的教材,指的是語文教材、歷史教材和政治教材。也就是說,之所以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是因為之前的語文、歷史、政治等教材出現重大問題,包括崇洋媚外、造謠杜撰、嚴重西化等問題。在這兩大主題中,教材通過刻意的編排、偽造、篡改,使得相關單元中大量充斥著對外國人的歌頌,比例遠遠超過中國人,使得外國人「品質」與「智慧」碾壓中國人;2、能夠進行西化的主題單元,或多或少都進行了西化處理;如「父母之愛」的主題單元,在精讀課文中100%安排了歌頌美國父母的文章;3,對於「愛國」、「革命先輩」等不容易西化的核心主題,教材進行簡化處理、異化處理,愛國主題單元中重點安排了懷念民國的文章;4,多次將民國時代寫得陽光明媚
  • 語文課文朗讀指導|六年級上:《橋》
    歷經一年精心打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喜馬拉雅和曹燦杯聯合推出的「統編版小學語文朗讀秘笈」已經在喜馬拉雅電臺正式上線,知名講師趣味講解,讓孩子從此不再為朗讀課文發愁。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課程為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課文《橋》的朗讀解析,先來試聽一小段吧!
  • 初一語文教材13年來最大調整 新課文更好玩了
    語文教研員闕銀杏說,目前新教材是2011年新課標修訂後的過渡版教材,課本變化考驗教師理解和運用教材的能力。  看篇目:三分之一課文「變臉」  語文教研員闕銀杏對比後告訴記者,雖然新舊教材都選用了30篇課文,但新教材的選文進行了較大調整。
  • 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文《麻雀》中的語文考點
    這一小節,我們談一談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麻雀》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和考點。巴金先生文章整體結構這篇文章一共有七個自然段,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構的順序展開敘述的。第一、二、三自然段為文章的第一部分,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我」、獵狗、小麻雀3個角色陸續登場。
  • 語文課文朗讀指導|一年級上:《大還是小》
    歷經一年精心打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喜馬拉雅和曹燦杯聯合推出的「統編版小學語文朗讀秘笈」已經在喜馬拉雅電臺正式上線,知名講師趣味講解,讓孩子從此不再為朗讀課文發愁。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課程為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課文《大還是小》的朗讀解析,先來試聽一小段吧!
  •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9課《楓樹上的喜鵲》課文內容解析
    《楓樹上的喜鵲》是一篇充滿童趣的散文故事,本文作者郭風,福建莆田人,出生於1917年,逝世於2010年,享年94歲,作者一生忠於創作散文詩以及兒童文學。其代表作有《早晨的鐘聲》、《蒲公英的小屋》、《木偶戲》、《火柴盒的火車》等以上是作者的基本概況,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篇課文內容:小學二年級語文第9課《楓樹上的喜鵲》課文內容解析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我」喜歡站在渡口邊的楓樹下看喜鵲的窩,看見喜鵲阿姨站在窩邊,教喜鵲弟弟學習、遊戲。「我」因為讀懂它們的語言交流而感到高興。
  • 二年級語文識字,第3課「貝」的故事,課文解析,建議收藏
    今天於老師帶著大家一起學習二年級語文識字,第3課「貝」的故事,請家長閱讀後講解給孩子聽或列印出來給孩子進行學習。二年級語文識字,第3課「貝」的故事,課文解析,建議收藏課文欣賞:第一段:一些生活在水裡的動物,用貝殼保護自己的身體。甲骨文中的「貝」字,畫的就是貝類的兩扇殼張開的樣子。
  • 統編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課文讀後感(小練筆)
    子瑜老師說:學統編教材四上第七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家國情懷」,其中的兩篇課文講的是周恩來和梅蘭芳的故事。周恩來少年立志和梅蘭芳蓄鬚拒演的故事讓孩子們印象深刻,並為之震撼,所以下面的文字,展現的是不僅僅是孩子們的學習後的小練筆,更有赤子之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讀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文章後,我感觸很深。
  • 用好這份6年級語文課文思維導圖,讓孩子預習複習快人一步
    本文是{六年級語文思維導圖與重點知識}專欄第2節,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單元思維導圖與課文解讀。包含:《七律·長徵》《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燈光》4篇課文思維導圖與課文解讀。後面章節繼續發布第3-8單元,將專欄加入書架,就可以繼續閱讀後面的章節。
  • 四年級語文《陀螺》知識梳理,老師:陀螺很好玩,課文難理解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第20課是《陀螺》,是同學們現在正在學習的內容。這篇課文是兒童文學作家高洪波老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以「陀螺」為線索,主要敘述了自己的一個其貌不揚的陀螺戰勝大陀螺的故事,並從中悟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體會到成長中的快樂,從而表達了對陀螺的喜愛之情,字裡行間充滿了童真童趣。
  • 上海啟用統編版教材:古詩文小學129篇,初中132篇
    【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介紹】體系結構語文教材一至六年級每冊6-8個單元,由課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板塊組成。每單元3-4篇課文,語文園地包括「日積月累」「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等欄目。小學語文有古詩文 129篇,初中語文古詩文選篇132篇。選文體裁多樣,從《詩經》到清人詩作,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文,均有呈現。二是增設專題欄目。如小學的「日積月累」欄目,安排了楹聯、成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初中的「綜合性學習」欄目,圍繞「友」「信」「和」等傳統文化關鍵詞,設計了一系列專題活動。
  • 今年起小學語文第一課不學拼音學這個? 真相在這裡
    新教材五個新變化18日,快報記者請了幾位接觸過新教材的老師鑑定,老師一致認定:網上流傳的確實是新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但並不是最終版本,在課文篇目和欄目名稱等方面,還有些變化。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先識字再學拼音。現行的語文教材,一年級的目錄順序是: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識字二、課文。
  • 小學重點課文《蝙蝠與雷達》涉及到的語文知識點和考點
    這一小節,我們談一談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蝙蝠與雷達》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和考點。文章整體結構分析這篇文章的結構,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像之前那樣,給文章劃分意義段。因為這篇文章不是由明確的情節構成的,不是故事性的,而是在講述一個實驗。所以,我們可以按照「試驗目的、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實驗結論」四個階段對文章進行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實驗過程」。
  • 二年級語文上冊:各單元知識點歸納、課文中心思想梳理
    五、課文重點知識1.明確《坐井觀天》中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問題,體會故事寓意。2.理解《寒號鳥》中喜鵲與寒號鳥的不同境遇及其原因。3.熟讀《我要的是葫蘆》第2~4自然段,體會反問句,感嘆句和陳述句的不同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