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閩南話」就是「Shè Mán Lám Wèi」
□記者 顏鵬 李菁 胡彥明
把閩南語讀得字正腔圓,對一個外地人來說可不容易。如果用我們常用的拼音來給閩南語注音,能成不?南安溪美的老黃說——咱試試!
兩年研究 創造閩南語特色拼音
家住南安溪美的老黃有一個特別的愛好——鑽研閩南語的漢字標註。兩年裡,他整理出了一疊厚厚的A4列印紙,上面有好幾百個閩南語詞彙和俗語的中文標註。
「我一直以來都喜歡研究閩南語和古漢語,閩南語為什麼不能有標準的漢字標註呢?目前,閩南語歌曲的歌詞大部分採用的是音譯的方式,與字句原本的意思相去甚遠,這不利於閩南語的傳播和推廣。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說不好閩南話了,如果連標註都不準確,很可能誤導他們對閩南語字義的理解。」老黃說。
在老黃眼裡,閩南語每字都能找到漢字標註,無須自造字,一本《康熙字典》常常陪伴著他,資料中大部分的閩南語漢字標註都是從《康熙字典》裡找出來的。經過兩年的時間,他整理出一份「三行學會閩南話」的資料:第一行普通話,第二行閩南語,第三行漢語加閩南語特色拼音。比如「晚上」,閩南語漢字表達是「暗暝」,而注音是「Am Mi」。
為人熱心 教外地朋友講閩南語
平日裡,在電視、報刊或者戶外廣告等地方看見有錯誤的閩南語標註時,老黃就會立馬記下,回家認真查清楚。有時候,躺在床上準備睡覺的老黃突然想到了某個詞語或者句子,也會馬上起床記下。支持他這份執著的,就是他對閩南語的熱愛。
「身邊的一些外地朋友想學閩南語,我把一些經過整理的閩南語常用詞彙和句子給他們,大家反映『易學』、『能懂』。這也算是為建設和發揚閩南語這個古漢語文化遺產的高樓添磚加瓦吧。」
老黃認為,越來越多的外地人來到泉州,他們覺得閩南語不好學,這是翻譯的問題。「單靠音譯不太好,大家無法理解這個字真正的意思。如果本地人從字面上都看不懂意思,外地人又怎麼能看懂呢?我們這裡有挺多外地人,我會把資料分給大家。到外省做生意時我也會隨身帶上資料,發給外省的生意夥伴。」
專家說法:音韻和字義須經論證
不過對於老黃的拼音「注音法」,也有人提出質疑,閩南語有許多特殊的古音,用漢語拼音根本無法標出。
泉州本地閩南語專家認為,老黃對閩南語的熱愛值得尊敬,但是否科學還須經過嚴謹論證。
華僑大學文學院院長王建設教授認為,閩南語的發音十分特殊,很多字在現代字典中是無法找到的。如果通過《康熙字典》找出一些生僻字,普通人很難進行準確發音,推廣起來有一定難度。通過世界通用的國際音標來標註閩南語更加適合。
泉州師範學院副校長、福建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福建省語言學會副會長林華東教授表示,對閩南語進行漢字標註時,應查找出正宗的字,音韻和字義必須對上。古代音符的意義和現代意思一致的標註才能站得住腳,要防止造成誤解和歧義。比如「走」翻譯成閩南語便成了「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兔走觸株」這個成語,意思是兔子跑著就撞到了樹上,裡面的「走」就是「跑」的意思。而「行」才是閩南語中「走」的意思。也就是說,要找準音韻和字義,使兩者統一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須經過嚴謹論證。
互動
大家一起試試跟著老黃用這些注音來學說閩南話吧——
恭喜發財(Giōng HīFàZhái) 一對夫妻(Jíe dueì āng mō)
洗衣服(Suēi shā kò) 不要怪人(Wùm tāng guèi r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