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研究自創閩南語特色拼音 跟老黃學說閩南話

2021-01-16 閩南網

  「說閩南話」就是「Shè Mán Lám Wèi」

  □記者 顏鵬 李菁 胡彥明

  把閩南語讀得字正腔圓,對一個外地人來說可不容易。如果用我們常用的拼音來給閩南語注音,能成不?南安溪美的老黃說——咱試試!

  兩年研究 創造閩南語特色拼音

  家住南安溪美的老黃有一個特別的愛好——鑽研閩南語的漢字標註。兩年裡,他整理出了一疊厚厚的A4列印紙,上面有好幾百個閩南語詞彙和俗語的中文標註。

  「我一直以來都喜歡研究閩南語和古漢語,閩南語為什麼不能有標準的漢字標註呢?目前,閩南語歌曲的歌詞大部分採用的是音譯的方式,與字句原本的意思相去甚遠,這不利於閩南語的傳播和推廣。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說不好閩南話了,如果連標註都不準確,很可能誤導他們對閩南語字義的理解。」老黃說。

  在老黃眼裡,閩南語每字都能找到漢字標註,無須自造字,一本《康熙字典》常常陪伴著他,資料中大部分的閩南語漢字標註都是從《康熙字典》裡找出來的。經過兩年的時間,他整理出一份「三行學會閩南話」的資料:第一行普通話,第二行閩南語,第三行漢語加閩南語特色拼音。比如「晚上」,閩南語漢字表達是「暗暝」,而注音是「Am Mi」。

  為人熱心 教外地朋友講閩南語

  平日裡,在電視、報刊或者戶外廣告等地方看見有錯誤的閩南語標註時,老黃就會立馬記下,回家認真查清楚。有時候,躺在床上準備睡覺的老黃突然想到了某個詞語或者句子,也會馬上起床記下。支持他這份執著的,就是他對閩南語的熱愛。

  「身邊的一些外地朋友想學閩南語,我把一些經過整理的閩南語常用詞彙和句子給他們,大家反映『易學』、『能懂』。這也算是為建設和發揚閩南語這個古漢語文化遺產的高樓添磚加瓦吧。」

  老黃認為,越來越多的外地人來到泉州,他們覺得閩南語不好學,這是翻譯的問題。「單靠音譯不太好,大家無法理解這個字真正的意思。如果本地人從字面上都看不懂意思,外地人又怎麼能看懂呢?我們這裡有挺多外地人,我會把資料分給大家。到外省做生意時我也會隨身帶上資料,發給外省的生意夥伴。」

  專家說法:音韻和字義須經論證

  不過對於老黃的拼音「注音法」,也有人提出質疑,閩南語有許多特殊的古音,用漢語拼音根本無法標出。

  泉州本地閩南語專家認為,老黃對閩南語的熱愛值得尊敬,但是否科學還須經過嚴謹論證。

  華僑大學文學院院長王建設教授認為,閩南語的發音十分特殊,很多字在現代字典中是無法找到的。如果通過《康熙字典》找出一些生僻字,普通人很難進行準確發音,推廣起來有一定難度。通過世界通用的國際音標來標註閩南語更加適合。

  泉州師範學院副校長、福建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福建省語言學會副會長林華東教授表示,對閩南語進行漢字標註時,應查找出正宗的字,音韻和字義必須對上。古代音符的意義和現代意思一致的標註才能站得住腳,要防止造成誤解和歧義。比如「走」翻譯成閩南語便成了「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兔走觸株」這個成語,意思是兔子跑著就撞到了樹上,裡面的「走」就是「跑」的意思。而「行」才是閩南語中「走」的意思。也就是說,要找準音韻和字義,使兩者統一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須經過嚴謹論證。

  互動

  大家一起試試跟著老黃用這些注音來學說閩南話吧——

  恭喜發財(Giōng HīFàZhái) 一對夫妻(Jíe dueì āng mō)

  洗衣服(Suēi shā kò) 不要怪人(Wùm tāng guèi rǎng)

相關焦點

  • 「呷飽未」=「吃了嗎您」 北大吹起閩南話風
    中新網12月6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北京大學臺灣研究會於11月23日至12月1日期間,於校內舉辦閩南語學習班,邀請在北大就讀的臺灣學生指導大陸學生說閩南話,課程中不但包括了閩南話的日常用語和臺灣小吃,還有臺灣流行歌教唱,受到北大校內外學生矚目。
  • 分享閩南語俚語典故 「閩南文化集美論壇」第二期開講
    你知道「話仙」在閩南語中是什麼意思嗎?閩南語中又有哪些有趣的方言?1月3日,由集美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杏東小學協辦的「閩南文化集美論壇」第二期在杏林守望書院開講。「話仙」是閩南語中「聊天」「暢談」的意思。當天的論壇圍繞閩南語這一主題展開,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黃堅定從經典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含義講起,闡述了閩南語的來源,分享閩南語的俚語和典故。
  • 閩南語學習教程:日常生活閩南話常用語翻譯對照
    閩南語學習教程:1、閩南人見面時,多用「(你)食未」或「敖早」做問候語。在三餐前後不久的時間裡,才可以用「(你)食未」,三餐前的二三小時,或者三餐後的二三小時後,都不宜用「(你)食未」。此外,在洗手間等地方見面時,也不宜用這樣的問候語。「早」相當「早安」,當然可做清晨見面時的問候語。此外,在早集會等場合,也可用此問候語。
  • 閩南語全部視頻課程和MP3教學免費下載
    閩南語全部視頻課程和MP3教學免費下載,本閩南語視頻教程包含以下:1 輕鬆學說閩南語mp3 共172分鐘,帶LRC字幕和word文檔 19.5M2 簡單閩南語會話mp3 共200句,帶word文檔 10.0M3 林氏閩南語教程mp3 共21課,帶word文檔 40.5M4 廈門話一月通mp3 約58分鐘,普通話閩南話語音對照復讀
  • 「臺語」、閩南語、「臺語文學」
    最近臺灣又有人炒作「臺語」了,《自由時報》的大標題:「臺語改稱閩南話是去臺灣化」。某綠色「立委」甚至說;「閩」字是門裡面有一隻蟲,是侮辱臺灣。可謂數典忘祖之極。  「臺語」和閩南語之爭也是老話題,民進黨「執政」時推行母語教育,指國民黨是外來政權,數十年逼迫民眾學「國語」,小學生說母語還要受罰,成長經驗痛苦。
  • 閩南文化的奇葩——閩南語歌曲
    閩南語歌曲是閩南文化的奇葩,它濃縮了閩南文化的精華,具有其特殊的韻味和魅力。在海峽兩岸及世界各地閩南鄉親中廣受喜愛。「咱的鄉親,咱的歌」,包含了閩南人特有的鄉情親情,它融合了閩南地區的生活情趣和地方文化,能讓人深刻感受到它的鄉土氣息。
  • 關注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 決賽...
    晉江新聞網1月11日訊  伴隨著小學高年級組獲獎名單出爐,為期2天的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決賽正式落下帷幕。4個組別、192組選手輪番登臺,用閩南語講述動聽故事,帶來了一場與眾不同的視聽盛宴。  昨日,登上決賽舞臺的是中學組和小學高年級組。中學組參賽選手雖不多,但是個個是高手。
  • 閩南語簡介
    ,其影響實為深遠,其他受影響之地也通行閩南語,也是有著一致的文化認同,因此他們也同屬閩南根源.我們即可稱其為泛閩南.以下介紹通行閩南語的形成及今通行之地:閩南語,乃是閩語的一支。  閩南語在臺灣的傳播與河洛話的形成北宋時期,在泉州等口岸相繼設立了掌管外貿的市舶司,使泉州發展成當時國際上的著名商港,對外海線交通十分方便。在這以後,閩南地區便有不少人民,因為政治、經濟或其他因素而移民海外(包括臺灣),也因此帶去了他們的母語---閩南語。
  • 臺灣小學驚現天書作業:羅馬拼音要求翻譯為閩南話
    一份驚為「天書」的閩南語作業(圖片來源:「爆料公社」Facebook主頁)  「O chit-jit,thi-khi chin ho.  閩南語(被臺當局稱為「臺語」)自陳水扁時期正式成為臺灣地區小學課程中的一部分,蔡英文上臺之後因「去中國化」的需求更是不遺餘力地推進。有島內網友在社交網站Facebook分享,臺灣小學的閩南語教材作業,只見上面印著滿滿的羅馬拼音,要求把這些拼音翻成閩南語,讓許多人直呼「到底想表達什麼」,不僅做作業的小朋友們看不懂,連臺灣的家長們都大喊頭痛。
  • 大田後生仔歌詞諧音:大田後生仔閩南語歌詞諧音音譯
    大田後生仔歌詞諧音大田話,其實是福建省大田縣所有的方言總合,而大田話也是閩南五大方言的一支。會講大田方言的小夥伴,這首閩南歌曲《大田後生仔》,想必對他們來說,太親切太熟悉了。據了解《大田後生仔》的演唱者林啟得,是來自於福建三明的一位民謠音樂人。很多不會講大田方言的網友,都紛紛想要通過歌詞諧音學唱這首歌。
  • 孩子你會說閩南語嗎? 專家呼籲保護閩南語傳承刻不容緩
    年輕父母講不好 不願意教孩子  「從小到大,我只跟父母說閩南語,其他場合基本都說普通話,這導致很多閩南專有的詞彙、俗語我都不會說了,只能用普通話音譯,實在音譯不了的,用普通話代替。」安溪的洪女士今年剛滿30歲,和記者交談時,已不能連貫地講閩南語,遇到某些詞彙也是用普通話替代。她用閩南語自嘲道:「雞母屎,半黑白。」
  • 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圓滿落幕...
    伴隨著小學高年級組獲獎名單出爐,為期兩天的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決賽正式落下帷幕。4個組別、192組選手輪番登臺,用閩南語講述動聽故事,帶來了一場與眾不同的視聽盛宴。  「晉江中小學生用閩南語講述節糧故事,為光碟行動代言,助力晉江創建文明城市,值得點讚。」晉江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 除了泳裝美女,閩南語歌還有啥?強大的精神感染力才是其精神內核
    什麼是閩南語歌? 1986年,香港上映《英雄本色》。小馬哥在《免失志》鏗鏘節奏裡血洗臺灣黑幫的場景,風靡一時; 兩年後,另一首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真正席捲了大陸的KTV包房,甚至在市場經濟還不活躍的北方,工人們也能哼上兩句。
  • 臺灣音樂人廈門發起閩南語合唱團 盼閩南音樂「生生不息」
    金磚廈門會晤期間,閩南語歌曲《廈門親像一首歌》伴隨著美麗廈門的精彩畫面,多次展現在參會嘉賓面前,讓閩南方言成為對話世界的語言。楊慕說,《廈門親像一首歌》問世後,觸動了許多閩南人的家園情懷,也讓更多人相信,閩南語歌曲一樣可以兼具大氣磅礴與溫暖親和,可以風格雋永又直指人心。因此,他萌生了組建閩南語歌曲專業合唱團的想法。  楊慕說,合唱團將分為兩部分,一是粉絲團,只要喜歡閩南方言,喜歡音樂,哪怕音樂基礎不強,也可以參加,一邊學習一邊唱;另一個是專業團,人不用多,但要求比較高。
  • 廈門海滄區教育局局長當老師 每天教一句閩南話
    「海滄區『閩南方言與文化進校園』種子班」17日結業,歷時兩個月,它是為秋季學期師資做準備——從下學期開始,海滄區所有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學生都要上「閩南語」課,每周一節。  上周六,這140名「種子教師」接受了一場閩南語的「期末考試」:一段聽力「測試」和一場演出。
  • 八閩千姿:拯救閩南文化「活化石」泉州歌訣
    中新社泉州11月16日電 題:拯救閩南文化「活化石」泉州歌訣  作者 蘇巧鳳 陳龍山  「燕仔燕仔真好看,同飛同歇不拆散。飛來袂赴清明節,飛去袂赴七月半。」在中新社記者面前,今年80歲的老人傅孫義情不自禁吟唱起自己熟稔於心的泉州歌訣《燕仔燕仔真好看》。  泉州歌訣又稱泉州童謠,是閩南童謠在泉州地區的稱呼。
  • 臺灣音樂人發起閩南語合唱團 盼閩南音樂生生不息
    就在27日下午舉行的五周年慶祝活動上,楊慕發起的「A萌(廈門的閩南語讀音)閩南語合唱團」首次亮相,他說,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讓廈門這座音樂城的閩南語音樂「生生不息」。楊慕是臺灣第一代校園民謠創作人,和李宗盛、蔡琴等同時代,曾在臺灣斬獲眾多作曲獎項。
  • 臺灣六旬翁當兩岸閩南語「信鴿」 吟唱古詩詞
    ­  十年來,蔡金安經常往返臺灣和大陸,用閩南語吟唱的方式,當起了兩岸閩南語交流的「信鴿」。­  被閩南語文學感動致力閩南語詩詞吟唱­  頭戴草帽、吟唱詩詞聲音洪亮……昨日,記者見到了這位飽含古風古韻、精神抖擻的六旬老人。­  當記者問及為何要推廣閩南語時,蔡金安打開了話匣子。
  • 「臺語」和「閩南語」的鬧劇之爭
    (中評社 資料照)   臺灣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接受中評社訪問時痛斥「獨「派胡扯,指出即使臺灣教育主管部門要將「臺語」改為「閩南語」都只對了一半,真正應該改為「河洛話」,若真的要溯本清源,更應該改為「中國話」。
  • 閩南語簡單學 15句問候語文本對照
    閩南語簡單學 15句常用問候語文本對照閩南語學習教你學說閩南話:1. 你好! = 汝好/Lí hó;2. 大家好. = 逐個好/Ta̍k-ê hó;3. 早上好 = 敖早/Gâu-chá;4. 我是小陳 = 我是小陳/Góa sī Sió Tân;5. 你是小陳嗎?= 汝是小陳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