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家家戶戶都習慣把各種各樣包含吉祥寓意圖案的剪紙貼到玻璃上、牆面上,不僅可以把家裡裝飾的喜慶、漂亮,還承載著對新年美好期許。在德州,提到剪紙,就不得不提到張建志,如今他的名字已成為剪紙藝術的一張名片。在他手裡,剪紙不僅僅只是一種圖案,而被衍生出各種各樣的文化產品,暢銷海內外。
一支鉛筆、一把剪刀、一把刻刀....不足半小時,一隻頭戴皇冠的小豬佩奇剪紙完成了,1月30日下午,記者來到建志剪紙藝術製作中心,這裡一幅幅栩栩如生、色彩別致的藝術品全都是用剪紙做成的。與平時所見到剪紙不同的是,這些剪紙或做成捲軸,或鑲嵌在鏡框裡,藍、黃、黑等色彩的運用讓這些剪紙看起來十分新穎。除此之外,一些書籤、杯子、項鍊等物件也運用了剪紙元素。這裡的每一樣作品,都包含著作者張建志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
張建志生於一個剪紙世家,從小開始學習剪紙,至今已經從事剪紙事業30餘年。2009年,張建志成立了自己的剪紙工作室,在創作中,張建志由剪刀換成刻刀,它的優點不僅在於更加精細,更主要的是,刻刀能更好地發揮創作者的藝術思想。點染是建志剪紙的一道重要工序,在他的手裡,剪紙不僅僅是紅色,每一幅作品都可以變得五光十色。在染色上取得成功之後,張建志又開始嘗試著用套色進行創作,他獨到的色彩運用很快得到行業的認可。
「由於馬上到農曆豬年,所以我創作了這幅『豬福』的剪紙,諧音為祝福。」張建志向記者展示著,這幅剪紙遠看是一個福字,近看福字的左邊是一隻提著一串錢幣的生肖豬,憨態可掬。「除了這種傳統生肖豬形象,小豬佩奇和剪紙的結合應用於布藝以及咖啡杯上,也深受小朋友的喜愛。」
2018年中國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在德州舉辦,張建志為此創作了《光耀德州》剪紙珍藏,為此,他一遍遍前往比賽場地觀察思考,兩個月後一本用錦緞製作的作品集完成了,這本珍藏剪紙不僅還原了19個參賽隊的作品,還與傳統文化結合進行了二次設計創作。
2014年底,張建志剪紙成功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其個人也獲得了諸多榮譽。和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傳承與發展也是剪紙永恆的話題。張建志認為,傳統文化要想傳承去發展,必須走產業化這個路子,使藝術品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此,張建志在進行藝術創作的同時開始試著創新,把藝術品變成產品,剪紙扇,剪紙捲軸,剪紙擺臺...除此之外,他的剪紙藝術還展現在衣服上、燈飾上、瓷器上,而且還將產品融入了更多國際元素,暢銷海內外。
「衍生品的暢銷也是對剪紙傳統文化的傳播,我認為我在做文化的同時有責任和義務讓更多人了解認識我們德州剪紙。」張建志說,他學習體驗為一體的建志剪紙藝術專營店正在籌備中,一樓為作品展示,二樓為剪紙體驗,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愛上剪紙,傳承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馬志勇 賀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