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深埋在珊瑚海,你從未見識過的大堡礁

2021-01-12 看見澳洲

這是自然的傳奇

這是一生一定要去看的海底世界

這就是——

「 大堡礁 Great Barrier Reef 」

依然是BBC紀錄片慣用的主持人式講述手法,

由海洋生物學家蒙蒂·赫爾斯擔當主持

這位對大堡礁深懷熱愛與敬畏的潛水員

在二十多年前首次潛入此地時便說:

「當我探入水中的那一刻,

便知道我餘生該做什麼了!」

在BBC的鏡頭下

大堡礁的每一種生物都是主角

它們在這個複雜的生態系統中頑強求生

進化出奇妙的生存技巧

經歷著與人類無異的坎坷生活

《大堡礁》裡充滿了這樣奇妙的故事

用一種平等的視角去看待這些或微小或巨大的生物

會讓您感受到對生命的無限敬畏

它要講述的不只是珊瑚的美麗和物種的繁多,

而是要解密這迤邐風光下巨大的生態網絡!

它用鏡頭告訴你什麼是生命

它用生命向你展示在這個世界的角落裡

有你意想不到的故事

它在瞬間發生的變化

可以抵得上一眼萬年

在這個千變萬化的自然世界裡,大堡礁就像是海底城市一樣,繁華而喧囂

滄海桑田,四季變遷,潮起潮落,鬥轉星移

所有的時間都變了塵埃

落在這每一個生命裡

然而誰能想到,這片蔚藍的海在多年以前,竟是一片原木

一望無際的樹林覆蓋在這裡

這裡是同澳大利亞的土地一起富饒起來的

土著人也生活在這裡靠打獵為生

直到最後一個冰河世紀

冰雪融化

淹沒了這個低洼的海岸

而這僅僅發生在2000年以前

時光流逝

於是就有了現在的the Great Barrier Reef

而這浩大的體系

竟然是由許多叫珊瑚蟲的微小生物創造的

雖然極小

但它們對與這個世界的感知卻是非常敏感的

每一處的溫度,水流,微生物的流動

都影響著它們的生存

這裡有著多種多樣的生存關係

比如——共生!

看!前方來了一隻巨大的鯰魚

(看著有點ugly)

好像嘴巴大的要把所有的魚都吃掉的樣子

但是這有一隻魚並沒有後退

為了自己的「美食」

勇敢地衝到到了鯰魚的嘴裡

尋找著自己愛吃的寄生蟲

據說一天能吃掉1200隻

也算是給鯰魚做口腔清潔了吧

然而除了這種和諧的家庭生活

這個海底城市還是很現實的

弱肉強食

比如

有一種叫雞心螺的結合生物

用一種很不可思議的方式捕食

它先慢慢的靠近一直小魚

然後拿出放出化學物質

讓小魚動彈不得 可能是傳說中的麻醉劑

於是它張開自己隱藏的大嘴

將小魚吞食···

所以這也是有點可怕的生命

在海底生存不易啊

大家出來混都是要保護好自己的

不交保護費可能就沒有人罩著

比如這隻小魚 用自己的粘液做了一個網

裹在珊瑚叢裡

但畢竟不是所有的捕食者都是白痴

白尖礁鯊就會用靈敏的嗅覺和自己身體的形狀來尋找獵物

並且它們還能用自己的肌肉運動

探測到其他生物發出的微弱的信號

這種amazing的手段簡直就是高科技啊

所以儘管那些魚藏的再深

也難免一死

成為白尖礁鯊的夜宵

如果你覺得鯊魚是最大的獵手

那麼你可能錯了

其實

珊瑚礁本身才是最大的掠食動物

到了夜裡

珊瑚蟲發奇妙的顏色

像是海底的燈光展映

但是好看的表面背後

確是可怕的吞食

它們從水流裡獲取小動物

而且兩個珊瑚蟲還在搶著小蟲蟲

它們還相互爭奪地盤!

有敵人靠近

發射!蜇人炮彈——細胞槍

敵人反擊了!

加炮!

最終群眾的力量還是成功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

比鐵還硬 比鋼還強

向著新領域 發出萬丈光芒!

如果這個海底世界

只是你爭我奪 大魚吃小魚 小魚沒蝦米

怎麼能成就這個偉大的奇蹟

那是什麼

讓這片海域變成傳奇

這——就是愛!

在海洋下面

但溫暖的夏季鼓動海水

魚類就開始求愛

就像這兩隻鸚嘴魚

在水中開始表演起了芭蕾

從這一對couple開始

愛的華爾茲蔓延到了整個珊瑚叢

一群雄性刺尾魚開始舞林大會

只為追求那隻遊在海面的舞后

就這樣他們在這裡播了下愛情的種子

一個新的輪迴開始

還有數不盡的珊瑚叢的卵

可以說是trillion

在遊蕩 漂泊

只求為了和另一半的相遇

萬家燈火裡點一盞明燈

這個巨大的無比複雜的系統

竟然是由這麼多微小的生物組成

它的未來就掌握在這些年輕而柔軟的生命中

卻又必須面對大自然強大的考驗

風雨 海浪 日月星辰

也許哪一天地動山搖

都難以想像它們的分崩離析

所有的美好有一天都會消散

只願它們

留在這海洋裡

留在這藍色星球裡

留在我們的記憶裡

點擊

圖片來自網絡,文章轉載請聯繫我們獲取授權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凱恩斯大堡礁的珊瑚,現在還好嗎?
    在我遊歷世界七大洲80餘個國家中,澳大利亞凱恩斯 的大堡礁對我印象頗深。這裡是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綿延伸展2000多公裡,共有2900多個的大小珊瑚島礁構成。凱恩斯僅僅是代表性的地區。如此巨大的珊瑚島礁,它是由直徑只有幾毫米的腸腔動物珊瑚蟲,年復一年、日積月累,留下的遺骸,並繼續繁殖,與藻類、貝殼類海洋生物殘骸結合一起堆積而成,極其珍貴。所以澳大利亞將珊瑚列為重點保護,不允許遊客帶出。
  • 澳洲大堡礁 五顏六色珊瑚叢
    大堡礁位於澳大利亞東海岸,這裡有著世界上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落。大堡礁的特殊之處,在於你能與它交流,這種交流也是在大堡礁的一份寶貴體驗。這裡跟很多地方都不一樣,你在沙灘上、在海裡遊泳的時候,所有的生物都會躲開你。而在這裡,珊瑚礁生物和人類對對方都有幾分好奇,於是,他們就在一片美景中相遇了。
  • 研究證實大堡礁珊瑚漂白現象 死亡的珊瑚被海藻覆蓋
    研究證實大堡礁珊瑚漂白現象 死亡的珊瑚被海藻覆蓋發稿時間:2017-05-26 13:55:00 來源: 中國青年網   通過觀察歐洲宇航局Sentinel-2衛星拍攝的圖片,研究人員發現了澳大利亞大堡礁珊瑚的漂白現象
  • 大堡礁的珊瑚發生大規模的白化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大堡礁的珊瑚發生大規模的白化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呂傳彬一、顏色秘密來自海藻「光合作用」一般是以色素當作載體,藉由一連串的電子傳遞鏈,將光能轉換成生物可以使用的能量,並且儲存起來。二、棘冠海星魔鬼殺手澳洲大堡礁遭遇的危機,除了因水質惡化導致白化外,更面臨另一絕命威脅即是「棘冠海星」的啃食。這種惡名昭彰的海星,常大剌剌趴在大片珊瑚上盡情啃食。過去五十年間,澳洲出現三次棘冠海星「大發生」(每隔幾年出現大量族群),對珊瑚造成莫大的傷害。
  • 大堡礁危險!珊瑚「殺手」棘冠海星「重出江湖」
    大量珊瑚「殺手」棘冠海星在澳大利亞大堡礁「重出江湖」,正在蠶食這一綿延數千公裡的珊瑚礁群。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電臺5日報導,研究人員去年發現,在大堡礁南端的斯溫群礁,棘冠海星數量飆升,「密度非常高」。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休·斯韋特曼說,這一現象「勢必導致大量珊瑚消失」。
  • 即將消失的世界美景——澳大利亞 大堡礁
    所以,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珊瑚礁——澳大利亞 大堡礁,現在的珊瑚規模每年都逐漸降低,再不去看看,說不定過幾年就只剩一點點了!讓我們好好去看看大堡礁,這可真的算是看一眼小一圈,不看就沒了!但是隨著自然環境的惡化,在2016年大堡礁最原始的北部區域的大部分珊瑚礁,就已經被過熱的海水殺死,而中部的很多珊瑚礁也已經瀕臨「漂白」階段。(上文中提過,「漂白」是珊瑚礁退化或死亡的前兆)
  • 雙語:1995年以來 澳大利亞大堡礁珊瑚減少逾50%
    澳大利亞ARC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的科學家對全球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的健康狀況及規模進行研究後發現,自1995年以來,受海洋變暖等氣候因素的影響,大堡礁的珊瑚損失了一半以上。研究發現,自1995年以來,由於氣候變化導致海洋變暖,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珊瑚損失了一半以上。Scientists found all types of corals had suffered a decline across the world's largest reef system.科學家發現,在全球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中,所有類型的珊瑚都在減少。
  • 海水溫度升高 大堡礁五年內出現第三次大規模珊瑚白化
    大約25%的珊瑚礁嚴重白化,這意味著每個珊瑚礁上超過60%的珊瑚已經白化。休斯說,先前的觀察顯示,這種程度的白化會導致珊瑚的「高死亡率」。休斯說,今年,大堡礁北部和中部地區的珊瑚死亡水平可能達不到往年的水平,但部分原因是之前的白化暴發已經導致耐熱性較差的珊瑚死亡。The 2020 bleaching was second only to 2016 for severity, Hughes said.
  • 25年來,大堡礁珊瑚數量損失了一半以上
    據英國廣播公司14日報導,澳大利亞ARC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的科學家對全球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的健康狀況及規模進行研究後發現,自1995年以來,受海洋變暖等氣候因素的影響,大堡礁的珊瑚損失了一半以上。
  • 海水溫度高於均溫 澳大利亞大堡礁再現珊瑚白化跡象
    中新網2月22日電 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表示,大堡礁目前海水溫度比2月平均值高出攝氏2至3度,若干珊瑚區已偵測到熱應力(heat stress)跡象,使再次發生嚴重白化的可能性增加。
  • 海水溫度升高,大堡礁出現5年內第三次大規模珊瑚白化
    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熱帶珊瑚礁系統,將近9000種海洋生物的家園,這已是2016年以來大堡礁區域內經歷的第三次大規模白化。正常情況下,健康的珊瑚會呈現多種色彩,但這些顏色並非珊瑚本身所有,而是來自珊瑚體內的共生藻。氣候變化導致海水溫度持續升高、海水酸化,導致珊瑚體內的共生藻死亡或離開,從而出現珊瑚白化現象。
  • 澳大利亞「大堡礁普查」 發現近30年來珊瑚減少了一半
    澳大利亞「大堡礁普查」 發現近30年來珊瑚減少了一半
  • 大堡礁附近發現的第一個新珊瑚礁
    一個多世紀以來在大堡礁附近發現的第一個新珊瑚礁,而且它很大在它的頂峰附近,新發現的珊瑚礁看起來有一個類似於大堡礁其他部分的生態系統,但健康狀況更好。澳大利亞的大堡礁(GBR)由近3000個單獨的珊瑚礁組成,這個數字在120年來首次發現珊瑚礁後現在又多了一個。更好的是,這一新發現看起來很健康,儘管大部分GBR都被一系列大規模漂白事件摧毀了。
  • 大堡礁,正在消失
    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的珊瑚礁研究團隊在2月、3月從空中對大堡礁區域的1000多個珊瑚礁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了大面積的珊瑚白化現象,特別是此前未出現白化的大堡礁南部也首次出現珊瑚大規模白化。
  • 人工智慧代替潛水員獵殺荊棘海星,保護美麗珊瑚大堡礁
    海星獵人海星獵人是世界上第一個專為珊瑚礁環境設計的水下機器人系統,僅使用機器人視覺進行實時導航,完成複雜的科學任務,目的是代替潛水員來獵殺荊棘海星,避免大堡礁的珊瑚被破壞。水下視覺引導機器人(海星獵人)很快就要在靠近大堡礁的水域部署了,它將在這片水域保護美麗的大堡礁。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 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他說,與國內其他珊瑚礁相比,臨高海域的珊瑚以塊狀濱珊瑚為主。這種珊瑚形成的珊瑚礁特點是生物多樣性相對較低,同時對水溫和水質的耐受度卻更高。海南大學海洋學院教授李秀保對此也表示驚訝和遺憾,他目前在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李秀保說,自己從未聽說過該區域出現大面積珊瑚白化。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他說,與國內其他珊瑚礁相比,臨高海域的珊瑚以塊狀濱珊瑚為主。這種珊瑚形成的珊瑚礁特點是生物多樣性相對較低,同時對水溫和水質的耐受度卻更高。海南大學海洋學院教授李秀保對此也表示驚訝和遺憾,他目前在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李秀保說,自己從未聽說過該區域出現大面積珊瑚白化。
  • 棘冠海星吃珊瑚威脅澳洲大堡礁,專家建議用食醋殺死海星!
    有個每個家庭都有的東西,可以殺死破壞珊瑚的海星,拯救美麗的大堡礁,這個東西就是你我都吃過的「醋」。美麗的大堡礁位在澳洲的東岸,是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吃光珊瑚的海星據外媒報導,全身長滿刺的棘冠海星(crown-of-thorns starfish)主要食物是珊瑚,他住在印度洋與太平洋海域,是海洋生態系統重要的一部份。
  • 360°巡遊大堡礁,解鎖隱藏玩法,這才是澳洲人心中的度假天堂!
    世界上有那麼多國家,為什麼要去澳大利亞的大堡礁旅行?因為我們漸漸被凍住的時候,南半球的它卻是暖陽天。這個冷冷寒季去「避個冬」吧,大堡礁的海水清澈見底,魚、龜、珊瑚皆成群,用隱藏深度玩法,體驗絢爛新活動。一、大堡礁—退卻的珊瑚牆奇蹟海洋裡的亞馬遜大堡礁,是澳洲獨有的瑰寶級海景奇觀,CNN更將它奉為「世界七大自然奇觀」之一。
  • 澳洲大堡礁,珊瑚史上最大規模白化!紐西蘭,上萬貽貝死在海灘上
    在我們人類被疫情狂虐的這幾個月大自然也在悄悄發生變化……澳洲,大堡礁珊瑚史上最大規模白化!看起來觸目驚心!據科學家說明,2月份的海水溫度到達大堡礁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研究人員在封城之前,抓緊完成了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