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烹飪文化的基本概念

2020-11-28 騰訊網

1 「文化」的詮釋

「文化」是一個被廣泛運用的詞語.至今,全世界的學者已經給「文化」一詞下了不少

於160個定義,卻仍無公認而統一的認識.

現在, 我國較為流行的定義有兩說, 一是 對 「文化」 下的定義:「從廣義上說,

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從狹義上說, 是指社會的

意識形態,以及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二是《現代漢語詞典》對「文化」下的定義:「人

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特反映精神財富, 如文學、 藝

術, 文化, 科學等」

人們常說的「文化水平」「學習文化」,是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考古學中常提

起的「仰超文化興「河姆渡文化」,是指在一定歷史時期中出現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國家

機構如 "文化部呪 「文化廳」 社會設施形態如 「文化宮只 「文化館」, 則特指管理國家文化

事業的政府職能部門及社會文化設施:「文化人」則是指 社會群體中從事文化工作的人或知識分子,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提出的 「文化」 一詞, 則通常指人文教化, 是封建王朝所實施的文

治和教化的總稱 中國文化也叫「中華文化",它是以人為中心的天,地,人「三才文化」在三才文, 化中, 先民是梅人置於天地中心位置的, 其基本文化精神是注重整體思維, 講柬平衡和諧, 禁尚群體利益, 自強不息,開放兼容, 因此, 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創造力和凝聚力

如今,中國文化越來越受到世界的注意和認同.自19世紀中葉德國出現了「文化學」之後, 世界上日漸興起了對各種文化現象和文化體系的研究, 使文化學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但是, 由於「文化」 的含義廣泛而複雜, 所以很難給它下一個簡明而準確的定義。 如果統計一下目前世界流行的「文化」的定義,至少有百餘種之多。自近現代以來, 我國許多文化人對文化」 這個問題進行了理性的思考和定義。 他們方面有較為深厚的國學根基, 另一方面他們汲取外來文化的營養, 並在二者融會的基礎上界定文化.如梁啓超在中說:「文化者,人類心能所開積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又說:「文化是包含人類物質精神兩面的業種業果而言。"蔡元培在《何謂文化>中說:「文化是人生發展的狀況。」梁激溟在中,有感於過於寬泛的文化概念, 指出「文化是對軍事, 政治 (是指實際政治而言, 至於政治哲學仍然應該歸到文化)產業而言",「文化底內容, 是包含著科學, 宗教、 道德、 美術, 音樂這幾種。」

較之20世紀以前中國「文化」概念的「前科學」狀態,這些文化定義已具有明顯的現代意味, 並與世界性的文化觀取得了大體近似的步調。 隨著時代的進步, 隨著人類創製的文化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擴展,「文化」這一概念所包藏的內容也日益豐富.今天,人們對「文化」的內質有了更為明確的認識:自然界是文化產生的基本條件,而人類勞動本身乃是自然力的表現之一,社會是文化得以運動的須臾不可脫離的環境。人類的勞動和勞動對象與勞動環境共同成為文化產生與發展的源泉。 文化創造是人類的勞動與自然和社會相交作用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人不僅改變了外部世界,而且也不斷地改變人類自身的性質、自身的內在世界,諸如觀念, 情感、 思想, 能力等. 所以, 我們完全可以把文化看做是主體與客體在人類社會實踐中的對立統一物.

根據上述的論述及「文化」所涵蓋的範圍及所處的角度而論,「文化」的最基本的定義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廣義的「文化」概念,即人類在改造自然,進行社會活動的實踐中所創造,引發的一切物質,行為和精神現象及其相互聯繫的事物總和.另一類是狹義的「文化」極念,即人類實踐活動中一切行為、精神現象及其聯繫的總和.

這樣看來, 文化可劃分為兩大體系: 技術體系和價值體系。

文化的技術體系是指人類加工自然造成的技術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觀的東西;文化的價值體系是指人類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過程中形成的規範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觀的東西.

冠之,文化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而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其獨自的運動歷程, 中國飲食文化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也有其獨自的不斷運動、 演化著的生命過程。 中國

飲食文化在其生命運動與演化進程中形成了自身完備的技術體系和價值體系.

2 中國烹飪文化與飲食文化

中國烹飪文化和飲食文化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產生的。

中國文化也叫「中華文化」,它是以人為中心的天、地,人「三才文化」.在三才文化中,先民是將人置於天地中心位置的, 其基本文化精神是注重整體思維, 講求平衡和諧, 崇尚群體利益, 自強不息, 開放兼容, 因此, 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創造力和凝聚力。

如今, 中國文化越來越受到世界的注意和認同.

中國烹飪文化,是中國人在社會歷史過程中,為生存、發展、享受的需要,形成的觀念、制度, 習俗、 禮儀、 規範, 以及反映這些方面積澱的飲食文化遺產。

中國飲食文化, 是人們在消費烹飪加工而成的飲食的歷史過程中, 形成的觀念、 制度、習俗, 禮儀,規範, 以及反映這些方面積澱的飲食文化遺產。

從烹飪文化與飲食文化的性質、 關係看, 前者是生產文 化, 後者是消費文化, 飲食文化是由烹飪文化派生出來的。

相關焦點

  • 老闆電器揭幕「新食器時代」,以科技傳承中國烹飪文化
    中華傳統烹飪文化博大精深,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烹飪文化也在悄然發生改變。3月7日,老闆電器攜新品登陸深圳衛視《超級發布會》的舞臺,在上海證大喜瑪拉雅藝術中心大觀舞臺的錄製現場,強勢推出三款全新產品,揭開「新食器時代」的序幕,用科技為傳統烹飪文化賦予新生命。在科技的基礎上傳承傳統飲食文化,又以傳統文化提升廚電產品魅力,老闆電器開啟「新食器時代」,賦能當代中國人的「食」與「器」。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的觀念,及學習內容構成
    >」的最基本的定義可以歸納為兩大類: 一類是廣義的「文化」概念,即人類在改造自然、進行社會活動的實踐中所創造、引發的一切物質、行為和精神現象及其聯繫的總和。另一類是狹義的「文化」概念即人類實踐活動中一切行為、精神現象及其聯繫的總和。這樣看來,文化可劃分為兩大體系:技術體系和價值體系。文化的技術體系是指人類加工自然造成的技術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觀的東西。文化的價值體系是指人類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過程中形成的規範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觀的東西。
  • 中國特色飲食文化
    1、飲食文化的概念中國飲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開發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新、食品的生產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與食品業的經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係等,深厚廣博。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潮汕菜
    潮州菜便是在這一地域內逐漸累積形成的地方風味菜系或者說地方美食,潮汕是中國的一部分,因而毫無疑義,潮州菜也只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分支。潮州菜的用料選材、烹飪方式、進食習慣、審美追求,尤其是它蘊藏的文化內涵,離開了中國飲食文化這個大背景,我們便不可能作出較為準確可信的解釋。
  •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比較與解讀
    「所謂理論準備不足,表現在:我們的文化學研究起步較遲,即沒有建立和形成我們自己的基本觀念和理論體系。」理論體系的建立必須以對概念的準確理解為基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一、導言:外生性概念的內在困境           按照一般的學術路徑,一個概念的提出,是在對概念的內涵充分明確之後。
  • 高山培—中國烹飪大師
    高山培中國烹飪大師姓名:高山培出身日期:1988年8月19名族:漢文化:高中籍貫:四川省會東縣新街鎮半邊街村4組9號工作簡歷在攀枝花飯店從事主切配2005-2007在攀枝花賓館從事炒鍋,涼菜2008-2010在山東天麗貴賓樓從事川菜廚師長2011-2013在雲南大理八裡緣酒家從事行政總廚2013-2015在攀枝花米易肖媽酒樓從事廚師長2016-2017在船兒餐飲連鎖企業從事行政總廚2018至今天和酒樓從事廚務顧問個人評價2013年9月拜中國烹飪大師國家級評委曹靖為師,系統學習廚政管理及烹飪技藝
  • 淺談文化的概念和影響世界的幾種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文化(詞典)——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1982年世界文化大會宣言定義:每一個人和每一個共同體獨一無二的特徵,以及思考和組織生活方式。我認為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文化:認識所及之處,所反映出來的關於自然、社會和人類生活、思想、情感的內容及其運行方式和特徵。此理解只作為與大家共同探討。
  • 談中國茶文化「泛化」現象及對茶藝、茶道、茶文化概念的思考
    作者:蔣敏,青年茶文化學者,茶文化碩士,中國茶葉學會會員。查閱辭書可以發現,「文化」一詞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既然談「泛文化」,這裡就取其廣義的理解,即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雖然廣義的文化概念過於寬泛,但仍然有其明確的範圍、內涵和基本的界定——「財富」。
  • 中國語境下「傳播」概念的演變及意義
    [4]  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中國新聞學界恢復了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經過長期封閉後,西方傳播研究的成果再次進入中國大陸。「傳播」、「媒體」、「受眾」、「信息」等新概念陸續進入,而當時的學術界還未形成統一的翻譯。communication曾被翻譯成「(思想)交通」(鄭北渭譯)、「通訊」(張隆棟譯)。
  • 董文龍-中國烹飪大師-國際藍帶烹飪大師
    董文龍-中國烹飪大師-國際藍帶烹飪大師董文龍先生,自2001年創立《四同活魚火鍋》以來,秉承山東人獨有的厚道及儒孝思想,以「同心、同德、同利、同享」《四同》來命名自己的品牌,開始了人生的創業之路。時至今日帶領四同餐飲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已走過20個春秋。
  • 中國保健協會、中國烹飪協會等23家社會組織評估被降級
    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9日電 據民政部官網消息,9日,民政部發布《關於降低23家社會組織評估等級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告》顯示,中國烹飪協會、中國保健協會等23家社會組織評估被降級。來源:民政部官網截圖《公告》稱,根據《社會組織評估管理辦法》第三十條關於獲得評估等級的社會組織連續2年年度檢查基本合格、上年度年度檢查不合格或上年度未參加年度檢查、受相關政府部門行政處罰,由民政部門作出降低評估等級處理的規定,現決定對中國青少年宮協會等23家社會組織降低評估等級。
  • 素食文化:千年美食百世傳承 略說中國素菜文化
    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局部(圖片來源:資料圖)中國素菜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在花色品種,選料精細,製作考究及風格等方面,決不亞於葷菜。南朝的梁武帝崇尚佛學,終身吃素,並倡導素食,大大推動了中國素菜文化的發展。此後據《東京夢華錄》和《夢梁錄》記載,北宋汴京和南宋臨安的市肆上曾有專營素菜的素食店。在《山家清供》中還首次記載了當時有「假煎魚」,「勝肉夾」和「素蒸雞」等「素菜葷作」的手法。宋朝時有林洪的《山家清供》,其所載一百多種食品中大部分為素食,包括花卉,藥物,水果和豆製品等。
  • WOLL中國九周年 為了更非凡的烹飪體驗
    中國古來特別尊崇九這個數字,九,在陽數(奇數)中最大,有尊貴之意,更表示多。德國WOLL自1979年由德國薩爾布呂肯鍋具世家的Norbert Woll先生創立,進入中國市場已整九年。  烹飪如人生,飲食即健康,WOLL鍋以安全過硬的品質讓每個家庭用的放心。
  • 2016年自考文學概論(一)考點:文化概念
    廣義的文化概念指人類的社會生活,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個層面。  在西方文化開始於拉丁文,原是「耕作」的意思。  這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文化定義,凡人類創造的一切,不論是精神方面的,還是物質方面的,都可以稱為文化。
  • 不同牛排有對應的烹飪方法:低溫慢煮、烘烤、煎烤
    通常所說的「西餐」是中國和其他東方人對歐美各國菜點的統稱,不僅包括西歐國家的飲食菜餚,還包括東歐各國,以及美洲、大洋洲、 中東、中亞、南亞次大陸以及非洲等歐洲人口主要移民國的飲食。飲食反映著一個國家的文化,比如美餐、 法餐。牛肉是西餐中的主要食材,本文主要介紹美式牛排及加工技藝,以走出對牛排的認知誤區。
  • 中國烹飪大師 吳海源 餐飲業國家一級評委
    國家中式烹調高級技師,中國烹飪大師,餐飲業國家一級評委,現任廣州東江漁村飲食集團出品部總監。從1992年開始從事飲食烹飪,勤於研究,謙虛向同行學習,同時參加各種餐飲培訓和研討,提高專業技能並有豐富4D管理水平,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
  • 《漢字中國》首發 詮釋本土哲學思想與文化基因
    濟南11月22日電 (孫宏瑗)「以傳統漢字為標誌的觀念是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結晶體』,漢字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蘊含著中國歷史生命與文化生命的獨創性價值。」《漢字中國》主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曾振宇22日在《漢字中國》叢書第一輯首發式暨學術研討會上表示。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為該叢書作序,他認為《漢字中國》不是研究中國文字的學術叢書,而是在文字研究基礎上通俗地講述中國文化哲學體系中一批重要觀念的著作,力圖將以漢字為單位的基本觀念及其承載的哲學意涵發掘出來的創新之作。
  • 「八大菜系」成歷史 中國烹飪協會全新推出「全國34省市地域菜系」
    2018年9月10日上午,由中國烹飪協會、河南省商務廳聯合主辦,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承辦的,「2018向世界發布『中國菜』活動暨全國省籍地域經典名菜、名宴發布會」,在鄭州隆重舉行。
  • 資料庫的基本概念和應用領域
    打開APP 資料庫的基本概念和應用領域 發表於 2018-02-04 10:40:49   資料庫的基本概念   簡單地說,可以把資料庫定義為數據的集合,或者說資料庫就是為了實現一定的目的而按某種規則組織起來的數據的集合。
  • 胡海泉入股加嘻哈概念 新三板普普文化能否踩上風口?
    這個夏天,伴隨《中國有嘻哈》熱播,曾經在國內非常小眾的嘻哈文化衝進大眾視野,席捲各大熱門話題,一大批活躍在地下rapper圈的人氣選手也變成了輿論的焦點,名利雙收。但業內人士認為,嘻哈文化的商業化其實才剛剛開始。聚集眾多新興行業的新三板,在這場嘻哈文化的商業化大潮中也將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