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貢山猶如一座巨大的橋梁,連接著青藏高原與中南半島,科學家形象地稱之為「南北動植物走廊」。走進神秘莫測的高黎貢山,你不僅會見到幽深的原始森林,空谷傳響的流水飛瀑,以及熱汽氤氳的高山溫泉,還能看到出沒無常的飛禽走獸,許多連動物愛好者都沒有見過。
據保山電視臺報導,近來,在高黎貢山的保山市騰衝縣大塘地區,再次發現小雲豹活動的身影。這傢伙渾身布滿斑點,時而警惕地看下,時而又慵懶地伸著懶腰,十分俏皮可愛。就連走在路上也沒閒著,不斷用身體蹭樹幹,難道是在撓痒痒?這還不過癮,它竟然把尾巴直起來,朝著樹上撒尿!原來它是在向四周散播身體上的氣味,來宣布這是它的地盤,不容別的同類來犯。
雲南網介紹說,自從1984年小雲豹重現雲南以來,動物學家已經分辨出20多隻不同的個體,由此可以推測,在高黎貢山保護區,大約生活著80-100隻小雲豹。
01長相:與雲豹花紋相像,但體型上相差甚遠,又粗又長的大尾巴,走路時高高翹起
作為雲豹的小兄弟,小雲豹是一種古老而又神秘的貓科動物,外表如同袖珍版的雲豹,中文學名叫石紋貓,別稱石貓,當地人喜歡稱小雲豹。它與雲豹的血緣相隔甚遠,卻和亞洲金貓是近親,以後我們還是叫它小金貓吧。
頭大而圓,臉寬而短,扁平寬闊的鼻翼使得它的視野開闊;耳小而圓,耳背呈黑色,有小白斑;琥珀色的大眼睛與橢圓形的大瞳孔完美結合,即使在幽密的森林裡,它們也目光如炬;齒列巨大,像雲豹一樣有很長的犬齒,這樣一來,撕扯獵物如鋒利的匕首。
儘管小雲豹與雲豹花紋相像,但體型上相差甚遠,一看就知道一個是大貓,一個是小貓。小雲豹身材修長,比家貓稍大,頭體長45-62釐米,尾長35-55釐米,重量僅2.5-3.9公斤,最大的也不會超過5公斤。
最讓人過目難忘的,還是小雲豹身上那令人驚豔的雲狀斑紋,遠看就像是天上的雲彩。除了體側的大斑塊外,小雲豹的頭部、腿部與尾巴等部位也長有小斑點。這些紋路很像大理石紋,很像蟒紋。不管像什麼,穿上這身美麗的衣裳,能讓小雲豹更加隱蔽。
與別的貓科動物不同的是,小雲豹有個又粗又長的大尾巴,幾乎與頭體等長,長有厚毛,十分蓬鬆,比起雪豹來也毫不遜色。走路時,長尾一直平行於地面,或高高翹起,而不會拖到地上。這樣,攀爬時長尾巴能讓小雲豹擁有更好的平衡性,在樹上如魚得水。
腿短,腳掌卻非常大,腳掌的寬度2倍於長度,真可謂是大腳丫!你可別小看它,大腳丫使得它們在樹上行動起來更加穩定。指間帶蹼,爪子伸縮靈活,兩個後腳踝可旋轉180°。如此一來,它們能用後爪倒掛在樹上,從容地在樹上直上直下。
小雲豹有一套「樹冠層」食譜,它們生活在森林裡,依賴於森林的樹冠層。因為這裡能為它提供鳥類,這可是小雲豹的主食。不管這些鳥有多兇猛,只要是遇到小雲豹,就不可能活到第二天。
不僅在樹上捕食,小雲豹還經常在地面上捕獵。捕食樹棲的小型哺乳動物,包括松鼠、樹狗、鼯鼠、樹鼩、老鼠和果蝠等,有時也捕獵小葉猴,當然,其他獵物如蜥蜴、蛙類和昆蟲也可一吃。在它們地盤裡,只要是自己能打得過的,基本上都給吞進肚子裡去。不過,小雲豹與大哥雲豹一樣,不新鮮的食物比如腐肉,它是一概不吃的。
平常最愛吃的食物就是松鼠了,時不時拿它來打一次牙祭。松鼠遇到小雲豹,基本上是九死一生。對於松鼠家族來說,小雲豹這種「森林小魔王」簡直就是它們的剋星。就連高黎貢山裡體型與它相差無幾的樹狗(又名巨松鼠),也是小雲豹鍾愛的口糧。
很多人認為,小雲豹之所以喜歡吃松鼠,那因為它跟松鼠一樣愛爬樹,而且松鼠的大小剛好適合它吃。其實,原因不是這樣的,小雲豹喜歡吃松鼠,主要是因為它們多肉而已。
在黃昏時分,小雲豹常在樹上守株待「鼠」,專門捕食夜間鑽出樹洞活動的鼯鼠。奇怪的是,小雲豹曾連續幾個月定期前往同一個鼯鼠洞,這是為何?原來是合適鼯鼠的樹洞十分稀少,空出來的鼯鼠洞又會被別的鼯鼠迅速佔據,看來小雲豹還是很聰明的。
03地盤:擠在喜馬拉雅山以南,領地不大但十分隱蔽,時刻警惕周圍的動靜如今,小雲豹被擠在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狹長熱帶地區,從印度北部沿喜馬拉雅山麓向西進入尼泊爾,向東進入中國的藏東南與雲南西部地區,並一路擴散至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和婆羅洲島。
小雲豹非常高冷,常年依賴結構複雜、物種豐富的原生森林,深藏在原始的常綠闊葉林和熱帶雨林裡,輕易不露面。它的生存領地不大,一般在5-10平方公裡,但是十分隱蔽。
小雲豹果然是夜貓子,喜歡特立獨行,主要活動時間是晚上,白天藏在樹上休息,困了就打個盹;一到了傍晚時分,它們就來勁了,這時準備歸巢的鳥就倒黴了。
爬樹,對於它們來說那是家常便飯,即便在樹上,它們行走也非常靈活,寬穩的腳丫子和長長的尾巴,這時能讓它們掌握好平衡。
這小傢伙非常機警,當它們臥伏時,常略縮回頭部,拱起其脊背,看起來十分可愛,其實,這是它時刻警惕周圍的動靜。一旦發現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小雲豹兩耳立即豎直,肌肉繃緊,隨時準備發起攻擊。
儘管平時喜歡獨居,但是到了繁殖期,它們還是成雙成對一起生活。很多動物都是一年才發一次情,但它們每月都發情,而且發情期不會隨季節波動。雌性小雲豹交配後,只需2個多月的懷孕期,就產下2-4隻幼崽,2個月後,幼崽就可以自己進食了,常常跟在媽媽後面學習捕食本領。
作為最不為人所知的貓科動物之一,小雲豹對棲息地十分挑剔,導致小雲豹只能蜷縮在那些最原始的雨林裡。如今,人為幹擾以及棲息地的破壞,使得它們面臨生存危機。
其一,棲息地遭到破壞。近年來,小雲豹棲息地的原生森被砍伐,原始森林數量銳減,以及人類居住區和農業的擴張,導致小雲豹的棲息地不斷退化。再過十幾年,小雲豹估計就沒地方生活了。
其二,面臨人為獵殺的壓力。在南亞與東南亞許多國家,很多不法商人看上了其皮毛和骨頭,四處捕殺小雲豹當藥材。更可惡的是,印度當地人每年都要殺死一些小雲豹,取其血用於祭祀儀式。
其三,多數國家出臺法律禁止獵殺,但是在汶萊與不丹一些小國,小雲豹在保護區外是不受法律保護的;柬埔寨和越南也沒有相關的保護法律;即使在中國,保護等級也僅為「三有動物」。
05結語:保護野生動物刻不容緩在中國,當虎、豹等大型貓科動物正快速消失之時,小雲豹還能在中國殘存的雨林中漫步多久呢?人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切記:保護野生動物刻不容緩!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
圖片攝影: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參考資料:動物學雜誌、中國動物志、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科學時報、保山廣播電視臺、雲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