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五年來,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長江沿江各省市加速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長江下遊的江蘇段,水面上船舶如織,岸邊綠意盎然。而在5年前,卻是另一番景象。
南京幕燕濱江,大小化工企業集聚,汙染嚴重;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區,各類「散亂汙」企業上百家,濱江不見江。5年來,江蘇一口氣關停了超過4100家化工企業,佔到了所有化工企業的六成,直接減少了4000多億的產值。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省長江辦)副主任 王顯東:總書記說長江病了,這句話讓江蘇上上下下深刻警醒。如果我們不來一次人與長江的巨變,我們的生產會受到極大的制約。
長江常州段是江蘇沿江八市岸線最短的,只有25.8公裡,最多時卻聚集了127家化工生產企業。當記者來到這裡時,正好遇到沿江1公裡內的一家企業在拆除,負責拆除安全督查的園區書記,正是二十年前招引這些企業入駐的園區副主任。
江蘇省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 胥亞偉:20年前,我們招企業就是「裝進籃子就是菜」,汙染事件時有發生,到了應該騰籠換鳥的時候。
如今,沿江一公裡範圍內31家化工生產企業全部退出,胥亞偉又幹起了招商的老本行,開始圍繞綠色高端的碳纖維產業鏈吸引新企業入住。
常州在騰籠換鳥,100公裡之遙的蘇州在開籠引鳳。在蘇州常熟氟化工園區,一年前引進的生物醫藥企業,投資20億的廠房建設已經過半。園區內老牌的氟化工企業,已從傳統產品向電子化學等高端產品轉型,三條新生產線今年6月就能投產。
江蘇高科技氟化學工業園管委會主任 金永青:未來5年我們園區要打造三足鼎立,有機氟材料的延伸,精細電子化學品,生物製藥產業,做到3個100億。
像這樣的轉變發展方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在長江經濟帶多個綠色發展示範區都在加速推進。
在重慶,完成了廣陽島生態修復一期工程,全島67%的面積實現自然恢復,開始啟動智慧廣陽島建設,並帶動周邊區域打造數字經濟、生態經濟、循環經濟新高地。
在湖南岳陽,100多家高汙染、高耗能企業被關停,圍繞新材料、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領域引進投資項目超過1200億元,臨港特色產業體系加速形成。
五年來,長江沿線化工企業關、改、搬、轉超過8000家,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產業規模佔全國比重均超過50%。長江經濟帶正在加速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戰場、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編輯 胡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