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市民反映,永安在常州新推出「共享」電動車,但並未上牌。沒有牌照,能夠正常上路行駛嗎?
本月6日,記者在銀河灣電腦城附近找到一處有樁公共自行車停放點。該點上停放的除了普通的「小藍車」外,還有兩輛「小綠車」,也就是市民反映的「共享」電動車。
「小綠車」和公共自行車在外觀上並無區別,尺寸、規模也基本一致。記者打開永安行APP,發現該車名為「助力自行車」,2元半小時,比自行車貴了一倍。在實際體驗中,記者發現,助力車雖然也需靠人力,但確實比自行車要省力許多,尤其是在上坡時感受更為明顯。從銀河灣電腦城到北大街,記者騎行20分鐘,騎行距離4公裡以上。
據江蘇小安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翟士清介紹,8月初,永安在鐘樓和天寧的部分站點投放了共計180輛「小綠車」,屬於試點。「助力車是自行車和電動車的雙結合,主要是靠人力腳踩,再通過助力器添加一定的助力。」翟志清表示,助力車不僅可以把市民的出行裡程擴大到10公裡以內,而且可以控制速度,非常安全。單輛助力車的重量20多公斤,設計時速15公裡,最高不超過20公裡,符合明年4月將要實施的電動車新國標。「自行車輕便,助力車省力。在同等情況下,90%的市民會選擇助力車,而不是自行車。」
對於市民反映的無牌問題,翟志清表示,由於助力車是新研發出來的,不在電動車目錄中,目前確實沒有牌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八條規定,電動自行車應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後方可上路行駛。記者從公安部門獲悉,這180輛未經登記的共享助力車,不具備上路行駛條件,公安交管部門已責令永安將其收回,待辦理完登記手續上牌後方可投入市場運營。
市公安局副局長顧鋒表示,公安交管部門對公共自行車實施源頭管理,大力倡導「共享」理念,積極引導市民綠色、低碳、環保出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助力車作為有樁公共自行車的補充,應給予鼓勵和支持。顧鋒確認,目前,助力車無法上電動車牌照,正是因為它並不在電動車目錄中。不過對照新修訂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省政府將對電動車目錄進行調整。永安可向省政府申請將助力車納入目錄,等到目錄實施後,交管部門就可以發放電動車牌照。與此同時,交管部門出於管理上的需要,先將助力車歸於自行車一類,發放自行車牌照。對於助力車上目錄一事,翟志清也向記者表示,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目前正在逐步回收上牌中。
據了解,永安已在常州累計建了836個有樁公共自行車站點,投放近1.6萬輛公共自行車,後續還會加密站點,甚至進入小區。再加上新推出的「助力車」,如此多的「共享」車輛,如何保障路權呢?顧鋒認為,關鍵是後續管理要跟得上。他表示,根據城市交通暢行工程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公安交管部門嚴查嚴管電動自行車無牌無證上路行駛,下一步將在中心城區禁止無牌無證和非本地號牌的電動自行車上路行駛。同時,持續開展電動自行車專項整治,規範過渡期內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工作,組織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企業設立檢修、上牌點,提供超速校正、超標換購、以舊換新和帶牌購車等服務。明年4月15日,新修訂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正式實施後,公安、質監、工商、經信委等部門將聯手整治,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吳同品
來源:常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