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四歲患兒入住兒童血液病區的前前後後

2021-01-08 衛健之聲

原本只是發燒,下肢疼痛,沒想到孩子竟然患上了白血病。近日,在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元院區兒童血液病區,看著又恢復了往日活潑愛動的孩子,回想起這場患病的經歷,童童(化名)的家人仍然覺得唏噓不已。

4歲的童童原本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平時愛玩愛動,甚至還有一些調皮。可是有一天,童童突然發燒了,體溫最高達39℃,並逐漸出現下肢疼痛、不願行走的症狀。剛開始家人以為可能是童童自己不小心摔傷,便沒有太在意,讓孩子吃了點消炎藥,以為休息幾天就會好轉。但童童的病情不但沒有好轉,甚至漸漸地不能下地走路了,家人就帶著童童前往某骨科專科醫院就診。然而孩子雙下肢影像學檢查和抽血化驗結果均顯示未有明顯異常,醫生便開了口服藥和外敷膏藥,並建議居家休息。

回家後的童童病情仍無好轉,看著一直發燒的孩子,揪心不已的父母便又帶著童童來到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元院區兒科門診尋求幫助。孩子的血常規檢查提示貧血,白細胞明顯減少,考慮血液病可能,便入住了兒童血液病區。兒童血液病區主治醫師段帥克在接診患兒後,結合患兒症狀及血常規結果,考慮急性白血病的可能,遂為童童行骨髓穿刺術。骨髓穿刺結果提示童童患的正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原來,童童此前的發熱、下肢疼痛等症狀都是因為急性白血病引起的。

段帥克當即與血液科專家唐豔對童童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後,迅速給予其誘導化療。化療第2天,童童的體溫就恢復了正常,後來也沒有再出現發熱的現象,但是童童還是不能行走。經兒童血液病治療組專家討論,考慮到患兒病程長,決定繼續為其進行化療。童童的化療很順利,骨髓緩解也很理想,第一療程進行到一半時,童童便開始扶床行走;第一療程結束後,童童已經可以正常走路了。現在已經恢復了往日的活潑好動,這讓一家人欣喜不已。

段帥克介紹,兒童急性白血病起病時的表現各種各樣。大部分患兒表現為發熱、出血症狀,但也有一部分患兒患病之初發熱、出血症狀不明顯,甚至血常規結果也是正常的,僅僅表現為骨關節疼痛,兒童表現為不能行走,很容易按照骨關節病治療,從而延誤救治時機。童童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段帥克提醒各位家長,如果孩子突然出現不明原因下肢疼痛,不願行走,需要警惕血液系統疾病。要到正規醫院找專業小兒血液醫生就診,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醫藥衛生報記者劉永勝 通訊員謝雅敏 楊興鴿)

相關焦點

  • 湛江晚報頭條:深圳市德義愛心促進會.護生社與重症患兒共度元旦
    1月1日元旦節,新年的第一天,深圳市德義愛心促進會聯合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童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病區,開展了2020迎新生日會公益活動,為這裡的重症患兒帶來節日的問候和新年的祝福。(湛江晚報報導了這次元旦公益活動)上午10時許,該院兒童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病區的宣科室,用彩色氣球、多彩背景板等裝飾,充滿節日的溫馨氣息。
  • 兒童白血病 無須談之色變
    近日,海南四歲半白血病女孩在醫院大廳隨鋼琴曲翩翩起舞的一段視頻刷爆微信朋友圈,也使兒童白血病再一次進入大眾視線。「剛聽說孩子得白血病時,我們都以為是絕症。後來,醫生說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治癒率很高,我們才鬆了口氣。」
  • 志願者為血液病患兒及家屬提供落腳所 近300家庭入住
    醫院旁的免費患兒「天使宿舍」  安徽志願者為血液病患兒及家屬提供臨時落腳所 至今已有近300個貧困家庭入住  近300個貧困家庭的中途宿舍  這裡的「口罩天使」年齡普遍在0到14歲之間,他們幾乎都在安徽省兒童醫院血液科接受治療。王大成在1998年開始做幫助血液病患者的志願者,一直對在幼年時期就遭受疾病折磨的孩子比較關注。2016年,王大成在吳夾弄巷子裡租了兩間房子作為患病孩子的閱讀坊。
  • 忍受治療痛苦又學會奮鬥 腫瘤兒童的病區生活
    化療後,小昭情緒波動很大,常常一聲不吭地獨自坐在病房的角落裡。小惠在治療之餘常常安慰媽媽,她最大的心願就是看亞運,可是自己也知道這是奢望。「化療真的很難受,我現在只想睡覺,那樣就不會難受了。「姨姨我痛,姨姨我痛……」中山附屬腫瘤醫院兒童區,兩歲多的小民忍不住哇哇大哭。每次打針,對小民來說都無異於一場酷刑。從小很少患病的他,對這根細細的針筒有著深深的恐懼。每天這個時候,媽媽阿清都要按住小民胖乎乎的身體防止他掙扎,心卻一次次地抽緊,「兒子,我好想替你承受這些!」父親拿過床頭的彩色氣球,強顏歡笑地逗兒子開心。
  • 奧斯卡「男神」安東尼出院前陪白血病兒童畫蜘蛛俠
    著名奧斯卡「男神」安東尼日前在安徽省腫瘤醫院做了手術,11月7日,準備出院的他專門給白血病兒童送去了禮物,並現場畫了一幅蜘蛛俠送給小朋友。 他的妻子王霓告訴記者,安東尼在美國時就熱心公益,經常到病房陪小朋友們玩,陪他們畫畫。
  • 88平米新房裝修,前前後後花了15萬,入住一個月很滿意
    88平米新房裝修,前前後後花了15萬,入住一個月很滿意買房雖然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但買房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特別是現在很多年輕人,買房更多是因為剛需,所以如今的小戶型房子越來越受歡迎,那麼小戶型的房子,裝修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套只有88平兩室的房子,
  • 神經母細胞瘤患兒某周中醫治療醫案
    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NB)號稱兒童腫瘤之王,治療難度極大。神經母細胞瘤起源於交感神經節或雙側腎上腺,它是兒童期最常見的顱外實體瘤。流行病學研究提示下列因素可能促進神經母細胞瘤的發生:早產兒和低體重兒;懷孕前或懷孕中使用性激素;懷孕期間每日飲酒史;患兒父母從事與電子相關的職業。
  • 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兒童陽光書屋近日啟動
    六一之際,病區患兒迎驚喜此刻的房間外,早已是人頭攢動:有穿著紅馬甲忙前跑後的志願者,有拿著照相機、扛著攝影機記錄精彩瞬間的記者,有聚在一起爭先往裡張望的病友和家屬……原來在骨軟組織腫瘤病區,有一所專門為病區患兒打造的兒童陽光書屋即將正式揭牌成立
  • 湖南首例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腫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患兒順利出倉
    紅網時刻1月7日訊(通訊員 梁輝 賀俊)「姐姐,我想你」「你要快點好起來,早點和爸爸媽媽回家過年」1月6日上午,湖南首例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腫患兒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經過在移植病房25天的治療,10歲的吉吉於2020年1月6 日順利出倉,轉入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隔離病房,這意味著他的生命即將邁向新的裡程。
  • 兒童慢性腎病和泌尿結石 這「一靜一動」的兩種腎臟泌尿系統疾病在...
    經過消腫、利尿等對症處理,在聯合免疫製劑的治療,三個多月後,小宇的病情逐漸穩定,又重新回到學校上課了。前不久,何女士帶著小宇回到浙大兒院複診,檢查結果一切都正常。據統計,目前我國18歲以下青少年中,大約有200萬慢性腎臟病患者,每年新發的尿毒症兒童有2000-3000人。「青少年的慢性腎臟病或尿毒症,往往是有先天基礎的。比如有些患兒有先天的腎臟發育不良或尿路畸形、遺傳性腎臟疾病,還有一些原發性腎病症候群、急性腎損傷、紫癜性腎炎等,後期都可能發展為尿毒症。
  • 江西這所醫院化身「兒童樂園」 寶寶再也不怕打針了
    「讓患兒的哭聲少一點、笑聲多一點,讓孩子家長的擔心少一點、心裡暖一點,這是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所有醫護人員共同的追求。」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兒科主任陳曉說。  據悉,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立了兒童醫學診療中心,設置總床位306張,包括六個病區,即:四個兒科病區158張床位,兩個新生兒病區(包括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122張床位,兩個兒童重症監護病房26張床位,科室年門診量近6萬人次,病床使用率達90%以上,年住院人次達5000人次,逐年增加。
  • 因為鄭州萬安,周口2歲腦癱兒重獲新生!
    但直到2019年12月,孩子一歲兩個月了還不會走路,腳跟不能落地,腳尖依然掂著,黃女士終於忍不住帶孩子去當地醫院做檢查。醫生檢查後告訴黃女士夫妻倆,豆豆的症狀是中度腦損傷,也就是俗稱的腦癱。「當時我的腦子就炸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黃女士不願相信這是真的,又帶孩子到省城鄭州檢查,連查了三家醫院,診斷結果都是一樣的:孩子有腦癱症狀。
  • 北京兒童醫院,有位百歲老大夫與患兒「周周見」
    創新術式,女兒是第一個受試者上世紀30年代,在考場上,張金哲寫下《良醫良相》一文,17歲的少年在這篇文章中,敘述著「寧為良醫,不為良相」的志向。考試結束後,他成績優異,同時被三所大學選中,張金哲選擇了醫學專業。戰火紛飛,顛沛流離。剛進入協和醫學院不久,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 醫護人員同患兒伴讀迎新年(組圖)
    12月30日,在同濟醫院兒科病房,小患兒們正聚精會神地聽一個溫柔甜美的聲音給他們講故事。這是同濟醫院兒科醫護人員為住院患兒送上的一份特殊的新年禮物——「新年讀書會」。「文字有力量,聲音有溫度,我們希望通過有趣的閱讀內容,緩解家長和患兒的焦慮與痛苦,達到心靈和疾病的雙重治癒。」
  • 復旦兒科為患兒家庭「造小家」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日前,有3名到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就診的患兒,得到了一個可以暫時居住的「小家」。公益機構的志願者對每個房間都進行布置,準備了床上用品、洗漱用品和鍋碗瓢盆等生活物資及智能殺菌燈、消毒櫃等特殊設備;醫院社會工作部和護理部一起根據臨床需求制定了詳細的推薦、申請、審核、實施和評估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流程,符合條件的家庭經過醫院和基金會管理小組評估審核通過後,即可拎包入住。
  • 勞模風採 ∣省勞模駱慶明:跨越萬裡援助非洲,邊抗疫邊救治瘧疾患兒
    駱慶明和非洲兒童在一起2020年廣東省勞動模範駱慶明,是東莞市第八人民醫院(市兒童醫院)主任醫師、副院長,從醫二十多年來,他以親切和藹的形象受到了不少患兒家長的歡迎,如今的他正在非洲赤道幾內亞支援,助力當地的患兒救治和抗疫工作。
  •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兒童實體腫瘤 3歲女童重獲新生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18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 陳元能)6月18日,在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海南省兒童醫院)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的患兒小雪,經過整整30天的無菌隔離後,終於順利出倉了。
  • 江蘇宜興市人民醫院因誤輸靜滴導致5歲患兒死亡 兩名涉事護士被辭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宜興10月15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超)今日上午,江蘇省宜興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消息通報稱,9月8日下午,5歲患兒朱某某因「病毒性腦炎」入住宜興市人民醫院,醫院給予針對性治療。期間,患兒病情加重,當班護士按醫囑為其輸注「甘露醇」時誤將「甲硝唑」靜滴。
  • 前沿人工耳蝸落地海南,一歲先天性耳聾患兒首獲益
    12月5日,一名來自山東先天性耳聾的一歲患兒在海南博鰲超級醫院進行了一場特殊的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這臺手術由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耳科主任李永新主刀,給患兒植入的人工耳蝸雖然採用了最新技術但尚未在中國內地獲批。國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領域的專家與未在內地正式獲批的最新款人工耳蝸是如何相遇在海南?
  • 讓每個患兒都能享單人病房,「長頸鹿醫院」跑到了前面!
    這也是東莞市兒童醫院院長鍾柏茂的心願,他早就盼望東莞的兒童在住院時都能享有一間單人病房,「沒有別人打擾,不會交叉感染,家長可以安心地在病房內陪伴,和孩子一起度過住院的日子。」 鍾柏茂說,現在不少醫院的病房設計得太大了,三人間、四人間,其實,完全可以把病房面積改小點,把絕大部分病房都設計成單人間,醫院設計的理念必須跟上時代的發展,跟上人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