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愛分享美食的鹿小廚,相信大家對「白切雞」這道粵菜傳統佳餚相當熟悉,白切雞是粵菜中宴席家常餐桌上最常見,同時普通中味道最鮮美可口的雞肉做法之一,烹飪過程中沒有添加過多的調料重味醬汁烹飪,只採用水烹飪熟透,最大程度保留了雞肉的原汁原味,雞肉外皮色澤金黃,肉質爽嫩外皮脆,要吃的時候直接砍,因此也有另外一個名字叫「白斬雞」,每逢佳節宴席,大小宴會總是少不了白切雞,讓人百吃不厭,深得眾多吃貨喜歡!
人人都愛吃白切雞,而且還是較為常見的家常菜式之一,但烹飪方法上一點也不能含糊,相信有很多朋友品嘗過飯店的白切雞後,在家烹飪時的味道與口感相差甚遠,有的朋友烹飪出的白切雞口感又老又粗糙,完全沒有白切雞獨特的皮滑肉嫩口感,白切雞咋做才嫩滑?原來「時間」是關鍵,掌握了比買還肉嫩皮脆,下面鹿小廚教大家正宗的廣式白切雞烹飪方法,以及這道菜是成功的小竅門,只要掌握保證你也能烹飪出皮脆肉嫩,清新爽滑,快來了解一下吧!
【廣式白切雞】
〔主材料〕:走地雞一隻約3~4斤
〔配菜料〕:香蔥一捆,生薑片
〔調味料〕:煮雞高湯用(料酒/食用鹽/花椒適量),秘制醬料用(青桔子/香菜/蒜頭/小米椒/蒸魚豉油/熟油)
>—烹飪過程——
1);首先燒水,一個能夠放進整隻雞的湯鍋,放進一捆打好結的香蔥以及數片生薑,添加能夠剛好抹過整隻雞的清水量,加入三勺料酒,一勺食用鹽,放入適量花椒,開大火把水分燒開。
2);水分燒開後關火,把新鮮宰殺好的走地雞外表和內腔清洗乾淨後,提著雞的腿部拎著放進湯鍋的開水中,用熱開水燙雞的外皮大約30秒,然後撈起過冰水。
3);重新開火把湯鍋內的水分燒開,把過了冰水的雞完全放進湯鍋內,蓋上鍋蓋採用大火燒煮5分鐘後關火,無需開蓋,讓整隻雞在湯鍋內浸泡燜大約30~45分鐘,如果採用高壓鍋,由於密封性好,大約悶15~20分鐘即可,中途不能開蓋。
4);到點後先用筷子戳進雞腿肉部位看是否有血絲流出,如果沒有就可以把整隻雞撈起,控幹水分,浸泡在涼水中20分鐘,讓雞肉徹底冷卻。
5);整隻雞冷卻之後,撈起控幹水分,用廚房紙把表面水分吸乾,然後在雞的表層塗刷一層麻油,放這一邊晾至乾爽,到了飯點砍件切盤,就能上桌品嘗啦。
6);調配秘制的白切雞醬料,準備一個小碗,添加小米椒圈,香菜碎,蒜末,然後下少許蒸魚豉油,澆上適量滾燙的食用油,擠上少許青桔汁或檸檬汁,攪拌均勻,我們的爽辣清新的秘制醬料就製作完成啦,吃雞的時候沾點料,特有滋味!
>—廣式白切雞「成功小竅門」——掌握烹飪與浸泡的各種關鍵時間,肉嫩鮮美有滋味
(1)、「燙皮」,30秒,焯煮前先燙皮能使雞外皮先燙至熟透,再經過浸泡涼水,能使外皮結實不散爛,口感嬌脆Q彈。
(2)、「焯煮」,白切雞是通過浸泡熟透的,真正上鍋煮的時間不多,焯煮主要目的是直接把肉質煮至半熟或接近熟透,按照雞的大小劃分3~8分鐘足夠,時間太長會因長時間浸泡開水,而導致白切雞的肉質煮過頭而散軟不結實,口感不能保持爽嫩柔滑細膩質感。
(3)、「燜浸」,開火煮完,就輪到浸泡了,通過短時焯煮雞肉已經接近成熟,剩下的就是浸泡在開水中,只要插進雞腿,不會有血溢出,就說明這隻雞熟透了,正常浸泡約30~45分鐘足夠,骨頭內部有血不怕,肉熟了骨髓半熟,這是白切雞的特色。
(4)、「過水」,白切雞整雞熟透後,浸泡在涼水中,整隻雞迅速冷卻能使肉質保持嫩滑爽脆,外皮嬌脆美味,而且水溫越低越冰,浸泡出的雞外皮口感就更爽脆。
>—「鹿小嘮叨與總結」——
以上是鹿小廚分享的「廣式白切雞」製作方法以及烹飪竅門,但是每個地方的飲食習慣都不同,烹飪方法有所偏差,如果你對以上的烹飪方式和技巧有不同的見解,或者你所在的地區有不一樣的白切雞做法,不妨在下方給鹿小廚留言,我們一起探討哦!
▼
【關注鹿小菜譜學更多美食,每天都在不斷分享美食與學習烹飪的原創美食作者,歡迎你分享、收藏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