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會用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問題。
2.初步感受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體會從不同的角度尋找信息在解決問題時的異同。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重點:能夠從圖中提取信息,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選擇加法解決問題。
難點: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理解兩種方法的異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學校正在舉行運動會,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你都觀察到了什麼?同學們有的在跑步,有的正要給運動員送水,還有拉拉隊在為運動員喝彩加油呢!大家都是愛運動、團結互助的好孩子!
師:最精彩的要數拉拉隊的表演了,他們一會按前後排分開,一會按男生女生分開,在變隊形呢。(出示拉拉隊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生1:後排有8人,前排有7人。
生2: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
生3:男生比女生多。
......
二、探究新知
師:為什麼同一幅圖片觀察到的信息不一樣呢?
師(出示問題):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師:誰能把你知道的和問題連起來說一說?
師:還可以怎麼說?
師:求一共有多少人,該怎麼列示解答呢?(學生獨立完成、匯報。)
生1:8+7=15。
師:為什麼用加法?這裡的8、7各表示什麼意思?
(板書:第一排+第二排。)
生2:9+6=15人。
師:為什麼用加法?你是按什麼來分的?這裡的9和6表示什麼意思?
(板書:男生+女生。)
師:這兩種解答方法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
教師明確:加數不同,得數相同,都用加法。
師:剛才我們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教師明確: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幅圖片,提取了不同的數學信息,但都是把兩部分合起來,所以都用加法。
三、鞏固應用
師:讓我們一起去動物園看看吧。(出示教材第97頁「做一做」。)
(1)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2)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3)你想怎樣回答?
(4)還可以怎樣解答?
(5)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鵝」,兩種解答方法有什麼不同?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知識?知道了什麼方法?有哪些新的認識?
四、教學反思:
教學時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用數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步驟,會從圖中找數學信息,在學生初步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用不同算式解答問題。
五、教學課件
【溫馨提示:以下課件非常詳細,請家長輔導時一步一步引導孩子學習,教師可直接複製使用,方法可百度:怎樣把微信文章裡的課件、教學設計複製到Word或PPT文檔裡】
【以上內容由網上搜索而來,由陽光教研整合,各部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向作者致謝!文章部分內容由截圖軟體得到,可能不夠清晰,若喜歡該資源請向作者或出版者購買,摘錄、轉載,是想為經濟欠發達地區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做點事,僅此而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