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3倍賠償!大數據殺熟被明令禁止,普通人應如何避免被宰?

2021-01-14 功夫財經

作者:張是之 來源:功夫財經

文化和旅遊部最新公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第十五條明確規定,「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

而這一條被廣泛解讀為對大數據「殺熟」的明令禁止。

有網友表示,「大數據本來可以服務於民,但卻被某些別有用心之人鑽了空子,反而用來欺詐消費者,實在可惡!」

也有律師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如果對客戶實施了價格欺詐,客戶可以主張3倍賠償,最少也是500元的賠償 。」

我曾親身經歷過一回「殺熟」,有次去外地出差,返程機票如果是同時訂好,那機票價格只需要 500 多元。

但是擔心事情辦理未必那麼順利,所以就等著事情辦理妥當之後再訂返程機票。就這樣,提前一天訂機票時,同一個航班同樣的座艙卻需要 1000 多元,價格漲了整整一倍。

這裡訂機票遇到的「殺熟」,它不是因為不同的人給你顯示不同的價格,而是同一個人同一個行程同一個航班,僅僅是出發時間的不同,就要賣給你不同的價格。

這個「殺熟」也是在利用對你出行數據的掌握,它不是在區分你是老顧客還是新顧客,而是在區分你對出行機票的急需程度。預訂機票時間越長,說明越不是那麼著急,價格就低一點。而相反,預訂時間越短,說明對機票的需求就越迫切,價格就高一點。

1

傳統意義上的「殺熟」,主要是指利用熟人之間的信任關係,不擇手段詐騙熟人錢財,損熟人而利自己。最常見的「殺熟」其實是傳銷,之所以稱之為是詐騙,是因為這不是一個雙贏的交易,收人之錢財,卻沒有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

而現在網際網路語境下的「殺熟」,更多的是指商家利用大數據,知道在他平臺上的某個帳戶背後所對應的用戶畫像。並進一步,利用這個用戶畫像,知道某些用戶,特別是老用戶,對價格不敏感,所以就悄悄進行漲價。

而對於同樣的產品或者服務,一個新用戶進來,商家為了留下這個用戶,通常會採用一定的策略,比其他平臺價格還要更低,讓他感覺得到了實惠,也就願意繼續使用這個平臺。而最簡單的策略,就是直接給新用戶一個更低的價格。

當然,這裡為了說明問題,我們簡單的用老用戶和新用戶來區分。實際上,平臺真正想要的,是將那些價格不敏感的用戶和價格敏感的用戶區分開來。

對於價格不敏感的用戶,悄悄漲那麼幾塊錢,他們可能未必會察覺,即便察覺了也未必會在意。

一個人多幾塊錢,對於一個千萬或者過億日活的平臺來說,累積下來這個數字就相當可觀了。動動手指就能多賺不少,邊際成本很小,邊際收益卻很大,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我們就看到了很多被曝光的「殺熟」案例。網購、在線旅遊、酒店住宿、網約車、外賣、影視作品播放等消費場景最容易出現大數據「殺熟」。

特別引起公眾不滿的是,同樣的酒店同樣的房間、同樣的路線同樣的時間,對不同的人卻顯示兩個完全不同的價格。這樣公然地「價格歧視」,讓消費者感情上難以接受,所以才會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

但實際上,這種價格歧視的「殺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只是有時候他們做的比較隱蔽、比較討巧,有時候讓你不爽,有時候又讓你開開心心接受而已。

比如說手機套餐,無論哪家運營商,偏愛的都是新客戶,給新人專享的套餐都很大方。

但對老客戶,反而相當摳門,輕易不給優惠。這會讓老用戶不爽,但他們知道老用戶的忠誠度,所以並不擔心因此失去用戶。

再比如快餐的優惠券,這些券可以從網上找到,自行下載列印就可以使用。很明顯,對價格不敏感而對時間敏感的人,是不會去花時間下載列印優惠券的,即使多花幾塊錢,他們也很樂意。

而那些對價格十分敏感卻對時間不敏感的人,花那麼一點時間找到並準備使用這個券,他除了獲得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之外,還獲得了享受優惠的滿足感,這個時候他會對這些快餐充滿好感。

為什麼?

因為他和旁邊的人吃的一模一樣的產品,享受完全一樣的服務,他卻可以少花幾塊錢、或者十幾塊錢,大部分人都還是開心的。不必譏笑這幾塊錢的廉價滿足感,這就是人性。即便是一個億萬富翁,有時候也會為了節省幾塊錢而高興。

而商家正是在洞察這種人性的基礎上,稍微提高一下價格,儘可能賺取對價格不敏感群體的利潤。然後再用各種優惠券和促銷活動,抵銷漲價給價格敏感人群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還獲得了優惠多多、活動多多的口碑。

如何悄悄地悶聲發財把錢賺了,還要不動聲色地安撫消費者的負面情緒,這是一門非常高深而且細緻的學問。很顯然,這門學問不少快餐品牌鑽研的比較透徹。

2

不過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此「殺熟」非彼「殺熟」。因為自始至終價格都是透明的,產品和服務也都是完整的,並不是提供不合格的產品或者是完全不提供產品的詐騙。

旅遊產品是真的、酒店服務是真的、出行服務是真的,對不同顧客顯示不同的價格也是真的,但這是一種價格歧視。價格歧視是一種銷售策略,並不是欺詐。

欺詐是以假亂真,是付錢了但不給我提供合格的產品或服務。很明顯,被廣大消費者吐槽的,僅僅是我比他多花了錢,我就是「不爽」。

所以,最後我們還是不得不說,雖然如果你讓我多花錢,我可能也會覺得不爽,但「不爽」真的算不上侵權。

如果「不爽」這種非常主觀的情緒感受,就可以定性為欺詐和侵權,那恐怕這個世界上要被定罪的東西太多太多。

更何況,各種平臺顯示的僅僅是一個消費之前的報價,是一個邀約價格,消費者是否選擇進行消費,這個權力完全取決於消費者自己。即便是這個不同的報價,至少從信息獲取的角度講,也是透明可查可對比的。

如果僅僅是因為對不同人收取不同價格,就認定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恐怕天下將沒有容易做的生意,機票定價首當其衝就應該受到整改。

基於產權原則,消費者在看到不同的定價時有權拒絕,這是消費者的權利。而同樣的,各種平臺在自己的產權範圍內,也應該享有充分的自由定價權。

出臺一種不符合經濟規律的管制條例,後果是什麼?可能之一是漲價或者變相漲價,可能之二是降低服務標準,其實也是一種變相漲價。

總之,美好的意圖並不能區分人群,不能歧視定價,結果就是全部消費者將為此支付更多的代價。注意,是代價,未必是直接支付的那個價格。

相關焦點

  • 「二選一」「大數據殺熟」面臨嚴監管
    指南徵求意見稿首次明確擬將「二選一」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限定交易行為,將「大數據殺熟」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差別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均是反壟斷法明令禁止的行為。  指南徵求意見稿一經公布,就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不少受訪的業內人士直言,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治理即將迎來「強監管」時代。
  • 抱歉,「大數據殺熟」無藥可救
    我們希望通過採訪專業的程式設計師、算法工程師、法律專家等人士來找到哪怕一絲的使用技巧和方式,來避開所謂的「大數據殺熟」。讓人難過的是,得到的回覆大多是「沒辦法」「不可能」「看運氣」「維權渺茫」。這只是一個結論。當我們深入研究了「大數據殺熟」過程、維權方式和途徑之後,生出一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無力感,也壓著被大數據「殺熟」的每一個人。
  • 網友反映被餓了麼「大數據殺熟」
    我使用餓了麼的時間最長、頻次最高,所以我享受的補貼就應該最少?這不是『大數據殺熟』嗎?」小楊表示,他之所以開餓了麼會員,就是認為會員優惠力度必然會更大,「如今感覺自己的信任崩塌,太讓人心寒了!」  記者在網上以餓了麼和「百億補貼」為關鍵詞搜索發現,許多網友通過知乎、微博、貼吧等平臺反映餓了麼這個活動存在「大數據殺熟」現象。
  • 為什麼阿里飛豬、滴滴、攜程都被質疑濫用大數據殺熟?
    那麼從技術人的角度來看,企業想要實現「大數據殺熟」這一功能是否容易?以及我們是否有較好的方法去反制該手段?二、大數據技術的陰暗面今年 3 月,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曾聯合問卷網,對 2008 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 51.3% 的受訪者遇到過網際網路企業利用大數據「殺熟」的情況,63.4% 的受訪者認為網際網路企業利用大數據「殺熟」的情況普遍。
  • 網友質疑攜程「大數據殺熟」,攜程堅決否認,你怎麼看?
    3月10日晚間,微博用戶「陳利人」發文《攜程的牌坊塌了》。網友「陳利人」爆料,攜程疑似再次出現大數據「殺熟」現象。他在使用攜程過程中,偶爾會出現一些奇怪的情況。點擊支付後,告訴所訂的票沒有了,然後,重新搜索,就看到票價漲了,還是同樣行程的票。用戶購票遭遇「殺熟」?
  • 飛豬大數據殺熟?官方否認質疑!那麼機票價格為何這麼高?
    王小山覺得自己被大數據「殺熟」了。10月8日,飛豬官方微博回復質疑:「飛豬敢於承諾: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利用大數據損害消費者利益」。大數據殺熟源於大數據營銷,商家通過收集用戶資料,將用戶進行細分。根據不同的數據,如年齡、性別、消費習慣等,形成用戶的用戶畫像。商家會在 用戶畫像的基礎上給用戶推薦不同的產品、服務、和定價。
  • 飛豬和攜程不一樣,飛豬不存在「大數據」殺熟!
    近些年,大數據這個概念很是火熱,如何理解大數據?大數據的重要意義不在於掌握了多少數量龐大的信息,而在於對這些信息數據的處理。從它的這種特點來分析便不難得知它在新零售中起到了什麼關鍵性的作用。說白了,站在商家的角度來看,那就是他知道用戶們的一些購物習慣,從而能給推薦適合你的商品,甚至還能幫你制定價格。
  • 明令禁止!深圳賣酒給未成年人最高罰3萬 銷售者要設置提示警告標識
    原標題:明令禁止!深圳賣酒給未成年人最高罰3萬 銷售者要設置提示警告標識1月1日起,國內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規《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條例》(以下簡稱《健康條例》)正式實施。《健康條例》中提到的重要一條規定是:賣酒給未成年人,最高將被罰款3萬。
  • 天貓超市回應:絕對沒有大數據殺熟!
    網友爆料天貓超市88VIP殺熟是因為在3月7日同時使用非會員帳號及會員帳號查詢天貓超市中豆奶的價格,88VIP顯示的價格為73.3元,非88VIP顯示的價格為62.8元。  對於88VIP殺熟一事,天貓超市在3月8日下午通過官方微博回復稱:  天貓超市一直都為天貓超市新用戶提供首筆訂單的「新人專享價」,並在相應商品頁面有專門標識。天貓3·8活動期間,「新人專享價」標識在商品頁面上沒有被正常顯示,導致一部分用戶產生了同一款商品價格不同的誤解。
  • 你被「大數據殺熟」了嗎?
    據浙江省消保委公布了的2020年第三季度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該季度浙江省共收到247件住宿類投訴,投訴主要集中在屢禁不止的「網絡住宿退訂難、大數據殺熟、實物與宣傳不符」三大現象。「大數據殺熟」為何屢禁不止據報導,消費者王女士今年暑假期間,王女士和朋友同一時間在飛豬平臺預定房間,自己是老用戶,朋友是新用戶,而朋友看到的價格不僅比自己便宜,還另享受優惠。
  • 阿里飛豬大數據殺熟冤不冤?我們做了這個實驗
    知乎上,僅「如何評價大數據「殺熟」?」綜合知乎、微信、微博、百度等用戶的吐槽和反饋,可以看到所謂大數據殺熟現象,通常是通過以下這種方式:1.收集用戶地理位置、檢索、瀏覽時間等信息生成用戶畫像要知道大數據殺熟主要依賴用戶畫像,而用戶畫像又是如何生成的呢?
  • 明令禁止!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 早安,江門
    近日,國家文旅部發布《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上述現象均作出了具體規定,利用大數據「殺熟」等行為被明令禁止。據悉,《規定》將於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3開春高速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鳳凰山隧道雙線順利貫通開春高速是完善我市交通路網的一項重點工程。近日,作為開春高速TJ03標項目控制性工程的鳳凰山隧道雙線順利貫通,標誌著開春高速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為全線順利通車奠定了良好基礎。
  • 愛車遭遇「過度維修」 ,銷售公司被判3倍賠償
    2017年3月,王某將更換的舊儀錶板總成帶至伊寧市某汽車電器修理店檢測,經維修人拆解檢查,係數據丟失故障,修理完畢後,王某僅支付修理費50元。事後,該舊儀錶板總成一直在汽車上使用,並未損壞。發現此前並不需要換新的儀錶板總成後,王某非常氣憤,遂向烏魯木齊市新市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A公司賠償3倍損失,並承擔因理賠產生的費用。
  • 遊戲廣告如何避免被「職業打假人」碰瓷?
    長久以來,電商領域對「職業打假人」可謂是深惡痛絕,這些已經形成相當規模的職業打假產業鏈,就像一顆顆定時炸彈,一旦賣家的產品被這群熟知《廣告法》與《電商法》、有一套完整流程的打假人盯上,輕則退款賠償(退一賠三或者退一罰十),重則巨額行政罰款(廣告費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 《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表決通過,違規獵食最高20倍罰款
    隨著全市專項執法行動的持續開展,本市盜獵現象已轉向遠郊區,分布地域大,形式更加隱蔽。為加強源頭管理,條例提出了「禁獵」的要求。條例明確指出,禁止獵捕、獵殺列入名錄的野生動物;同時,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獵殺其他陸生野生動物。
  • 寄遞月餅出入境有講究 34個國家地區明令禁止收寄月餅
    林波 攝  中新網寧波8月15日電(見習記者 林波 通訊員 王震 葛盈盈)8月15日,寧波檢驗檢疫局機場辦在入境快件中截獲含肉類、蛋成分月餅3批次。目前為止,寧波機場口岸截獲並退運快件方式進境的含肉類、蛋成分月餅9批次,全部來自香港。  近日來,寧波檢驗檢疫局機場辦截獲含有肉類、蛋等成分的月餅有上升趨勢。
  • 攜程:經調查不存在「大數據殺熟」,將優化頁面展示
    是不是存在所謂「大數據殺熟」的情況?答:經過調查,攜程沒有對使用同一帳號,不同手機預訂同酒店同房型進行差別定價,網友看到的價差可能由於日期、支付方式、是否含早、取消政策、不同供應商等原因導致的不同。2.那麼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人搜索,看到的價格不一樣?我剛才跟朋友搜同一間酒店,出來的價格就不一樣,是因為手機系統或者攜程版本造成的價差嗎?
  • 衣服質量不合格,獲價款3倍賠償 權益保護典型案例教你如何維權!
    如何在訴訟中有效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廣大消費者學習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知識,依法維權。在今年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來臨之際,淮安中院精心篩選了2019年度消費者權益保護8大典型案例並進行點評發布,期望以此引導消費者積極理性維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也提醒廣大經營者要依法誠信經營,為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放心的消費環境做出應有的貢獻。
  • 洋洋灑灑 | 「殺熟」與「逆價格歧視」
    韓女士這種遭遇,叫「大數據殺熟」。貌似高大上的概念其實並不複雜,說白了,就是商家通過你過往的表現,摸透你的脾氣、猜出你的性格,然後按照你的偏好對某件商品進行定價。對商品價格不敏感、不計較的人,自然就會多花一點冤枉錢。 最勁爆的一次「殺熟翻車事故」,發生在2019年3月。有消費者發現,同樣的行程,在某旅遊平臺第二次搜索時,機票貴了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