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的皇帝身份為什麼會成為西晉滅亡的「蝴蝶效應」?

2021-01-09 鬼說天下

漢末三國歷史上有兩個有名的「兄終弟及」:一是孫策傳位於孫權;二是司馬師傳位於司馬昭。不過兩個弟弟給哥哥的身後待遇卻大為不同,孫權稱帝後僅追封孫策為「長沙桓王」,而孫策的兒子只是列侯。

客觀地講,孫權給孫策及其子孫的待遇不符合孫策的功業和實際地位,連陳壽都認為「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與孫權相比,司馬昭封晉王后就追封司馬師為「晉景王」,地位與司馬懿和自己相同。

司馬炎篡魏稱帝後追封司馬師為「晉景帝」,司馬師的子孫則是與皇子待遇相同的世襲藩王,讓司馬師擁有皇帝身份和符合功績的待遇。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司馬師的皇帝身份卻成為西晉滅亡的「蝴蝶效應」。

除了政治局面需要年長者主持之外,司馬師傳位給司馬昭還有一個原因是自己沒有親生兒子,繼承人是過繼來的司馬師次子司馬攸,當時年僅十歲。對於司馬師來說,傳位給弟弟和傳位給兒子都是傳給司馬昭。

司馬昭的長子司馬炎(晉武帝)與過繼給司馬師的次子司馬攸都是王元姬所生,但司馬炎年輕時的實際表現和名聲都比不上司馬攸,司馬昭喜歡司馬攸也勝過司馬炎。司馬炎最大的優勢就是嫡長子的禮法身份。

但因為司馬師是晉景帝,所以司馬攸也是皇帝嫡長子。再加上司馬昭經常發表「天下者,乃吾兄之天下也」的觀點,削弱了司馬炎嫡長子的優勢。畢竟從司馬師那裡算,司馬攸才是嫡長子,司馬炎只是大侄子。

雖然由於各種原因,司馬昭最後還是傳位於司馬炎,讓司馬炎成為西晉的開國皇帝。但晉景帝司馬師嫡長子的身份依然讓司馬攸在西晉擁有巨大的威望,當時很多重臣名士都支持司馬攸成為西晉的第二代皇帝。

為了對抗打壓朝中擁立司馬攸的強大呼聲,司馬炎堅定地主張「父死子繼」和「嫡長子繼承」。正因如此,司馬炎在明知自己的嫡長子司馬衷「純質(傻)」的情況下依然堅持立司馬衷為太子,主要目的就是防司馬攸。

太康四年(283年),司馬炎間接逼死了司馬攸,但立司馬衷為太子也是「生米做成熟飯」了。太熙元年(290年),司馬炎病逝,司馬衷繼承皇位,是為晉惠帝。晉惠帝的昏庸無能是引發「八王之亂」的首要原因。

西晉滅亡的主因是「八王之亂」,「八王之亂」爆發的主因是晉惠帝繼位,晉惠帝繼位的主因是司馬炎猜忌司馬攸,司馬攸被猜忌的主因是晉景帝司馬師嫡長子的身份。可見司馬師的帝號是導致西晉滅亡的「蝴蝶效應」。

相關焦點

  • 西晉皇陵集體失蹤,司馬懿墓無墓碑不拜祭,千年後終發現線索
    由於這個「三不」,遂使西晉皇陵成為考古界的懸疑問題。西晉風水寶地選在北邙首陽山晉代共有15位被史家認定的皇帝。其中西晉4位,歷52年; 都城洛陽,公元316年為匈奴所建的漢國(前趙)所滅。 東晉11位,雖然是半壁江山,卻歷104年;都建康( 南京),為宋劉裕所滅,南朝開始。
  • 西晉滅亡後,飛地涼州與東晉分隔,前涼歷經艱辛重建歸隊
    西晉各地的勤王之兵遲遲不至。這些地方的刺史們各自擁兵自重,實際上已放棄了對西晉朝廷的救援。七月,洛陽失守,晉懷帝被俘。313年,得知晉懷帝被殺,秦王司馬鄴於長安稱帝,即晉愍帝。期間,涼州沒有逃避責任,涼州刺史張軌派大將北宮純帶領涼州兵馬參加了前兩次的洛陽保衛戰,並在洛陽失守後,又派參軍麴陶率三千人馬保衛長安。
  • 司馬師的三場戲與被廢皇帝的七大罪
    在正式講述司馬師、司馬昭兄弟擺弄曹魏政權、玩弄曹家皇帝的故事之前,我們不妨先來探討一下原因。這至少說明了兩點:一是曹魏政權的合法性,已經政權的穩定性,遠不如皇皇漢朝;二是司馬家族的後代確實可以稱之為後繼有人,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到底是權謀之臣,對外徵伐,對內統治,都符合一個合格政治家的水準。兄弟倆若要比較的話,膽略上哥哥勝一籌,樣貌上弟弟勝一分。司馬師長的是比較磕磣的,臉上有個大肉瘤子,還長在眼睛邊上,也許相貌醜陋給了司馬師更多的勇氣和謀略。
  • 子孫從皇帝變奴隸,給人刷馬桶當門童!
    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建立了西晉,就在西晉建立之後,我們以為會有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帶領著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可是沒想到西晉的第二任皇帝就是一個傻子皇帝,百姓們鬧饑荒,他都要問為什麼餓了不吃肉粥,試想一下,這樣一個皇帝怎麼可能帶領王朝走向鼎盛,可是無論如何他並沒有亡國,等到他去世之後,他的弟弟繼位,西晉才徹底淪亡。
  • 虎父無犬子,司馬昭和司馬師不屬於司馬懿,甚至有更大的貢獻
    虎父無犬子,司馬昭和司馬師不屬於司馬懿,甚至有更大的貢獻!司馬懿到這次造反,可以說是近期準備的,並且基本上萬無一失,他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還有司馬昭,在暗地裡培養了眾多死侍。這些死侍只聽從司馬家族的命令,所以很快他就奪取了皇位,但是最後改朝換代,成功當上皇帝的則是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也就是晉朝的開國皇帝。
  • 每天學點歷史小知識——西晉、前涼、北涼開國皇帝及末位君主簡介
    一、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於東晉、後晉,史稱西晉,東西兩晉被稱為司馬晉。1、開國皇帝,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晉武帝(265年-290年在位)。
  • 東晉王朝一百零四年,偏安一隅,11位皇帝平均年齡僅33歲
    東晉終於晉恭帝司馬德文。420年,劉裕廢恭帝建宋,東晉滅亡。從公元317年到公元420年,東晉持續了104年,產生了11位皇帝。他們的年齡和在位時間如下:晉元帝司馬睿,享年47歲,在位6年。晉成帝司馬紹,享年27歲,在位4年。晉成帝司馬衍,享年22歲,在位18年。晉康帝司馬嶽,享年22歲,在位3年。
  • 蜀漢滅亡後,東吳如何單打獨鬥,對付曹魏和後來的晉朝呢?
    公元263年,在蜀漢滅亡後,魏國已經完全掌握在司馬氏手中。不久司馬氏代魏自立門戶,建立西晉,曹魏也就不復從在。此後的晉吳對峙,吳主孫皓雖然多次窮兵黷武勞民傷財,但是猶如隔靴搔癢,收效甚微,而且屢次三番戰鬥,幾乎敗光了東吳家底。東吳之所以能夠撐到最後滅亡,基本上靠的是祖傳的家底。
  • 蝴蝶效應:王安石變法引發了北宋的滅亡
    在很多人看來,北宋的滅亡是由金國的進攻直接導致的。誠然這是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但是造成北宋亡國的深層次原因,更多的還是來自於北宋自身。  同時「六賊」的崛起,也歸功於他們變法派的身份。明朝時期知名學者商輅在其編撰的《續通鑑綱目》裡面提出了:「汴宋之禍,始於神宗、安石,終於徽宗、蔡京。君子原情定罪,不當置神宗、安石於徽宗、蔡京之下」。  這樣的觀點在兩宋宋時期更加普遍,宋徽宗時期的著名理學家楊時認為造成北宋貪汙腐敗的根源在於王安石。在他看來:「蔡京以紹述神宗為名,實挾王安石以圖身利」。「致今日之禍者,實安石有以啟之也」。
  • 晉朝為什麼被稱為最黑暗的朝代?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是怎樣形成?
    公元266年曹魏曹奐禪位於司馬炎,是為晉武帝,西晉建立,中間經歷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公元316年,匈奴大軍攻陷長安,西晉滅亡,國祚51年。公元317年,西晉滅亡後,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為晉元帝,直到公元420年劉裕廢晉恭帝自立,建立宋國,是為宋武帝,東晉滅亡,國祚104年。其實無論東晉還是西晉,都是非常黑暗的。從晉武帝司馬炎開始,晉朝的奢靡之風就一日甚過一日。司馬炎甚至還支持自己的親戚和大臣石崇鬥富,而且竟然還輸了,可見當時的超綱已經爛到什麼程度。
  • 晉朝十五位皇帝簡圖
    晉朝開國皇帝,他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並頒行戶調式(包括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太康年間,西晉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滅吳後,司馬炎逐漸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葬峻陽陵 。
  • 歷史上篡位的皇帝有很多,為何唯獨晉朝司馬氏遺臭萬年?
    對於晉朝,人們最熟悉的恐怕就是司馬懿和司馬炎了,不過司馬懿是被追封的皇帝。那麼在歷史上,司馬家族的名聲為何不好呢?要知道歷史上陰謀篡位的皇帝是非常多的,舉個例子來說,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其中一位。當時的趙匡胤黃袍加身,一時間變成了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逼迫後周恭帝禪位,這時候的趙匡胤建立了歷史上的北宋,也就是宋朝的前期。趙匡胤屬於陰謀篡位,可是為何他沒有受到後人的詬病呢?
  • 三國三個政權的傀儡皇帝,都是如何對待權臣的
    東漢王朝的滅亡有很多原因,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權臣當道,先有董卓、李傕、郭汜;後有董承、楊奉、韓暹、曹操。最終是曹操的太子曹丕取代了漢室,開創曹魏政權。劉備和孫權也陸續稱帝,自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徹底形成。在這三個政權當中,也有傀儡皇帝,有執政當道的權臣。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三國三個政權的傀儡皇帝和權臣。
  • 東漢蝴蝶:洛陽一起謀殺案,300多年後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
    時間跨度300多年,空間跨度上萬公裡,這真是一場完美的「蝴蝶效應」。 公元91年,他派右校尉耿夔、司馬任尚、趙博等率兵出居延塞。在金微山,漢軍再次大破北匈奴,斬首五千餘級。 這是漢朝與北匈奴之間的最後一戰,持續數百年的漢匈纏鬥終於迎來大結局——北匈奴單于帶著他的部屬死命逃走,徹底逃出了中國歷史。
  • 西晉有個皇帝,驕奢淫逸,卻開創十年盛世,但為八王之亂埋下禍根
    三國之後,司馬家族一統天下,建立了晉朝。這晉朝算得上是歷史上比較混亂的王朝,西晉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都是令人十分震驚。然而在晉朝初期,跟歷史上的其他王朝一樣,也有過一段短暫的太平盛世。司馬炎是西晉初期的皇帝,這個人相當驕奢淫逸,古代所說的後宮佳麗三千,只有他實現了,而且完成超越,司馬炎的後宮可是養了上萬名的美女。而且,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司馬炎居然還發明了一個遊戲,可以讓他最廣泛的恩寵這些美女。古代皇帝夜裡選擇去到哪個妃子處就寢,往往會根據自己喜好而定,有的皇帝還有翻牌子決定去到哪個美人地方的習慣。
  • 宰相進城,見一孩童大聲叫賣,急忙下令:抓走,否則會有亡國之危
    此時成為宰相的王衍恰好路過此地,被不遠處的人群吸引了,連忙走上前去察看,只見石勒在那裡吆喝得滿臉通紅,聲音無比洪亮,他沉思片刻,立刻對左右的手下說:「我觀察那個胡人小孩說話時的聲音和神態,十分特別,此人日後恐怕會成為天下大患!」遂命人去抓他。(向者胡雛,吾觀其聲視有奇志,恐將為天下之患。)
  • 同樣是結束了列國紛爭的局面,為何西晉沒有像秦隋那樣二世而亡?
    衣冠南渡、大權旁落,西晉其實已經名存實亡,和秦、隋的二世而亡並沒有太大區別。「何不食肉糜」與37年的西晉王朝。連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司馬衷卻不合時宜的問了一句「他們沒有飯吃,為什麼不吃肉呢?」傳說中的傻皇帝並沒有獨自掌控朝堂的能力,於是西晉王朝大權旁落,暴虐的賈南風把西晉王朝攪的天昏地暗,「八王之亂」也讓僅僅立朝37年的西晉就此滅亡。如果沒有東晉的衣冠南渡,對西晉來說與二代滅亡無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太陽長安那個遠啊?」
  • 八王之亂中,為何最後勝出的是最不起眼的司馬越?他又因何愁死了
    西晉五十年,有一半時間在戰亂中,其中司馬家族內部廝殺了整整十六年,剩下九年被胡人追殺。可以說,正是司馬家族內的「八王之亂」,親手葬送了祖宗「偷來」的江山,還把北方漢民,推進了幾百年不休的戰火。東海王司馬越是司馬懿的四弟司馬馗的孫子,漢惠帝司馬衷的族叔,是西晉皇室的遠支宗親。按理來說,像他這個身份,本來是沒資格被封王的,那麼司馬越怎麼就封王了?
  • 司馬懿奪取政權,靠著司馬師的3000死士?他是怎麼豢養這幫人的
    這還真的多虧了他的好兒子司馬師。司馬師給司馬懿在民間養著3000人的死士。平日裡好吃好喝供應著,關鍵時刻,司馬師一聲令下,這幫亡命之徒就全部跑出來為司馬家族效力了。所以說司馬家族真正奪權的,其實是司馬師。01養死士,在任何時期都是死罪,司馬師比較聰明。司馬懿被罷權在家,雖然空有輔政大臣的頭銜,可是實權都在曹爽那邊。
  • 劉備為何給兒子取名為「禪」,西蜀滅亡後劉禪子孫境遇如何?
    劉禪的「禪」字有三個讀音:一為「chán」,與佛教有很大的關係,如「禪杖、禪心」,是佛教修行的意思;二為「shàn」,是古代皇帝祭祀山川土地的意思,如「禪讓制、禪位,泰山封禪」;三為「tán」,是一個古代國家的名字。而根據當時的歷史情境,劉備希望兒子「出家」的可能性不大,再者,劉備當初投靠劉表時,過繼一子並取名為劉封,如此一來,其二子名字相連,即位雙音節詞——「封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