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公安部出新定:被拐兒童查不到父母可收養

2020-11-28 中國網

2012年7月2日,邢臺公安抓獲29名拐賣兒童案犯罪嫌疑人,解救出6名被拐兒童。資料圖片/CFP

日前,民政部、公安部下發通知,明確打拐解救兒童符合條件的可由家庭收養,在找到生父母后,非父母主動遺棄的可解除收養關係。根據相關規定,符合條件的被拐兒童被解救後最快1年零3個月可被收養。通知還明確了建立打拐求助兒童解救及查找生父母的若干辦法。此外,民政部開發的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將於今日起面向社會公開運行。

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運行

民政部、公安部在日前下發的《關於開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兒童收養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中明確提出要建立打拐解救兒童查找生父母機制。其中規定,兒童失蹤後,公安機關要立即出警處置並立案偵查,迅速啟動兒童失蹤快速查找機制,充分調動警務資源,第一時間組織查找,並及時免費採集失蹤兒童父母血樣錄入全國打拐DNA信息庫。

對於打拐解救兒童,《通知》要求,要一律採集打拐解救兒童血樣,檢驗後錄入全國打拐DNA信息庫比對,尋找兒童的生父母。社會福利機構或者救助保護機構在接收打拐解救兒童後,要在報紙和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上發布兒童尋親公告。

為解決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的區域性限制問題,民政部開發了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http://qgdgxq.mca.gov.cn),系統將於今日面向社會公開運行,供社會公眾查詢。

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民政部將督促各地儘快將現有打拐解救兒童信息全部錄入該平臺,以便更多的打拐解救兒童能夠尋找到生父母。

父母出賣或遺棄兒童不解除收養關係

根據《通知》的規定,暫時找不到生父母及其他監護人的打拐解救兒童,在發布尋親公告滿30日後無人認領的,需要在7日內移交當地社會福利機構。如在12個月後仍未查找到生父母或監護人,符合條件的則可進行國內送養。也就是說,符合條件的被拐兒童被解救後最快一年零3個月可被收養。

這些兒童在辦理收養時,收養人、送養人(社會福利機構)和公安機關還要籤訂收養協議,並且在協議中約定:如兒童的親生父母查找到兒童並提出撫養請求,收養人要保證配合公安、社會福利機構等開展解除收養關係的相關工作。

「如其親生父母符合繼續撫養的條件,收養人應當與社會福利機構共同到民政部門辦理解除收養關係登記。」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對於父母出賣或遺棄兒童的,《通知》明確規定,應當依法追究兒童親生父母的法律責任。此時,已成立的合法收養關係不會被解除,兒童將繼續留在收養人家中生活。(記者吳為)

■ 相關新聞

將建流浪乞討人員身份快查和尋親機制

新京報訊(記者吳為)日前,民政部、公安部下發《關於加強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身份查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要求各地加強流浪乞討人員身份查詢和照料工作,其中明確要建立身份快速查詢和尋親服務機制。

《意見》提出建立身份快速查詢機制,對疑似走失、被遺棄、被拐賣的流浪乞討人員,應當及時通過調取監控錄像、走訪當地群眾、比對公安機關走失人口庫和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發布協查通報等方式,及時核查其身份信息。

對經快速查詢未能確認身份的受助人員,救助管理機構應當在其入站後24小時內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全國救助尋親網站等適當形式發布尋親公告,公布受助人員照片等基本信息,並在其入站後7個工作日內報請公安機關採集DNA數據。

此次《意見》對於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尋親的相關辦法,還將與全國打拐信息庫銜接。其中規定,公安機關應當在收到報告後一個月內免費採集、錄入全國打拐DNA信息庫,並將比對結果反饋救助管理機構。

其中,《意見》尤其提出要做好滯留未成年人的救助保護工作,通過站內照料、委託兒童福利機構撫養等方式,為其提供符合身心、年齡等特點的生活照料、康復訓練等服務。

相關焦點

  • 民政部:被拐兒童查不到生父母可被收養
    然而,由於我國缺少長期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兒童收養的相關規定,此類兒童難以回歸正常家庭健康成長。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民政部公安部近日聯合制發了《民政部 公安部關於開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兒童收養工作的通知》,為推動打拐解救兒童回歸家庭、維護打拐解救兒童權益提供了政策依據。
  • 尋親 幫284名被拐孩子回家 一次分享一份希望 讓更多人看到!
    9月19日,民政部開發的「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上線,網址為:http://qgdgxq.mca.gov.cn(「全國打拐尋親」漢語拼音的首字母)。目前,284名被解救孩子的信息已公布。接下來,民政部將督促各地儘快把現有打拐解救兒童信息全部錄入該平臺,以便更多的打拐解救兒童能夠尋找到生父母。
  • 獲救被拐兒童安置遭遇政策空缺 無奈寄養買主家
    新聞聚焦  29名被拐兒童寄養在買主家  日前,由公安部掛牌督辦、山東聊城警方偵破的兩起重大販嬰團夥案,涉案人員分別被判處無期至一年半不等刑期。但29名被解救嬰兒卻因無法找到親生父母,只能繼續寄養在買主家裡。
  • 民政部:收養兒童福利院孤兒不受是否有孩子限制
    央廣網北京1月25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對每個兒童來說,最溫暖的港灣無疑是家庭。我國現有孤兒34.3萬名,能夠回歸家庭是他們成長路上「不幸裡的幸運」。民政部在收養方面最大的原則是,「兒童利益優先」。
  • 民政部:收養讓更多孤兒重獲家庭溫暖
    「截至目前,全國共有孤兒34.3萬人,其中社會散居孤兒27.5萬人,兒童福利機構內集中養育孤兒6.8萬人。」1月25日,民政部在京召開2019年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在會上表示,收養已經成為孤棄兒童養育安置的重要途徑,一定要讓更多的兒童重獲父母的溫暖,回歸家庭的生活。
  • 民政部:全國孤兒總數5年內下降40% 更多中國家庭開始收養殘疾兒童
    記者25日從民政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目前共有34.3萬名孤兒,2014年至2018年5年間,全國共辦理收養登記97819例。與以往相比,近年來國內收養正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國內家庭開始收養輕度殘疾兒童或病癒康復的孤棄兒童。收養是變更身份關係的重要民事法律行為,涉及對兒童的撫養、教育及財產繼承等一系列民事關係。
  • ...涉及湖北11名兒童被拐案有了新進展,4名被拐孩子找到了回家路
    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讓屏幕外的觀眾唏噓不已。18年前湖北11名兒童被拐,他們的父母也有著這樣令人心痛的經歷。2002年至2003年,湖北省黃岡、黃石、鹹寧等地發生拐賣大案,11名兒童被拐!公安部掛牌督辦,湖北警方成立專案組,奔赴四川、廣東等地尋找。
  • 溫州市民政局:辦相關手續 讓事實收養子女合法化
    浙江在線05月14日訊昨天,溫州市民政局告知:全市有收養孩子的家庭,請儘快到民政部門辦理相關手續,讓事實收養的子女合法化,從而保障收養關係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事實收養是指親友、群眾公認,當事人所在村(居)民委員會證明確以養父母與養子女關係長期共同生活的、未辦理合法手續的收養行為。
  • 斬斷借收養名義買賣兒童的犯罪鏈條
    彭新林表示,「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買賣兒童犯罪的懲治力度,提高買賣兒童行為的違法成本,讓人販子不敢鋌而走險。此外,要加強社會治理,包括嚴格戶籍和流動人口管理,讓被拐兒童不能被『合法化』,不給人販子或者收買人以可乘之機。」 打擊拐賣兒童犯罪,還需要多方聯動,共同守護。周靜表示:「對於有一定記憶和自主意識的兒童,可以通過加強家庭教育,增強他們的防拐意識。」
  • 擒獲「狼外婆」 解救17名被拐嬰幼兒
    在公安部的統一指揮下,河南、貴州、陝西、河北等地警方經過幾個月的聯合行動,於10月16日,成功打掉這起以萬引娣為首的拐賣兒童團夥,成功解救被拐兒童11名(男童9名,女童2名)、嬰兒2名。截至目前,由公安部組成的專案組先後抓獲18名犯罪嫌疑人,解救被拐兒童15名、嬰兒2名。
  • 民政部公布收養登記申請條件(全文)
    據中國民政部網站消息,民政部網站今日公布《收養登記工作規範》,規範共八章五十四條,對收養登記、解除收養登記、撤銷收養登記、補領收養登記證、解除收養關係證明等方面進行了規定。送養人是非社會福利機構的,填寫「送養人情況(2)」,「送養人和被收養人關係」是親屬關係的,應當寫明具體親屬關係;不是親屬關係的,應當寫明「非親屬」。收養非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兒童的,送養人有關內容不填;(十二)「被收養後改名為」填寫被收養人被收養後更改的姓名。
  • 梅姨案又找回被拐兒童!被拐16年,養父母和親生父母哪個更親?
    因為個人工作的關係,總會接觸到許多的案件,在這些案件之中,有的是酒後尋釁滋事,有的是看見財物臨時起了盜竊之心,有的是一時衝動毀壞財物,有的是圖謀已久電信詐騙,在這些林林總總的案件之中,最讓個人感覺到憤慨的就應當屬於拐賣婦女兒童的案件,特別是拐賣兒童,那完全就是將一個家庭陷入了希望和絕望之中,並且這希望總是一次次出現
  • 中國現有家庭寄養兒童6991人 民政部出臺家庭寄養評估標準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 王祖敏)中國民政部兒童福利司副司長趙泳27日在民政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截至目前,中國家庭寄養的兒童有6991人。資料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傅珊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趙泳稱,家庭環境是最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因此,中國民政部門在不斷推進收養工作的同時,也在積極推進家庭寄養工作。但家庭寄養還需進一步統一標準、細化流程、壓實責任,以更好地保障被寄養兒童和棄嬰的合法權益,維護寄養家庭的正當利益,履行民政部門作為監護人的職責。因此,中國民政部根據《家庭寄養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製定了《家庭寄養評估標準》。
  • 民政部關於開展收養評估試點工作的通知
    (民函(2012)189號 2012年6月18日)上海市民政局、江蘇省民政廳、湖北省民政廳、廣東省民政廳、重慶市民政局:為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以下簡稱《收養法》),全面保障被收養兒童權益,進一步提升收養工作水平,按照第十三次全國民政工作會議提出的「完善兒童收養政策,建立收養評估制度」的要求,民政部決定在上海、江蘇、湖北、廣東、重慶等地開展收養評估試點工作
  • 遵循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 民政部印發《收養評估辦法(試行)》
    遵循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 民政部印發《收養評估辦法(試行)》 2021-01-01 16:12: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玉素 責任編輯
  • 北京市家庭寄養兒童今年起可轉收養
    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獲悉,寄養在北京市居民家中的孩子,2016年起可辦理收養手續。北京市目前已出臺相關規定,鼓勵符合收養條件的寄養家庭收養殘疾寄養兒童和患病寄養兒童。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本市有700到800個家庭有政府寄養的兒童,民政部門每月支付每個家庭約1600元的生活費。
  • 北京完善兒童收養法規
    提供收養福利制度保障 《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到,北京市出臺的《關於促進家庭寄養兒童轉收養工作的意見》指出,鼓勵符合收養條件的寄養家庭依法收養殘疾、患病寄養兒童。被收養的殘疾寄養兒童年滿18歲前,民政部門將按照兒童福利機構集中養育孤兒生活費標準的50%發放養育費。
  • 民政部印發《收養評估辦法(試行)》
    本報訊 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進一步加強收養登記管理,持續深入規範收養評估工作,民政部近日印發了《收養評估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要求,民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收養評估工作的監督和管理。民政部門應當安排相應的收養評估工作經費,開展收養評估不得收取任何費用。華僑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中國公民申請收養的,當地有權機構已經作出收養評估報告的,民政部門可以不再重複開展收養評估。外國人申請收養的,收養評估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省級民政部門可以結合當地情況細化、補充收養評估內容、流程,並報民政部備案。
  • 寄養孩子可轉收養
    民政局北京晨報訊(首席記者 崔紅)寄養在本市居民家中的孩子,今年起可辦理收養手續
  • 民政部:已普查民間自行收養棄嬰孤兒情況
    採取措施,防止低保中的「關係保」「人情保」「騙保」現象;從自己親身經歷談老齡化社會中的問題;對個人和民間機構收養棄嬰孤兒進行普查,研究解決措施……今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記者會。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副部長姜力、竇玉沛回答了記者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