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 民政部印發《收養評估辦法(試行)》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遵循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 民政部印發《收養評估辦法(試行)》
2021-01-01 16:12: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玉素 責任編輯:李玉素

  遵循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 中國民政部印發《收養評估辦法(試行)》

  中新社北京1月1日電 (記者 王祖敏)《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1月1日正式施行。為貫徹實施民法典,中國民政部近日印發了《收養評估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遵循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以進一步形成以被收養未成年人為中心的收養觀念。

  根據民法典規定,在中國境內收養均要進行收養評估。目前,收養申請人主要包括中國內地居民,華僑,居住在香港、澳門、臺灣的中國公民,外國人。

  對於不同類型的收養主體,《辦法》根據情況作出了不同的規定。一是中國內地居民收養,應當適用《辦法》。二是華僑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中國公民收養的,當地有權機構出具收養評估報告的,民政部門可以不再重複評估;未出具收養評估報告僅提供證明材料的,民政部門可以根據證明材料進行評估。三是外國人收養的,收養評估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

  根據民法典規定,收養繼子女的,可以不受收養人「有撫養、教育和保護被收養人的能力」的限制。故《辦法》規定,收養繼子女的除外,即不需要進行評估。

  《辦法》明確,中國內地居民在中國境內收養子女的,民政部門應當遵循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獨立、客觀、公正地對收養申請人是否具備撫養、教育和保護被收養人的能力進行調查、評估。民政部門進行收養評估,可以自行組織,也可以委託具備相應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開展。

  《辦法》強調,收養評估內容含收養申請人收養動機、道德品行、受教育程度、健康狀況、經濟及住房條件、婚姻家庭關係、共同生活家庭成員意見、撫育計劃、鄰裡關係、社區環境、與被收養人融合情況等。收養評估流程含書面告知、評估準備、實施評估、出具評估報告。收養評估報告出具時間為收養人確認同意接受評估之日起60日。

  在收養評估期間,收養評估方發現收養申請人及其共同生活家庭成員有偽造、變造相關材料或者隱瞞相關事實等情形的,應當向民政部門報告。

  《辦法》要求,民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收養評估工作的監督和管理,安排相應的收養評估工作經費,開展收養評估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民政部兒童福利司負責人介紹稱,吸納部分地方經驗做法,《辦法》把收養申請人與被收養人的融合情況作為評估內容,納入收養申請人「撫養、教育和保護被收養人的能力」中一併考慮,規定融合時間不少於30日,不多於60日。

  這位負責人表示,收養是依法確立擬制父母子女關係的重要民事法律行為,收養評估事關保障被收養人的合法權益。《辦法》的出臺,有利於進一步提升民政部門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形成以被收養未成年人為中心的收養觀念,夯實收養評估制度,推進完善中國收養制度。

  《辦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完)

相關焦點

  • 民政部印發《收養評估辦法(試行)》
    《辦法》明確,中國內地居民在中國境內收養子女的,民政部門應當遵循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獨立、客觀、公正地對收養申請人是否具備撫養、教育和保護被收養人的能力進行調查、評估。民政部門進行收養評估,可以自行組織,也可以委託具備相應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開展。
  • 《收養評估辦法(試行)》出臺 今後收養需要評估
    湘潭在線1月12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立姣)1月1日起,《民法典》實施,其中新增了民政部門開展收養評估的規定。目前,我市民政部門正根據民政部新出臺的《收養評估辦法(試行)》進行工作細化和準備,記者就此採訪了湘潭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問題一 誰可以被收養?
  • 民政部關於開展收養評估試點工作的通知
    各試點省份要緊密聯繫本地實際,加強對各種收養評估模式的研究,著重加強對引入收養評估程序後的收養登記機關、收養關係當事人、收養評估機構之間相互作用、良性互動關係,以及收養評估所做結論的範式(或樣本)、對收養登記的影響等方面的研究。要充分借鑑國內外經驗,突出兒童權益優先原則,科學設計收養評估流程,使收養評估與送養人選擇收養人以及辦理收養登記程序有機融合、相互銜接,探索建立適合本地實際的收養評估模式。
  • 民政部:收養讓更多孤兒重獲家庭溫暖
    1月25日,民政部在京召開2019年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在會上表示,收養已經成為孤棄兒童養育安置的重要途徑,一定要讓更多的兒童重獲父母的溫暖,回歸家庭的生活。收養的傳統習慣已發生改變「收養是變更身份關係的重要民事法律行為,涉及對兒童的撫養、教育及財產繼承等一系列民事關係。
  • 民政部:收養兒童福利院孤兒不受是否有孩子限制
    央廣網北京1月25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對每個兒童來說,最溫暖的港灣無疑是家庭。我國現有孤兒34.3萬名,能夠回歸家庭是他們成長路上「不幸裡的幸運」。民政部在收養方面最大的原則是,「兒童利益優先」。
  • 民政部:已普查民間自行收養棄嬰孤兒情況
    採取措施,防止低保中的「關係保」「人情保」「騙保」現象;從自己親身經歷談老齡化社會中的問題;對個人和民間機構收養棄嬰孤兒進行普查,研究解決措施……今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記者會。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副部長姜力、竇玉沛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民政部公布收養登記申請條件(全文)
    據中國民政部網站消息,民政部網站今日公布《收養登記工作規範》,規範共八章五十四條,對收養登記、解除收養登記、撤銷收養登記、補領收養登記證、解除收養關係證明等方面進行了規定。規範全文如下:收養登記工作規範為了規範收養登記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登記辦法》、《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和《華僑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中國公民辦理收養登記的管轄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證件和證明材料的規定》,制定本規範。
  • 北京完善兒童收養法規
    提供收養福利制度保障 《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到,北京市出臺的《關於促進家庭寄養兒童轉收養工作的意見》指出,鼓勵符合收養條件的寄養家庭依法收養殘疾、患病寄養兒童。被收養的殘疾寄養兒童年滿18歲前,民政部門將按照兒童福利機構集中養育孤兒生活費標準的50%發放養育費。
  • 民政部公安部出新定:被拐兒童查不到父母可收養
    資料圖片/CFP日前,民政部、公安部下發通知,明確打拐解救兒童符合條件的可由家庭收養,在找到生父母后,非父母主動遺棄的可解除收養關係。根據相關規定,符合條件的被拐兒童被解救後最快1年零3個月可被收養。通知還明確了建立打拐求助兒童解救及查找生父母的若干辦法。此外,民政部開發的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將於今日起面向社會公開運行。
  • 民政部出臺家庭寄養評估標準 要求家庭和睦鄰裡融洽
    中新網5月27日電 在27日舉行的民政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兒童福利司副司長趙泳介紹,民政部近期出臺《家庭寄養評估》標準,明確要求寄養家庭的成員都應該沒有不良嗜好、沒有犯罪記錄;家庭和睦,鄰裡關係融洽,且家庭成員一致同意家庭寄養;每個寄養家庭寄養兒童的人數不應超過2人等。
  • 中國現有家庭寄養兒童6991人 民政部出臺家庭寄養評估標準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 王祖敏)中國民政部兒童福利司副司長趙泳27日在民政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截至目前,中國家庭寄養的兒童有6991人。資料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傅珊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趙泳稱,家庭環境是最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因此,中國民政部門在不斷推進收養工作的同時,也在積極推進家庭寄養工作。但家庭寄養還需進一步統一標準、細化流程、壓實責任,以更好地保障被寄養兒童和棄嬰的合法權益,維護寄養家庭的正當利益,履行民政部門作為監護人的職責。因此,中國民政部根據《家庭寄養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製定了《家庭寄養評估標準》。
  • 民政部:被拐兒童查不到生父母可被收養
    然而,由於我國缺少長期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兒童收養的相關規定,此類兒童難以回歸正常家庭健康成長。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民政部公安部近日聯合制發了《民政部 公安部關於開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兒童收養工作的通知》,為推動打拐解救兒童回歸家庭、維護打拐解救兒童權益提供了政策依據。
  • 民政部:全國孤兒總數5年內下降40% 更多中國家庭開始收養殘疾兒童
    記者25日從民政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目前共有34.3萬名孤兒,2014年至2018年5年間,全國共辦理收養登記97819例。與以往相比,近年來國內收養正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國內家庭開始收養輕度殘疾兒童或病癒康復的孤棄兒童。收養是變更身份關係的重要民事法律行為,涉及對兒童的撫養、教育及財產繼承等一系列民事關係。
  • 山東收養子女新政出臺 要過3道評估 不得私自收養棄嬰
    齊魯網12月1訊(記者 姜洋 孫娟) 近日,山東省出臺《山東省收養評估暫行辦法》,該辦法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辦法》規定收養子女要進行收養能力評估、融合期調查和收養後回訪,不得私自撫養棄嬰。
  • 四川民政官員詳解收養孤兒的相關政策規定
    目前已有確認和待認定的孤兒數量1019人。  陳克福介紹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相關規定,孤兒是指父母雙亡。即由法律規定的部門依法宣布死亡的父母雙親的法律當事人。同時應注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健在,而父母雙亡的,也是孤兒。能被收養的未成年人年齡在14周歲以下,包括:1、孤兒;2、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3、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未成年人。
  • 民法典與未成年人 | 《民法典》中關於收養條件的變化,你了解多少?
    同時收養應當遵循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無論是《收養法》還是《民法典》都予以明確規定體現我國保護未成年人利益的理念03徵詢被收養人意見的年齡下調《民法典》第1104條規定:「收養人收養與送養人送養,應當雙方自願。收養八周歲以上未成年人的,應當徵得被收養人的同意。」
  • 李立國:民政部門要負起收養棄嬰孤兒的責任
    從制度和操作上防止「關係保」、「人情保」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回答如何杜絕「關係保」、「騙保」等相關問題時說,從1997年我國建立城市低保制度到2007年建立農村低保制度, 2003年到2005年先後建立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和近些年民政部門正在推進的臨時救助制度建設,可以說我國社會救助體系已經基本建立,已經有效地保障了我國城鄉7400多萬人的基本生活
  • 寄養孤兒棄嬰今後可轉收養
    本報訊(記者左穎)寄養在市民家庭中的孤兒棄嬰今年起將可由符合條件的寄養家庭辦理收養手續。這是記者在市人大昨晚舉行的政務諮詢會上了解到的,本市已出臺相關規定,鼓勵符合收養條件的寄養家庭收養殘疾和患病寄養兒童。根據民政部的要求,北京市近期已經對《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了修訂和完善。
  • 北京市家庭寄養兒童今年起可轉收養
    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獲悉,寄養在北京市居民家中的孩子,2016年起可辦理收養手續。北京市目前已出臺相關規定,鼓勵符合收養條件的寄養家庭收養殘疾寄養兒童和患病寄養兒童。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本市有700到800個家庭有政府寄養的兒童,民政部門每月支付每個家庭約1600元的生活費。
  • 善意收養遇網絡騙局 去掉「灰色」收養的孩子更幸福
    他們,需要被人收養。收養孩子,要受收養法約束。然而,有些人出於良善意願收養孩子,卻並未依照收養法,從而成了「灰色收養」。明知有法律風險,為什麼「灰色收養」還有市場?記者了解得知,一方面,中國存在著數量龐大的等待收養的兒童,只有不到1/7的孤兒生活在兒童福利機構。另一方面,依法依規的收養數量卻在下降。根據民政部2011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全國辦理家庭收養登記3萬餘件,比前一年下降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