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
中國的「洋垃圾」禁令讓美國廢品回收行業一蹶不振。實際上,這是在考驗他們「變廢為寶」的能力。美國廢品商達不到中國的標準,眼看著大量有再利用價值的廢品被填埋,苦果子只能自己吞。這時,中國公司給他們上了一課。
據《華爾街日報》27日消息,近段時間有多家中國公司在美國各地投資、收購垃圾回收廠,引進先進設備,就地將廢品進行回收,處理成原材料後出口。報導稱,這些公司的母公司都是中國國內造紙、塑料加工企業,對業內標準、進出口規範都「很有門道」。
2位打算在美國開廢品站的中國人 圖自華爾街日報
譬如香港玖龍紙業的子公司ND Paper,最近花了1.75億美元買下威斯康辛州和緬因州的兩家廢紙廠,同時又花了5500萬美元收購了緬因州的一家製漿廠。
山鷹紙業的全資子公司GLOBAL WIN,剛在8月以16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威斯康辛州的一家紙廠。山鷹接手後,承諾投資1.5億美元,如今已經盤活這家關閉2年之久的紙廠,並已經僱傭了500號員工。
中國公司引入先進設備 圖自華爾街日報
另一位在美國長期從事廢品銷售的宋先生(Song Lin,音譯),今年在喬治亞州買下了一個空閒倉庫,計劃回收方圓200平方公裡內的廢塑料,處理成塑料原材料後再運回中國。他表示,「中國『洋垃圾』禁令生效後,美國到處都是塑料垃圾。」
將塑料廢品壓製成原材料 圖自華爾街日報
中國自2018年1月起開始禁止從國外進口24種「洋垃圾」, 同時將不可回收物在可回收物中的佔比降低至0.5%。這對美國回收業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禁令生效後,美國西海岸就面臨著廢品堆積的問題。《紐約時報》曾在5月採訪美國第二大(按收入計算)廢品管理公司Republic Services,副總裁凱勒(Pete Keller)表示,公司僅4個月內就已經將2000多噸廢紙送到了垃圾填埋場,「突然間,這些廢品沒地方去了。」
美國大量的廢紙被掩埋處理 圖自紐約時報
對於地方企業、部門來說,中國的禁令已經讓美國廢品回收行業一蹶不振。俄勒岡、愛達荷、華盛頓、阿拉斯加、夏威夷等地的垃圾運輸車已經拒接部分回收廢品。俄勒岡州一家公司直言,「我們已經把所有的廢品都送到了填埋場。」
另一方面,美國正在極力尋找「接盤俠」,部分廢品轉入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地,甚至還包括我國臺灣地區。總的來說,今年前8個月美國出口中國的廢紙量同比下降40%,廢塑料更是跌了93%。
美國廢品出口對華的比重,正在減少
美國如今的窘境,實際上是該國廢品行業管理理念落後的體現——常年來都把「廢品轉移」理解成「廢品回收」。如今中國禁令,讓不少美國廢品商直呼,「是咱自己太懶了」。
美國廢品商發現達不到中國的標準,是因為業內水平在下降 圖自華爾街日報
美國一些企業也已經開始重新制定回收垃圾標準,並考慮增加廢紙專用垃圾桶,以減輕垃圾分揀壓力。當地部分廢品回收企業不惜高價啟用人工智慧完成垃圾分揀。
反觀國內,近年來一方面在收緊進口垃圾檢測標準,另一方面也一直在加強本土生活垃圾的管理。這些經驗讓美國人眼前一亮:今年7月,彭博社還專門介紹了蘭州一家環保企業的「垃圾致富經」。
彭博社報導截圖
長期而言,美國還需提升自身的廢品回收能力。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循環經濟與環境評估預測研究中心副主任杜歡政表示,現在已有許多美國企業甚至中國企業在美國建立廢品處理工廠,隨著廢品處理體系在美國重建,美國對於廢棄物的回收能力會逐漸提高。「但這預計會花上3至5年的時間,此外,其政策體系也要重建,對於廢品處理的政策支持也要重新調整。」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