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推進,從發達國家流入的固體廢物成為了中國環境治理的阻礙,儘管它能夠被工廠加工成工業原材料,但是如果處置不當將對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因此近年來中國開始逐漸禁止洋垃圾進口。在最近中國有關部門更是聯合發布了《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宣布禁止以任何形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任何國家在我國境內傾倒、堆放、處置固體廢物。
這項最嚴「洋垃圾」進口禁令將在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同時它也引來了外媒的關注,畢竟這代表著中國全面禁止「洋垃圾」進口,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進口國,僅在2019年我國固體廢物進口量就達到了1348萬噸,不過由於中國近些年來不斷加強治理工作,「洋垃圾」進口總量實際上也在節節下滑,這印證了有關工作得以有效落實,我國完全能夠根除國內的「洋垃圾」。
如今中國徹底斬斷了「洋垃圾」的進口渠道,從此不再充當世界垃圾桶,這無疑是一個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明智選擇,實際上對「洋垃圾」全面說「不」是中國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必要過程,能夠提高我國自身資源回收利用率,促進支持綠色環保新業態。這項決策不僅能夠切實保護好我們的綠水青山,還能夠倒逼國內企業改革,取得生態、社會、經濟等多方面效益。
不過美媒在報導中也為西方發達國家感到了擔憂,因為中國頒布垃圾進口禁令意味著他們要尋找新的垃圾出口地,而美國在出口垃圾方面又是「領導者」,該國每年都要向中國出口上百萬噸的塑料垃圾,隨著中國禁令的出臺美國等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好日子也就走到頭了,垃圾以後從哪來回哪去,中國絕不再充當發達國家的「垃圾桶」。而發達國家的垃圾回收系統尚且還不完善,印尼、菲律賓和柬埔寨等國也都相繼頒發了禁令,這意味著未來塑料垃圾的處理將成為困擾美國政客最大的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社會上美國長期自詡為「環境衛士」,曾發布《中國破壞環境》清單向我國潑髒水,然而在事實上美國本身就劣跡斑斑,不僅在國內環境保護政策上大開「倒車」,還阻礙其他國家環境治理的進程。除了向其他國家出口垃圾,在現任總統川普的帶領下,美國目前已經退出了《巴黎協定》,不再約束國內工廠排放氣體,這嚴重破壞了全球氣候治理工作。
不僅是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西方發達國家也都存在著環境治理的漏洞,在中國宣布全面禁止垃圾進口後,英國官員甚至直呼沒有能力處理被退回的垃圾。作為發達國家西方世界本應走在全球治理的前列,給其他發展中國家做出表率,但是如今卻失去了大國擔當,變成了全球環境治理的累贅,這不是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表現。
俗話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只有協調好環境治理,才能夠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存,未來中國還將繼續參與全球治理,也奉勸西方國家早日放棄錯誤的發展理念,切實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