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是一項很多人都喜歡的運動,不但可以欣賞祖國大好河山,還能豐富閱歷,增長見識,使人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放鬆。不過在旅途中,搭乘車船時,很多人常會感到氣煩氣躁、嘔吐等情形,這就是所謂的暈車、暈船。當你旅行時碰到這種情形,不但自己無法擁有一次快樂的旅行,而且也會使同行的人感到煩惱。
既想旅遊,又怕暈車,於是,人們只好求助於形式各異的暈車藥。但是這類藥物不但作用緩慢,而且很多人服用後會產生昏昏欲睡的感覺,讓美麗的風光白白錯過。
今天掌門師兄要分享一個三焦經上的一個重要的穴位,它的名字叫關衝穴。他不僅能幫你緩解暈車。如果你知道該穴位的妙用,就可以減輕暈車的痛苦了。
古時候人們乘船出外,防止暈船的方法就是準備四枚銅錢,其中一枚用布綁在無名指指頭上,其他三枚按壓在手背上。今人不用銅錢,只要對關衝穴施行指壓或者艾灸,也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在說關衝穴之前,首先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三焦經。
何為三焦經?
中醫講的「三焦」到底是什麼?中醫把它當做六腑之一,「腑」就是容器腔。胃是一個容器腔,腸也是一個腔,三焦就是把五臟六腑都包括在裡面的大腔。因此,三焦經是人體上一個最大的腑,主一身之氣,說白了就是調氣和調節內分泌的一個大通道。現在西醫所說的內分泌系統實際上就相當於三焦經。三焦經,擅解鬱悶之氣,煩躁之氣,擅消『無名之火』。(氣有餘就是火)三焦經就是主一身之氣得一條經絡,說白了就是調氣的一個通道。
而關衝穴是三焦經上的第一個穴位。它是三焦脈氣所出的井穴,因此也被稱為人體的「出氣筒」。平時我們心煩意亂、心裡堵悶的時候,就應多揉揉或者艾灸關衝穴,把心中的氣給放出去。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衝這個穴位。
穴位釋義
關衝,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少陽三焦經。井(金)穴。關,關卡也。衝,衝射之狀也。該穴名意指三焦經體內經脈的溫熱水氣由此外衝體表經脈,陰性水液被關卡於內。本穴物質為來自三焦經體內經脈外衝而出的溫熱水氣,而液態物由於壓力不足不能外出體表,如被關卡一般,故名:關衝。
取穴位置
關衝穴位於手指,第四指末節尺側,指甲根角側上方0.1寸(指寸)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素問·繆刺論》:邪客於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痺,舌卷,口乾,心煩,臂外廉痛,手不及頭。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疳,壯者立已,老者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數日已。
《針灸甲乙經》:肘痛不能自帶衣,起頭眩,頷痛面黑,風肩背痛不可顧,關衝主之。耳聾、鳴,下關及陽溪、關衝、液門、陽穀主之。熱病汗不出,天柱及風池、商陽、關衝、液門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關衝、竅陰、少澤,主喉痺,舌卷口乾。
《針灸大成》:主喉痺,舌卷口乾,頭痛,霍亂,胸中氣噎,不嗜食,臂肘痛不可舉,目生翳膜,視物不明。
《玉龍歌》:三焦邪氣壅上焦,舌幹口苦不和調,針刺關衝出毒血,口生津液氣俱消。
穴位功能
關衝穴主要用於外感熱病,頭面五官疾患:如頭痛發熱,熱病汗不出,頭眩,頷痛,喉痺,耳鳴耳聾,頭痛,目赤,耳聾,熱病,昏厥,耳鳴,目赤痛,目生翳膜,視物不清,舌強,舌卷,舌裂,舌本痛,口乾,唇乾裂,痄腮,眩暈,霍亂吐瀉,不嗜食,肩臂疼痛不能上舉,掌中熱,瘧疾,中暑,現代又多用關衝穴治療血管性頭痛,結膜炎,角膜炎,急性扁桃體炎及腮腺炎,咽喉腫痛,喉炎,角膜白斑腦血管病,小兒消化不良等,又為臨床急救要穴之一。
穴位功能一:防醉解酒
關衝穴為手少陽三焦經的穴位,能夠促進水液的代謝,也有促進水谷之酒精代謝的作用。在酒後自覺不適但還算清醒時,自我掐按這個關衝穴,可醒神開竅,解酒防醉。若在飲酒前掐按或者艾灸關衝穴,則能夠減少醉酒機率。
穴位功能二:緩解暈車
我們出行的時候,如果遇到暈車的情況,按揉或者艾灸關衝穴,通常很管用。暈車是因為肚子裡有濁氣上來,但只要打幾個嗝,暈車馬上就能緩解。這就是濁氣堵在那兒讓您噁心的原因。而關衝穴是三焦經的一個排氣口,刺激它就能幫助把濁氣散一散,如果再配合勞宮穴,暈車就差不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