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混種交配的結果!不信來看...

2021-01-14 知因knowgene

研究人員表示,混種交配是一個規則而不是例外。


雜交熊具備混合特性。

據國外媒體報導,關於人類的進化史,一直謎霧重重。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當現代人第一次離開非洲大陸後,他們曾經與尼安德特人進行混種交配,這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類基因,並提高了人類的免疫力。正是由於混種交配,人類才成功進化存活至今,而人類的文化也才得以發展進步。然而,由於目前尚無法對遠古時代人類的基因進行分析,因此很難證明當時非洲大陸上存在混種交配。一旦科學家能夠從更古老的人類標本中提取基因序列,就能真正了解混種交配是如何影響人類的進化過程。

在祖先來自非洲以外大陸的人群中,很可能就有尼安德特人的血統。當現代人第一次離開非洲大陸後,他們曾經與尼安德特人進行混種交配,這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類基因。基因分析顯示,歐洲人和亞洲人具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此外,尼安德特人還與丹尼索瓦人進行了混種交配,因此東南亞的一些人具有高達6%的丹尼索瓦人基因。甚至一些祖先從未離開過非洲大陸的非洲人,也具有尼安德特人基因,這是因為3000年前來自歐洲和亞洲大陸的人遷徙到了非洲。許多現代非洲人繼承了這些基因,其中包括尼安德特人基因。

綠洲人比任何現代人都更接近尼安德特人。

如今,一些科學家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們猜測,整個人種都是物種與物種之間混種交配的產物,而人類的成功也正是歸功於這一事實。也許這一猜測並不受人待見,因為它表明混種交配是自然界的普遍現象。棕熊與北極熊相遇後會成功雜交,加拉帕戈斯雀也是混種交配的產物,狒狒與長臂猿也是靈長類的雜交產物。南非開普敦大學的瑞貝卡-阿克曼指出:「百分之七到十的靈長類物種會混種交配。」2015年7月,一隻雜交珊瑚表現出比相互交配的母種更為優異的特性,它可以在繁忙的航道中生存下來,而它的母種則無法生存。

在過去的五年裡,研究人員發現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現代人與人類祖先之間發生過單個混種交配事件。2015年6月,研究人員宣稱,在羅馬尼亞發掘出一具4萬年前的骨骼,基因分析顯示這具骨骼具有迄今為止最大比例的尼安德特人基因。這個「綠洲人」繼承了尼安德特人6-9%的基因。這一基因證據論證了一些解剖學家之前的推斷:綠洲人的下顎骨具有明顯的尼安德特人特點。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大衛-裡奇表示,這一發現實在令人吃驚。裡奇解釋說:「在過去的幾年中,我一直在記錄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之間的混種交配事件,但是我從沒想到會這麼幸運地發現綠洲人這一案例。」

我們許多人身上多少都攜帶有早期人類的基因。

令人不解的是,綠洲人並未將其身上的尼安德特人基因遺傳給如今的歐洲人。顯然,另一些人做到了,因為他們具有這種基因。綠洲人只是混種交配的一個例子,隨著研究人員對更多的古代人基因進行分析,必將發現更多的案例。在《進化生物學》雜誌發表的論文中,阿克曼及其同事主張,混種交配與其它進化過程共同作用「導致人口多樣化」,此外混種交配還能帶來新的特性組合。阿克曼說:「在我們看來,與過去傳統的認識不同,混種交配是一種創造性的進化力量,它能帶來全新的物種和特性。」

通過研究雜交鼠,阿克曼發現混合血統的老鼠常常在牙齒上出現變異,此外體形也會有不同。如果這些新特性對它們有幫助,那麼就會遺傳給下一代。當然,有益特性也會通過偶然變異產生。但是,如果要等到偶然變異發生,可能就會需要很長時間。加利福尼亞大學基因學家拉斯姆斯-尼爾森表示:「混種交配能夠加速這些變化。現代人離開非洲後,與其他人種交配,有利於人們更快適應新環境。

舉個例子,基因證據顯示我們從尼安德特人那繼承了抵禦某些疾病的能力。當現代人首次抵達歐洲,免疫系統就開始啟動,應對當地陌生環境下的各種疾病,而與尼安德特人混種交配的後代則具有更強大的免疫能力。當歐洲人開始殖民統治美洲人,將許多疾病帶入當地,給土著居民造成災難性影響。同樣的情況又發生了。活下來的就是歐洲人與北美洲人交配後生育的那些人。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之間的混種交配也是如此,只不過可能規模更大一些。」

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多次混種交配。

有關混種交配對人類進化至關重要的理論,存在著一個問題,即尚無證據證明在現代人離開非洲之前,人種之間存在任何混種交配。這意味著一部分現代人,而不是所有現代人是雜交人種,並且混種交配事件可追溯的時間並不久遠。關於為何難以找到非洲大陸上的遠古混種交配證據,原因很簡單:科學家目前尚無法對遠古時代人類的基因進行分析。不過,一些研究人員相信,在遠古時代也有混種交配。

2011年的一份研究表明,一些非洲人群具有從現代人祖先分出的遠古人基因。尼爾森指出,如果沒有混種交配就很難解釋這一現象。阿克曼也贊同這一觀點。阿克曼稱:「在遠古時代,曾生存著許多類似古代人的生物,它們相互依賴生活在一起,其中一種生物最終演變成人類。我們無從得知是哪種生物在什麼時候發生了這一進化,但是有理由相信這些早已消失的物種曾混種交配過。」如果尼爾森和阿克曼所言無誤,那就意味著我們都是某種程度的雜交人種。

有一天,我們將獲得更古老物種的基因序列。

通過進一步研究,阿克曼表明:「我們的文化成功歸功於這些遠古時代的交配。在所有進化的人類物種中,只有我們的人種存活到了今天。很顯然,我們繁雜的文化也是我們戰勝其它物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其它物種混合有助於我們改進文化,當我們的祖先與其它物種相遇,他們會共享基因也會共享文化,例如向其它物種學習新技能或養成新習慣,都有利於刺激我們自身的發展。通常我們所謂的創造力就是與其它種族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的結果。」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的西蒙-安德湯表示,在不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熟練掌握了複製、學習和發明等能力,這些特性令人類進化成為今天的文化人。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混種交配對人類的進化過程意義重大。法國波爾多大學研究人員弗朗西斯科-德艾裡科表示:「在過去的一萬年前,我們就開創了許多偉大發明。在那一時期,我們是唯一的人種。這意味著,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創新另有原因,而非混種交配。」美國埃默裡大學研究人員艾倫-斯圖爾茲則認為:「關於人類文化互動與制度的演化過程,我們知之甚少。因此,很難下結論說是混種交配起重要作用。」

某些人的遙遠祖先。

結論的關鍵還是在於基因。有一天,也許是幾年內,科學家將能夠從更古老的人類標本中提取基因序列。只有到那時候,才能真正解開混合交配影響人類進化過程之謎。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去【知因】漲姿勢哦!

相關焦點

  • 混種交配:改變人類基因 影響人類進化
    關於人類的進化史,一直謎霧重重。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當現代人第一次離開非洲大陸後,他們曾經與尼安德特人進行混種交配,這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類基因,並提高了人類的免疫力。正是由於混種交配,人類才成功進化存活至今,而人類的文化也才得以發展進步。然而,由於目前尚無法對遠古時代人類的基因進行分析,因此很難證明當時非洲大陸上存在混種交配。
  • 盤點不同品種狗狗混種交配生出來長什麼樣(圖)
    1、澳大利亞牧羊犬+博美犬(混種交配),狗寶寶長什麼樣子?  混種後:  2、柯基犬+小獵犬(混種交配),狗寶寶長什麼樣子?  混種後:柯基的豎耳朵變成小獵犬的耷拉耳朵了,但是小短腿遺傳了下來!  3、博美犬+哈士奇(混種交配),狗寶寶長什麼樣子?  混種後:  4、金毛+哈士奇(混種交配),狗寶寶長什麼樣子?
  • 幹細胞研究存道德隱憂 或會誕生人類和老鼠混種
    中新網11月29日電 一群美國和加拿大生物學家正在辯論是否應建議進行幹細胞實驗,創造一種人類和老鼠的混種。他們的目標,是要測試不同的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品質和治療某些疾病的潛能。有些生物學家認為,要做到這點,最佳方式是看這些細胞是如何在一隻活動物身上運作的。
  • 百裡香的混種秘笈,跟這些蔬菜混種,不僅收成好還非常養眼
    輪作·混種臺長會在栽種百裡香的盆栽中央輪換混種著當季蔬菜。額,時而種種小番茄,時而種種茄子,時而換換草莓啥的,臺長還嘗試栽種過其他的香草蔬菜。總而言之一句話:輪作+混種=完美盆栽。不信?你繼續瞅瞅。鋪地百裡香混種秘笈茄子+鋪地百裡香茄子最怕缺水,鋪地百裡香喜幹,本以為沒法用易乾燥的籃子栽種,結果在百裡香的保護下居然順利收穫。
  • 人猿混種曾成功受孕 揭秘前蘇聯可怕實驗
    人類與猩猩混種誕下後代,不一定僅限於科幻電影情節。前蘇聯科學家早在1920年代以人工授精技術,試圖製造新物種「猩猩人」。有指實驗曾成功以人類男性精子讓雌性黑猩猩懷孕,並做到足月產子,引發倫理爭議,專門講解懸案的「小烏」介紹過這個實驗的詳情。
  • 混種狗不是最差的,吉娃娃和泰迪犬的搭配你見過嗎?
    什麼是混種狗?所謂混種,就是將兩個不同的品種狗狗結合到一起,原本這兩個都是不同的純種狗狗,在交配之後它們的後代就成了「各取所長」的「混種狗」。混種狗是最不起眼最不值錢的,基本上賣狗的商家都會這麼說。這也難怪了,因為當一隻混種狗出現,那麼混種狗需要找誰交配呢?如果再找一隻不同的品種狗狗,那麼就變得更加混種了。也有說兩隻同樣的混種狗交配,但這種做法實在太少,因為狗可能會出現遺傳病。因為狗是純種的比較有價值,因而混種狗一直沒有被人認可。
  • 人類能否在太空進行交配繁衍?美國嘗試受孕實驗,結果卻出乎意料
    那麼如果地球未來到了無法在人類繼續生存的地步,那麼星際移民或許就是人類最後的選擇,這樣的話,會面臨一個更大的問題:人類能否在外太空繁衍人類?雖然丈夫面對妻子的挑逗很心動,但結果卻非常的出乎意料,他們一共進行了十多次的努力,受到牛頓第二定律的約束,只有一次成功。太空人在太空中都是完全失重的,但凡兩個人想要親密靠近,都會因為引力而被分隔兩方。
  • 人類能在宇宙生下一代嗎?美俄進行太空交配實驗,結果卻令人意外
    浩瀚的太空,一直是人類想像力得以充分發揮的廣闊領域,對於外太空的狂想,延續了整個人類的歷史。人類在能夠進入太空之後,就一直希望能夠殖民外星,為此制定了登月計劃、登陸火星計劃等。如果科技發展到某一天後,人類能夠真的移民外太空了,那麼人類能否在外太空正常繁衍,就成為了科學界需要思考的一個嚴肅的問題。地球表面和外太空的環境相差很大,地球上有一個重力的環境,有空氣存在,而外太空不但沒有重力,也沒有空氣,甚至還有很多宇宙射線。外太空的宇宙射線對於人類的輻射量,超過地球上的100倍。如此巨量的輻射量,對於人類的敏感器官會不會有影響呢?
  • 人類能在外太空生孩子嗎?美日進行的交配實驗,得出的結果太意外
    可是,如果人們真的要考慮到外太空生活,必須要想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在那種特殊且我們從不適應的環境下,人類是否還能正常生殖繁衍呢?這也是一直以來困擾科學家的問題。要知道,太空和地球的生活環境大有不同,太空處於的正是真空狀態中,在這種狀態中,人們必須要克服微重力帶來的不適,在此前,我們看到太空人登陸太空時,並不能像正常在地球生活一樣。
  • 人類祖先或曾與一支「幽靈般」的遠古人類交配過
    科學家發現,在約20萬年前的撒哈拉南部非洲,一支「幽靈般」的遠古人類家系也許曾與現代人類的祖先雜交繁殖過。  這項新研究指出,一種與唾液黏液有關的蛋白質顯示,現代人類的祖先曾與一支早已滅絕的人類分支交配過。而這一支人類距我們的親緣關係比尼安德塔人還遠。
  • 在決定飼養貓的時候,究竟是選擇純種貓還是混種貓呢?
    在決定飼養貓貓的時候,究竟是選擇純種貓貓還是混種貓貓呢?血統和繁殖方面的區別 在寵物貓的分類中,有純種貓和混種貓的之分。這兩種貓咪有著明顯的血統和繁殖方面的區別。純種貓是指祖先都是同一種貓咪的品種,一般都是進行近親交配,而因為近親交配的問題而常造成貓咪先天性缺陷。
  • 為驗證人類能在太空生育,美俄進行的「太空交配」試驗,結果怎樣
    為驗證人類能在太空生育,美俄進行的「太空交配」試驗,結果怎樣對於探索太空,人們總是會有無限的嚮往,在遙遠的天空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秘密呢?實在是非常的吸引人。同樣的對於太空中的生命體,人們對此既感到可怕,又感到興奮,在太空中究竟有沒有生命呢?而生命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 俄羅斯專家培育出「人臉貓」 ,眼神凌厲神似人類
    多年來,她使用選擇性繁殖的方法使小貓看起來更像人類。這些貓的臉看起來跟人臉很像,它們是「貓爸」梵蒂岡(Vatican)和「貓媽」盧西安(Lucien)繁殖的結果。 2 貓咪血統和繁殖方面的區別 在寵物貓的分類中,有純種貓和混種貓的之分。這兩種貓咪有著明顯的血統和繁殖方面的區別。純種貓是指祖先都是同一種貓咪的品種,一般都是進行近親交配,而因為近親交配的問題而常造成貓咪先天性缺陷。
  • 這就是為什麼人類沒有交配季節的原因
    大多數動物都有交配季節,通常是食物,陽光和繁殖力充足的時期。但是人類呢?我們不會冬眠-擁有現代經濟實力的人不必等待季節性資源就能擺上餐桌。作者兼職業媒人多米尼克·克拉克說:「人類之所以沒有真正的「交配季節」,僅僅是因為性愛貫穿全年,而不是在特定時間內保存。
  • 史前人類:近親交配?還是算了吧!
    即便在34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祖先似乎就已經意識到了近親繁殖的消極影響。
  • 為什麼貓交配時,叫聲這麼悽慘?人類與貓科動物,有何不同?
    我們人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幸福與痛苦都來自於兩性之間的那些事兒,人類性行為的演化也深刻影響了人類歷史的發展,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人類性行為的演化。在了解我們自身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我們飼養的寵物。第一:為什麼貓交配時,叫聲非常悽慘?
  • 為啥貓交配時,叫聲異常悽慘?人類和貓之間有何不同?
    人類在研究一項東西的時候必須要由仔細的推敲和實驗才能得到結果,這是一種科學探究精神。  養貓養狗的生活在古時就已出現,不過古代人更喜歡養狗,因為狗可以看家護院,還可以跟隨主人狩獵。而養貓在古代是一種奢侈的消遣方式,這種動物一般都只會出現在富貴人家。
  • 喜歡和好看的人交配繁衍,是人類的特色嗎?
    郭德綱老師被認為是個「看起來很快樂的傢伙」:而餘文樂幾乎跟郭老師五五開,甚至評價還不如郭老師高:而從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僅憑這個視頻的主觀結果來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在它們族群中,只有適齡的男青年才擁有交配機會,而衡量的標準,是看交配季節裡男猴的唇色——適齡的男猴,唇色會變得更紅;更年輕的小夥子,唇色反而會變淡。那麼唇色紅潤的就能走上猴生巔峰,過上幸福生活,而「唇色紅潤」就作為一種生理優勢而存在。
  • 動物在喪失交配能力之前就會死亡,人類為什麼不會?
    為什麼動物喪失交配能力就會死亡?動物之所以活不到喪失交配能力就會死亡,其實是因為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的並不是長壽基因,而是繁殖能力強的基因。除此之外,自然選擇還會有意讓喪失交配能力的個體死亡,比如:一旦喪失交配能力之後,身體的技能就會下降,就會導致非常容易被食肉動物捕食,或者說衰老的食肉動物因為捕捉不到足夠的食物而死亡。比如:獅王在還未喪失交配能力時,身體機能就已經不如年輕的雄獅,導致它們會被新的獅王取締,最終在草原上流浪。
  • 動物在喪失交配能力之前就會死亡,人類為什麼不會呢?
    我們人類一直都在追求長生不老的,但是這也是一個很難達成的目標,在自然界中,衰老是一種非常奢侈,也令人十分討厭的事情,大多數動物都沒有辦法存活到自然衰老死亡的,而是選擇性死亡,比如說動物在喪失交配能力之前就會死亡,人類為什麼不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