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一個規律,半包圍結構的字寫得很好看

2020-12-03 東野牧者聊書法

關注我百家號的朋友可以發現,我們發布的視頻練字視頻中,經常提到一個詞——漢字結構,其實漢字結構無非就是從「上下左右」四個維度來安排的。

顧名思義,上下安排的叫上下結構,左右安排的叫左右結構,延伸一下,上下結構中還包括上中下結構,左右結構還包括左中右結構。

除此之外,還有存在一類結構叫包圍結構,而包圍結構又分為全包圍和半包圍,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半包圍結構的寫法規律。

半包圍結構分為四種,分別是上包下、下包上、左包右、右包左,我們一一來分析:

第一、上包下,舉幾個例字:會、今、令等

這裡有個要點,既然是半包圍結構,就要寫出半包圍結構的樣子,切忌不要寫成全包圍或上下結構。

有朋友會問,怎麼可能呢?下面我寫幾個錯誤的例字,幫助大家理解,如下圖:

上面幾個字,我們把「人字頭」撇和捺的收筆處畫一條水平線,我們發現這三個字的下面部分都在這條水平線的下方,而正確的寫法應該是:撇和捺要把下面的部分包住一些,但不要全部把它包住。

下面我們看一下正確的寫法,如果我們在撇和捺的收筆處,同樣再畫一條水平線,會發現水平線將下面被包圍的部分一分為二(如下圖):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從水平線和下面被包圍部分的位置看出來,上包下這種情況就是要將被包圍的部分露出一部分來,不要一點也不包圍,也不要全部包圍在裡面。

所謂的全部包圍在裡面,是說撇和捺過於舒展,畫水平線之後,下面部分、被包圍的部分完全在水平線之上,圖示如下:

第二、「下包上」,例字:兇、山等。

有些朋友會說山是一個獨體字,如果我們把它分解一下的話,它的確是一個半包圍結構,裡面的「豎畫」可以看成被包圍的部分。

我們選兩種錯誤的寫法畫水平線,如下圖:

正確的寫法還是水平線將被包圍部分一分為二,示範如下:

第三、左包右,例字如下:送、建等。

還是先說一下錯誤的寫法,如下圖:

其中,上面兩個字包圍的外邊框太大,中間兩個字包圍的外邊框又太小,下面兩個字包圍的外邊框太,短顯得右邊太侷促。

正確的寫法示範,如下:

第四、右包左,例字:勾、句等。

還是先寫一下常見的錯誤寫法,如下圖:

正確的寫法示範如下:

我們畫垂直線,可以看到右包左這種情況也是要將被包圍的部分露出一點點來,不要全部被包在裡面,當然也不能出現一點也不被包圍的情況,那這樣的話這個字不完整,顯得鬆散。

總結:

通過以上四種情況分析,我們得出一個規律:半包圍結構的字,被包圍的部分一定要有一部分是露在外面的!

這個規律很重要,大家一定要牢牢記住,並應用到日常書寫當中。

相關焦點

  • 掌握一個漢字規律,寫好半包圍結構的字
    經常提到一個詞——漢字結構,其實漢字結構無非就是從「上下左右」四個維度來安排的。 顧名思義,上下安排的叫上下結構,左右安排的叫左右結構,延伸一下,上下結構中還包括上中下結構,左右結構還包括左中右結構。
  • 掌握八大結構規律,你的鋼筆字不好看都難!
    學習硬筆書法 往往入門易提升難 其實練字百遍 不如多掌握並靈活運用 一些結構規律 分享八大練字的結構規律 幫助你迅速提升硬筆書法
  • 包圍結構的字怎麼寫好?
    包圍結構,就是我們在偏旁部首一節中介紹的字框類。包圍結構的字是由外框和被包圍部件兩部分組成,分為兩面包圍、三面包圍和全包圍三大類。一、兩面包圍1.左上包圍右下結構。指左面和上面有邊框包圍的字。書寫時,邊框要適當縮小,被包圍的部分要向右下方有所顯露。2.左下包圍右上結構。指左面和下面有邊框包圍的字。書寫時,被包圍部分有向上顯露、和與左上齊平以及低於左上三種情況,但絕不可以像右面突出。
  • 掌握不好字的結構規律?那是因為偏旁部首都沒真正學會!
    字總是寫不好看,有的時候是筆畫缺乏細節,而更多的時候是因為字體結構寫的特別散,間架結構的理解和空間距離的掌握不到位而導致字變形。經常有人鬧笑話,一個字寫成了兩個字,就是這種情況,所以,我們在書寫字的時候要掌握組字、接筆位置的細節,才能夠真正改變字體的美觀度。
  • 左下包圍字結構在楷書中是如何佔位的,布局的時候注意什麼
    左下包圍部首在楷書中的佔位是在左下兩個面。半包圍的部分,整體應該向左傾斜,形成一個呼應的關係,面對左下包圍的部首中底部的長捺應該儘量向右邊伸展,應當完全拖住上面內部的部首結構。這是左下包圍的特點。在包圍內字應該右側對底部捺畫還要預留相對的空間舉例幾個字看對應看一下。
  • 包圍結構的字體如何寫好,這些都是基本的方法
    漢字裡面有很多字體的結體是包圍或半包圍結構形狀。針對這一類字體,如何寫好呢?這是很多書法練習者不得不面對的難題。說實話,包圍、半包圍結構的字體確實不好寫。能把它們寫好,要具備一定的書法基本功。今天,夢筆生輝就與大家一起來分享包圍結構字體的書寫技巧,建議收藏好。
  • 看透一個「根」字,你就能看懂很多書法結構奧妙!
    .萬事萬物,皆有規律。寫字亦然。在「一般的好」的標準下,漢字在結構上有四大根本規律,即:重心平穩、布白均勻、三緊三松、主筆伸展。其中,三緊三松是指:上緊下松,左緊右松,內緊外松。我們在此用一個「根」字,來理解一下這些規律。一、重心平穩。上圖中,左邊的字,豎畫寫歪了,字就顯得重心不穩。
  • 隸書學習指南(連載13):三種漢碑的比較~半包圍結構的字例
    半包圍結構的字例(1)「司」字《曹全碑》的「司」字的布局是求巧麗,半外框寫成45度曲角,曲處太窄裡面橫畫只能往左伸展:一是為布局扁平;二是照顧到下面的「口」字的安排。這樣就有長短畫的錯落。簡單的結構布置得很有變化,變成端正秀巧的布局。
  • 名師沈金加書法微課堂 | 半包圍、全包圍結構
    名師沈金加書法微課堂 | 半包圍、全包圍結構 2020-05-30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書法結構|楷書結構10大原則之9--包圍結構變異原則
    全包圍結構、半包圍結構兩種結構構成了所謂的包圍結構。實際上除去全包圍結構之外,半包圍結構還可以細分為左(右)半包圍、上(下)半包圍、左上(右下)半包圍等情形。在對這類文字進行布局的過程中,可以在保證可識性的基礎上將包圍結構轉變為近似左右或上下結構,自然多了一種新鮮感!
  • 「包圍結構」的漢字,書寫時有八大規律!
    漢字結構有「獨體字」與「合體字」之分。其中,「合體字」又可以分為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等。包圍結構的漢字包圍結構的漢字,在書寫時有八大規律!就筆順來說,豎折多是最後寫的。範字如「臣、區、匡、醫」等。第二,上包下:右下為主筆。以「門字框」和「同字框」為代表,其特點是兩豎直且平行,左豎短而右豎長(高字不寫矮),被包部分要靠上。範字如「問、閃、網、同」等。第三,下包上:右下為主筆。
  • 漢字造型規律與筆形結構
    半包圍結構 上包下:同、周、閏。漢字的結構是由橫、豎、點、撇、撩等筆畫組合而成的,就如建築物一般,結構嚴謹、間隙適中、左右均衡,只有掌握了漢字的書寫規律,才能產生優美和諧、富有感染力的字體。
  • 修身書道:破解怎麼寫好字之楷書的結構
    5、全包圍結構的字 全包圍結構的字,大小有很大的變化,如「圖」字要寫得大,「四」字要寫得小,都要隨字而異。具體有兩種情況:一是全包圍結構的字中間部分較大者,中間部分要寫得精緻而有「透亮」的感覺;二是全包圍結構的字中間部分較小者,中間部分要寫得厚重,與外圍筆畫之間要留出適宜的空間。
  • 字體結構如何快速掌握,需要死記硬背嗎?
    其實學習書法,簡單來講,學的就是三大部分:筆畫、結構、章法。 除了「筆畫」可以通過長時間訓練牢牢掌握以外,「結構」和「章法」則看起來有些「虛無縹緲」。 這個「結構」,究竟是指什麼?又如何去練習掌握呢?
  • 楷書間架結構大全(建議收藏)
    書法是一種造型藝術,字寫得是否好看,關鍵在於造型美不美。而每一個字的造型,主要是通過間架結構的安排去實現的。「一字之法,貴在結構」,「結構有道,則字無不佳」。所謂「間架」、「結構」,就是指每個字的組織形式和構成方法。
  • 寫好獨體字?學會這6個小方法,小白也能練好字!
    其實要想掌握獨體字,也需要我們首先熟練掌握橫、豎、撇、捺、點這幾個基本筆畫,並且學會: 類比同類字形總結規律舉一反三 對於獨體字來講,通常我們首先需要考慮的是筆畫的長度,角度,弧度,然後筆畫與筆畫之間需要考慮位置
  • 我鋼筆字寫得這麼爛,能練好毛筆字嗎?
    首先,你的字寫不好是因為缺乏訓練導致的,並非沒有天賦。這些鋼筆字都沒有寫好的人,絕大部分都是因為小時候缺乏對書法的重視造成的。你看古時候的讀書人,基本上都能夠寫得一手好字,如果字寫得不好,估計出門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難不成現在的年輕人變笨了?這肯定說不過去。
  • 練字有規律,掌握間架結構「黃金規律」,就像套公式,屢試不爽
    上一篇文章我們總結分析了硬筆書法楷書間距結構規律「橫筆等距」橫筆等距黃金規律尤為重要,黃自元和田英章都總結過,這篇最完整深受硬筆書法愛好者的喜歡和好評,今天我們一起總結另一個重要間架結構規律「豎筆等距」,這2條規律是硬筆書法最為重要也是使用高頻最好的,熟練運用能讓字立馬有所改觀
  • 楷書半包圍結構字,內外靠攏,內緊外松是什麼佔位方法
    半包圍結構的字,在書法中我們都是清楚,是由內外兩部分合成的字。那麼我們要看兩部分的相對位置關係,有一種就稱為內外靠攏,和另外一種內緊外松。內外靠攏在半包圍結構字中,內外兩部分必須相互靠攏也可以簡單的理解成虛接或者實接。相互形成整體。
  • 世界上最難寫的字怎麼寫?用這2個規律,可以練好所有字!
    這個號稱地球上最難寫的字,讀「biang」,第二聲,是西安的一種美食——biang biang 面。跟我學習硬筆書法的孩子們,都對這個神奇的「biang」字十分敬仰,我偶爾也會讓他們到小黑板上去寫著玩,看誰寫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