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北山石刻中的第一尊大型造像—「毗沙門天王」造像

2020-11-28 星睿談生活

荷塘裡的荷花有別於其他地方的荷花,一眼望不到頭的荷花有接近兩米,據說這裡種植的荷花,其種子曾經搭乘衛星遨遊太空,因此,它生長得如此茂盛。

雖然已經過了荷花盛開的時節,看不到炫耀美麗,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晚秋裡已經開始殘敗的荷葉卻別有一番滋味。

主人安排的晚餐極具鄉土風味,豐富而不鋪張,最讓人難忘的是散發著蓮藕清香的藕羹,乳白色半透明的藕羹既可以佐餐也可以解酒。

酒足飯飽以後,主人安排的最具誘惑的節目就要上映,那就是「夜遊北山」,而且保證打開柵欄,讓我們參觀堪稱國寶的136號轉輪經藏窟,這是北山最重量級的寶物。

讓我們一行人充滿了期待。

北山石刻是大足地區最早的一批石刻,早在唐朝就誕生了。

造型古樸,一看就是典型的佛像造型。

北山石刻主要的看點是觀音,號稱中國觀音藝術的殿堂。

裡面有各種造型的觀音像。

其中媚態觀音的姿態太美了,衣服飄逸,吳帶當風。

北山石刻集中在一個封閉的長廊裡,一共有南北兩段,長300米,長度雖短,造像較小,但佛像造型卻有一萬尊。

北山的晚期佛教造型,雕刻地非常嫻熟,造型優美,恐怕現代人的雕刻功力也超不過前人了。

在我的記憶裡,北山的石刻,其藝術造詣是要高於寶頂山石刻的,它有一種極具感染力的造像藝術,裡面的觀音菩薩千人千面。

而以往每一次到北山參觀,都為無法目睹轉輪經藏窟裡面的珍品感到遺憾。

夜幕下的北山,顯得格外的清靜,燈光裝飾下的龍崗山門欄十分耀眼,過了門欄拾級而上,就來到了北山石刻的長廊。

進門第一尊石像為韋君靖的造像,本屬陝西客籍,原是一名地方小官。

安史之亂後,他趁著時局動蕩,攻佔了大足,自任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揮使,以「節度使」的名義當起了一方霸主。

韋君靖打了一輩子仗,殺人如麻,可能是因為受佛教思想影響,擔心自己曾大開殺戒死後會下地獄。

於是他在北方來的難民中招募了一批畫師工匠,由他個人出資,開始以龍門石窟為藍本,結合地方因素和個人色彩,在大足北山開始較大規模的造像。

恰在此時,大足民間「紅爐打鐵」造就出的龍水五金,使這裡的匠具生產聞名於世,它特別適合在本地摩崖上鑿刻。

公元892年5月的一天,當韋君靖率領他的工匠們在大足北山崖壁上打下「毗沙門天王」像第一錘時,這個為了贖罪的武人,不會想到,他拉開了中國石窟藝術繼雲岡、龍門之後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大規模石刻造像的序幕。

大足北山被淹沒在滾滾的鑿石聲中。

「毗沙門天王」造像,是大足北山石刻中的第一尊大型造像。

毗沙門天王名北方多聞天王,是佛教護持北方的護法神,有趣的是,這尊造像雖說有著一個印度神的名字,身上卻披著中國古代武將的鎧甲。

它和韋君靖時代已流行開的一個傳說有關。

據傳,天寶元年(742年),安西城(今新疆庫車縣)被番兵圍困,唐朝邊將表請救援。

但因路途遙遠,救兵難到,唐玄宗即讓不空和尚請北方毗沙門天王神兵救援。

於是天王金身出現,番兵大敗。

玄宗聞奏大悅,敕令諸道節度所在州府於城西北及營寨並設其像供養。

此後,毗沙門天王被軍旅視為保護神,韋君靖造此像有自我比附為唐之毗沙門王之意。

以大足北山的毗沙門天王為代表,中國化的佛教人物形象成了大足石刻的一個重要特點。

佛和菩薩,他們都長著中國人的面孔,有著中國人的裝飾。

大足石刻完全擺脫了域外佛教雕刻藝術對中國早期石刻造像的影響,創造出了一種純中國式的石窟雕刻風格。

北山佛灣第136號宋刻轉輪經藏窟,俗稱心神車窟。

這窟造像秀美,雕刻精細,力學光學構思巧妙周密,整體安排和諧協調,對比強烈,保存完好無損,有許多藝術家把它譽為宋代石刻的精華和代表。

以前,每一次到這裡都是鐵將軍把門,因為太珍貴了,沒有對遊人開放,只能隔欄遙望。

這次是朋友的安排,才得以進入。

轉輪經藏窟座東朝西。

窟正中鑿一巨大八角中心柱。

柱礎高大,蟠龍纏繞,柱礎上有八角露盤。

露盤周邊浮雕欄幹,欄幹上有數十嬉戲兒童,天真頑皮,活潑可愛。

柱上部作八面形高厚頂蓋,每面以樓閣寶塔為飾。

柱中部縷空環列八柱,支撐於露盤之上,頂蓋之下,成八柱亭式法輪形制。

此轉輪中空透光,圓滿地解決了支撐和採光的矛盾,真是匠心獨具。

轉輪經藏表示法輪常轉,佛法無邊。

窟正壁刻釋迦牟尼,左右刻迦葉、觀音和阿難、大勢至侍立兩側。

左(南)、右(北)壁兩組造像對稱,左刻文殊菩薩、玉印和如意觀音,右刻普賢菩薩、日月和數珠手觀音。

三壁有供養人像6身。

窟口兩側各立一護法金剛,威武兇猛。

左右壁雕像個個性格鮮明,尊尊氣質不同,各具風採,精美絕倫。

窟造像以恬靜的面部刻劃反映其內心之寧靜,以玲瓏的衣冠顯其身份的高貴。

相關焦點

  • 重慶大足石刻景區遊客數量穩定回升
    11月12日,遊客在大足石刻景區參觀千手觀音造像。新華社消息,重慶大足石刻景區6月22日全面恢復對外開放。目前,前來觀光旅遊的遊客數量穩步回升,達到日均2000人左右。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始建於初唐,至兩宋達到鼎盛。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大爺帶自家造像鑑寶,稱是四大天王託塔天王,專家:不是託塔天王
    大爺手裡捧著一尊造像,看上去非常的神勇。這尊造像非常地莊嚴,也很威武,它是哪個神仙的造像呢。主持人問到,大爺說聽別人說是託塔李天王的造像,四大天王之一。大爺希望能夠把其他的三位也湊齊了,大爺對這尊造像的估價師三四十萬。主持人發現這尊造像的底座沒有了,就問大爺,大爺說底座丟了,而且這尊造像的顏色也前後不一樣。
  • 四大天王之一毗沙門天王
    此天王為閻浮提北方的守護神,是一向護持如來道場而多聞佛法的良善天神。在大小乘經典中,常見其護持經典,正法行人及閻浮提的事跡。如:《增阿含經》卷二十六中記載,毗沙門天王幫助一位極其貧困的雞頭梵志,準備種種食具供養佛陀及諸聖眾,乃至修得阿羅漢果。
  • 吐寶鼠,戰爭中走來的神奇寶貝
    據說金鼠是一位天神的法寶,很多古籍中都記載了他指揮金鼠作戰的事跡。後來這位天神,竟然演變成為最大的財神,他的法寶~~金鼠也不再打仗了,反而受到了所有信徒們的喜愛,這又是為什麼呢?在唐僧親筆所著的《大唐西域記》中,最早記錄了一個這樣的故事:當時匈奴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存在。這一年,匈奴發兵十萬,要攻佔于闐國。
  • 大足這個地方相傳建於1144年,不僅山高景美還有神奇傳說!
    妙高山石刻位於妙高山的半山腰陡峭的崖壁之上,這裡造像通編為8號,主要是佛教造像,其中有4個是洞窟,編號為第2號的洞窟尤其受到世人的關注,因為,這是中國儒釋道三教走向融合的一處生動的實例。據考證,這個「天元」並非古代帝王的年號,而是宋代的人們,把宋高宗即位後的第一個甲子年稱為「天元」,「是專門為頌揚宋高宗所為的」(陳明光《大足石刻「天元甲子」紀年考析》)。由此可知,這窟造像的時間是宋南渡後第一個甲子年,也即南宋高宗紹興十四年(1144年)。
  • 中國古老的傳統手工造像技藝——佛教夾紵造像
    夾紵作像其質輕便,利於攜運,若行像為石刻則其重量可知。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行像傳統也流行於中國,另一方面中土寺院規模愈來愈大,佛像製作也變得愈高大,石材或木材取得不易。因此,夾紵造像之法被廣泛應用,夾紵漆像盛極一時。  ▲鑑真大師乾漆夾薴像 日本唐招提寺藏  佛教夾紵造像,是用漆塗裹紵麻布而製成的佛菩薩像,又稱乾漆像、脫空像、搏換像、脫沙像等。
  • 藏傳佛教藝術珍寶:丹薩替造像
    30.大黑天  31.吉祥天女  32.地母四大天王: A.增長天王  B.持國天王  C.廣目天王  D.多聞天王佛塔的護法階梯層還有少數造像的蓮座下方還有一層雕飾繁複的底座,底座上面環繞一周雕飾有渦旋狀的緾枝蓮花,既具極佳的裝飾效果,又彰顯出尊像的聖潔不凡,具有美好的佛教寓意。工藝:一般在25至35釐米之間,稍大者有60至70釐米,其中以30釐米上下尺寸的造像最多。紅銅鑄造,鑄胎厚重,顯示了雄厚的經濟實力。
  • 雅昌帶你看展覽 | 西安博物院中佛造像的「寶相莊嚴」
    其中,我們有國內最早的單體圓雕佛教造像。」西安博物院副院長、研究員王鋒鈞是國內研究佛造像的專家,他這樣概述西安博物院的佛造像專題展。據悉,西安博物院佛造像藏品有四百多件,以石刻和金銅為主,也有鐵材質。「寶相莊嚴」展出了一百多件。其中,有數件國寶級藏品,以董欽鎏金銅造像最為著名。上期我們梳理了基本陳列展「古都西安」,這次我們跟隨王鋒鈞副院長品鑑國內最棒的佛造像藏品。
  • 千年石刻景區登上發展新舞臺 大足石刻研究院升格掛牌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2日17時27分訊(記者 張馨月 劉岱松)今(12)日上午,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館)升格掛牌儀式,在重慶市大足石刻博物館廣場舉行。大足石刻研究院由區政府直屬正處級事業單位,調整為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直屬副廳級事業單位,這意味著以「大足學」為代表的大足石刻研究以及背後的大足全域文旅產業,都將迎來新的發展舞臺。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黎方銀表示,今天的揭牌儀式必將成為大足石刻連綿不斷的厚重歷史中的一個新起點。
  • 丹薩替是何人,這樣的造像你見過嗎?
    丹薩替寺的宗教地位很高,1962年,丹薩替寺被列為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中,丹薩替寺遭到毀滅性破壞。1992年至1993年,西藏自治區文物局投資重建了丹薩替寺。西藏丹薩替寺還有一藝術甚為知名,就是「丹薩替造像」。觀音菩薩被視為保護神丹薩替造像過程貫穿了整個丹薩替寺13─15世紀的發展過程。丹薩替的造像題材廣泛,有上師、本尊、佛陀、菩薩、護法等。
  • 二郎神和毗沙門天王有什麼聯繫
    玄宗無奈,此時有人說為什麼不請毗沙門天王神兵救急呢?此處劃個重點,毗沙門天王,大多時候指的是多聞天王,佛教護法大神,四大尊王之一,有無盡天龍八部和各路神仙隨從,最重要的一點,這位天王左手持一隻雪白吐寶鼠。繼續之前的話題,玄宗在大臣的建議之下,就請了高僧來幫助請神靈助自己退敵。高僧入內,布法儀式,不久,就見天降二三百人的神兵,穿戴盔甲出現在道場。
  • 7-10世紀 銅鎏金毗溼奴造像
    7-10世紀 銅鎏金毗溼奴造像 2、「西起東興」漢傳造像、宮廷銅器展。風格屬東印度佛造像之造型,地域風格明顯,較為少見。此像鎏金大部完好,細部精美,題材少見。
  • 清華藝博呈現唐卡與造像之美,包括沈從文捐贈的降龍文殊
    唐卡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捲軸畫,是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澎湃新聞了解到,展覽「吉祥聖域——藏傳佛教繪畫與造像藝術展」 於4月26日開幕,將首都博物館收藏的26件造像與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的38件唐卡並置展出,呈現唐卡與造像藝術之美。由於疫情影響,目前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並未對外開放,「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經授權,精選刊發展覽中的精品。
  • 老山檀香,佛首造像
    老山檀香,佛首造像整體23×13×33檀香15×8×18㎝高(728克)此尊佛像螺發飽滿,鬃珠圓隆,額際寬平,鼻梁高聳,嘴唇寬厚,雙耳垂綸,蠶節紋簡練有力。胸前結萬字印,著袒右肩袈裟,衣緣鏨刻纏枝蓮紋。
  • 大足石刻景區恢復低風險地區跨省(區、市)團隊旅遊接待
    今日,大足石刻研究院發布《關於調整大足石刻景區旅遊開放政策的公告》,稱從7月27日起,對大足石刻景區旅遊開放政策做出進一步調整,恢復低風險地區跨省(區、市)團隊旅遊接待。根據公告要求,按照「限量、預約、錯峰」的總體原則,大足石刻景區日接待遊客量由不得超過最大承載量的30%調整為50%。在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從即日起,除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外,大足石刻景區恢復其餘跨省(區、市)團隊旅遊接待。境外團隊旅遊接待暫不恢復。據了解,旅遊團隊申報覆核等事項由重慶大足石刻國際旅遊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實施。
  • 和光敦煌丨毗沙門天王
    視頻中的形象取自於敦煌莫高窟第154窟,為毗沙門天王尊像畫,繪製於中唐時期。畫中天王英姿颯爽,氣宇軒昂,外露神威,內蘊平和。其頭戴寶冠,手託寶塔,持戟挺立,腰佩刀劍,身著吐蕃武士常穿的長身甲冑,足蹬戰靴,踏立彩雲。
  • 地藏菩薩大護法-毗沙門天王
    在《佛說地藏菩薩陀羅尼經》中毗沙門天王向佛陀承若如果有很受持未曾有威德照明是眾德本記莂章句陀羅尼神咒 (此咒與地藏十輪經中所說的 具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總持章句是同一個陀羅尼,兩個陀羅尼是不同的譯本,兩者有 一些不同)天王將會擁護此人 增其勢力。
  • 這尊典型扎什倫布寺風格造像,曾引領西藏寫實風尚|一拍即合
    中二手以交叉形式結金剛吽迦羅印並抱明妃,左右手分別持金剛鈴杵,象徵慈悲與智慧雙成,其餘右上手持法輪,右下手持寶珠,左上手持蓮花,左下手持寶劍。六手的持物涵蓋了密教五部的象徵物,如金剛鈴杵代表東方金剛部,寶珠代表南方寶部,蓮花代表西方蓮花部,寶劍代表北方業部,法輪代表中央佛部,標明此尊具有統攝密教五部的地位和功用。
  • 從十尊造像看這場佛教藝術盛宴,丹薩替寺精品罕見亮相
    永樂宮廷造像,大多為尺寸20cm以下的隨身佛,如此件這般27cm的大尺寸佛像,極為罕見。拍賣市場上同尺寸的永樂釋迦造像,曾分別出現在佳士得香港2007年春拍和蘇富比紐約2012年秋拍的拍品中,與此尊藝術特徵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