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溪:河小故事多

2021-01-08 中國水利

周凱平水圖 田曉峰 畫(文章作者提供)

  □林立謹

  平水溪是浙江蒼南一條典型的山區性河道,自福建省福鼎市分水關村發源,向東流向浙江省內,而後與右側松山、左側木寨山的坑澗以及小沿溪、仙堂溪匯合,在橋墩鎮後隆村注入橫陽支江,全長9.07公裡。其上遊山高坡陡,河道比降大,支流呈樹枝狀匯入幹流。中下遊是人口、經濟聚集的平原,地勢平坦低洼、河道比降平緩,宣洩洪水能力差,極易發生洪澇災害。

  源出浙閩分水關

  筆者日前探尋平水溪源頭,看到源頭之水自分水關防禦牆牆根迸出,牆的這邊是浙江,牆的那邊是福建。由於源頭之水東西分流,各入一省,含義獨特,所以各朝代方志都會著重記上一筆。明代弘治《溫州府志》記載:「分水山……與松山連,泉發嶺上,東西分派,以限閩浙……自福建來者,困於陟嶺,至此山下,地名平水,始通舟楫,以達前(錢)倉」。民國《平陽縣誌》有類似的描述:「分水山……與松山相連,泉出隴上,東西分流,以限閩浙。五代吳越戰守於此。其嶺曰分水嶺,水名平水溪……山腰凹處為關,曰分水關」。更有文人墨客,路過分水關,見一水分二省,有感而吟詩作賦。南宋紹興進士黃公度在分水關留詩云:「嗚咽泉流萬仞峰,斷腸從此各西東。誰知不作多時別,依舊相逢滄海中」。清代「盤江逋客」路過分水關同樣吟詩一首:「一道泉分兩道泉,層層松栝翠參天。鷓鴣聲裡山無數,合向誰家草閣眠」。

  分水關作為浙、閩兩省關隘,蒼南、福鼎、泰順三縣通衢,既是商貿要道,也是封建割據的天險。發生在平水溪發源地的第一場戰事,當是明代《弘治溫州府志》記載的南朝陳後主至德元年(583年),豐州(福州)刺史章大寶反叛,率兵攻打分水嶺,永嘉內史毛喜遣兵御之。

  而據清代乾隆《溫州府志》及光緒《泰順分疆錄》等文獻記載,發生在分水關的最悲壯的一場戰爭,應該算是宋景炎二年(1277年),元軍南下,瑞安、平陽失守,宋行軍司馬陳自中隨秀王趙與檡入閩,提兵拒守分水關,阻擊南侵元軍十餘日,守關將士的血順水流染紅了平水溪。

  此後幾百年間,分水關更是戰事不斷,平水溪見證了歷史興衰。

  得名治水古聖賢

  平水溪幹流水源雖在福建省,但河道全線在浙江省蒼南縣橋墩鎮境內,流經的區域古名「平水裡」,因而得名平水溪。「平水」二字含「平治水土」之義,據明代史學家宋濂所撰《溫州橫山仁濟廟碑》及相關歷史文獻記載:西晉時期,古溫州地區隸屬臨海郡,有永寧、安固、橫陽三邑,地皆瀕海,海潮漲到之處皆為鹽鹼之地,而無法耕種,加上「颶風海溢」、洪水旱澇等自然災害頻發,百姓靠天吃飯,生存艱難,以致地廣人稀。

  太熙元年(290年),橫陽邑民周凱,從京城洛陽遊歷歸來,面對故土落後的生活環境,對比「太康之治」的繁華帝都,他萌生了治理開發古溫州沿海平原的雄心壯志。經過細心踏勘、積極謀劃,周凱向邑長提出治洪、治潮、治澇的建議,得到邑長的大力支持,於是率領百姓展開治水。先民們連接土埭,建成海塘,以阻擋海潮侵蝕;挖土築塘,新開塘河,以引導洪水歸槽;疏鑿壅塞,導江入海,以排洩內陸澇漬。周凱率領的這一場治水,持續十年之久,終使平原地區逐漸適合人類耕種棲息,於是人口聚居逐漸增多,經濟活動逐漸頻繁,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從而奠定了古溫州地區從臨海郡析出,單獨設立永嘉郡的地理和經濟基礎。明代弘治《溫州府志》這樣描述:「甌郡三江,曰永寧江,曰安固江,曰橫陽江,自漢有之。瀕江為三監,至晉橫山周公乃疏鑿而通之。於是潮汐有節,境土始闢,生齒日蕃,遂改邑為郡焉」。

  至永康元年(300年),又一場「颶風海溢」襲擊古溫州沿海。面對海水倒灌,家園淪陷,周凱奮起抗擊,最終英勇赴難。為紀念他「平治水土」的功績,邑長命名他的故裡叫「平水」,即現在的蒼南縣橋墩鎮,平水溪也因此而得名。而平水溪沿岸至今留存著周凱古墓遺址,千年來百姓祭拜不斷。

  通閩水路起止點

  明代弘治《溫州府志》記載:「……自福建來者……至此山下,地名平水,始通舟楫,以達前(錢)倉。」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平水溪是古代錢倉(浙江屬地)經分水關至桐山(福建屬地)水路的起止點。

  古代浙江經分水關進入福建的路有兩條,一條是陸路,一條則是水路。水路自平陽錢倉乘船,經橫陽江南港(今稱橫陽支江)候潮而上,到達上遊平水溪上岸,然後登山過分水關。這樣的乘舟行進線路至少持續到清代後期。而後,隨著地勢的變化,《蒼南縣水利志》寫道:「建國前,橫陽支江與鰲江直通,東海潮汐到達橋墩平水溪口,從鰲江候潮乘船可直達靈溪」。這一記載,說明了民國期間,潮水雖然還能漲到橋墩平水溪口,但乘船只能到達靈溪。

  如今,我們只能在古人的詩詞中感受古平水溪寬闊的水面,優美的景觀。宋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知海鹽縣、朝奉郎林仰,由閩及浙,翻越重重山嶺至分水關,正值夜雨初晴,晨煙繚繞,鄉野之中充滿蓬勃的生機。他忽然看到山下平水溪有渡口,可假舟楫前行,一路的辛苦頓時無存,腳步便不由自主地輕快起來,喜悅之情湧上心頭,欣然寫下了《松山》一詩:「梯盡甌閩萬疊山,山中喜見浙中天。好拋靈運崎嶇屐,直上林宗散誕船。曠野夜收桑柘雨,平湖曉浸芰荷煙。宦遊慣作東吳客,相望何人立水邊。」詩人眼中的平水溪水面開闊猶如湖泊,充滿了詩情畫意,令人遐想。

  近年來,水利部門對平水溪開展了小流域治理,防洪排澇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有力保障了兩岸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鋪開,需要我們深入挖掘平水溪的歷史典故、人文遺蹟, 推動水利、文化、旅遊的融合發展,平水溪必將成為平安的河、健康的河、宜居的河、富民的河,百姓心中的幸福河。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21年1月7日

相關焦點

  • 全國「民間河湖衛士」鄭明雷的故事
    近日,水利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聯合發布了「尋找最美河湖衛士」活動結果,趙堡鎮南平皋村黨支部書記、村級河長鄭明雷獲得全國「最美河湖衛士」之「民間河湖衛士」稱號。10月28日,在2020年全市河長培訓班上,他分享的護河故事引來陣陣掌聲。
  • 《探清水河》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如今的《探清水河》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是他背後的悽美的愛情故事你知道嗎?《探清水河》是流行於北京市海澱區火器營村的敘事歌,松老三靠賣大煙為生,松老三沉迷於鴉片,但是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兒,名叫大蓮,大蓮到了說媒的年紀,認識了同村的唱小曲的佟小六,兩個人一見鍾情但是不敢公開。
  • 沿河而行,魚鳥歡快,蘇州河的新故事由此開始
    隨著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濱水岸線基本貫通,新的城市公共空間被打開,新的故事也由此開始。鷺鳥捕魚,生態恢復朱老伯手裡的線盤噝噝地轉,風箏飛到夢清園上空。撲稜翅膀從枝頭竄出的水鳥,和風箏相映成趣。沿岸居民回憶,10多年前夜鷺、白鷺到蘇州河岸棲息,當時人們還很新奇,不知道是什麼鳥,後來經常看見,漸漸得知是鷺鳥。
  • 一起加入「小鸊鷉」 守護最美家鄉河
    為了喚醒更多人關注和保護家鄉河,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宣布2018年將投入250萬元公益金,攜手水利部水情教育中心以及包括本報在內的近30個省市主流媒體,共同啟動「2018江河衛士——最美家鄉河」大型公益環保活動。
  • 一條河 一座城!走通蘇州河:有風景、有生活、有歷史、有故事……
    其實,歷史上的蘇州河也有過波瀾壯闊的時候,那時的她還叫吳淞江,古人無數次在蓴鱸之思中念及的地方。幾乎大半個古代上海,就在她的身畔孕生——唐天寶年間逐漸興盛的青龍鎮,是上海的城市起點;下遊近海處被稱為「滬瀆」,則是上海城市簡稱的命名來源。吳淞江河道曲而多彎,明代散文家歸有光稱其「古江蟠曲如龍形」。因河沙淤積,她漸漸成為了黃浦江的支流。不過,近代上海依然在蘇州河的兩岸起興。
  • 河靜靜:唱響人間正能量
    該作品詞曲歡快、俏皮,把一個沉浸在愛情裡的小女生刻畫得栩栩如生。《愛的冰淇淋》讓河靜靜一舉蜚聲歌壇,獲得了各界人士廣泛的好評。因河靜靜尤其擅長演唱情歌,故獲得了「情歌天使」的美稱。一年來,河靜靜帶著她的《愛的冰淇淋》唱遍了大江南北,所到之處,反響異常熱烈,現場氣氛火爆,歌迷們的瘋狂追捧讓河靜靜深感欣慰。在各界人士的支持和鼓勵下,河靜靜的音樂創作又攀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 小雜魚種類變多 將探索規模養殖 「河小鮮」遊上武漢市民餐桌
    武漢市也將加快這類「土著經濟魚類」的規模化養殖,讓更多「河小鮮」進入尋常百姓家。塘間小雜魚種類變多昨天一早,記者在漢陽王家灣附近的農貿市場發現,這裡正在售賣的小雜魚雖然量不多,但種類卻比以前豐富了不少。其中,小黃骨25元一公斤,小花斑、小刁子、小鯽魚、小麻頭均價30元一公斤,小河蝦50元到60元一公斤,吸引不少市民前來購買。
  • 排查整治2900多處各類河湖問題 持續開展河湖環境整治
    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是非常切合煙臺實際的,2017年中央、省部署全面實行河長制以來,我市將河湖管理和保護工作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最早的河流生態環境沒人管,到河長制湖長制有名有實有能,煙臺一路走來,發生了看得見的變化。實行網格化管理,每條河有人管了。搭建了「河湖長+民間河長+河管員」三級聯動工作網絡,實行河湖警長制,實現了河湖管護網格化管理。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17位漫步者的蘇州河關鍵詞
    李蔓(景觀設計師):民間故事集蘇州河雖然說以前是自然河道,但後來因為防洪及通航等原因將河道渠化。自然彎曲過渡的河流形態被標準化改造為筆直等寬的人工河道,兩側硬質駁岸及防汛牆將水與陸地生硬分割,就像工業化大生產中整齊劃一的產品。
  • 「鳥中老虎」現身撓力河 三位「守護人」講述與白尾海雕的故事
    近幾年,在黑龍江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測人員多次發現並拍攝到白尾海雕的蹤影,18日,三位保護區「守護人」向記者講述了他們與白尾海雕的故事。觀測時發現白尾海雕抓拍到今年「首秀」鄢建賓拍攝3月10日,紅旗嶺農場副場長鄢建賓拍攝到了白尾海雕春返撓力河的照片,「當時發現了3隻白尾海雕,它們停駐在撓力河保護區內一個小溪流處,在我們準備觀測的過程中,警覺的白尾海雕發現了我們,然後就飛向了附近的草甸子裡。」
  • 被大壩攔住的科羅拉多河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溫俊華編譯圖/視覺中國科羅拉多河在美墨兩邊差異明顯在墨西哥邊境城市聖路易斯-裡奧科羅拉多,氣溫上升到45攝氏度,小兄弟倆丹尼爾和迪蘭蹦蹦跳跳地走過科羅拉多河上的一座橋,科羅拉多河是世界上最壯觀的水道之一,但在這裡,橋下卻沒有水流過。兄弟倆順著河岸跑下去,興高採烈地衝過散布在河床上的死水坑。
  • 小安溪河上百噸魚翻白肚(圖)
    近三天的降溫,一潭死水的小安溪河水含氧量銳減,導致小安溪河在銅梁縣安溪鎮至大廟鎮約十餘公裡河段,上百噸網箱魚和野生魚翻起白肚皮,漁民欲哭無淚。  昨日中午,小安溪河在銅梁安溪鎮、華興鎮、大廟鎮的河段,大大小小的死魚隨處可見,正順著河水緩緩漂向下遊。連綿不斷的網箱內,白鰱、鯰魚等更是死成堆。空氣中瀰漫著令人作嘔的腥味。成群結隊的綠頭蒼蠅四處飛舞。三艘漁船正在收網,撈起最後的活魚。
  • 「科普網紅」河森堡分享走紅秘訣:少理論說教,多陳述事實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攝影報導「河森堡」小時候非常仰慕德國的物理學家海森堡,但是他知道自己這一生都不可能取得他那水平的成就,所以就把自己降了一格。「大海之下為江河,他是海森堡,我就是河森堡了。」河森堡河森堡,本名袁碩,北京一位85後青年。
  • 河森堡 「硬核」北京青年
    創新講解方式讓歷史「活」起來作為國家博物館的一名講解員,河森堡將愛國的情感轉化為對中國歷史文物的熱愛,他用創新的故事化講解方式為科普宣教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他吸納和借鑑優秀的人類文明成果積極為大眾傳播中國歷史文化知識。
  • 一組超長圖看民法典 「河小康」的幸福生活!
    大河報特別策劃一組長圖詳看民法典【民法典與「河小康」的故事系列一:河小康誕生記!】從出生到「離開」,民法典為河小康保駕護航!孩子到底跟誰姓?「熊孩子」斥巨資打賞主播怎麼辦?職場遭遇性騷擾如何保護自己?大河報關注民法典草案系列報導第一篇,關注一個人!點開長圖,看河小康誕生記!
  • 北京順義潮白河拍鳥作業,這麼小的地方棲息著如此多的鳥
    在北京順義潮白河向陽閘下的一小片河道內,棲息著很多禽鳥,其中還有北京不常見的鳥種。本圖文是近期在向陽閘下一塊不大的小溼地旁,幾乎沒怎麼走動拍攝的一些鳥類圖片,別看這麼小的地方棲息著如此多的鳥,真是個神奇的地方。
  • 蕭山「幸福河湖」系列作品|一條河與幾代人的相守——聞堰老虎洞河...
    為彰顯治水成效、凸顯治水人物、講述治水故事、挖掘歷史文化,我們組織編撰「幸福河湖」系列作品,以文化人、以史銘古、以事感人、以景動人,引領全民治水、護水、愛水的良好風尚,深化踐行「兩山」理論,努力打造溼地水城的蕭山樣板,厚植蕭山生態文明底色,賦能高質量發展,繪就美麗畫卷。
  • 【河對岸008】跨國無痛當媽 留學生養寵物秘辛
    收聽方式:在Apple Podcasts、Spotify、小宇宙 等RSS播客平臺搜索「河對岸」,即可訂閱收聽。越來越多人呼籲「領養代替購買,絕育代替捕殺」,鼓勵大家救助流浪動物,減少黑心交易。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小狗湯圓的主人Regina,一起聊聊在異國他鄉養寵物的故事,以及我們對國內外寵物環境的觀察和反思。
  • 郭德綱版的《探清水河》讓張雲雷唱紅,但被「師姑娘」超過
    1691年,康熙選滿人擅長火器的士兵組建火器營,專門製造槍炮,兵力達七千多人。地點就在北京西郊的藍靛廠北,倚清水河而建,因為都是八旗官兵,此地就成了滿人聚居的地方。火器營的官兵後來人口越來越多,成為一個大村莊,叫火器營村,很多外地商人來此地做買賣,逐漸形成集市。當年,藍靛廠火器營村是非常繁盛的。滿清滅亡後,八旗子弟自謀生路。
  • 最美遇見:百餘只珍稀候鳥「黑臉琵鷺」出現在深圳河
    拉開客廳的窗簾,晨光中的深圳河如同一條玉帶在眼前流過,距離不過二三十米的河對岸的一小片灘涂上,數十隻珍稀候鳥黑臉琵鷺在岸邊快樂地覓食、嬉戲。△紅嘴長腳鷸。李晶川/攝當記者近日聞訊趕到他那個可以稱作「深圳河觀景臺」的客廳窗前時,一眼就看見河對岸站立著13隻黑臉琵鷺。另外,還有近百隻綠翅鴨、反嘴鷸等其他候鳥。「今天黑臉琵鷺不算多,11月中旬的一天,我自己數到過100多隻。」唐先生和他的鄰居們認為,這麼多珍稀候鳥的到來,說明深圳河的治理確實已經有了實質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