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之最:灰鸚鵡
鸚鵡是世界級名鳥,也是著名的觀賞鳥類,鳳頭鸚鵡類、鸚鵡類都種類繁多,鸚鵡科就達339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大洋洲、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主要產於大洋洲,如澳洲的王鸚鵡(見下圖)。我國種類較少,有7種,都是瀕危保護鳥類。
澳洲的鸚鵡種類繁多,十分獨特,色彩豔麗,如彩虹鸚鵡(見上圖),是鸚鵡家族中較小的一種,其大小介於最小的虎皮鸚鵡(具體見:家禽馴化之源之七)和最大的非洲灰鸚鵡之間,與人關係好,像狗一樣認主人,是著名的寵物,如人們最熟悉的虎皮鸚鵡和葵花鳳頭鸚鵡等。
鸚鵡主要是熱帶,亞熱帶森林中羽色鮮豔的食果鳥類,為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鸚鵡的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南美最著名的種類金剛鸚鵡族,如名聲遠播的黃藍金剛鸚鵡7(見上圖)。鸚鵡中體形最大的當屬紫藍金剛鸚鵡(見上圖),身長可達100釐米,分布在南美的玻利維亞和巴西。非洲最著名當屬情侶鸚鵡和灰鸚鵡,非洲灰鸚鵡是非常聰明的鳥類,也是學話最多的鳥。
鳥類之最:灰鸚鵡
類 別:攀禽 科 屬:鸚形目鸚鵡科屬非洲鸚鵡屬
原產地:歐亞 瀕危指數:漸危
美麗指數:★★ 奇特指數:★★★
鸚鵡的絢麗多姿在全球眾多鳥類之中也是數一數二,體型獨特,種類繁多,色彩豐富,成為環球最珍貴最受寵的花鳥。金剛鸚鵡族代表著南美熱帶鸚鵡的多姿,體型巨大,品種繁多,色彩豔麗,如超級觀賞名模--五彩金剛鸚鵡(見上圖)。澳洲是鸚鵡的天堂,種類比南美更多,變化更多,不少羽色極為豔麗,如玫瑰鸚鵡類的紅玫瑰鸚鵡(見上圖)。
非洲的鸚鵡既不像澳洲豐富多彩,也不如南美獨特壯觀,非洲的鸚鵡種類4屬22種,花鳥市場的寵兒情侶鸚鵡就是非洲的特產,也稱牡丹鸚鵡,體型較小,被譽為愛情鳥,如紅頭情侶鸚鵡(見上圖)。情侶鸚鵡屬9種,體小尾短色豔,能學些技巧和說話,好與其他鳥類爭鬥,如費氏情侶鸚鵡(見上圖)。
非洲最有名的大型鸚鵡是非洲灰鸚鵡,也是大型鸚鵡中十分受歡迎的種類,羽色雖不像大多鸚鵡如此豔麗,一身灰色倒是極為獨特,特別高超的語言能力有效彌補了外形色彩的單調,非洲灰鸚鵡也因智商和語言能力都是鸚鵡中最出色而著稱。
非洲灰鸚鵡為鸚形目鸚鵡科非洲鸚鵡族的大型鸚鵡,體長33-41釐米,體重480-560g,尾巴短,頭部圓,面部長毛,喜攀爬,不善飛翔。身體為深淺不一的灰色,臉部眼睛周圍有一片狹長的白色裸皮;頭部和頸部的灰色羽毛帶有淺灰色滾邊,腹部的灰色羽毛則帶有深色滾邊;主要飛行羽灰黑色;尾羽鮮紅色;鳥喙黑色,虹膜黃色。隨著年紀漸長會變為黃色,奈及利亞地區的非洲灰鸚鵡體色一般較深。
非洲灰鸚鵡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及西部,西從幾內亞比索起,東到肯亞西部,有2個亞種。灰鸚鵡,也稱剛果灰鸚鵡,身上羽毛逞銀灰色,尾羽鮮紅色,喙部為黑色;提姆那灰鸚鵡(見下圖)並不常見,外表跟非洲灰鸚鵡近乎相同,但體形卻明顯較小,身上的銀色羽毛則較深色,尾羽逞紅褐色,喙部為粉肉色,性格較活潑,相比沒那麼害羞,模仿人語能力跟灰鸚鵡不相伯仲。平均壽命約50年。
非洲灰鸚細分還有加納灰鸚與喀麥隆灰鸚(見上圖),外表幾近相同。加納灰鸚只棲息在幾內亞灣的普林斯波島與比歐克島上。灰鸚鵡主棲息在低海拔地區,雨林、森林邊緣地帶、紅樹林地、熱帶稀樹草原、農作物區都是它們主要的活動地區,群居性,喜愛在近河流與湖泊邊的樹上或棕櫚樹上棲息。
非洲灰鸚鵡通常棲息在低海拔地區及雨林。群居性,喜愛在近河流與湖泊邊的樹上或棕櫚樹上棲息,覓食的時候通常一小群一起行動。
非洲灰鸚鵡喜食各類種子、堅果、水果、花蜜、漿果等,有時也會至農作物田園中覓食,造成農業損失,尤其是玉米田。
非洲灰鸚鵡繁殖期開始於3歲左右,繁殖季節因地而異,東非約在1至2月及6至7月的乾燥季節中,築巢在離地10-30m高的樹洞內,通常一窩產2-3顆蛋,偶爾4顆;剛引入飼養的灰鸚鵡成鳥通常十分緊張與不安,尤其是野生。
非洲灰鸚在所有鸚鵡愛好者中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品種,用「最聰明的鳥」來形容也不為過,也是已知的幾種可以和人類真正交談的動物之一;即使是最漂亮的灰鸚鵡亞種,也不能和其他鸚鵡相比,但他們用高智商彌補了外貌上的平庸,這也使得他們成為知名度最高的寵物鳥之一。
非洲灰鸚鵡羽毛加上鮮紅的尾巴,的確是與眾,最神奇的是非洲灰鸚鵡能學會800多個不同單詞,也是學話最多的鳥。以擅仿人語聞名的非洲灰鸚,一直是寵物鳥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種類之一。非洲灰鸚鵡高智商與優越的模仿能力通常是最為人所稱道的天賦,也是世界各地中大型鸚鵡中最常見的種類之一,從小飼養的灰鸚鵡不但受人喜愛,且十分乖巧、親近人且安靜,的確是中大型鸚鵡中最佳的選擇之一。
非洲灰鸚鵡作為著名的寵物,野生種群大量被捕捉,數量大量銳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