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實現成年果蠅中運動控制迴路的重建

2021-01-08 科學網

科學家實現成年果蠅中運動控制迴路的重建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5 14:58:32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Wei-Chung Allen Lee及其研究組通過使用自動化透射電鏡,實現對成年果蠅中的運動控制迴路的重建。這一研究成果於2021年1月4日在線發表在《細胞》上。

為了研究運動行為的潛在迴路機制,研究人員使用了連續截面電子顯微鏡(EM)來獲取包含成年雌性黑腹果蠅腹神經索(VNC)的突觸解析度數據集。為了生成此數據集,研究人員開發了GridTape,該技術將自動序列部分收集與自動高通量傳輸EM相結合。使用這個數據集,研究人員測試了神經元網絡,該神經元網絡通過重建控制肢體的所有507個運動神經元來控制腿和翅膀的運動。

結果表明,一類特殊的腿部感覺神經元直接突觸到運動神經元,而在身體兩側都具有最大口徑的軸突,這代表了快速肢體控制的獨特途徑。研究人員提供了對數據集的開放訪問和註冊,以及標準圖集的重建,這能夠將EM和光學顯微鏡數據之間的細胞匹配。研究人員還提供了GridTape指南設計和軟體,從而使大型EM對科學界來說更易於訪問和能夠負擔。

附:英文原文

Title: Reconstruction of motor control circuits in adult Drosophila using automate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uthor: Jasper S. Phelps, David Grant Colburn Hildebrand, Brett J. Graham, Aaron T. Kuan, Logan A. Thomas, Tri M. Nguyen, Julia Buhmann, Anthony W. Azevedo, Anne Sustar, Sweta Agrawal, Mingguan Liu, Brendan L. Shanny, Jan Funke, John C. Tuthill, Wei-Chung Allen Lee

Issue&Volume: 2021-01-04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circuit mechanisms underlying locomotor behavior, we used serial-sectionelectron microscopy (EM) to acquire a synapse-resolution dataset containing the ventralnerve cord (VNC) of an adult femal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To generate this dataset, we developed GridTape, a technology that combines automatedserial-section collection with automated high-throughput transmission EM. Using thisdataset, we studied neuronal networks that control leg and wing movements by reconstructingall 507 motor neurons that control the limbs. We show that a specific class of legsensory neurons synapses directly onto motor neurons with the largest-caliber axonson both sides of the body, representing a unique pathway for fast limb control. Weprovide open access to the dataset and reconstructions registered to a standard atlasto permit matching of cells between EM and light microscopy data. We also provideGridTape instrumentation designs and software to make large-scale EM more accessibleand affordable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DOI: 10.1016/j.cell.2020.12.013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1683-4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果蠅雌性交配的神經迴路機制
    研究揭示果蠅雌性交配的神經迴路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26:50 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Barry J. Dickson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為什麼果蠅求愛姿勢會變化?普林斯頓:通過看,揪出背後的神經元...
    之前為了探究大腦的奧秘,科學家們可謂是嘗試了各種各樣的辦法:直接觀察活體大腦→光脈衝控制神經元→構建複雜裝置和虛擬實境環境。其實,只要能準確、高效地觀察動物行為,就能探究大腦中的神經元。接著,有些科學家就開始採取相反的策略做研究。他們把動物放在受控制的環境中,讓它們做簡單的二元決策,例如在迷宮裡面是左轉還是右轉。但是人為的幹擾也損害了對自然行為的理解。於是乎,科學家們通過「更定量地思考行為」來讓這個領域變得更加現代化。
  • 斷路器防跳迴路_斷路器控制迴路_斷路器信號迴路
    斷路器防跳迴路_斷路器控制迴路_斷路器信號迴路 佚名 發表於 2017-08-20 10:45:16   斷路器防跳迴路的設計千差萬別。如何把控制迴路和防跳迴路很好地結合起來,是工程技術人員最關心的問題。
  • ...科學家在果蠅中觀察到一種與阿爾茲海默病相關的異常基因複製...
    在7月23日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聖安東尼奧健康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基因複製粘貼活動在有tau蛋白病變(一類神經退行性疾病,包括阿爾茲海默病)的果蠅模型中顯著增加。研究者們還發現,拉夫米定--一種被批准用於HIV和B型肝炎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減少了這種複製行為,並減少了果蠅大腦中神經細胞的死亡。
  • 提高多巴胺誘發果蠅「同性戀」
    果蠅的求偶行為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包括六個步驟:雄蠅轉向雌蠅,拍打,唱求偶歌,舔雌蠅尾端,試圖交尾和交尾成功。雖然求偶行為通常發生在異性之間,但某些基因的突變和異位表達可以誘發雄性果蠅間的求偶行為。多巴胺是一種重要的神經調質,它參與許多簡單行為和複雜行為的調控。多巴胺系統對性行為的調控在哺乳動物中已得到廣泛研究。一些研究曾表明,在果蠅中多巴胺系統可以調控求偶過程中雌蠅的接受性和雄蠅的求偶域值。
  • 德國科學家開發出對付蚊子和其它害蟲的新策略
    [導讀] 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研究者們正在開發一種新的物種特異性策略,在不危害環境的前提下,使害蟲得到有效控制。南美洲正在和傳播黃熱病、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的亞洲虎紋作鬥爭。在中歐,葡萄酒行業和水果種植者正在擔憂,醋蠅類中一種被稱為斑點翅果蠅的傢伙會導致大範圍的作物歉收。
  • 液壓系統工作中泵-缸式容積調速迴路原理詳解
    容積調速迴路按油液循環方式的不同分為開式迴路和閉式迴路兩種。前者油液在油路的循環路線為:泵的出口一執行元件一油箱一泵的入口。其特點是油液在油箱中得以較好冷卻,且利於油中雜質的沉澱和氣體的逸出。但油箱尺寸較大,汙物容易侵入。而後者油液在油路的循環路線為:泵的出口執行元件泵的入口,即油液形成閉式循環。
  • 想實現一個開關控制三個燈,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接線?
    一個開關控制三個燈,家居雜壇認為有下面兩種理解:第一種方式就是三盞燈由一個開關同時控制,三盞燈同時亮和同時滅;第二種理解就是三盞燈由一個開關控制,這三盞燈可以各自亮和滅,互不影響;下面就這兩種控制方式家居雜壇分別來給大家分析燈的接線。
  • 幼年時期遭遇的社會孤立會破壞特定的大腦迴路
    即使現代化的數字平臺讓溝通變得越來越緊密,但是社會中的年輕人依然會感到孤獨。COVID-19的流行迫使許多國家實行了隔離政策,這引起了人們對社會孤立和孤獨心理造成的嚴重後果的廣泛關注。哺乳動物幼年時期的社會孤立,對其成年後的大腦功能和行為有很大危害,但其潛在的神經迴路機制仍是一個謎。
  • 上海交大醫學院吳皓/華雲峰團隊實現耳蝸神經迴路的超微結構解析
    該工作中,研究者通過連續切片掃描電鏡(serial block-face scanning EM)重構了目前最大且具有突觸解析度的小鼠耳蝸神經迴路,並首次對一系列關鍵超微結構進行了量化。發現在成年小鼠耳蝸中,一些聽神經可同時接受來自單個毛細胞不同位點或相鄰毛細胞的信號。而除了接受來自毛細胞的信號,聽神經還受中樞傳出神經的支配,來調控其活動(例如我們可以通過注意力的轉移屏蔽聲音的感知)。研究人員發現中樞對耳蝸聽神經的調控具有強度特異性,可選擇性調控感知不同聲強的聽神經。另外,研究者還發現了一類新的突觸連接。
  • 果蠅愛吃水果?錯,其實果蠅不吃水果,消滅它們有這些方法
    要問我夏天什麼蟲子最討人厭,我肯定會仰天長嘯大喊三聲:果蠅!果蠅!果蠅!反正大家對果蠅肯定不陌生,它們長得很像蒼蠅,只是體型迷你了許多。但有時候就算及時清理垃圾也沒用,果蠅體型很小,會鑽紗窗,你家樓上樓下的鄰居家如果有果蠅,也會順著紗窗飛進你家,大夏天的也不能一直關窗戶悶著,簡直喪病!好了,發洩得差不多了,我們來好好認識一下果蠅吧。果蠅,正式名黑腹果蠅,學名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雙翅目、果蠅科、果蠅屬的成員。前面講了果蠅的種種惡行,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果蠅是對人類貢獻極大的幾種動物之一。
  • 時控開關在風機控制應用中的問題分析
    白溪水電站利用微電腦時控開關對通風機進行時段啟停控制。但在改進過程中,出現了按下緊停按鈕,而風機卻無法停止的現象。針對風機控制電路進行詳細的分析發現,是由於風機控制電源與微電腦時控開關之間形成了新的迴路,導致風機控制接觸器不能釋放引起的。水電站暖通設備是為了保證廠房內主輔機設備在相對恆定的溫度、溼度下穩定工作而專門設置的。
  • 我國科學家發現遠古動物的巨型精子,竟比動物本身的體長還長
    很多朋友都知道卵子細胞是人體中最大的細胞,人眼甚至可以直接看到,但是與卵子同為生殖細胞的精子,體積就比卵子小多了,通常精子的長度在40~60微米之間,寬度在3微米左右,因為體積比較微小,人眼無法直接看到精子。
  • 果蠅新研究:出現的求偶和攻擊行為都只因為性別不同?
    現在,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兩個性別決定基因影響果蠅行為的分子機制。他們的研究發現,雄性果蠅的求偶和攻擊行為是由兩個不同的基因程序調節的。這兩項研究結果都發表在2020年4月21日的《eLife 》雜誌上,它們證明了性和行為之間的聯繫有多麼的複雜。
  • 合成生物學編碼「基因迴路」 MIT技術革新腫瘤免疫療法
    基因療法經過多年發展,近年已成為生物技術研究中最熱門的領域之一。有些基因療法通過提供健康基因替代突變基因來起作用,如Spark Therapeutics的眼藥Luxturna;有些基因療法則是通過沉默引起疾病的基因起作用,如Alnylam Pharmaceuticals的RNA幹擾療法Onpattro。
  • 科學家通過技術控制猴腦「做決定」,Ai控制人類大腦,或已不遠
    大腦是人體中最複雜的部位,在人類的大腦中有一個特殊的區域被稱為關鍵腦區,它能夠評估人類對外界信息作出反應的重要機制,可以指導各種行為,不僅僅是選擇。它們可以指導學習,情緒和運動控制方面等。在這個腦部區域中神經元能夠被最重要的信息所激活,人類大腦中的神經元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彼此相互連接組成了極其複雜的神經網絡,很多人會問到這些神經元是如何傳遞信息呢?
  • 研究揭示斑馬魚決策的神經迴路
    研究揭示斑馬魚決策的神經迴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4 9:41:26 美國哈佛大學Armin Bahl組發現斑馬魚幼體證據積累和決策的神經迴路。
  • 科學家首次實現對魷魚的基因改造
    科學家首次實現對魷魚的基因改造  Winnie Lee • 2020-08-03 18:13:35 來源:前瞻網 E2302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