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高莉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北京訊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實施以後,社會迎來了生育「二孩」的高峰,然而託幼服務設施配套的短腿,使得「二孩」成為家庭的甜蜜的負擔,一些職場女性不得不辭職回家照顧幼兒。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婦聯副主席高莉在全國兩會呼籲:加強3歲以下嬰幼兒託幼機構建設,切實解決兩孩家庭的後顧之憂。
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全國迎來生育的高峰,2016年僅安徽省共出生了90.2萬人,較2015年同期增加6.6萬人,這些對託幼機構建設提出了嚴峻挑戰。
託幼服務是社會公益性事業,更是貫徹落實「全面兩孩」政策的重要環節。高莉在調研中發現,隨著託幼需求的增加,託幼公共服務體系仍不完善。接收3歲以下嬰幼兒的託兒所和託兒班嚴重萎縮,入託難、入託貴現象突出,很多女性在生育後被迫辭去工作在家照料嬰幼兒,「二孩」成為育齡家庭的「甜蜜的負擔」。
高莉認為,託幼的公共服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婦女和家庭的生育意願。如果以幼兒照料為主體的其他配套政策不能及時出臺,將難以有效調動婦女的生育積極性,也難以實現國家調控人口結構的目標。
高莉表示,隨著「全面兩孩」政策的放開,教育領域將受到重大影響,學前教育作為教育領域的領跑,最先受到影響,更需要儘早做好預測和分析,積極尋求對策,保障「全面兩孩」政策增加的學齡前兒童可以共同起跑,保障有生育意願的婦如「懷得上、養得好、育得優」。
為此,她建議加強對託幼服務體系的規劃布局。一方面加大城鄉居民小區託幼機構的配套建設,適度擴大面向3歲以下嬰幼兒的託幼服務;另一方面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真正做到擴大總量、調整結構、健全機制、提升質量。鼓勵有條件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自辦「託育所」和母嬰室,緩解社會壓力,解決育齡婦女後顧之憂。
「幼有所育」包括「學育」和「家育」,僅靠哪一方都難以實現,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發力,共同推動學前三年教育更充分更均衡地發展。高莉建議,各級政府應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到針對3歲以下嬰幼兒託兒所、幼兒中心等機構的建設運營,不斷拓展和豐富託幼服務形式。可通過購買服務、財政補貼、減免稅收等方式,支持和引導民辦託幼園所積極提供質優價廉、中低收入家庭負擔得起的託幼服務,為「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和婦女兒童事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環境。(特派記者 黃娜娜 汪喬 攝影 喻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