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猴」買賣見風潮:非法野生動物貿易觸目驚心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羊城晚報記者朱紹傑

實習生馬薇

一場「日本石猴」事件,引來國內一些科普媒體以及很多熱心公益與保護野生動物的人們一片沸沸揚揚的指責聲,普遍認為:「相信大多飼養者都充滿愛心,對猴子是關懷備至的。但把猴子當寵物最終只會是一個對人、對猴都充滿危害的雙輸結局。真正需要討伐的,是那些從事非法買賣的商家」。

的確,從這隻「石猴」身上,我們能看到如今年輕人熱捧的「萌寵」們有多萌、多另類。不過輕輕吹開這陣風潮表面那層浪漫、可愛的夢幻彩泡,不難看到一場場張牙舞爪的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正猖狂進行著。你也許不敢想像,國際刑警組織已聲稱,無論規模還是利潤,「野生動物貿易已堪稱世界第二大非法貿易,僅次於毒品,比軍火還厲害。」

「石猴」見風潮———

有買賣,就有傷害

今年「六一」過後,微博上瘋狂轉載著一系列關於一隻名喚「悟空」的寵物猴的可愛造型照片。「悟空」的主人稱,這是他用15000元從網上購買的一種「日本袖珍石猴」,賣者稱這是「國家唯一允許私人飼養的寵物猴」,「成年後也僅有一個大可樂瓶大小」。

網友們一片叫「萌」聲中,卻夾雜著不少專業人士的好意提醒。比如「並不存在『日本石猴』這一種猴類,照片中的小猴子實際上是一種獼猴,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又如「野生動植物保護機構有規定,部分動物不可私自飼養,如需飼養必須到相關部門進行申請並獲得審批」等。很快,「悟空」的主人便在微博中透露,這只可愛的小猴子已被送到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飼養。紅山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在辯認後也懷疑這隻「石猴」為「日本獼猴」,只是還有待DNA鑑定才能確定。

不過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中國項目華南分項技術官員張明霞明確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所有靈長類動物都不能擅自私養,要受到《野生動物保護法》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貿易公約》統一監控管理。她認為這種被當成寵物販賣的猴子之所以用「日本石猴」命名,可能一方面是在規避相關法律問題;另一方面是在利用人們的獵奇心態,「感覺越新奇的東西,可能就越多人想養」。她認為這種猴子只可能有兩個來源:專業飼養機構或野外捕捉。不管來源是哪個,它被放入市場販賣已屬非法貿易。

的確,像「日本石猴」這樣的「萌寵」,至今仍相當有市場。因為傳統寵物的概念已被顛覆,追求異端被很多人當成一種時尚。以前僅僅是聽上去都覺得害怕的一些物種,比如蟒蛇、蜘蛛、蜈蚣、蠑螈、蟑螂等,都成為了「萌寵」———即另類寵物。據一項不完全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內地已有過百萬18至30歲的年輕人都是另類寵物愛好者。像其他寵物消費一樣,開另類寵物店將刺激和帶動又一個新的供需鏈,市場商機早已不可阻擋。這種非常規寵物的叫價甚至隨著種種新聞報導節節上升。據了解,在廣州一些花鳥市場及寵物店中,「萌寵」正連飆高價:一對「獅子兔」售價1.6萬元,一條「龍魚」8.8萬元,一隻七彩蜥蜴也能叫價上萬元。而已被指「非法貿易」的「寵物猴」在網上也仍有人在叫賣:一隻本地繁殖的「石猴」過萬元,「進口日本石猴」則叫價一隻6萬元。

「果殼網」主編徐來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像「日本石猴」這樣引發「萌寵」風潮的事,並不是頭一遭。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臺灣的一檔綜藝節目曾通過合法途徑找來一隻嬰兒紅毛猩猩當嘉賓,其憨態可掬的模樣頓時引發臺灣島上一輪紅毛猩猩寵物風潮。隨後,大批的野生紅毛猩猩被走私到臺灣當寵物。據事後估算,大約有1000多隻猩猩被運抵臺灣,由於捕獵與運輸的不容易,這意味著有4000-9000隻猩猩在過程中死去,而這個數目已佔整個該野生種群的10%以上。

「日本石猴」只是眾多野生動物非法貿易中的一例。亞洲人熱衷於猴子等靈長類動物也並非一朝一夕。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亞洲蜂猴也因其巨大的眼睛、圓滾滾的腦袋和緩慢的動作,一度成為人們追捧的「萌寵」。它們常見於各類非法貿易途徑,在東南亞旅遊城市的酒吧街上就會有不少小販向遊客推銷,在中國的一些網站上也能輕而易舉搜索到賣家。研究蜂猴的英國科學家安娜·內卡莉絲指出,亞洲蜂猴最大的貿易市場就在日本和中國。

「通過網絡平臺的展示,消費人群變得更易聚集,從而更容易促成這類非法貿易。」徐來指出,「很多媒體在報導中,為了搶讀者眼球,往往更強調這類寵物的造型可愛、新奇、珍貴,這實際上是在傳遞錯誤信息,助長這類『萌寵風潮』,讓人忽視了野生動物貿易的非法性。」  

溯源爆黑幕———

比軍火貿易更猖狂

有統計稱,目前進入中國的另類寵物大約已有500多種,甚至仍以每年再多兩種的速度遞增。這些物種從哪裡來的?徐來分析,像獼猴這樣的國家保護動物來源一般只能是境內外走私市場、非法地下繁殖或者某些合法的繁殖機構。

所謂合法,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飼養猴類是需要取得省林業部門的飼養繁殖許可證,運輸則需野生動物運輸許可證。國家林業局1991年頒布、施行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第三條已明確規定,只有具備「有適宜馴養繁殖野生動物的固定場所和必需的設施」、「具備與馴養繁殖野生動物種類、數量相適應的資金、人員和技術」、「馴養繁殖野生動物的飼料來源有保證」這三個條件的單位和個人才可以申請《馴養繁殖許可證》。也就是說,一般家庭飼養猴類不合法,普通網絡賣家也不可能通過合法渠道獲得《馴養繁殖許可證》甚至合法販賣。那麼這種寵物來源應該只能是走私或非法地下繁殖了。

張明霞指出,這些非法貿易帶來的另類寵物所涉及的物種主要是靈長類、龜類和鳥類等。「其中龜類和鳥類(主要指鸚鵡)大部分是從國外來的,其中有一些品種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定為非常瀕危的物種,例如來自馬達加斯加的兩種龜類,如今在寵物市場上竟能見到,甚至要價高達五六萬。」

徐來還提到:「去年上映的一部卡通片《裡約大冒險》,反映的是全球鸚鵡非法貿易的事實。在片中成功逃脫魔掌的小藍金剛鸚鵡,現實中卻沒有這麼好運氣。有資料顯示,它們已經因非法貿易而在野外絕跡。」

其實,野生動物貿易現在已經是全球問題。除寵物這類新興行業外,野生動物貿易還涉及眾多領域,如皮革、藥物、裝飾品。

 

「以穿山甲為例,其販賣利潤甚至已超過毒品。」國際刑警組織稱,無論規模還是利潤,野生動物貿易都堪稱「世界第二大非法貿易」,僅次於毒品,比軍火還厲害。「在討論中國問題時我們發現,這些動物很有可能是從世界各地進入中國,也有可能是從中國運到國外去的。」

從一些統計數據中也可以看出非法野生動物貿易規模之大。2010年6月,在廣東江門查獲一起販賣穿山甲的案件,有約值520萬元的穿山甲被截獲。今年4月,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局在全國範圍內部署和組織了「打擊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網絡犯罪和非法貿易活動」的專項行動,專項行動中,偵破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案件案值超過700萬元。

盜獵行為一直是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產業鏈的「上遊」。據張明霞介紹,賽加羚羊本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但現已在中國境內滅絕,只有少數分布在一些中亞國家。羚羊感冒片就是用羚羊角為原料製作。最近有研究表示,由於雄性羚羊被大量捕獵,一個種群中的雄雌比例已從正常的1:12-30,降至1:100,那些種群已無法正常繁殖。

還有為人所熟知的裝飾品象牙。所有的亞洲象其實都不允許貿易,非洲象只有少量國家才可以出口,所以大多數在市場上看到的象牙,幾乎都是盜獵後通過違法走私渠道流入市場的。

近年,非法野生動物貿易中動物來源開始呈現多樣化。

曾有媒體報導,在廣東境內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周邊,有許多餐館都公開宰殺售賣白鷳、赤麂、環頸雉等受保護的野生動物。最讓人驚心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種群數量不過數千隻的黃腹角雉同樣在宰殺之列。而這些餐館數百米之遙,便是當地森林公安機關所在地。現盜現賣,這些野生動物大部分正是來源於在南嶺上的盜獵。

根據羊城晚報記者的調查,如今這種「日本石猴」的來源可能又屬於另一種普遍情況:一些被相關部門認可合法繁殖的實驗室等機構———普通獼猴便常用於神經學研究和實驗,因此國內有不少獲得相關部門認可的繁殖機構。這一來源雖然合法,流入市場卻一樣違反了相關規定,急需喊停。

[連結]

與猴類相關的一些重大疾病

●結核病

猴類的結核病會傳染給人類。但這種結核病不會立即出現症狀。症狀包括慢性的咳嗽和肺炎。診斷時,可利用X光來檢查,以及結核菌素反應實驗來加以判斷。

●皰疹

一種濾過性病毒引發的皮膚病,人類也會感染。症狀為口腔內出現水泡與潰瘍,若是人類感染,症狀會更加嚴重。

●愛滋病

猴類是愛滋病帶原者的相關報告相當多。愛滋病是不是由猴類傳染給人類,現在還未獲得證實,但猴類與人類有許多共通的傳染病,這種可能性絕對存在。

●狨猴症候群

這種病多發生在進口的狨類(猴子的一種)身上,是一種原因不明的症候群。特徵是患者體重減輕、身體衰弱。由於原因不明,因而無從找出有效的治療方法。目前的一些治療大多無效,患者最後都是死亡。

●骨骼代謝方面的疾病

佝僂病、軟骨病等骨骼代謝方面的疾病,是長期飼養在室內柵欄內、日光浴不足的猴類經常罹患的疾病。患病原因大多是體內鈣、磷不平衡,缺乏維生素D等。若發生脊椎骨、脛骨變形的情況,治療起來相當費時。

●Herpes B神經系統損傷

據「科學松鼠會」的科普人員介紹說,獼猴身上還有一種對人殺傷力極強的病毒之王,叫做「Herpes B」。這種病毒為獼猴特有,能通過體液接觸傳染,輕則嚴重損傷神經系統,重則死亡,死亡率高達80%。危險的是,這種病毒對獼猴的影響輕微,看不出任何症狀的猴子也可能攜帶這種病毒。

●紅伶猴腺病毒

腺病毒是一類常見的DNA病毒的總稱。2009年5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發現這種「紅伶猴腺病毒」,經研究還發現它的源頭可能還是獼猴,而且該病毒能在人類細胞中長勢良好,並能在人與猴兩者之間相互傳染。多表現為呼吸道感染,出現咳嗽和昏睡等症狀。研究人員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雜誌上曾發表論文說,該致病微生物跨物種傳染的能力可能比原先認為的更強。

朱紹傑、馬薇

相關焦點

  • 「爬寵」發燒友非法買賣野生動物被刑拘
    專案組針對此類非法買賣野生動物交易主要通過網絡聯繫、人員圈子相對固定等特點,開展了線上線下同步追查,最終排查出一個由廣州、佛山兩地人員經營,涉嫌非法收購、飼養、出售鬣蜥等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犯罪鏈條。專案組迅速在交易地點附近部署抓捕警力,將在此處非法交易的犯罪嫌疑人彭某(男,23歲)、鍾某(男,25歲)抓獲,現場查獲《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一所列的犀牛鬣蜥1隻,以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列為易危(VU)級別的古巴鬣蜥1隻。
  • 疫情之下,野生動物非法貿易治理的「危」與「機」
    畫面可能引起不適,請左右滑動查看非法走私、盜獵、非法飼養、非法買賣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是一個全球問題,根據聯合國毒罪辦2016年報告,從象牙的主要查獲途徑可以看出,它來源於非洲國家野生動物在被非法買賣時,常常是處於非常惡劣的環境,精神非常緊張,對他們的免疫系統也是很大的傷害,所以在這個階段也是非常容易感染各類疾病,並且在一些市場中,野外來源的動物和人工養殖的家養動物在同一環境售買,這使得病原體相互傳播、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也為新發疾病的產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溫床。
  • 關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潘多拉魔盒
    包括黑猩猩在內,每年大量野生動物被從非洲運往亞洲、東南亞或歐美等其他經濟更發達地區。「野生動物攜帶大量未知的病原體,當其存在於野外環境未跨界傳播時,人類可以與之保持安全的距離。但野生動物貿易,尤其是非法的野生動物貿易,急劇加速動物攜帶的病原體傳播、重組,為滋生新的病原體提供溫床。野生動物貿易供應鏈和消費環節大大增加了從業者和消費者感染人畜共患病,尤其是新發傳染病的風險。」
  • 揭秘野生動物非法貿易路線圖:網絡非法交易逐增
    揭秘野生動物非法貿易路線圖: 網絡非法交易案件數量逐年增長作者: 章軻[ 網際網路的興起,使買家可以直接從捕獵者手中購買,而且在網際網路上購買的野生動物製品,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通過物流送達購買者手中。貿易過程的簡化使得犯罪分子更加傾向於通過網際網路來進行野生動物貿易,野生動物犯罪也逐漸開始向網際網路轉移。
  • 「爬寵」發燒友網上非法買賣犀牛鬣蜥、古巴鬣蜥等瀕危野生動物,被...
    專案組針對此類非法買賣野生動物交易主要通過網絡聯繫、人員圈子相對固定等特點,開展了線上線下同步追查,最終排查出一個由廣州、佛山兩地人員經營,涉嫌非法收購、飼養、出售鬣蜥等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犯罪鏈條。6月9日,專案組掌握到,有人將於當天下午在海珠區工業大道北某處交易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 揭秘野生動物非法貿易路線圖:僅次於軍火毒品的走私
    「野生動物非法貿易不僅擾亂了國際貿易市場,也是造成野生動物瀕危和滅絕的重要原因。」費宜玲表示。我國是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近10年來僅海關公布的非法野生動物走私案件就涉及多達109種野生動物。
  • 這些人打著「異寵」幌子非法買賣野生動物
    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題:藏身網絡、走私入境、「繞道」寄遞……這些人打著「異寵」幌子非法買賣野生動物新華社記者保護野生動物,關係到我國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當前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正全面展開和推進。新華社記者近期調查發現,面對嚴格的執法環境仍有不法分子以經營「爬蟲類寵物」「異形寵物」等為名,通過網絡非法買賣保護類野生動物。
  • 這些人打著"異寵"的幌子在非法買賣野生動物
    保護野生動物,關係到我國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當前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正全面展開和推進。新華社記者近期調查發現,面對嚴格的執法環境仍有不法分子以經營「爬蟲類寵物」「異形寵物」等為名,通過網絡非法買賣保護類野生動物。
  • 揭秘野生動物非法貿易路線圖:僅次於軍火毒品的走私行業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野生動植物物證技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專家費宜玲在2019年11月發表的《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網絡化的危害和監管》一文中介紹,國際上野生動物資源的利用量十分巨大,全球每年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的貿易額約50億美元以上。除此之外,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的非法貿易額更是驚人,據估計每年野生動物及其產品類走私額達500億美元,是僅次於軍火、毒品的第三大走私行業。
  • 這些人打著"異寵"的幌子非法買賣野生動物
    保護野生動物,關係到我國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當前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正全面展開和推進。新華社記者近期調查發現,面對嚴格的執法環境仍有不法分子以經營「爬蟲類寵物」「異形寵物」等為名,通過網絡非法買賣保護類野生動物。
  • 揭秘野生動物非法貿易路線圖:網絡非法交易案件數量逐年增長
    但即便在這種嚴打形勢下,野生動物非法交易、走私仍禁而不絕。   「野生動物非法貿易不僅擾亂了國際貿易市場,也是造成野生動物瀕危和滅絕的重要原因。」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野生動植物物證技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專家費宜玲表示。
  • 還有人非法買賣野生動物!這回打著「異寵」幌子
    保護野生動物,關係到我國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當前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正全面展開和推進。  新華社記者近期調查發現,面對嚴格的執法環境仍有不法分子以經營「爬蟲類寵物」「異形寵物」等為名,通過網絡非法買賣保護類野生動物。
  • 網購石猴被拉黑 商家:賣猴子犯法不敢公開賣
    微信付款後被賣家拉黑   前不久,住在高新區附近的28歲女孩小劉想養寵物猴,「我見有人養過那種猴子微信記錄顯示,賣家曾給小劉發送萌態可掬的小猴視頻,說是日本袖珍石猴幼崽。小劉應對方要求微信轉帳2500元,對方還索要了小劉的身份證號,承諾包辦飼養手續。次日,小劉微信詢問對方是否發貨時,卻被告知她所買石猴被機場扣押,要求小劉支付3100元押金。小劉意識到出了問題,要求退款結果遭拒。很快,小劉看不到對方朋友圈內容,然而微信交流並未中斷,對方只是催促交押金,小劉多次致電對方均未能接通。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非法貿易驅使印度星龜走向滅絕
    日前,野生動物專家發出警告,受全球寵物龜飼養需求的影響,野生印度星龜的非法貿易正日益猖獗,並對該物種的保護和生存構成了嚴重威脅。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首次對過去15年印度星龜非法貿易的狀況進行了研究,發現每年僅印度東南部就有55,000隻星龜遭到偷獵。
  • 女子網購袖珍石猴當寵物 轉帳2500元後被拉黑
    微信付款後被賣家拉黑前不久,住在高新區附近的28歲女孩小劉想養寵物猴,「我見有人養過那種猴子,聰明、聽話,會幫主人關燈、拿東西。」5月10日,小劉在網上找到一個出售猴寶寶的微信號,於是與海南這家名為「寵物猴專營店」的商家微信上談買賣。
  • 袖珍石猴:日本寵物市場的熱門寵物,應該怎樣飼養這種袖珍石猴?
    有人問我日本的袖珍石猴是不是可以被當作寵物飼養?目前在寵物市場確實有將日本袖珍石猴當作寵物的,日本袖珍石猴確實也是寵物市場的熱門寵物,但是如果你想要把這種動物當作寵物首先要獲得國家的允許。我並不支持飼養日本袖珍石猴,這些獼猴幼崽被經過非法的行為捕獵,最終合法的進入寵物市場銷售,背後隱藏著一條極為複雜的銷售鏈條,讓未成年的獼猴離開父母是一件多麼殘忍的事情,所以我們最好是選擇不飼養日本袖珍石猴。
  • 觸目驚心!開平警方破獲一起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
    觸目驚心!開平警方破獲一起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通訊員 鄧亮)「2020綠劍行動」開展以來,開平公安堅持以打促防、以打促宣、以打立威的工作思路,於近日成功破獲一起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現場查獲29條(24條活體、5條死體)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尾蚺。
  • 寵物店賣起袖珍石猴 私人買賣餵養猴子涉嫌違法
    寵物店賣起袖珍石猴 私人買賣餵養猴子涉嫌違法 2016-04-19 15:03:59「把一個野生動物關在家裡, 它痛苦, 你也很痛苦。 」李先生說。  無證買賣野生動物涉嫌違法  「寵物袖珍石猴是中國唯一一種不受國家保護的動物, 任何人都可以養, 不需要辦理任何手續。 」不少網上的石猴賣家聲明,石猴是國家允許個人養的寵物,但記者諮詢業內人士和律師, 卻得到了不一樣的答案。
  • 野生保護動物當寵物買賣飼養都違法
    明知從馬達加斯加等地走私來的輻紋陸龜、蘇卡達陸龜、赫爾曼陸龜、豹紋陸龜等野生瀕危物種是國家法律禁止買賣的,但一些人為了賺取非法利益或滿足個人喜好,仍然不顧風險做起了買賣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生意」。日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法院對邗江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班某、張某等被告人非法出售、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依法作出判決,17名被告人均被定罪量刑。
  • 一非法販賣野生動物犯罪鏈被搗毀,這些動物不能養
    日前,廣州海珠警方依法打擊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搗毀一條跨廣州、佛山兩地非法販賣鬣蜥等野生動物犯罪鏈。抓獲張某等5名涉嫌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犯罪嫌疑人。專案組針對此類非法買賣野生動物交易主要通過網絡聯繫、人員圈子相對固定等特點,開展了線上線下同步追查,最終排查出一個由廣州、佛山兩地人員經營,涉嫌非法收購、飼養、出售鬣蜥等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犯罪鏈條。6月9日,專案組掌握到,有人將於當天下午在海珠區工業大道北某處交易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於是迅速在交易地點附近部署抓捕警力。